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隨時穿越明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四十七章:長公主的謀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四十七章:長公主的謀劃

早在三日前,滿清政府便得到了楚江秋率領大部隊即將兵臨北京城下的訊息。

目前滿清政府正處於鞏固和迅速接受地盤的階段,八旗內部也產生了兩種不同的聲音。

第一種就是以鰲拜為首的強硬派,他們的自信心極度膨脹,自認為他們能夠打進北京城裡來,就是他們實力的象徵。

現在他們需要做的,就是馬上繼續攻佔大明的領土,用最短的時間將整個江山都打下來。

因為在他們看來,目前可以說是滿清最好的機會了,吳三桂他們投降了,洪承疇投降了。

有了他們,相信大明的花花江山指日可待。

另一種是保守派,他們覺得,大明的人口基數實在是太多了,足足是他們的百倍之多。

人家一百個人打他們一個,好漢架不住人多,雙拳難敵四手啊!

一個不留神,就有可能陷入到萬劫不復的境地。

要知道,他們在草原上的時候,還有躲避的空間和餘地。

但是一旦入主中原,下來戰馬,到時候情況危急的時候,恐怕就算是想跑都是跑不掉的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他們主張穩紮穩打,能夠入住中原當然是最好的事情了,畢竟這是他們草原歷代人的夢想。

這個夢想,當然不能放過。

但是必須要給自己留條後路,現在他們需要做的,是大肆搜刮大明的財富,然後迅速轉移到草原上去。

一旦有個風吹草動,他們立馬就退回到草原上。

畢竟草原上才是他們的根,才是生他們養他們的地方。

兩派人各執一詞,爭論不休,鬧的康熙皇帝也是無所適從。

畢竟現在的康熙帝還沒有成長起來,並沒有成長到後世的康熙大帝的地步。

在很多問題上的看法並沒有那麼透徹和通透。

然後康熙帝就問計長公主,長公主隱然間卻是支援第一種理論,不過也勸康熙要穩紮穩打,切不可操之過急。

最重要的是,每打下一個地盤來,就要馬上恢復生產,給當地百姓寬鬆的政策。

要讓他們認識到,在大明的統治之下,要比在大明的統治之下生活的更好。

對最底層的百姓來說,往往統治者是誰他們並不那麼看重,他們最為看重的是誰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真正對血統還有滿漢之別持有根深蒂固的士大夫,但是偏偏這些士大夫,很多時候其實並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麼重要。

對於長公主的論調,康熙帝深以為然。

……

而對於楚江秋率領大部隊前來,滿清之內自然也是持有兩種論調。

第一種就是以鰲拜為首的強硬派,不屑地吹噓著,漢人的軍隊完全的不堪一擊,他只需率領兩萬騎兵,便可輕易地將楚江秋的部隊消滅在馬下。

另外一派的人士,卻是深知楚江秋楚才子的厲害之處的。

他們認為現在必須要一顆紅心,兩手準備。

必須要有所準備,一旦戰爭失利的話,必須要做好馬上撤離的準備。

強硬派的人,對這種理論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當康熙問計於長公主的時候,卻是意外地從長公主處得到令他極度吃驚的答覆。

本來康熙還以為,長公主既然也屬於強硬派,此次必然對大明那所謂的楚才子率領的部隊不屑一顧。

沒想到長公主對於這個楚才子竟然會如此的重視,其重視程度甚至比那些謹慎派還要謹慎了許多。

甚至都不能說是謹慎了,甚至已經是恐懼的地步了。

長公主對康熙的建議是,必須要做好最快的打算,必須要準備撤退的路線,並且事先就要準備好一切。

否則的話,萬一事情朝著最壞的方向發展的話,恐怕到時候臨時抱佛腳,時間就來不及了。

聽到長公主的話之後,康熙帝不由得悶悶不樂起來,在他內心深處,是不願意聽到這種話的。

但是隨即康熙便悚然而驚。

其實康熙帝的政治眼光還有軍事才能都是極為了得的,只不過在某些事情上,他雖然有了自己的主見,但是一時間難以抉擇,這時候就會忍不住去問計長公主。

而在長公主哪裡得到的答案,每每都會和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當然了,長公主看的要比他更加細緻就是了。

而在整個過程中,康熙帝也在迅速的成長著。

而這一次,從長公主哪裡竟然得到了和自己截然相反的答案,如何能讓康熙帝心裡不鬱悶?

不過很快的,康熙帝就反應了過來,自己是去問計於長公主的,她的建議和自己的想法截然相反,其實應該是很正常的事情才對。

自己怎麼能因為如此,心裡就不舒服就失去鎮定了呢?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長公主的決斷,很少有失誤的時候。縱然偶然有所失誤,基本上也是因為情報有偏差得緣故。

既然長公主對這個楚才子如此重視,那足以說明,這位楚才子是位極厲害的對手,絕對要加以重視才行。

當然了,康熙雖然在心裡已經將楚江秋楚才子的警惕之心,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但是也遠沒有達到長公主所說的那種地步,如果只是聽到這位楚才子的名頭,自己就在暗中佈置,隨時做好了逃跑的準備,那自己名聲也就徹底完了。

見康熙帝並沒有聽從自己的意見,長公主不由微微嘆息了一番。

看起來阿弟是長大了啊,有了自己的主見,並不像是年幼時那般,對自己言聽計從。

並且這種事情,由他來做的話,的確是不太好的事情。

既然如此的話,這種事情,就交給我來做好了。

長公主最看中最提防的人,其實就是楚才子楚江秋了。

她知道楚才子在扶桑的勢力,她極為清楚楚才子懶散的個性。

在她的判斷中,憑這位楚才子的性格,應當是攜美隱居海外才是最好的選擇。

為什麼這位楚才子會在這種事情站出來呢?

這個時機選擇的太過微妙了!

長公主甚至相信,如果給他們半年的時間,讓他們將整個大明拿下大半之後,這位楚才子都未必會站出來。

因為這位楚才子和那些抱有滿漢之別的漢人不同,這位楚才子更在乎的是老百姓過的怎麼樣,如果他要發動一次戰爭的話,會有多少百姓死於戰亂,會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