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大明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568章 支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68章 支援

想朱允熥一錘定音,直接將石碌也列入試點,左右也就二千五百人,這本就是要給石碌地區的,這是提前了一點罷了。

“我代工部,石碌地區,多謝大王的支援!”

聞言,劉授業起身半拜。

“行了,坐下吧,事情還沒結束,剛才只是說了模式,是邏輯是方向,還要討論一下具體,以及表面的東西!”

示意劉授業先行坐下,朱允熥捏了捏鼻,“自打在三亞因解縉開口,產業升級,產業技能,產業工人,本王近來考慮了不少,就方才的基礎,我補充一些!”

參照後世,結合現實。

玩產業的國家,無不針對產業工人群體,建立了一套崗位技術等級制度。

之前工部已設定了對應的,‘匠人’,‘匠師’,‘大匠’等稱號,但這些更多的是榮譽,能反應技術,經驗上的差距,但普及面還是太過狹窄,普惠不到更為廣大多數的產業技術人員。

基於現在的情況,匠人,匠師,大匠這些稱號,更多只是代表“工”社會地位提升。

更具體的,還是要建立一套健全產業技術崗位晉升體系。

這套晉升體系要清晰,晉升條件要明確,同時要在收入進行自補貼,讓絕大多數的人,能從中收益。

基與這一出發點,那就在沒有比13級技術崗位等級制更好的方案。

不過立足於當前,需做出一些刪減。

朱允熥的方案,是將技術崗位等級分為四階七級。

一階最低,技工級,分三級,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

二階為師,技師級,分兩級,二級技師,一級技師。

以上都不做名額限制,只要符合條件,通過考核便可晉升,每一級都對應有技術崗位補貼,用最直接簡單的方式來提前產業工人的社會地位。

三階為註冊級,全國註冊,全國認可,工部備案,晉升方式需通舉薦,到這一層級,直接榮譽加身,享受司局級待遇。

四階為匠級,享憲委級待遇,隨著人數增多可分出兩派,學院派為院士,實踐派為天工。

四階七級中,最關鍵還是一階,二階構成五級體系,因為不出意外,九成九的產業工人九成,一生都會被卡在註冊級以下。

關於這一點,第一時間被解縉所捕捉,“也就是說,前兩級以直接的金錢方式提升社會地位,後兩者以榮譽,參政議政權確定整個群體的社會地位。

那麼問題來了?

新的技術等級,如何套在過去的體系上?

補貼是月補,還是年補,補有補多少?

擁有行政級別之後,補貼是否還有?”

瓊海境內很多規矩都新,但新不代表彼此就好套,對接不好,問題只會更大。

“是啊!”

郭清附和道,“補貼該怎麼補?少了沒意義,多的財政上就算能支援,但是否會影響更大?

另外技術崗位當如何分化?

分化的粗略,某些崗位要吃虧,分化過細,某些崗位或許能獲得兩三門技術等級,拿補貼又該怎麼拿?”

一眼掃過去問題不大,但細細思略,裡面全都是問題。

這還是目前能看出來的,看不出來的更多,需時間才能一點點發現。

“不急,這些問題一個一個解決。

先說補貼,我是怎麼想的,參與定額月補的方式,初級五角,中級一塊,高階二塊,二級技師五塊,一級技師十塊,當然想要拿到這補貼,也要符合一定條件。

至於單一崗位存在多重技能要求的,分個主次出來,畢竟都幹了活,主崗位補貼拿全,輔崗位補貼拿三成,最多隻認可兩門!”

朱允熥補充道。

“那麼問題來了,產業技能工人的目前收入,比純勞力工人本身就多,拿工部下屬各造船廠來說,無行政職務的,平均每月收入三塊七,如果算上初級補貼,就是四塊二。

四塊二,不多,那麼四塊七呢?

要知道目前我們能直接管到的,平均月收入也就兩元出頭,而且要做很多很多。

督辦級的基礎月收入也就四塊!”

解縉非常直白,審計就是他管的,這些基礎資料全都在腦子裡。

瓊海執行的薪酬制,相較於中原而言不算多。

以中原七品官為例,理論月入七石半,全年九十石,以米價120文一石計,九十石也就十一兩白銀左右,折成瓊海新鈔為110元每年。

暫且不談這個年收入,能否在中原活下來,就對照瓊海……想要拿到這個年收入,官階督辦是不夠的,至少要做到總督辦才有希望。

當然具體不是怎麼算的啦,中原發放的米糧有折色一說,比較現實交易價格會低很多,官員根本拿不到齊怎麼多,反至在瓊海有大食堂,醫療等兜底等措施,就生活質量來說,在瓊海成了戊級吏員便比中原七品官來的好。

可既然做了比較,必然也要在內部比。

吏員,平均月薪剛破三塊,督辦也就四塊,產業工人算上補貼初級就能到四塊二,考個中級到四塊七,怎麼算怎麼感覺有些不對的點。

更關鍵是,朱允熥雖然沒說,但意思已經流露出來,那就是初級工的範圍將很廣,不說覆蓋個十成,七八成還是要有的,隨著不斷執行下去,勢必會做到百分百,這不像是補助,更像是在對產業人員進行全面加薪,加到正常薪水的二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不是搞事嗎?

“大王,怎麼做就已經不是抬高社會地位,而是將產業工人當靶打子,除非減低初級工的範圍,設定考核條件,但怎麼一來的話,吸引力便不足!”劉授業是頭大。

任何事情都無法一蹴而就,過快的舉動,很容易扯到蛋。

眼下的問題,工部要的不是勞力,而是要有基礎,有培養價值的產業工人,如果初級工的補貼不能普及的話,那吸引力便不夠,可若是普及的,便會對瓊海整個薪酬體系產生衝擊。

且莫覺得就是五角錢的事,五十文而已,又不多了,乘以基數瓊海財政也能扛起來,事情是怎麼算的,可人心卻不是怎麼想的。

“那就換個方式好了!”

拍了拍手,朱允熥,“分兩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