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在大明當皇帝最新章節列表 > 第575章 再度效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75章 再度效忠

“小五指峰的實際權勢,以及現在符某與開荒種植園裡的股份,符某都願意交出來。

實際權勢這一塊,你們可以派人進入,是原我黎族的也好,是漢人也可,只要不是王十三娘那一脈,符某都能接受,並且保證配合每一個環節的施行。

不過我有一個要求,我八子機敏,九子好學,皆年幼,希望得大王批准入海口蒙學!”

符屠自身的政治生命結束,但他還沒徹底輸光。

不推薦年長的孩子,而是從八子,九子入手,是經過考慮的。

“種植園的股份你也別退了,孩子讀書的事,也別限定到人,年紀符合就行,就算稍微大一點的,也可以先走夜校,有心學習,我瓊海不會無故設定門檻!”

想了想,朱允熥回覆道。

金錢他不在乎,教育資源也不在乎,符屠選擇老實對瓊海而言就足夠了。

“臣符屠扣見大王,大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歷來都是小事磨蹭,大事乾脆,甚至於三言兩語就能將一件大事解決,眼下也是如此,伴隨著符屠再度效忠,小五指峰的鬧劇算是得意結束。

符屠交權,小五指峰地區自治地位搖搖欲墜。

破了,直接納入海口管理可行,石碌就在旁邊,管得過來。

卻不能怎麼做!

誓約才過去四年,大五指峰,小五指峰兩脈黎族自治,不說有多深入人心吧,至少深入大五指峰地區的黎族百姓之心。

甭管什麼理由,什麼出發點,取消了小五指峰地區自治權,勢必會在海口與大五指峰原本良好合作的場面上,形成一道隱形傷疤!

小五指峰地區利益足夠也就算了,偏偏此地原人口也不過六七萬,資源方向很多都是需投入海量人力去開發,眼下連續遭了四年削,人口看似還剩三四萬,可這剩下的都是什麼人?

青壯離去,幼童婦女跟著青壯走了。

所留不是過去的食利者,就是被食利者吃幹抹淨後的殘渣,想要將小五指峰開發起來,還得往這裡投錢!

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還是只能自治,要以符屠為象徵,可派誰來主政呢?

核心人員,人人都有事做,就連一直閒著的林天麓,都接了探索馬六甲,滿刺加以西的航海外交任務,人還沒走但需準備,人一走,今年就別指望再能見到。

行政六部尚書,軍機六部部長,很多都身兼多職!

根本抽不出人!

嫡系一脈,未來可期,短期內經驗不足,根本鎮不住符屠,這不是一定要防,而是必須有備,可人在哪裡,催生出的幾個精英,全都派出本島做事。

更別說一執政團隊,遠非一人便可,過去符屠要聯合十餘位長老才能將小五指峰地區抓在手中,新建團隊要少於十人,事情就不需要做了!

“其實這個問題,或許可從軍機入手!”

朱允熥愁,解縉難道就不愁了,一番思索之後,“整個團隊,嫡系其實只需要一人,並不需要所有。

最好還是用以黎治黎的模式。

這些年來,從小五指峰地區走出了不少人,裡面人才也有不少!

軍機三年,除了志願兵外,總該有幾位入了講武堂吧,不可能五百人裡一個都沒有,對吧!

當初承諾,兩大自治區,可組建一定規模的民團,找一個或兩個提前畢業回來,民團的問題便可解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當初誓盟,自治地保留了一定規模的民團,畢竟一開始合作的時候,誰也不能全信對方,加之治理也需武力保障,因而王十三娘那邊保留了三百人的編制,符屠這邊保留了兩百人。

王十三娘保留的三百人,從一開始就沒滿編,四年來更是陸陸續續自我裁減,將人手分流進軍機,警監體系,有的還送入鴻學學習,已是名存實亡的編制。

符屠留了,不僅留了,此番大戲能成也與這支力量有關,諸長老,其子嗣的扣押都是又這支力量完成。

解散?

青一水的青壯,多年廝殺,有組織的情況下是治安力量,無組織的情況下就是一群社會潛在問題。

不解散?

透過之前的行事,便可以看出符屠對這支力量掌控有多深,再交給符屠也是增加不穩定,派外人治理難,可若是由自己人治理,事情便很好解決,歸根到底吃誰家的響,當誰家的兵!

不等朱允熥開口,李增枝說道,“四年一共推薦了幾人不知道,但我內衛這些年來,的確有過推薦小五指峰地區的士兵,人數不多,左右也就三四人,至於誰臨近畢業,這個要查一下。

不過能被推薦的,絕對可以讓人放心!”

講武堂現階段培養的,都是未來瓊海軍事體系核心骨幹,對於這一批人,軍事素質很重要,更重要還是品性和來歷,無不透過背調,蔣瓛,李祺來了之後,更是重新組織調查了一遍。

嫡系,忠誠,認可瓊海的思想與治理,且年輕熱血。

“一百多人的規模小了,在大五指峰我們建了一個鳳凰團,小五指峰也不能忽略,先搞個玄武連,然後擴編成營……

地域上靠近瓊南,連長就由內衛推薦,副連以代職安排,下面三個排長,安排兩個本地的,不過三年後必須調走!”

朱允熥吩咐道。

“可以!”

番號玄武,足以道出朱允熥對這一塊的重視。

“行政上,我這邊可以支援三個,一督辦,兩戊吏,再多也沒有!”解縉補充道。

四年的時間很長,但也很短。

對於人生來說,四年,一千三百多個日夜,在平均壽命不到三十年的十四世紀,已是七分之一的人生,摘掉幼生期,等死期,佔比更達到五分之一。

但這也很短,從培養人手的角度來說,四年的時間也就夠一個人走完學業,實習,轉正,第一輪晉級。

就算是那些特殊時期選拔出來的嫡系青年官員,如今職務最高也就總督辦,但那是特例,整個瓊海也那一人,剩下如葛海,葛青之流,都不過高階督辦,並且為了長遠考慮,未來三年內,他們都不會有任何升遷,必須將基礎給落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