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大明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2章 屬性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52章 屬性

如果說後世的阿根廷,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從發達國家倒退到發展中國家的國家。

那麼阿拉伯文明,就是人類歷史上唯一一個從泛帝國時代被打退到部落文明的文明。

中東世界誕生的文明,因地理環境,位置等因素,都有類似的特點,那就是商業屬性較濃。

要知道無論是東方世界,還是西方世界,都有過一段漫長的修地球的歷史。

東方四面都有天然屏障,不是荒漠就是高山,連到東南也有海洋包圍,,自古受到外界影響小,加上土地優渥,只要分配好了基本上沒吃不飽飯的危險,正是因此有此的基礎,東方的文明方能歷經五千年不到,朝代交替,底層邏輯都不會有太變,但也正是因為太安逸,又將文明點加在了文學,思想這種務虛的東西上,故而有了那場劫難。

西方文明則沒有怎麼好的條件,人口漸多,物產壓力越大,加之沒有一個強大種族能夠統治整個西方,打破地域之間的屏障,因此難以誕生主流的觀念,大一統更是不用談。

早先人口還少,問題不大,後續人口增多,自然就要各路開打,但凡後世有名的西方國家,彼此之間基本上都有仇恨與血債,大航海時代最早從西方出現,與其說是文藝復興的結果,不如說是窮極思變之後的產物。

而夾在東西方世界中間的阿拉伯世界,則藉此成為了溝通東西方的通道,無論陸路,還是海運,無論西去還是東來,都要在阿拉伯世界過一道手,藉此阿拉伯人賺取了大量的財富,也成就了偉大文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是很可惜的是,阿拉伯世界的天眷隨著歲月而消失,蒙古鐵騎從東方抵達之前,區域內河流水量的減少,土地的荒漠化,文明之火漸熄,蒙古大軍的到來不過就是推了一把,並且蓋上了一層土。

但不得不承認一點,十四末,十五世紀初的阿拉伯人,日子雖然日益難過,生存空間越來越小,連帶自身文化都受到入侵,但這個時候的阿拉伯人,依舊掌握了開啟未來世界的大門鑰匙。

航海,以及相關的整套技術。

649年,在我國還是唐朝的時候,阿拉伯帝國便已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支艦隊,橫行與地中海不說,更是打下了拜占庭帝國的重要港口塞普勒斯,隨後阿阿拉伯帝國境內各地都開始興建艦隊,數百年間,阿拉伯人無不視地中海,印度洋為自家的澡盆,大量的海洋地理資料被記錄在阿拉伯的古籍之中。

就算是滅亡之時,阿拉伯帝國的艦隊,水手們,依舊是當時最強大,最富有經驗的一批。

要知道,到了鄭和下西洋的時候,阿拉伯帝國已消亡與歷史百年,可鄭和船隊通往北非的海上嚮導,是阿拉伯人充當的。

百年後,葡萄牙開闢印度航線的嚮導亦是阿拉伯人。

不開玩笑的說,在全球大航海時代來臨之前,阿拉伯人就已掌握了下一個時代鑰匙,只可惜那個時候的阿拉伯人已經沒有了國家,大量族人的文明等級被迫降級遊牧時代,與沙漠中艱難的生存,還要防範奧斯曼帝國的高壓統治。

……

“眼下是一個極好的時間點,早了,榮耀猶在,屈辱不夠,難以低頭,晚了,世界格局劇變,阿拉伯文明火種徹底熄滅。

這個時候,若是能扶持出一支阿拉伯人,所得到不僅僅只是技術與海洋資料,還將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感謝!

同為古老文明,理應幫一把!”

方向給了,格局開啟了,可行性驗證與具體操作,那就不是朱允熥的活了,自然會有一幫人去完善。

相較於細節,朱允熥更需考慮方向性,以及連帶影響。

要說會議之前,朱允熥就這等想法,那是不可能的,他也是臨時想到,順口而出,會議上道理講的看似邏輯形成閉環,可唯有朱允熥自己知道,其心中有多虛!

“罷了!”

晃了晃腦袋,想不通那就不想了。

以瓊海為棋盤,朱允熥尚且覺得能力不足,要藉助內閣的支援才能將事做好。

眼下超綱的考慮海外佈局,不是自己給自己添堵嗎?

還是現實一點為好,就像剛才跟郭清,林天麓,沈秀和三人說的那樣,能成就成,不成拉倒。

左右先將腳步跨入印度洋,阿拉伯地區,阿拉伯世界遺產,海航技術能敲下多少就先敲多少。

至於人選挑選,扶持方式,完全可以一步步來。

這又不是小孩子過家家,時間上有的是。

流程走的慢了一點,前期工作花上個三四年也無所謂,真正動手更是往五六年後算,無需急於一時。

或許真到那一天,經驗加成,瓊海也就能把控了。

……

“當下,還是缺少資訊,我們有了開眼看世界的念想,但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卻沒人告訴我們!

千百年來,我們先祖生活的太安逸了。

腳步都不曾走出,如今要走出去,第一要做就是情報收集!”

郭清雙手扶在欄杆上,眺望遠方的海面。

“情報收集,目前只能依託海上線路,後面的事後面再說,先藉此機會摸清楚通往西方航線才是真的。

次之就是儘快培養出一批精通西方語言的人才,語言不通,什麼都是白搭!

可以的話,錦衣衛的模式可以搞起來。

我們必須有一雙自己的眼睛,一對自己的耳朵,唯有如此才能看清整個世界!”林天麓指著耳朵,眼睛說道。

“不錯,海運的路線我們已經遺忘,但記憶還是有,根據我族翻出的記錄,自泉州港出發前往阿拉伯世界航線,一趟往來大概在半年左右。

以飛剪船的速度,從我瓊海出發,也需三四個月。

三月出發,七八月返回,兩輪那就是明年的事。

一年時間要將人才培養出來,趕是趕了一點,卻也不是不行!”富江補充道。

“人才這一塊,我來推動,但此次出海需一個能做主的人,這就要麻煩東主了!”郭清看向林天麓。

輪到海上航行的經驗,林天麓當之無愧的第一,也唯有內閣成員出馬,才有資格臨場做出抉擇,換個地位,話語權不夠的,人過去了也是浪費時間。

“有一段時間沒出海了,有些懷念當年的感覺!”林天麓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