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3D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四十九章 朝議戰船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四十九章 朝議戰船

李響笑道:“如此就好。”心想,這些文人話總是這樣含糊不清。你直接礦區是個邊長二十公裡的正方形,有八百四十名守衛四下防守,每六時換一次班,又有二千一百名駐軍便是了,又哪裡來的十步一崗?

從蘭溪回到臨安之後,李響對於鋼鐵材料的供應問題已不太擔憂。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蘭溪產出的鐵、銅等金屬礦,以及煤、水泥等生產原料完全可以滿足臨安的工廠之用。畢竟現在還不是整個大宋的大規模建設,近8o%的工廠分佈又都分佈在臨安附近。如果用於兵器與機械設備的製造,銅鐵的供應暫時不是問題,更何況還有其它地方的生鐵錠也源源不斷地運往臨安。

不過,除了兵器與工具的改進之外,朝庭還特意下了一道旨意:臨安附近、以及江南的城市及洲府,由各地方官府收回那些已損壞的農具,過一年之後再將新的農具還給百姓。對於朝庭來,此舉看起來多少有些不花算,但李響卻知道這正好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為了明年的大面積水稻種植而準備合適的農具,二是回收了幾千噸鐵材。宋時的鐵器並不便宜,百姓幾乎沒有閒置不用的農具。對於那些已破損的鐵鍬、鋤頭等,也會交由鐵匠加鐵重新鍛打,因為重新打造所付的工錢,要比買一把相同的農具少上許多花費。

李響終於放下心來,因為只要解決了生產原料的供應問題,剩下的就是如何大幹了。按計劃,接下來的任務是解決艦船的動力與武器問題。

理宗拿起李響的奏摺看了一眼,微露驚訝之色,心想今日這封奏摺的字跡怎麼與前幾次不太一樣?然而他不動聲色,又繼續看了下去。這封奏摺寫得極為詳細,雖然李響已當著眾臣的面將奏摺的內容講了出來,但理宗仍是又詳細地看了一遍,這才抬起頭來,問道:“李卿所提的建議,眾卿有何看法?”

李響的奏摺正是關於如何擴大幾家船廠的規模、如何為船隻加裝蒸汽機作為動力、以及如何提高遠洋航行能力等種種方案。當然,最重要的一,還提到了如何在船上加裝火炮。

李響早就有了改造船隻的想法,但在他的原計劃中,應是先改進遠洋船隊。不過這幾日李響又改變了初衷,準備將戰船與商船一同改造了。因為他知道再過兩年,蒙古國還會從海上集結戰船攻打南宋。如果此時不加緊改進戰船,僅憑步兵的武器恐怕無法有效阻擋。當然,李響知道的歷史自然是沒錯,但他卻不知道現在的情況又與以往大為不同,自己的到來已將原歷史改得面目全非。

李伯玉道:“皇上,李大人所言甚是。雖然步兵有了火炮與機關弩,但我朝與蒙古國之間隔著長江,加之蒙古國也有可能從海上直接進攻臨安,所以不得不防,如果水軍不加以改進,恐怕作戰時不能得心應手。”

其實這一年以來,朝中眾臣的想法已有了大的變化。去年春天火炮剛造出來之時,眾武將均想著憑此利器便可收復河南一帶,進而將蒙古國徹底趕回其老家。然而原北宋的大片領土已被蒙古佔了一大半,再加上新的武器層出不窮,因此眾臣已不滿足於打敗蒙古國了,而是要徹底收復整個江北,甚至包括宋朝從未收復的燕雲十六州。當然,此事大家心知肚明,卻從未在朝會上正式商議過。因為目前的兵器數量雖然足以取得規模戰爭的勝利,但要在江北全面開戰,即使勝了,恐怕也會損失慘重。

呂文信站了出來,道:“皇上,大宋與蒙古國水路海路相通。倘若日後開戰,李大人所的戰船改造勢在必行。”

理宗道:“既然眾卿都認為此舉可行,朕自然也會准奏。不過丞相卻另有提議,眾卿不妨聽聽丞相的意思。”眾人聽得丁大全另有見解,一時都轉頭看向丁大全,看他如何法。

從蘭溪回來的第二天,李響便與丁大全見了面,將蘭溪的整個情況大概了一下,又談及了船隻的改造一事。其實關於戰船的改造,李響大可不必與丁大全商議,只是他覺得船隻的作用不僅僅在於作戰,更多的是為了商業貿易。而丁大全身為丞相,掌管著大宋的經濟展大權,自然要先聽聽他的意見了。雖然丁大全是奸相,但李響卻不能不面對。

丁大全站了出來道:“皇上,臣以為大型船隻的作用不僅僅在於作戰,更主要的是用於遠洋貿易。我朝雖然富庶一方,但百姓這幾年的生活仍是極為貧苦,比起十多年前大大不如。究其原因,乃是因為與蒙古國交戰,致使原來居住在江北的大宋百姓紛紛逃往江南。這些百姓大部分居住於淮南西路與京西南路一代,而這些地方又多為大宋重兵步防之地。百姓到了江南,自然也少不了吃穿,但由於這些百姓來的時間不長,立足未穩,又長久居住在交界附近,必然影響到邊境士卒的糧草供應。據戶部統計,近十年間,從江北遷居過來的百姓,已達一千一百多萬。”

丁大全所的自然完全屬實,眾臣聽了一時沉默不語,畢竟逃過來的都是大宋的子民,大宋朝庭自然不可將這些百姓再遺返回去。

理宗頭道:“丞相所的朕也早已知道。只是丞相既出此言,想必已有了解決之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丁大全道:“回皇上,其實臣所想出的辦法也並非完美,只能是應一時之急了。臣的意思是大宋的耕地、糧食、布匹、以及食鹽、草藥等必備之物,其產量在近年已有了大幅提升,用於養活這些百姓自然也不是問題。因此臣以為,既然耕地不會再增多,而且新式稻種也需要一兩年才能普及,我朝便可以繼續擴大與西方諸國的海上貿易往來。如今我朝出口的貨物主要有絲綢、瓷器、糖、紡織品、茶葉、以及部分金屬,進口貨物有象牙、珊瑚、瑪瑙、珍珠、安息香、胡椒、等幾百種。目前市舶司透過進口貨物所得的稅收,已佔全國總稅收的近兩成。使得臨安成為一個極大的貿易中轉站。”(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