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3D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五十一章 戰火又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五十一章 戰火又起

弓箭現在屬於李揚軍隊中的制式裝備,與長槍,刀盾一同構成了標準步兵營的配置,但弓箭的制式卻一直沒有得到統一,主要還是依據士兵自身的習慣,有的人是獵戶出生,自然喜歡用巧的獵弓,有的人則沒有經受過專門的射箭訓練,硬被分配到弓箭部隊後,他們只能習慣於使用弩這種易於瞄準的武器。

這種不統一也造成了諸多的麻煩,只是一直處於軍備的邊緣,李揚還沒有下力氣去整治,這次趁著提升火炮的機會也一併考慮進去。

弩雖然威力大,但發射速度太慢,製造維護起來也過於複雜,李揚是不打算考慮了。英格蘭長弓名聞天下,現在應該正在歐洲大發神威,李揚雖然想仿造,但是限於人種區別,長近兩米的弓箭,不知道軍中很多的矮個怎麼能用的動。

最後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黃羽,這個勤勞的工匠用了一晚上搗鼓,第二天就交給李揚一把長有五尺的弓來。

因為時間匆忙,忙活大半夜的黃羽死彎硬掰總算把弓給制了出來。李揚擎弓在手,試了試,開了一箭感覺長短也合適,射程也在一個較滿意的距離,雖然沒有射出三百米開外,也射出了六十餘丈。

相比雜亂的弓箭制式只能進行一些輔助性支援性的攢射,統一後的弓箭射程一致,射速相同,完全可以形成一個恐怖的打擊面,雖然這東西以後必定是逐漸被歷史舞臺所淘汰的,但在現階段還是能略加利用。

大量優良的木頭被挑選了出來,找不到紫杉木,也從各地遠航而來的商船中交易到了一些白蠟木和榆木。

黃羽陪同著一些老道的工匠充當了監工,制弓的也並非是些庸手,都是各部落中做過上百把弓的老師傅了,在幾人的講解下很快明白了這種弓的要求和特,每人半天功夫就能削出一根好的弓身來。

最後工序也是慢慢的把弓彎了起來,這就是李揚要求的了,雖然傳統工藝是用火烤,但這對弓的強度肯定會有損壞,反正工匠人多,不如一把把慢慢的把它彎成需要的弧度。

製成的弓分發到部隊中後,軍隊一直都在進行各類訓練,隊列訓練完成後弓手部隊本就閒的慌,這下有找到了事做,那是好一陣操練。

眼看著宮古島軍隊一步步強大著,中山國國還是坐不住了,本以為咄咄逼人的李揚肯定會提兵來犯,誰知道李揚竟然不急不慢的搞起了基礎建設和發展,若是再讓他這麼發展下去,中山國國內肯定人心不穩,原來的三百多名從李揚刺青營中跑回中山國國內的士兵已經頗有些人後悔,必須速戰速決免得事情越來越複雜了。

就在這天,中山國國王以及他的寶貝女兒糾集了國內二千多名“士兵”,向李揚進犯而來。

雖然糾集了二千人的隊伍,但經過上次的深刻教訓,中山國國王再也不敢在正面戰場面對李揚了,但二千人的隊伍,若是僅僅進行叢林作戰,人多反而是累贅。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於是,十多支中山國的軍隊從整個與琉球南山國領地接壤的邊界進入了琉球南山國領地境內,一時間烽火四起。

聚寶鎮的大部分已經併入了南山城中,南山城就成了梗在中山**隊進軍路線上最硬的一塊骨頭。

到告急的訊息傳到李揚手上,已經等待這天很久的李揚冷笑一聲:“等著就是這一天了。”

早已有所準備的李揚帶著第二軍團和渡海過來參戰的一軍團一營以及半支奴隸軍團,雖然人數只有兩千多,但都算得上百戰精銳之士,向西面進發了。

南山城中的防禦主要是中華商會的武裝力量來維持,還有部分刺青營的士兵,光從人數上看絕對是岌岌可危,但中山國從來與琉球南山國就是死敵,南山城中的民團不用動員,人人都是上了城頭準備起防禦來。

但是幾天風平浪靜的日子過去後,所有的人都發現中山國並沒有進攻南山城,而是在外圍燒殺劫掠起琉球南山國領地的村莊來。

本來他們就缺乏攻堅的手段,此時若在攻城戰中消耗過多勢必將影響後面的戰鬥,而此時,能擊敗李揚的主力部隊才是算得上真正的勝利,否則都是空談。

但李揚也出人意料的並未向著南山城的方向行軍,當出了必經的山谷後,李揚的隊伍直接向西南方向拐去。

中山國作為遊獵民族,全國只有一座都城,其他的各個要害之地都是由寨子組成的。攻下了中山國城,也就完成了對中山國的征服。

李揚的目標相當明確,他不求消滅你多少部隊,只求形式上完成全島的統一,因為他現在很清楚,在先進的文化和技術的侵襲下,所有的人都會慢慢被吸引同化,不可能有各地分裂割據與中央對抗的情況發生。

就這樣,中山國本想分散各路,最後在李揚馳援南山城的道路上形成一道又一道襲擾波次的進攻,最後趁著李揚疲憊不堪,儘量爭取在叢林地區對李揚進行最後一擊的如意算盤就這樣落空了。

本來這個計劃是中山國國王久米和公主千葉一起想出來對抗李揚方陣兵的最佳方案,但現在李揚擺明了並不準備馳援南山城,淨挑好走的大道,向著自己的國都一路進軍而去。

一道又一道緊急命令發了出來,所有原本散放出去的部隊都向後縮回,漸漸匯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向著李揚的隊伍銜尾追去。

李揚的隊伍兩千四百人就有八百多的民夫隊伍進行後勤支援及分擔雜活。而中山國完全沒有這個概念,原本作為遊獵人的他們都是士兵自帶口糧,不夠的就野外打獵採集野果來補充。

這樣的形式很適合部隊,但當部隊彙集到幾千人後,補給的問題就漸漸凸顯出來了,所過之處猶如蝗蟲過境,但還是無法滿足大軍的需要。

中山國的軍隊大部分都是就地徵召起來的,缺乏必要的紀律性作為支撐,雖然長期捕獵鍛鍊了他們一定的軍事技能,但對於組織協調聽從號令上他們就差得太遠了。

短短的四天追擊,第三天和第四天上就有幾百人脫離了隊伍,好容易抓回一支,逃跑的人都是一個部落的,那帶頭之人振振有詞附近沒什麼吃了了,要跑遠兒去捕獵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