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洪武生存指南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4章:太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4章:太難

劉璉見朱塬再次強調一個‘禮’字,稍微一想也明白,卻再次搖頭:“翰林,禮儀固然重要,然刺那兀羅非我大明子民,又不遠萬里而來,既然翰林都說一個禮字,下官以為,禮應有所權宜。”

說著來到制瓦工坊邊緣。

朱塬交代幾句,很快有下人搬來桌椅,隨行的麻袋姑娘還拿來了紙筆。

朱塬一時沒理會劉璉,在桌旁坐下,拿起炭筆稍稍構思製作瓦胚的壓制模具,片刻後開始落筆描畫,一邊才又接了劉璉剛剛的話語:“我只知道入鄉隨俗,非我大明子民,萬里而來,就該權宜,憑什麼?”

劉璉感覺自家上官實在有些不講理,也來了脾氣,梗著脖子道:“刺那兀羅已非首次來我中土,一向對我華夏很是傾慕,翰林如此作為,恐傷人心。若一意孤行,下官將呈文告於陛下。”

“你知道我最鄙夷隋煬帝哪一點嗎?”朱塬頭也不抬,轉了話題,也不等劉璉回答,就顧自道:“隋煬帝征伐高麗,挖掘運河,以後來人眼光,都可謂千秋功業,錯只錯在過於急功近利。我唯一鄙夷煬帝的一點在於,外邦來朝,裹絲綢於道上。”

“此二事也,”劉璉立刻反駁:“若陛下行此事,下官寧死也要駁斥。”

“什麼兩件事,其實都一樣,幾千年都改不了,”朱塬終於抬頭,也了劉璉一眼,有些意興闌珊:“被人誇幾句,我愛華夏文化,我愛華夏美食,如此之類,然後就滿心歡喜,一股腦給出所有優待,抬得高高的,巴不得連心肺都掏出去,多蠢啊!劉璉,你們願意如何,那是你們自己的事情,我扭轉不了,也懶得扭轉。但在我這裡,我不是一個好客的人,也不會給什麼權宜。”

說到這裡,朱塬嘴角忽又有些嘲諷:“更有趣的是,你們這些人掏的,往往不是自己的‘心肺’。”

劉璉怔住,回味著眼前少年人不知為何而來的這番感慨,片刻回神,搖頭道:“翰林,下官不會如此,絕不至此。”

朱塬沒再理他,招來制瓦作坊的管事,把剛剛隨手畫的東西展示給他,一邊講解:“我隨便畫的,大致就是個意思,你去找姚封,嘗試製作類似這種一次成型的壓制模具,核心點是三個。第一,壓胚部件,用鐵鑄,確保耐用;第二,鑄件部分加配重,這個可用石頭,配重越有力,瓦胚越夯實;第三,加槓桿,幾百斤重的鑄件加配重,加槓桿更容易開合,嗯,也可以嘗試滑輪組。總之,讓姚封他們儘快摸索出一臺樣品給我。”

管事也是營海司下屬的一位年輕吏員,被派來實幹磨練,對於朱塬的講解,諸如槓桿之類,一聽就懂,不需要多費口舌。

等管事拿著圖紙離開,朱塬才看向已經再次返回的那位海商,除了陪同的喬旺,劉璉也正在和對方說話。

這邊事情說完,那海商得到允許,才又上前,規規矩矩地下跪行禮:“刺那兀羅見過營海使大人。”

朱塬又拿了一頁紙放在身前,一邊道:“起來吧。”

刺那兀羅起身,再次拱手,恭敬道:“海外野民不知禮儀,讓大人見怪了。”

朱塬聽著對方彆扭的漢話,笑了下,扭頭打量這位行在海上大機率會隨手做幾筆的精悍中年,瞄了眼旁邊的劉璉,轉回目光,說道:“你倒是能屈能伸。”

刺那兀羅表情疑惑,顯然不懂某個成語,卻也大致感受到其中意涵,同樣露出笑意,回道:“在下行商之人,用明國話講,要以和為貴。”

“看來還是不滿意啊。”

“小人不敢,”刺那兀羅推讓一句,卻又道:“只是,小人一向聽聞華夏乃君子之國,曾經幾次到來,交往之人都謙恭有禮,營海使……在下近日與劉僉事說起,大人諸多學問,僉事多有讚譽,今日一見,大人倒是,別有性格。”

朱塬彷彿沒聽到其中嘲諷,反而又看了劉璉一眼:“我的學問,僉事都和你聊了哪些?”

刺那兀羅聽到這個問題,棕色眸子似乎都瞬間明亮一些,說道:“僉事所言數算、航海等學問,如同行船遭遇風雨之際,為小人撥開了風雨雷電。”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刺那兀羅說著,還有些激動地轉向旁邊的劉璉,躬身一禮。

劉璉下意識想要回禮,見自家營海使冷冷看向自己,表情變了幾變,有些訕訕,不由解釋道:“下官只說了數算與航海,其他……並無多言。刺那兀羅也與下官交流了諸多學問。”

劉璉並沒有忘記自家大人已經不止一次在各種場合提及的‘技術封鎖’概念,諸如這段時間才開始研習的《化學》之類,即使刺那兀羅再盛情,他還是強忍住並沒有透露。

當下還是內疚。

想起了自家大人剛剛的話語,他到底算是……掏了營海使小大人的‘心肺’給別人。

朱塬懶得再看劉璉,倒是覺得,自己之前還糾結的某件事,算是自己有了答桉。

畢竟這片土地上,‘劉璉’太多。

想要守住一些東西,太難。

重新轉向已經回過身的刺那兀羅,提及喊對方過來的正事:“你……嗯,刺那兀羅,這是你的名字,還是姓氏?”

刺那兀羅道:“姓氏,小人名為尹布,尹布·刺那兀羅。”

朱塬在面前紙上隨意描出了波斯灣附近的大概地圖,繼續問道:“具體是那裡人?”說著示意旁邊親衛百戶陶普把畫好的一頁紙連帶炭筆遞給刺那兀羅:“點出來。”

刺那兀羅接過那頁紙,打量一眼,目光閃了閃,攤在掌心小心用炭筆標了一個地點,一邊遞迴,說道:“小人來自曾經波斯故地的忽魯謨斯國,所處位於波斯海灣出口,乃商路要道,世代繁華。”

忽魯謨斯國?

朱塬一時不解,看到刺那兀羅標出的位置,才反應過來。

忽魯謨斯,等於‘霍爾木茲’。

霍爾木茲海峽。

按著面前的紙張,朱塬又問:“忽魯謨斯,是單獨一國?”

“是的,大人,”刺那兀羅轉眼多了幾分驕傲:“忽魯謨斯從未被征服。”

朱塬勾起嘴角:“為什麼,難道是因為尹爾汗國的可汗很仁慈嗎?”

刺那兀羅昂著頭:“因為忽魯謨斯的團結與頑強,我們不會屈服於野蠻。”

扯澹。

朱塬內心點評了一句,雖然一時不太明白,也懶得追問,轉而道:“尹爾汗國,嗯,現在……是什麼情況?”

刺那兀羅道:“尹爾汗國已不復存在,陸上正被欽察汗國和札剌亦兒汗國爭奪著。”

朱塬聽到‘陸上’這兩個字,怔了下,忽然笑起來,說道:“你們在島上?”

刺那兀羅:“……”

到底不熟悉漢話,朱塬這麼問,刺那兀羅才反應過來,自己不知不覺在用詞上露了底。

“這才是你們沒有被征服的真正原因吧?”朱塬又戳了一下,蒙古大軍陸上所向披靡,遇到水,頓時就不行了。也不等刺那兀羅回答,再次換了話題:“說說你的旅途吧,你是什麼時候從忽魯謨斯出發的,沿途都路過哪裡,走了多長時間才來到我大明?”

刺那兀羅見朱塬沒有追究剛剛的問題,放鬆下來,聽到這個問題,又打起了精神,開口道:“小人一年又三個月之前出發,沿途行商,經歷國家不止百數,於兩月前來到明國。”

“廢話,”朱塬毫不客氣再次點破,盯著對方道:“我們就從你離開忽魯謨斯後第一個停靠點說起,走了多少天,停在了哪裡,說吧?”

這麼說著,朱塬拿起炭筆,轉向面前圖樣,一副打算標記的模樣。

刺那兀羅卻緊緊閉上了嘴巴。

朱塬等待片刻,也不追問,反而忽地轉向劉璉:“這位不是你的好朋友嗎,你們倆一見如故,他肯定也對你知無不言吧,你來說?”

劉璉張了張嘴,一時間,什麼都沒說出來。

“看看……”朱塬朝刺那兀羅點了下:“這是個聰明人,”說著又用炭筆指向劉璉:“你就是個蠢貨。”

劉璉臉色頓時有些漲紅。

想要反駁,無從開口。

朱塬卻沒有停,依舊盯著劉璉:“這還只是行商。將來哪一天,有人按照從你們這裡流傳出去的航海技藝,駕駛著軍艦,闖入我國海域,橫衝直撞,燒殺擄掠,希望你們不會後悔今天的好為人師。”

劉璉臉色更紅,忽地深深一揖:“若有此一天,下官必會迎戰,不惜此身。”

“閒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是這樣嗎?”朱塬不屑道:“不管因此死了多少蒼生百姓,反正,你是青史留名了,多好。”

劉璉表情由紅轉白,又由白轉紅,正不知如何開口,刺那兀羅卻插了話:“大人,小人之國絕不敢也無力對上國有任何覬覦,倒是大人,不知為何對在下如此敵意,這實在有悖貴國待客之道。”

朱塬收回劉璉身上的目光,搖頭道:“錯了,我對你沒敵意。我只是沒他們那麼好客。而且,你剛剛這麼問,才說明這是你的問題。你習慣了他們的‘好客’,遇到我了,只是冷澹了一些,你就開始不舒服,覺得我對你有敵意,覺得我不對。嗯,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朱塬一副玩味語氣,刺那兀羅卻也不怯,同樣轉了話題,說道:“大人執掌貴國市舶之事,不僅訂立高額賦稅,還限制我等自由貿易,如此作為,難道不怕我等外國同樣以對麼?”

“他們怕,我不怕,”朱塬又很誅心地朝劉璉示意了下,說道:“甚至,我希望你們更不對等一些,這樣,我才有理由向海外出兵。呵,其實我不需要理由,只是他們需要,我也只能照規矩來。同樣,如果你們覺得不公平,可以試試把自己的軍隊開過來,討一個公平。”

這麼說完,朱塬沒了再聊下去的興致,擺手道:“你可以走了。”

刺那兀羅下意識就要轉身,卻是頓住,恭敬地朝朱塬又是深深一揖,才後退著離開。

等這位海商走遠,朱塬示意帶人過來的喬旺:“一兩玻璃能換一兩黃金,大生意啊,所以,玻璃工藝看住了,這大明國內若是有人想要彷照,我還有辦法,被這些胡人偷走了配方,千萬裡之外,別人隨便造,咱們也就別想壟斷發財了,明白嗎?”

“小人省的,”喬旺躬身答應,表情裡還帶著幾分狠厲:“定不會讓大人失望。”

“錢不錢,我無所謂的,”朱塬道:“沒了這個財源,就換其他。倒是你們,嗯,按照鋼筆作坊的管理,你和嚴七,每個人還是佔三分股,你回去就找寫意,弄一份契約出來。”

喬旺之前在致用齋當掌櫃,再明白不過那幾位主事大將的三分股到底蘊含著多少利潤。更何況還是這與黃金等價的玻璃,完全可以想象,三分股的利錢只會更高,頓時忍不住跪下:“大人,多了,太多了,小的……受不起。”

“就這樣,我最討厭推來推去的,麻煩。”

喬旺頓時不敢再說,又磕了個頭:“小的謝過大人。”

打發喬旺也離開,朱塬才轉向還有些神思恍忽的劉璉:“你也回去吧,好好反思一下。”

劉璉失魂落魄地離開。

朱塬沒起身,坐在這邊的桌旁,盤算著後續的很多事情。

本來打算讓劉璉兼顧一下明州海事學堂,現在看來,不合適。

如果改不了儒生那種動不動就要‘有教無類,澤被萬方’的性子,類似理工學校交給他們,隨隨便便引入一群外人,那只會是災難。

因此,方禮,或者姚封,都更合適。

兩人或許沒有劉璉那麼大學問,但聽話,也管得了嘴。

劉璉……

就走他老子那條路好了,順帶擔任這越來越龐大的營海司的大賬房。

這兩件事交給他,朱塬都能放心。

再就是,北方大局已定,相比繼續向北,朱塬覺得,可以加快向東或向南,畢竟東南的一些島國,無論是黃金、白銀還是森林、漁場,都是大明急需的資源。

至於北邊,短期內就算打下來,開發也很難。

既然有了計劃,距離自己離開明州不遠,必須儘快推進下一步。

於是又交代身邊的陶普,讓他聯絡華高那邊,明天就談一談,之前的一個計劃,改編海寇,放出去制造事端,大明海軍再以救世主身份神兵天降。

畢竟……總要有藉口。

理順這些,朱塬乘轎返城,回到營海使府邸,又找過何瑄與寫意,讓他們聯絡三大市舶衙門,買一些人。

男的就算了。

主要是各國海商帶來的女人,送過來,與自己院子裡的女人對接,仔仔細細地整理一些當下海外各國資訊。

其實,今年開始出發的本國海商,無論是官方還是私人,朱塬都交代過,除了買賣,還要收集各種情報。

這次……算是雙重結合,公私兼顧。

畢竟營海使大人就這點私人愛好。穿越一場,不是來當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