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霸漢最新章節列表 > 大結局:爭奪天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大結局:爭奪天下

號角響起,但讓楊音駭然的卻是,自驪山之上趕來的赤眉軍戰士只剩兩千餘人,餘者在剛才那瘋狂的世界中或死或傷。

“殺劉秀者賞金萬兩…”楊音高喝。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些赤眉軍戰士哪再猶豫?紛紛飛速向劉秀撲去。

劉秀掙扎著站了起來,他的傷勢確實很重,而且剛才連使冰火兩重天與輪迴第七道兩大絕級殺招,幾乎脫力,此刻想逃都沒力氣。

當然,這只是因為樊祟的突然加入,否則他必殺秦復!而且他也定有力氣逃走,但樊祟消去了他的一部分力道,也讓秦復那式“蒼穹滅”的殺勁入侵了他的體內,這才受傷。不過,劉秀知道秦復比他傷得更重,樊祟也一樣。

秦復與樊祟兩人的力量才能讓劉秀與之三敗俱傷,這確讓秦復為之駭然,他也知道劉秀的武功尚勝己一籌,而且其武學之詭異確實讓他意外。

楊音的撲殺令正合秦復的心意,他知道,如果今日不能擊殺劉秀,那麼日後他敗在劉秀手中的可能性極大。至少,以劉秀的武功,根本就沒有人能單獨成為其對手。

“皇上…”謝祿飛掠而至,一把扶住秦復,急道。

“殺了他!”秦復語氣有點虛弱地道。

謝祿立刻明白秦復的意思,而扭頭之時,卻發現劉秀的親衛高手們如飛而至,如果不能在這些人趕來之前除掉劉秀,或許永遠都沒有機會了。是以,謝祿不再猶豫,飛掠向二十丈外的劉秀。

“去死吧…”謝祿長劍化成一道驚鴻,直射劉秀。

劉秀避無可避,也沒有力氣避讓,但便在謝祿的劍逼臨劉秀頭頂之時,劉秀身下的冰塊突地炸開,碎冰如無數的怒矢般飛射向謝祿。

謝祿一驚之下,一股強大之極的氣勁直撞而至。

“轟…”謝祿被擊得倒退兩丈,自地面之下竟掠出一道乾瘦的身影,一把挾住劉秀向趕來的鐵頭諸人飛奔而去。

“歸鴻跡…”謝祿失聲驚呼。

“追…別讓他們逃了!”謝祿見楊音率軍趕來,不由得呼了一聲。

“嗚…嗚…”號角之聲立刻響徹了整個平原,很快遠處便有號角之聲相應和。

歸鴻跡帶著劉秀掠上戰馬,呼喝道:“快走,赤眉援軍到了!”

鐵頭諸人聽到四處號角之聲相應合,也知道事情有些不妙,但並不慌亂,這麼多年出生入死,對這種危機也不是第一次經歷。

“你們帶皇上走,我們掩護!”鐵頭大鐵槳一橫,傲然道。

“不必!我們向北去,大司徒的大軍也快到了!”赤練劍望了望追兵,沉聲道。

“大家一起走!”劉秀深吸了口氣道。

眾人見劉秀尚能說話,頓時大喜,立刻護著劉秀策馬便向西北方向奔去。

鐵頭、魯青與一干高手相護,對於追近的赤眉軍戰士以天機弩射殺。

謝祿、楊音雖然自恃武功高強,但是想到對方更有歸鴻跡與遲守信這般不世高手,也不敢單獨追趕,而等這些大軍共追,如此一來又怎快得過劉秀這小股騎兵?

秦復見劉秀竟被歸鴻跡救走,不由得大惱,但是他傷勢極重,根本無法追趕,只好由人護送趕回大營。而令他最惱的卻是連玉璽符令也被劉秀奪去,在這種情況下,他惟願能憑藉大軍的優勢留住劉秀等人,否則將來只怕會再敗一次。

“嗚…嗚…”

在驪山附近有大批赤眉軍,事實上,在關中的這片地域,多是赤眉軍的領地,因此只要相呼應,必能對劉秀諸人形成合圍之勢,所以謝祿率軍在其後緊追不捨。

追了近十里地,謝祿諸人剛過驪山西谷,便聽得一陣怒吼,一陣人馬橫裡殺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箭矢橫飛之下,頓時只殺得赤眉追兵七零八落,而對方的為首者竟正是劉秀軍中的大司徒鄧禹。

劉秀大軍以有心算無心,謝祿與楊音也殺蒙了,急忙退出西谷。

鄧禹並不追趕,殺退赤眉軍後又迅速追在劉秀諸人之後朝黃河方向趕去。

謝祿再整大軍追趕之時,鄧禹與劉秀早已沒有了蹤影,當其追至黃河之畔時,惟有浩渺河水滾滾而去,在河面之上幾艘大船已杳杳渡河而去。

河岸之上只留下一片零亂的蹄印與腳印!

“劉秀…我不會放過你的…”謝祿幾乎氣瘋了,不由張口對著黃河的怒濤狂喊,但卻無人應聲。

誰都知道,他們將永遠失去擊殺劉秀的機會,而劉秀也將成為他們永遠也做不到頭的惡夢。

沒有人敢想象劉秀那驚天地、泣鬼神的武功,會對赤眉軍造成多大的威脅。

十日之後,劉秀趕回梟城,而此時洛陽朱鮪獻城而降。

劉秀帶傷上朝,拜朱鮪為平狄將軍,封扶溝侯,並決定定都洛陽。

建武元年十月,劉秀定都洛陽,因洛陽城在西漢都城長安之東,又稱東都,是以史稱東漢,而劉秀則稱為漢世祖光武皇帝。

第四卷

後記

姜萬寶西域之行雖救出藏宮,卻身中王母門劇毒而亡,後藏宮找回皇子,一生為劉秀所重用,成為東漢開國功臣名將之一。

小刀六因煩於朝事而棄政從商,謝絕劉秀之封賞,而成東漢一代巨賈,更為後來南匈奴降漢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娶任光之妹任靈為妻,帶著昔日宛城眾兄弟叱吒江湖數十年,其飆風騎更是縱橫大漠,名動塞外,也成數百年來惟一一位縱橫塞內外的商界巨頭。後於明帝當政之時得罪朝廷,這才移居漠外,終老於漠外未再返中原。

長安城內宮中的假劉玄在劉玄逃出長安後五日內投降,後被負氣的謝祿派人勒死。那次驪山之戰後,秦復傷重半年才愈,但功力大打折扣。

在赤眉軍佔領長安之後,卻又重蹈更始覆轍,將領們忙於論功行賞,無紀律約束的兵士則經常在長安內外搶劫財物,欺凌居民,已對更始政權失望的百姓再一次失望,他們紛紛組織起來,築壁自保,只知破壞不知建設的百萬赤眉大軍很快耗盡了長安中的糧草。已養成浪寇作風的赤眉軍,以為不能給他們衣食的長安城,對他們已無意義,於是放火燒了宮殿,大肆劫掠一番後出城西向,重新踏上了流動作戰的道路。他們無目標地在陝、甘、寧、豫一帶轉徙求食,爭戰中,一場大雪凍死了很多士兵,迫使他們重返長安。在郊外,他們挖掘了西漢帝王的陵墓,把其中的寶物劫搶一空,但從此赤眉軍戰鬥力逐漸削減。公元7年,劉秀派徵西大將軍馮異出征,大敗赤眉軍。當十數萬疲憊不堪的脫險兵在宜陽遇到正嚴陣以待的劉秀大軍時,等待他們的惟有繳械投降的份兒。

赤眉軍從公元十八年起義,到公元二十七年被劉秀鎮壓,走過了九年悲壯的歷程,其足跡遍佈半個中國,在流動作戰中給了封建統治者以沉重的打擊。他們和綠林等農民軍以血和火埋葬了舊的封建皇朝,也以血和火為新的封建皇朝開闢了基業,而這些起義軍自身卻在新皇朝的奠禮上成了祭壇的犧牲者。

天魔門因秦復在公元二十七年再次約戰劉秀身受重傷經脈寸斷,門中各大高手因爭權自相殘殺,使天魔門四分五裂,而所剩高手又怕劉秀報復便潛隱於江湖各處,百餘年中仍未能恢復元氣,更無傑出人才出現江湖。直到東漢末年才再次統一於一個絕世奇才之手,但那乃後話。

鐵頭與魯青等在統一天下的戰爭之中先後戰死,成為劉秀心中最大的遺憾之一。

而劉秀心儀的無憂林弟子怡雪則因門規所限不得涉足政治,未能嫁入宮廷,天下一統後返回無憂林終老一生,此也成為劉秀最大的遺憾。

(全書完)

第四卷

附記

對各地割據勢力的平定

劉秀消滅了更始政權與赤眉軍,立刻與割據勢力展開激烈爭奪。

當時張步割據山東,劉永割據梁地,李憲割據廬江,秦豐割據南郡,還有自保河西五郡的竇融,稱雄於天水的隗囂,稱帝於巴蜀的公孫述,以及與匈奴勾結的盧芳等各派政治勢力。

在群雄之中,對劉秀威脅最大的是劉永。當時劉永雄據今豫東、皖北,與青州的張步、蘇北的董憲、廬江的李憲聯合為一個頗大的同盟。因為當時的劉永實際上擁有魯西、蘇北、皖北、豫東等大片土地,**東方,成為劉秀的勁敵。況且,劉永是梁孝王的八世孫,曾詔封梁王,在宗法中的地位,比劉秀有利,因此對劉秀的威脅最大。

劉秀首先要剪滅劉永,建武二年(公元6年),劉秀派大將蓋延攻陷劉永的首都睢陽(今河南商丘),劉永走山東境內的湖陵(今山東魯臺東南),但睢陽的百姓迎劉永,劉永再回睢陽,後蓋延再圍睢陽,城中食盡,建武三年(公元7年),劉永出走,為其部下所殺,永字劉紆繼立為梁王。建武五年(公元9年)八月,吳漢拔郯(今山東省郯城),斬劉紆,同年十月,耿翕與張步戰於臨淄(今山東省臨淄),大破,齊地平。

建武四年九月,漢軍圍李憲於舒(今安徽廬江縣南),六年正月,拔舒,獲李憲。同年二月,吳漢拔朐(今江蘇連雲港市西南),獲董憲,龐萌,山東悉平。自此,劉永的勢力完全肅清。

與此同時,劉秀又遣偏將南征秦豐於頹丘(今湖北宜城北),徵延岑於武當(今湖北均縣西北),徵田戎於津卿(今湖北沙市)。秦豐被俘,延岑、田戎逃亡入蜀,投降公孫述。割據漁陽(今河北密雲西南)的彭寵,為其蒼頭奴所殺,其奴投降劉秀,於是北自幽燕,南至荊襄,皆先後平定。

東方雖平,但西南與西北還是為眾所割據。其中勢力最大者為公孫述,次之隗囂,再次為盧芳。

當時公孫述據於益州之地,即今日四川、貴州和雲南的大部分地盤,地勢險阻,資源豐富,他北連隗囂,東結延岑、田戎,稱帝建號,以拒劉秀。

其次是隗囂,當時隗囂據有安定、隴西、天水、武都四郡,即今甘肅省東南部地區。他南聯公孫述,北結盧芳,西通諸羌、匈奴,糧草充足,士馬強壯,進可入關陝,退可自保邊陲。而且隗囂也有“素謙恭愛士”的名聲,所以“名震西部,聞於山東”

再次是盧芳,盧芳居於晉州、陝北和內蒙一帶,有匈奴做後臺,而且盧芳造成一套假的譜系,宣言他是武帝曾孫劉文伯,常以此蠱惑群眾,應該由他做皇帝。

面對這些割據勢力,劉秀最初想以政治方法誘降,並首先解決勢力較次的隗囂。隗囂之西是據保境河自守的竇融集團,劉秀有意與竇融聯合,夾擊隗囂。

竇融曾參與鎮壓赤眉軍,綠林起義,王莽覆滅後,軍降更始。竇融見更始新立,關東形勢混亂,他家經世仕宦河西,因此求任張掖屬國都尉。更始敗亡後,被張掖、武威、酒泉、金城、敦煌五郡長吏推為行河西五郡大將。竇融居屬國,監察五郡,據境自保。他先奉迎隗囂,後見劉秀擁兵最強,號令嚴明,有意投降。劉秀知道河西殷富,兵馬精壯,又地接隴、蜀,遣使聯絡,以孤立隗囂。建武五年(公元9年),竇融歸附東漢皇朝,任涼州牧。

竇融歸附後,劉秀準備以武力進攻隗囂,隗囂稱臣於公孫述,公孫述派兵援助隗囂。建武七年秋,隗囂步騎三萬侵犯安定,至陰槃(今陝西長武縣西北),大將馮異率諸將拒之。

建武八年春,來歙從山道襲擊略陽城(今甘肅泰安縣東北),隗囂率眾圍來歙,公孫述派其將李育、田拿助隗囂,攻略陽,連月不下。

劉秀率領諸將西征,竇融率五郡太守及西羌、小月氏等步騎數萬,與大軍會於高平第一城(今寧夏固原),共擊隗囂。

劉秀兵分數路上隴,迫使隗囂大將十三人、屬縣十六部眾十餘萬投降。

建武九年(公元年),隗囂病死,立其子隗純為王,漢軍趁機發動進攻,竇融率軍配合夾擊,十年十月,來歙等大破隗純於落門(今甘肅甘谷縣西)。

得隴望蜀,至此,東漢對割據巴蜀的公孫述形成南北夾擊的鉗制攻勢。劉秀兵分兩路攻蜀,一路自北南下入蜀,一路溯長江而上。

建武十一年(公元5年)春,吳漢奉命兵發荊州六萬餘人,座騎五千匹,與岑彭在荊門(今湖北宜昌附近)會合。岑彭裝備戰艦數十艘,趁東風狂急,逆流而上,以火攻燒燬了公孫述設防的橋樓,蜀兵大亂,漢軍長驅直入,抵達江州(今四川重慶),直指墊江(今四川合川縣),破平曲,回收大米數十萬擔。自北南進的一路,六月,來歙與蓋延攻克下辯(今甘肅成縣北),在乘勝前進中,來歙被公孫述暗中派遣的刺客刺殺,漢軍暫時受阻。

公孫述以全部兵力重點防守廣漢(今四川射洪縣南)、資中(今四川資陽)一帶,岑彭避實就虛,派藏宮率五萬大軍自涪水而上,分兵回到江州,溯都江而上,星夜行軍,直抵武陽(今四川彭山縣),使精騎馳至廣都(今成南),勢如暴風驟雨,蜀地駭然。

藏宮一路星夜進軍,採取“多張旗幟,登山鼓譟”的策略,水陸並進,大破公孫述的延岑諸部,迫使王元投降。十月,公孫述垂死掙扎,暗地派刺客詐降岑彭,並將之刺殺。但吳漢奉命自夷陵(今湖北宜昌)率三萬人溯江而上,繼續討伐公孫述。

建武十二年(公元6年)春正月,吳漢圍武陽,直取廣都,派輕騎燒成橋,公孫述部下恐懼,紛紛叛離。吳漢率步騎二萬進逼成都,與公孫述八戰八克,進軍至成都附郭。

當時,藏宮所率一路攻克綿竹(今四川綿竹東南),破涪城(今四川綿陽東),又攻破繁縣(今四川彭縣),郫縣(今四川郫縣),與吳漢勝利會師。

十一月,公孫述親率數萬人攻吳漢,吳漢部下數萬擊之。述兵大亂,漢將高手奔陣刺中公孫述右胸,公孫述當夜身亡。次日,延岑據成都投降,巴蜀平定上報。

最後只剩下盧芳,因為有匈奴援助,劉秀屢次遣吳漢、杜茂前往擊之,均不克。

建武十二年(公元6年),盧芳知劉秀已統一中國,孤立不能相敵,便逃亡於匈奴。至此,全國統一的局面基本實現,而光武皇帝劉秀也完成了漢室中興之任。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