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3D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一章 紹熙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一章 紹熙府

路途遙遠,很快雪兒和秀娥都閉上了眼睛,然後又都靠在了李響的肩膀上,把李響的肩膀當成了頭靠。

李響搖頭苦笑,這馬車如此之顛簸,兩女卻是睡得香呢。從臨安到紹熙府,也就是後世的杭州到鹽都市,直線距離都達到了兩千公裡左右,所以沒有十天半月,根本就到不了,還是休息一下吧。

李響一邊閉目養神,一邊又調出了級3d印表機,既然都要回到前世的家鄉去做父母官了,怎麼也得再瞭解一下,此時的榮德縣,還有紹熙府是什麼情況吧?

還好級3d印表機裡面的資料很是齊全,比李響前世的時候看的地方誌還要齊全。

紹熙府也就是後來的鹽都市範圍,其治所在後世的鹽都市區,而榮德縣則是紹熙府治下的一個縣!和後來鹽都市因鹽設市一樣,紹熙府也是因鹽業的達而設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級3d印表機的資料顯示,鹽都以盛產井鹽聞名,此地區的井鹽生產端於東漢,聞名於唐宋,鼎盛於清末民初。近兩千年來,在城市形成和展的過程中,走過了因鹽設鎮、因鹽設縣到因鹽設市的道路。據《華陽國志》記載:東漢章帝時期,在今富順、鄧關地區,開鑿成功一批鹽井。其中一口位於今富順縣城西南,以其出鹽最多;收穫厚利,被名為“富世鹽井”。

南北朝時期,在今貢井地區又鑿成了以“大公井”為代表的一批鹽井。隨著鹽業的展和經濟的繁榮,到北周武帝時,因富世鹽井而置富世縣,並在大公井所在地置公井鎮。北周武帝天和二年,在今四川榮州縣境東部建公井鎮,唐武德元年,公井由鎮升縣。為榮州治所。貞觀元年,為榮州屬縣。宋熙寧四年,公井縣廢併入榮德縣。

北宋初年,富義縣升富義監,隸屬潼川路;榮州轄旭川、公井、應靈、威遠、資官五縣,榮州隸屬東川路。太平興國元年,避宋太宗趙義諱,富義監易名為富順監。治平元年,置富順縣,隸屬富順監。治平四年,旭川縣改名榮德縣。熙寧元年,富順縣廢存監;四年,公井縣廢併入榮德縣。南宋紹定六年升榮州為紹熙府。端平三年紹熙府擇地僑遷徒治鴻鶴鎮,寶佑六年府廢。

李響明白,在古代鹽鐵專營,有時候鹽業稅收甚至佔到地方政府一半以上的財政收入,特別是在四川。如何展一個縣?還有父親所治的紹熙府?這是一個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繼續大力展鹽業是肯定的,李響知道後世探明的榮州長山鹽礦,可以解決鹽業生產的問題,因為鹽礦不僅比鑽井更容易,而且長山鹽礦的鹽,儲量達到了近二百億噸,可以夠整個大宋的老百姓吃上幾千年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李響繼續看資料,原來宋代鹽業生產技術包括煎制和曬制兩大類,其進步則集中表現在井鹽和海鹽的生產之中。在當時的四川,井鹽鑽井技術已展到較高的水平。在北宋慶曆年間,川人在繼承漢唐以來的大口徑淺井的某些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明了衝擊式鑿井法,鑿出了一種新型鹽井——卓筒井,取得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突破。卓筒井技術的出現,堪稱中國古代繼“四大明”之後的第五大明,為我國鑽井技術的展樹起了一道豐碑,使鑽井技術跨入一個嶄新的階段。它的推廣和使用促進了宋代四川井鹽業生產的蓬勃展。根據文獻記載,宋初川鹽年產81o.66萬公斤,到卓筒井出現前夕因為減產而跌到4oo多萬公斤的低谷,然而在卓筒井出現之後的紹興二年(1132年),井鹽年產量達到3ooo餘萬公斤,比宋初增長了2.7倍,比卓筒井出現前夕增長6.5倍。

當然,民以食為天,李響覺得上任之後,除了展鹽業之外,農業肯定也是要大力展的。要解決農業問題就必須搞水利,還有榮德縣也有一條河,正好可以利用。

不過現在到了縣城,那就是山高皇帝遠,李響覺得自己的級3d印表機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了,那後世的先進的農業工具,比如打穀機之類的人力機械,也可以提前“被明”出來了。而那些後世的耕作之法,同樣可以運用,甚至可以試一試農作物的雜交,提高產量了!

同樣的,在展經濟方面,紹熙府和榮德縣,也是有很多資源可以利用的,比如天然氣、石灰石礦、煤礦等等!想想就令人興奮,李響無法入睡了,俗話不是話,近鄉情更怯,李響暗暗地握了握拳,心想自己一定要展屬於自己的力量,紹熙府就是一個很好的地方!

想到這些,李響又繼續深入瞭解起榮德縣、紹熙府的歷史來。

南宋後期,蒙古帝國,動了對四川地區的戰爭,企圖在奪取四川之後,順長江而下,消滅南宋王朝,由於蒙古軍隊對四川人民的殘酷掠奪和屠殺,激起了四川各族人民的強烈反抗。在李響的家鄉,在歷史上也曾生過激烈的抗蒙戰鬥,虎頭城抗蒙就是其中一個很有名的戰例。

四川軍民採取山城戰術,沿長江、嘉陵江、岷江、沱江據險修築城堡,以抵抗蒙古騎兵部隊的進攻。虎頭城在富順縣大城鄉虎頭村東南4oo米的沱江之濱,拔地兀立,臨江而懸巖絕壁,靠上游的一端,巨石嶙峋,宛如雄距猛虎之頭貌,猙獰瞪目,劍牙鋒利,石穴洞內常有霧靄籠罩,恰似猛虎吞雲吐氣,古人因形而命名,稱為虎頭山。

由於它地處富順至瀘州的水6要塞,就容易成為軍事重地。南宋鹹淳年間,元軍佔據四川大部,當時富順是州級的監,抵抗不住元軍騎士衝殺,就把監府遷到虎頭山,高築城池,就建了內城和外城。內城為監府官衙,外城為護城,兼為商賈經營之所,一般百姓則在外城之外棲身,虎頭山便成為顯赫一時的虎頭城。

6地上三里一碉,五里一堡,河道上下均有眾多的戰船水兵守護,即使元軍剽悍鐵騎,強弓影弩也無法靠近。元軍屢攻受阻,就採取買通內奸的手段,內外夾攻而破城。可是,抗元將士義憤填膺,殺死內奸,英勇奮戰,誓死不降。最後只剩下幾個人,眼見寡不敵眾,便撐開雨傘,從幾十丈高的虎頭石上跳崖而奔,富順整整堅持抗元十年的歷史就此終結。富順的虎頭城與合川的釣魚城,均成為著名的抗元名城。

壯哉!偉大的抗元鬥爭!李響心中激奮不已,熱血已經沸騰!既然老天讓自己穿越回來,而且機緣巧合地回到了前世的家鄉,他又怎麼能讓歷史重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