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大明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241章 優先考慮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41章 優先考慮

“國主說的不錯,我們也是這麼想的,為了保證這些人不會亂說,各家在江西都會得到對應的水田和房產,一比一兌換,下田換上田,並且給予進入私塾的機會,除了遠離故土,大家都是比較滿意的!”富江笑道。

不得不說,富江和陸柄鍾很會做事,透過這一手將人心抓住,看似花了不少,但也是最穩妥的做法。

感受到朱允熥的滿意,富江與陸柄鍾皆是笑了起來。

知道這一步算是走對了,踩到了這位國主的心坎上。

果然,他們的分析是對了。

這位國主和他的爺爺一樣,都是將百姓放在第一位了,不管什麼時候優先考慮都是百姓。

雖然對於這類事,他們有更直白的方式,可能得朱允熥的滿意,這可比花多少錢都來的值。

“土地到手了,為避免麻煩,西山可能要放上一年兩年,你們先將碼頭做起來,等我回到瓊海之後再做安排!”

西山到手,這是朱允熥將棋子布到了大明的腹地,一系列的草案早就有了,但什麼時候落實還要看時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與朱允熥的思考中,西山會成為瓊海的藏兵地,資源地,工業地,優先順序也是如此。

若是能在中原混亂之時,藏兵一團於西山,對於他摘取那張皇位將有巨大的幫助,甚至找準時機可兵不血刃拿下南京。

如此一塊飛地,必須要找到一個合適的人執掌。

這些都不是拍腦袋可以解決的。

因為執掌西山之人,在全域性的價值中少說抵得上一公爵位,所以人員最好一步到位,從進入到事成都由一人完成,避免因為交接而讓自己人心生隔閡,事成之後陸家,富家少說可分一個侯爵!

“我等明白!”

聽到這話,富江和陸柄鍾齊齊說道。

他們也不是傻子,事情沒說開可想法大家都知道。

相對於西山上的資源,軍事上的意義才是核心,這塊安插在大明核心地帶的飛地,真要能用起來,可保兩家一朝無憂,所以大家都不著急。

“說下今日找你們的原因,琉璃的漲價想來大家都知道了,之前我也已經提醒過了,此中要損失一些財富,就算當交投名狀,但怎麼交是門學問,價格要抬起來,但不能太出頭!”朱允熥緩緩說道。

琉璃的事情五家都是清楚的。

看似只是朱元璋在做局,但想要將這個局做的更大,那就需全方面的配合。

朱元璋不可能出面,事情就要朱允熥來做。

損失肯定要損失一點,但損失的同時也要換取別的利益。

“我五家已經明白,陳老爺子前些日子更是將庫房內琉璃砸了,就怕倒是因貪心而壞了國主的事!”

“性命才是第一的!”

富江,陸柄鍾笑道。

損失錢當然心疼,誰的錢都是辛苦得來的,哪怕是剝削,難道剝削不需要力氣嗎?

可相對於錢,命才是關鍵。

“放心,損失肯定要損失一點,但絕對不會太多,主要是在演戲,你們幫了大明,大明也會有表現,不出意外明日就會宣佈,等我離京之前,我會想辦法再給你們找到補償!”朱允熥淡淡的笑道。

南洋商賈集團,看似得了不少東西,但很多東西都是未來的,眼前的利益除開敬業齋和剛出來的霜糖,比對他們已付出的還是太少。

與自己接觸的,執掌各方大權的,可以看到未來,看到長遠。

但朱允熥不可能保證人人都能看到,所以還是當喂一部分,幫助他們餵飽那些依附在他們身上的地方商賈。

“不知國主打算從哪入手?”富江淡淡的笑道。

長久的利益,富江很滿意。

但再滿意也逃不過短期的損失,富家由他掌話語權,兄弟們多有頭腦,可印染商行那邊他則沒這麼大的話語權,家資雄厚還能撐撐,那些小門小戶就不同的,背叛不可能,可面對眼前的損失,多多還是有些說法的。

為長久考慮,富江和印染商行的高層,已經決定放血一部分,來彌補短期因此損失的小家族,以此保證整體支援。

眼下朱允熥說了這話,能為他們考慮,富江自然不會打腫臉充胖子。

“我準備對鹽法動手,這是方案,二位可以看看!”

朱允熥看了一眼李漆,李漆當即抽出兩份公文交給富江和陸柄鍾。

當下大明的鹽法,是洪武三年頒佈的開中法,此法先是讓商賈運糧至邊陲,以資邊地民生,然而按照運糧的數目換的大明鹽引,最後回到產鹽地換取到對應的食鹽用來販賣,算是明朝利用商賈力量輔以行政的第一案例,但慢慢的也引出很多事情,養肥了很多蛀蟲,到了明中期幾乎歷朝都在改,直到萬曆末年袁世振立了十綱,綱鹽法才穩定下來。

不開玩笑說,如今大明鹽法有不少空子可以鑽。

鹽的重要性不需要多言。

於人體,是不能活躍的微量元素,別看後世多提倡少鹽少油的飲食法,但那是平日鹽分早已攝取足夠的情況。

在古代鹽這一塊,無論是產量,運輸,還是費用,都佔據了普通家庭大半的支出。

同樣也是收稅的重要來源。

天下十富,鹽商佔半!

明朝建立,狠狠得對過去的社會組成結構清洗了一波,食鹽也被朱元璋狠狠的捏在了手心中。

開中法,顧及了便民的生活與食鹽的擴散,加上強有力的執行能力,鹽價是穩定了下來。

可這是人治,老朱在位問題難以冒頭,老朱不在了換個普通的皇帝,鹽商馬上就可以起來。

實際上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利用開中法賺得金滿缽滿的不在少數,並且多集中在山西。

不錯就是山西,那個連年災難連綿,百姓流離失所逃亡山東的山西。

山西,作為連線邊地的重要省份,百姓困苦,鹽商富庶,明中期出現了山西黨人,其第一桶金就是來自開中法,甚至還覺得這樣不夠,認為運糧太麻煩了,如果可以直接弄來鹽引就更好。

於是財力雄厚的山西黨人開始對開中法下手,藉此山西黨一舉佔據了朝堂大半的位置,連出了王家屏,張四維,韓鑛三位首輔為山西黨代言。

不開玩笑說的,誰掌握了鹽,誰就掌握了封建皇朝的經濟命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