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孫悟空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話:辯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話:辯佛

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他本名叫悉達多,族姓喬達摩;釋迦牟尼是佛教徒對他的尊稱,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相傳他是釋迦族淨飯王的太子,出生在尼泊爾境內的迦毗羅衛。

悉達多出身於比較高貴的剎帝力種姓,出生不久,母親摩耶夫人就死去,他是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撫養長大。少年時悉達多曾經接受當時印度最高貴的婆羅門教教育,後來與覺善王女兒耶輸陀羅結婚,生下羅候羅。

悉達多二十九歲時開始出家,到處尋師訪友,探索著解脫人生苦難的道路。經過六年艱苦修行,在三十五歲時,在伽耶山麓一棵菩提樹下,面對東方盤腿端坐,思考解脫之道。經過四十九晝夜苦思冥想,終於戰勝煩惱魔障,大覺大悟,創立佛教基本教義,成為「佛陀」。

從此以後,釋迦牟尼以解脫眾生為己任,在印度恆河流域一帶進行長達四十五年傳教活動,逐漸得到統治者的支援,在一般人民群眾中也擁有越來越多的信徒。

釋迦牟尼八十歲時,在拘屍那迦城附近的希拉尼耶伐底河邊的婆羅林中涅盤。佛教認為,涅盤是一種徹底的解脫,不再有任何現實中的苦難,也是人們所追求的最終歸宿。相傳釋迦的所有思想,都是由長期追隨左右的弟子阿難口述出來,再由信徒們用古代印度梵文、巴利文記錄整理成經典。而中國古代漢文佛經,是從梵文佛經中翻譯來的。

當時的中國,小乘佛教盛行,其中又分為成實宗、俱舍宗、涅盤宗、地論宗……等等。盛行的小乘佛經有《十誦律》、《成實論》、《大毗婆沙論》、《發智論》、《俱舍論》、《六足論》、《涅盤經》、《十地論》……等。

這一天,各派各宗之比丘集聚,一方鑽研佛學,另一方也是比一高下,究竟是哪一派的佛學最完善、佛理最精湛,玄奘、捷同也參加此次盛會。在這年玄奘剛滿二十歲,捷同、玄奘兩兄弟在蜀地已經小有名氣,尤其是玄奘,玄奘是天生的美男子,身材高大飄逸,一張瓜子臉,俊秀之氣,不之迷煞多少少女?玄奘的出現,總是引起眾人的眼光,他不僅人長得俊秀,人品更是飄逸,堪稱一代風華男子,只可惜他是一個和尚。

廣場裡高堂滿座,擠滿了上千位從蜀地各地來的高僧,誰能在這次勝出,誰就是天下第一名僧。由高僧道基老和尚為大家講一段佛陀的故事。

「在釋迦牟尼出生前,他的母親摩耶夫人在一天夜裡夢見一位菩薩騎著白象,在音樂聲中從天而降,夫人摩耶突然驚醒。於是第二天國王請相師占卜吉凶,這位相師說道。

「『這可是大喜的事,因為有聖人來向夫人投胎。』之後摩耶夫人果然懷孕,於是鄰近小國國王都來祝賀。十月懷胎即將分娩,按照當時印度的風俗,摩耶夫人應該回到孃家生產。剛走到半路上,佛陀就出生。

「相師為佛陀起名叫悉達多。有一位阿私陀仙人預言他如果繼承王位,必定成為威震天下的一代霸主;如果出家修行的話,他就將成為佛,也就是能使眾生覺悟的人。

「國王當然不希望悉達多出家,於是在悉達多長大後,特意選派五百名美女來娛樂悉達多。可不知怎麼?悉達多在宮中整日悶悶不樂。國王又召集大臣們為悉達多議論婚事,希望悉達多娶某國公主為媳。但是該公主希望讓眾國太子們來一次大比武,誰優勝她就嫁給誰。

「在比武時,悉達多相撲勝了難陀,又挽射穿七重鐵鼓,最後將珠串拋到公主身上,兩人喜結良緣。誰知婚後的悉達多仍是悶悶不樂,國王又為他娶了數位漂亮的妃子。

「有一日,悉達多走出東門,遇見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換走南門,遇到一位疾病纏身之人;再走西門,看見一夥人正在辦喪事;最後走北門,看到一位出家修行人。這一切都是悉達多未接觸過的平民;心中的悲痛突然油生。悉達多感覺到生老病死,都是人生的痛苦。在城外,悉達多坐在樹下靜靜地觀看農夫耕地,那些剛剛從地裡翻出的蟲子就被鳥飛來吃了,使悉達多陷入沉思。

「回宮以後,他輾轉不能入睡,心想為什麼人有生老病死?許多的困惑他無法解決,所以他決意出家修行,去探索解救眾生脫離苦海的道路。於是,悉達多立即命令車匿備馬出城。

「悉達多出城後,讓車匿牽馬回宮,報告他已出家的訊息。國王、夫人、公主以及宮裡所有人都禁不住痛哭失聲,國王命令五位隨從前去追回悉達多。他們趕上悉達多時,悉達多已經在山林進行苦修。這五人在悉達多勸說下也開始出家修行,但當悉達多認識到自我折磨的苦修於道無緣,應該採用中道的時候,他們誤以為悉達多已經放棄對真理的追求,便紛紛離開了悉達多。

「悉達多經過長時間的磨練與思考,最後終於成道。成道之後,他首先想到的是五位隨從,聽說他們在鹿野苑修行,悉達多就來到鹿野苑為五人第一次宣講自己的大法,這五人就成為悉達多成佛以後最早的信徒。從此,悉達多就踏上解脫眾生出苦海的道路,並被信徒們尊敬地稱呼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

玄奘聽了道基老和尚所講佛陀的故事,心中頗受感動,原來佛陀出家的原因,跟他一樣,也是要追求生命的奧秘,追求如何解脫眾生痛苦?在菩提樹下,佛陀究竟領悟到了什麼?他很想知道,卻無法想象。

道基說道︰「眾僧雲集蜀地,開創了中國佛教大成。雖然中國此時不堪,但各門派的佛學集聚一堂,相互交流,希望大家能再建立中國佛教史上燦爛光芒一頁。」

現場有些和尚不以為意,有些人是為爭名利而來,誰能在今日盛會,語出驚人,重挫群雄,誰就能為該門派爭一席之地,坐上佛教宗派之祖,有許多和尚躍躍欲試。

「何為佛性?」道基老和尚說道。

成實宗的務達和尚首先發表意見︰「大道修心救靈性,心燈點亮悟此生,忍辱為行可成仙,一朝功成樂無憂。所謂的成實就是成就四諦之意,只要苦行努力耕耘,就可成全佛性。」

「認為苦行就可以成佛,這也未免太過膚淺。」俱舍宗的史考和尚站起來說話。

「在我認為,佛性在在心中,須以修心為上。」

「如何修心?」

「有相非為相,無相始近禪,有心難作佛,無心易成仙,有念念無己,無念念成圓,有住兩為道,無住斯即玄。

「俱舍就是修心,追求佛心,別於世俗人,入山遁入空門,就是佛性。」

地論宗的音庵和尚不服氣,在此場景怎麼可以不發表意見︰「我覺得成實宗與俱舍宗對佛性仍是解釋不清,所謂的佛在一個字,乃是『悟』。」

「悟?這如何說?」

「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能大徹大悟,儘管是十惡不赦之人,也可以頓悟成佛。」

「忍辱為行可成仙,看破假相去倒顛,合道修正解今世,迴歸原位任心憑。人之所欲全憑心之所相,能看破一切,頓悟即為佛性。」

各派的和尚侃侃而談,惟獨涅盤宗的和尚不發一語,此時捷同與玄奘似乎成為了涅盤宗的代表,大家將眼神放在他們的身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你們涅盤宗對佛性一點意見都沒有嗎?捷同、玄奘為涅盤宗的新起之輩,聲名大噪,名聞佛界。如今一看,只不過是浪得虛名,不如爾爾。」

捷同終於忍不住氣,站起來說道︰「大家知道,涅盤乃是佛門之人追求的最高境界,所謂的當前離垢明空晶瑩自證智阿底瑜伽乘。由生死涅盤的一切法皆圓滿具足,追求佛法的大圓滿。」

「萬法歸宗不二門,靈山塔下一桃源,欲超三界三心盡,六道無時斷六根。甲子難稽千萬億,虛空隱我不知名,一點真靈長不滅,生來佛聖與神仙。」

捷同說的意境甚高,大家不禁稱讚,大家將眼神放在玄奘的身上,不知玄奘對佛性的意見又是如何?玄奘不僅人長得超脫俊秀,他的見解也是超凡脫俗。

捷同了一下玄奘的肩膀,希望玄奘替涅盤宗發表一些意見︰「大家正等著你開口說話呢?」

「這事有什麼好說?」

道基老和尚說︰「聽聞玄奘法師悟性極高,老和尚想聽一聽玄奘法師對佛性有什麼看法?」

由於道基老和尚的邀請,玄奘不敢推辭,站起來發表意見︰「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又是山,見水又是水。」

「什麼山啊水啊?他到底再說些什麼?他想表達什麼?」

道基老和尚問道︰「玄奘法師,你所說的這些話,代表什麼意思?」

「所謂的佛,就是代表『領悟之人』,具有佛性之人,自然會像日月星辰發出光芒吸引人,佛性自然會從身上散發,不平凡的氣息自然散出。萬物眾生會來到他面前聽他說道,向他學習如何悟道。只有未有領悟之人,才會討論佛性,真正悟道之人何必討論佛性,我們從他的身上,一言一行就可以看見佛性。」

眾人驚訝,玄奘年紀雖然輕,他的悟性卻是相當高,他已經成為年輕一輩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連道基老和尚也不禁稱讚。

「我佛門中人,有玄奘法師,將來一定能在佛學上,更上一層境界。」

突然間從後面傳來一陣笑聲,大家將眼光往後集中,看見後面站起了一位瘋和尚,他不僅蓄髮全身骯髒邋遢,還全身帶滿了酒氣,是位酒肉和尚。

「我以為小乘佛教會有什麼大見解?也只不過是如此,還是比不上大乘佛教。」

「你是哪裡來的瘋和尚?佛教就是佛教,哪有分什麼大乘、小乘?」

道基老和尚說道︰「不,你們說錯了,佛教的確是有分大乘佛教與小乘佛教,只是在中土之內,並沒有大乘佛教,這是我第一次看見大乘佛教之人。」

「你來這裡有什麼目的?難道說你想破壞此次的佛門盛會。」

「我來到此,只是想與你們做佛學交流,今天一聽,發現小乘佛教對佛學見解實在是太狹隘,不如大乘佛學來得廣大。」

現場和尚一聽,每個都氣得吹胡子瞪眼睛︰「你這個瘋瘋癲癲的瘋和尚,你對佛學又有什麼高見,倒說來聽聽?」

「我們知道得道修行者可以分為三種,一是佛,佛在梵文中意思是『醒悟之人』,是佛教中研讀修行佛經可達到最高的境界;小乘佛教中所追求的『羅漢』,意即『修成得道的聖者』,修行者只要靠自修便能悟道;而大乘佛教之中,所追求即為『菩薩』,不同於小乘佛教的主張自修,菩薩在梵文中代表『即將成佛』,因看到世人受苦,菩薩便延遲昇天成佛,幫助眾人超脫苦痛,因此菩薩最主要的特徵是慈悲的懷。」

這是玄奘第一次聽到「大乘佛教」與「菩薩」的名詞,心中充滿好奇。

「在佛中代表的人物有,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創始人,他原是北印度一小國的王子。他在結婚生子後,為生老病死跟隨而來的苦痛所擾,經過一連串的修行,最後在菩提樹下苦修七天七夜,終於頓悟成佛。

「阿彌陀佛,在梵文中為『無限光輝』之意,他是西天淨土的主宰,阿彌陀佛和觀自在及大勢至常一同出現,被稱為『西方三聖』。

「彌勒佛,意即『善意』,彌勒佛為居於兜率宮的未來佛,於天宮講說佛法,在佛陀的輪迴中,當釋迦滅度之後,彌勒佛便降臨人世弘揚佛法。

「菩薩又稱觀音,在梵文中意為『眼觀各方之主』,指觀察人們的聲音,便可察覺他們的苦痛,進一步解救世人。觀音也被視為佛陀在人間的化身,觀音和大勢至常隨侍於阿彌陀佛左右。

「大勢至,用其智慧之光輝照亮世間,使人們得到至上之力量,因而可去火光、戰爭之災。

「文殊菩薩,是智慧的代表,也是眾菩薩之首,最明顯的特徵是頭戴五瓣冠,騎於獅座上。

「普賢菩薩,象徵真理,普賢菩薩多坐於大象騎座。

「羅漢之中,如同前所述,羅漢是小乘佛教中修行者可達到的最高境界,在大乘佛教中羅漢的地位僅次於菩薩,佛陀的十大弟子稱為十大羅漢。

「迦葉羅漢,是佛陀十大弟子中的首要弟子,他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他年長的外表,和刻劃明顯的五官,傳說他來自婆羅門族。

「阿難羅漢,是十大弟子最年輕的一名,可見於隨侍佛陀左右,五官清秀俊美。迦葉和阿難在佛陀離開人世後繼續傳揚佛法。」

眾和尚聽瘋和尚一說,不禁愣住,沒想到瘋和尚對佛學的見解高深,並不是普通的酒肉和尚。

「你們小乘佛教之人,心實在是太過狹隘,只知獨善其身,卻不知兼善天下。為何不追求菩薩心腸,關愛疾苦人間?」

瘋和尚瘋狂大笑走出會場,現場的人議論紛紛,不停討論。

「不要理那位瘋和尚,他瘋言瘋語,滿嘴胡說八道。」

在玄奘心中,起了一陣漣漪,瘋和尚所說的,都是他所未曾聽聞,他的心中感到震撼,立刻起身衝出,捷同拉住玄奘。

「你想幹嘛?難道你想追那個瘋和尚?」捷同問道。

「不是,只是我有許多的不明白,我只想問個清楚。」

「瘋和尚只是瘋言瘋語,你竟信以為真。」

「有許多事我不問明白,我的心中會不安。」

玄奘不理會捷同所說,跑到外面,卻不見瘋和尚的蹤影,瘋和尚不知到哪?

玄奘心裡想,瘋和尚應該就住在附近,努力尋找幾天,仍然找不到瘋和尚。在某一天,玄奘在街上巧遇瘋和尚,他發現瘋和尚竟然在水溝裡清理臭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