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大明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527章 休息之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27章 休息之地

下兩層為密封水艙,前後切割成左右兩排,二十四個兩米高,寬度兩米二,高二米四的獨立單元,內裡儲存了大量的資源,單一單元被破,也僅僅只是漏水,不會影響到全船。

第三層位於一層甲板,左右開二十四個視窗,是火炮位。

此行不動火炮,這寬闊的一層早已成為人員的休息之地,隨著先登人員上岸,一個下午的時間這一層改成辦公場所,三十多位官吏正緊張的處理著各類事務。

再往上就是船員的休息地,設計與後世差不多,空間狹小,生活各類不便。

至於船長室則在第五層,視線可透過風帆瞭望四方,指揮全船工作。

“軍座!”

瞧見張巖的聲音出現,一位身穿常服軍官說道。

看了一眼軍官手中的資料夾,張巖從軍官身邊繞開,“做你的事,我就下來看看!”

“是!”

說罷,軍官直接踏上旋梯。

張巖的到來,不少人都看到了,但搭理張巖卻沒有,有功夫搭理張巖,還不如先將手上的事情做完。

航行的過程,大量資料匯聚,可辦公空間不足,積壓了下了海量的資料要處理,更別說還有接下來的事。

“有什麼事?”

張巖已經站在身後多時,張恨知道嗎?

肯定知道!

但搭理嗎,真的沒搭理,直到手中的工作告一段落,這才一臉無奈的轉過身來。

不說不是一個體系,張巖管不到自己。

就算他張恨成了張巖的部下,他也不可能因張巖而亂了自身節奏。

“據觀測,接下來會有暴雨,這會影響很多事!”

張恨沒搭理自己,張巖並不放在心上,理當如此,但暴雨的訊息還是要說。

“……”

聞言,張恨手一僵。

時間進入十二月,一年之中最冷的季節,南方的氣候不是太冷,但陰溼的環境誰也不會喜歡。

暴雨來襲,勢必影響施工。

如果接下來真的有一場暴雨,這將弄出大麻煩,臉色能好才怪呢!

“事情我知道了,我會優先考慮,先將帳篷等物資運上去?”

船隊帶足了物資,各類物資足夠八百人在野外生活一月,至於生存的話,兩三個月都沒問題。

但準備為準備,如今船隊剛剛抵達九江,靠岸都沒靠岸,只是人員先登。

數百噸物資,借港口成熟的裝貨體系,前後裝運了三天兩夜,但九江這地一窮二白,什麼都要靠自身,沒個半個月的時間,休想將貨從船上卸下去。

“你安排,我睡覺了,有什麼找平安!”

“來人,通知富苓號自已探明水域,抵進岸邊!”

帳篷什麼的,每艘船上都有,但裝有最多還是富苓號,那是一艘千料樓船,算是江南陳家的家底之一,前後使用了三四十年,早已列入淘汰名單,一旦陳家在自由港船塢獲得新船,富苓號這種只能在近海航行的船便要滾蛋!

……

瓊海西南之地,長嶺山下。

借石碌河入海,一座規劃巨大的造船廠已初具雛形。

根據2+3規劃,此地將背靠石碌礦區,及附近各類資源,打造瓊海未來的重工業基地,行政上更是從去歲從小五指峰黎族自治區剝離,暫時歸內閣直管轄,人口兩萬四千多人,但日後隨著人口不斷增加,重工業的發展,此地勢必會成為瓊海乃至整個東方世界最為重要的城市之一。

而目前地區內,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兩,興建石碌造船廠,以及興建石碌地區第二條有軌直道,進一步與礦區進行連線。

鐺鐺鐺……

巳時,代表大食堂結束早餐供應,代表一日工作開始的鐘聲響徹整個船廠。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實則廠區內早有拿起工具開幹的工人,在聽聞鐘聲後,短暫的放下手中的工具,隨意了喝了一點東西便繼續工作。

瓊海的工作時間,理論一天只有三個半時辰,上午一個半,從巳時開始至午時一刻,中午休息一個半時辰,然後從未時一刻一直幹到酉時,但真按照這來的沒幾人,無不是早早的用過早飯便開始。

除了午休得了嚴格的控制,自我加班的情況太多了。

這些人沒人為了混加班費。

“九叔!”

二號船塢架水而建,船塢平臺下就是石碌河,建造之時前後堵死,將河水從船塢內排出,船隻建造結束,開閘放水船便可以水浮力,脫離船塢順著南渡河入海。

但因為密封相關技術不到位,每日開工之前,都要借人力進行一段時間人工排水。

“季工?”

聽到遠處的叫喚,正打量眼前鉅艦的九叔,從工服的上衣口袋取一副眼睛帶上。

因瓊海而煥發人生第二春的有很多。

九叔這位造船老手便是其一,九叔造船技藝來自家傳,經驗則來自平日裡為胥民修船。

修船聽上去嘍的很,還都是胥民那種小船,怎麼看都不覺得有什麼技術含量,不就是敲敲打打嗎!

現實也是如此,剛到瓊海沒多久,九叔便在手藝感到了壓力。

但這人生說不定的,誰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起運!

胥民的家當就一艘船,誰不寶貝,誰不珍惜?

再珍惜,東西都有壞的一天,壞了就要修,修就要材料,本就窮的精光的胥民能拿出什麼材料?

窮極思變,為了修船,防漏,九叔作為太湖胥民之中唯一的一位修船匠,幾十年來不知嘗試了多少材料與方式。

沒有造船的經驗,家傳的技術丟了大半,可在材料拼接,防漏防水這一塊,九叔野路子出家,結合經驗,自成一派。

這些經驗不經科學的整理,歸納,或許能傳上兩三代,但註定淹沒與歷史。

可到了瓊海就不同了,在發覺九叔與這一塊能力後,工部給他配齊了人手,快速的整理出了一套東西,憑藉這一套體系,九叔與洪武二十八年晉升大匠行列,配給比胡青田還要多。

“九叔,有個會議要開的,事關四型飛剪船商用!”

季工為石碌造船廠的技術負責人之一,前三屆的夜校學生,畢業就進了工部營造司下屬的造船組,跟著一眾老師傅學手藝,先後經南渡河造船廠,三亞造船廠,一步步走上來,官至高階督辦,榮享總督辦配給。

是瓊海的嫡系,精英官員,同期學員之中能與其相比沒幾個人。

“有勞了,這種事情隨便找個辦事員就是,何必親自跑一趟!”九叔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