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孫悟空最新章節列表 > 239話:佛教緣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39話:佛教緣由

據說佛教在漢朝之前就已經傳入了中國,但是這些說法多屬於傳說,並沒有實際的證據。

在秦始皇四年,沙門和尚釋利防等十八賢者攜帶著佛經來感化秦始皇,但是因為秦始皇不信佛教,把他們關進牢裡。到了半夜裡,有位金剛尊者打破了牢獄將釋利防等人救走。

佛教相傳是在漢明帝時傳入,迦葉摩騰與竺法蘭以白馬背馱著佛經與佛像來到了中國,是為佛教傳入中國的始端。

傳說漢明帝在夢中夢見了一位全身是金色的人,那金人身材,光明的亮光,夢醒之後,於是漢明帝就問群臣那究竟是什麼東西?有臣子回答:“那是西方的神,天竺人稱他為佛,他的身長有丈六尺而且全身是金色。”

於是漢明帝派遣使者去天竺求求問佛教的道法,也在中國圖畫中畫出佛教的形像。楚王劉英開始奉信佛教,中國因此有了佛教的流傳。之後漢桓帝因為迷信鬼神,經常祭祀佛教浮圖與道教老子,百姓們信奉者是越來越多,佛教因此而漸漸轉盛。

另外有一說張騫在西域時即聽說有佛教,他從大夏國歸還後,張騫的身旁有一名來自天竺的身毒,從此漢人才聽聞有佛教的存在。天竺的那一名身毒,是來自月氏國的東南數千裡,他們國家的習俗與月氏國相同,氣候潮溼而且炎熱,那個國家是以騎乘大象作戰,該國的國力比月氏國弱,人民修煉浮圖佛教,因而不殺伐,漸漸成為了習俗。

東漢桓帝時安息太子安世高東來到了洛陽,致力於佛經翻譯了二十多年,譯有《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四諦經》、《八正道經》、《切流攝守因經》、《本相猗致經》等三十餘部佛經,是中國早期傳譯小乘佛教的第一人。

漢桓帝末年支婁迦讖來到了洛陽,譯有佛教經典十四部,皆為大乘佛學,以《道行般若經》、《首楞嚴三昧經》和《般舟三昧經》最為有名。

東晉時王度向石虎呈奏說道:“佛來自於西域,是外國人的神,他的功德無法施展於中國的平民,並非是天子或我們中國人所應該祠奉的。以往,因為漢明帝在夢中的感應,而將佛教開始傳入中國,唯有西域人能建立佛教的寺廟,將佛祀奉為神,而我們漢人,卻無法出家當和尚。”

“魏朝繼承了漢朝的制度,亦遵循前朝的規矩。今趙國歸降,趙王仍然率領著該國舊部,但是華人與戎人的制度不同,人與神的信仰有流別之分,他們的習俗不同於我國,祭祀的禮儀皆有差異,實在是不宜交雜相錯混合在一起。”

“我們可以斷決趙國人的習俗,禁止他們到寺廟裡燒香拜拜,讓他們遵守我國的典禮。使趙國上至士卿下至平民奴隸,皆禁止繼續再信仰佛教,如有違抗命令犯罪之人,應與寺廟祭祀的僧侶同罪。凡趙國人有出家當沙門和尚的人,應命令他還俗,穿回平民百姓的衣服。”

石虎駁斥王度說道:“朕生於邊疆區域,今有何等的幸運,才能君臨天下。關於各種宗教祭祀的方面,應該遵從各宗教的習俗。佛雖然是戎人的神,但應該尊敬戎人的信奉。”

在後秦時代,姚興滅掉了後涼,後涼呂隆出降,該年羅什抵達長安,姚興以國師之禮對待羅什,羅什的信徒有數千人,公卿以下的官員皆信奉佛教,鳩摩羅什育有二子,在姚興的逼迫之下又娶了十名的伎女。羅什在俗的十年之間,潛心鑽研佛學,將梵文經卷譯成了漢文,並廣收門徒。

北魏太武帝起初信奉佛教,後來改信奉了道教,下令禁止王公士族之人供養僧侶,五十歲以下的僧侶被迫還俗。他欲消滅佛法,兵分四隊,燒掠廟寺佛舍,所逮捕的僧尼,不分老少皆埋入土坑裡坑殺,有逃逸的僧侶,捕獲之後皆被斬首。

梁武帝蕭衍提倡尊儒崇佛,並且曾經多次捨身出家,第一次前往同泰寺捨身出家,三日後返回,且大赦天下;第二次在同泰寺舉行“四部無遮大會”,他脫下帝袍,換上了僧衣,捨身出家,向眾人講解了《涅盤經》,幾天之後由群臣捐錢一億,向“三寶”禱告,請求贖回“皇帝菩薩”,蕭衍才還俗;第三次出家,這一次由群臣用兩億錢將蕭衍贖回;第四次出家,蕭衍在同泰寺住了三十七天,再出資一億錢將他贖回。

到了隋煬帝楊廣的時代,楊廣對於佛教與道教極為尊崇,當他在晉王時,對天台智者大師的尊崇與信仰是著名一時。楊廣即位之後,並設定內道場,對佛教則採取的是保護與獎勵的政策。

楊廣為晉王之時,出任揚州的總管而鎮守江都,江都就變成晉王楊廣弘揚佛教的基地,而江都的慧日道場便成為江南佛教的中心,楊廣邀集了許多的名僧來到了慧日道場。

楊廣即位之後,在洛陽設定了慧日內道場,以此做為弘法中心。應邀被招請到洛陽慧日道場的佛教高僧,幾乎都是三論、成實等精通的高僧;因而把江南三論和成實的教學,傳播到了中原地方,後來即與北方的地論及華嚴互相融合,於是便形成了新形的佛教,開拓了新宗派的基礎,助於南北佛教義學的流合。

但是新的統治者楊廣,所招請的江南佛教才俊,都是隨從統治者楊廣的意願,完全失去了佛教原來的氣概精神,迎合於權勢者沙門,在大勢所趨之下,踏上了情非得已的變化走勢。

楊廣在位的其間,建造了西禪定寺,又在高陽建造了隆聖寺,在幷州建造了弘善寺,在揚州建造了慧日道場,在京師建造了清禪寺、日嚴寺、香臺寺,並將九宮變造為九寺,還建立了泰陵、莊陵二寺。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隋朝時代,建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剃度僧尼有二十三萬六千二百人,譯經有二十六位經師,八十二部經論。

隋代佛教的特色,就是建立了官立的寺院,包括內道場及地方官立寺院。內道場是皇城內的寺院,皇族們為了崇拜佛教所設立的皇族家庭式的寺院。

隋煬帝每次出巡,一定會帶一大批的和尚、尼姑、道士一起出巡,而這一群出家人漸漸地產生了變化,再也不是原來清苦的修行者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