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洪武生存指南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2章:鐵·幣·瓷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42章:鐵·幣·瓷

接著商討過一些細節,剛剛以正四品將作司少卿兼任了又一個正四品太平鐵礦公司經理的張問就立刻出發,趕往太平府。

老朱上月帶回的大都三萬餘工匠,直接撥去了太平一半。

不只是開礦和冶鐵,還有其他各種。

按照某個少年平章的說法,計劃在太平府當塗縣北的採石鎮以地方鐵礦為基礎打造一座綜合性的工業城市。

工業城市!

又是個新奇說法。

張問要做的,短期內只有一個,安置。

這件事老朱還問過朱塬,朱塬給了杜甫的那幾句詩: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老朱又給了張問。

作為儒家子弟,張問看到了前兩句。

安民立功。

作為帝王,老朱看到的,是最後一句。

江山萬年。

態度因此一致。

打算參照明州的模式,先蓋房子……反正,大部分活計還是匠人們自己來做,恰好本行。朝廷出的,不過是一些口糧和土地而已。

口糧方面,老朱今年剛擴建了京師大倉,容量從300萬石增加到600萬石,當下全部滿滿當當,足夠供應。

不僅如此,按照朱塬的提議,朝廷還會很快大行鑄幣,這也可以作為薪酬發放給工匠。

老朱已經透徹了其中道理。

朝廷以相對低廉的成本鑄造錢幣分發給工匠,工匠用這些錢購買糧食,而除了官方,還有大部分的民間糧食,主要來自地方豪商富戶,以低成本鑄錢買高成本糧食,這也等於是一種損有餘而補不足的‘分配’。

畢竟一貫銅錢的成本,肯定達不到一石糧食的程度。

而且,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也明確,短時間內,以朝廷的鑄造能力,貨幣過剩之類的事情不需要考慮。要考慮的一個,只是如何把鑄幣再收回來,形成良性循環。

這也已經有過諸多商討。

再說回安置工匠,口糧之外,還有土地。

這也容易。

太平府多山,何況鐵礦也在採石鎮東部的山中,依舊參照明州,居民區依山而建,就地取材。

對於此事,張問還表示過對山地所有權的擔憂,老朱卻很強硬,若有哪個大戶敢說那些大山是自家的,老朱不介意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怎麼起家的。

等張問告退,已經等待片刻的戶部尚書楊思義進門,將作司卿單安仁也沒有離開。

要商討的,恰好就是鑄幣。

朱塬丟出個‘大明中央銀行’的方案就開始趴窩,事情還是得做。

老朱便親自抓起來。

計劃正三品的大明中央銀行直屬中書,預設由朱塬分管,並直接向皇帝陛下彙報。不過,關於貨幣的鑄造和發行,暫時還要與傳統的戶部與工部合作,工部暫時未立,由將作司替代。

按照朱塬給出的理論,老朱最近私下不斷斟酌,想法也越發明確,朝廷若能每年鑄幣數百萬貫,如同宋時那般,也就等於多出價值數百萬貫的資源可用。

想要開創千年未有之盛世,資源總不嫌多。

為此,老朱已經計劃將銀幣列入其中。

這也算開歷代先河。

當然,金幣不行,還是某人的建議,打算作為國家儲備,以待將來。

會議室內,楊思義施禮過,送上一份擬好的奏章:“祖上,此乃臣與單大人商討後做出的鑄幣……方案。”

老朱把朱塬的那份‘述職報告’印了許多份發送給眾臣,要求滿朝文武學習其中格式,還打算在第一期《大明月刊》裡刊印一部分,廣行天下。這次,關於大明中央銀行,之前交代楊思義,也用了來自某人的‘方案’字眼,上有所好……下面能怎麼辦?

老朱接過奏章,指了指面前長桌:“你也坐吧。”

楊思義看了眼會議長桌,還有單安仁不自在的模樣,稍稍遲疑,來到另外一邊,與單安仁對面坐下。

面面相覷。

老朱已經在飛快瀏覽奏章。

大明中央銀行成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鑄幣。

大量鑄幣。

老朱讓楊思義和單安仁籌劃的就是這個,看眼前這份奏章內容,兩人商討出的方案也很簡單,就是把宋朝非常成熟的錢監模式重新撿起來。

其中還附帶了諸多表格,列舉了宋朝錢監的一些資料。

宋朝錢監,並不是集中在汴梁或杭州,而是分散全國各地,最多時,全國有二十多個錢監,每年鑄幣數量最高接近600萬貫。

這也是老朱期待的目標。

不過,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主要是元朝熱衷發行紙鈔,壓抑銅幣,導致金屬貨幣體系整體廢弛長達百年,因此,理清宋朝的錢監模式容易,但想要落實,關鍵還是人,只是足夠多的匠人,就需要幾年的時間來培養。

瀏覽完手中的奏章,老朱重新翻回其中一頁,示意給下方楊思義兩人道:“這鑄造銀幣的方案,參照銅錢的七成含量可不行。銅錢是小錢,其中鋅錫也不便宜。而這銀幣可是大錢,一兩在偏僻之地可是能買了一畝田的,你給七錢,害的可是朝廷信譽,百姓也難認可。呵……就像俺早前定那400文算一貫的比例,百姓不受,爾能奈何?”

楊思義想了想,試探道:“主上,那……用九成?”

“什麼九成,就給十成足銀,”老朱道:“俺知爾等心思,此舉可為朝廷賺取差價,然則,若是信用毀了,百姓每不認你這錢,還賺個什麼差價?”

老朱這麼說,楊思義和單安仁對視一眼,只能一起點頭:“臣,遵命。”

至於……

任多的白銀從那裡來,反正,大夥盡心就是。

老朱其實也明白這個問題,翻了翻楊思義奏章中涉及銀礦的部分。

大明當下版圖內,參照宋元典籍,能夠確認的銀礦數量有68處,但,看著是多,產量卻並不多,很多礦坑年產也就幾千兩,合計預估50萬兩左右。

楊思義申明這只是根據宋元記載得來的估算,具體還要等朝廷正式開採後才能確認,然而,具體應該也不會偏差太多。

若要提高,只能勘探新礦。

老朱一看也就明白了前朝歷代為何不發行銀幣,太少,根本不夠。

因此倒是想起了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提過的,那日本銀礦,全球產量的三成……唉,是得早早琢磨把那邊給打下來。

這麼想著,老朱很快接著道:“爾等知曉,明年要大行冊封,還要犒賞諸軍,再有,官員薪俸,近期俺也打算重訂,想著糧食與錢幣結合,這……銅錢,明年至多三十萬貫,唔,就如此吧,但那銀幣,得多鑄些,300萬兩,你二人可能完成?”

雖說各處銀礦全部發動,一年也只50萬兩左右,但明年要鑄300萬兩銀幣,老朱還是能拿得出來的。

首先是之前攻破大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只是元廷各處府庫,就分別得黃金17萬兩,白銀119萬兩。

其次是鹽稅。

官方當下以收繳白銀為主,明年……少說也能有150萬兩。

然後,還有海貿,包括市舶稅收和利潤分成兩部分。老朱私下盤算,進賬100萬兩,應是不成問題。

只是這三部分就足夠滿足300萬兩的鑄幣需求。

其他,不提這些年老朱的節儉積累,只是另外各種零零散散的收項,比如各種貢獻收益的‘集團’、‘公司’,這部分也是百萬兩進賬的級別,完全能夠保證其他不時之需。

老朱說起這個,楊思義和單安仁再次對視一眼,腦子裡也是飛快盤算。

白銀來源,兩人明白朝廷賬目,同樣不擔心。

問題還是鑄造。

大明當前鑄造銅錢的能力,明年的極限,大概就是30萬貫,這是奏章裡寫了的,但銀幣,300萬兩……仔細琢磨,似乎後者遠多餘前者,有些懸殊。

然而,再琢磨,實際是……更懸殊。

銅錢有‘小平錢’到‘當十錢’等各種,折中按照‘當五錢’計算,30萬貫相當於6000萬枚。

至於銀幣,楊思義兩人除了建議含銀量,其他還沒有規劃。不過,若是按照平均1兩的銀幣為主,相當於1貫,那麼,總計也就300萬枚而已。

六千萬對三百萬。

後者,當然沒問題。

不過,話也不能說滿,楊思義道:“祖上,這銀幣,前朝或有鑄造,也是極少量,若要300萬兩……唔,用何方法製造,諸如翻砂,是否可行,還需嘗試。”

單安仁也道:“祖上,還有分量……一錢太小,一兩……似又太大,該如何起始?”

老朱聽兩人說著,也跟著轉動念頭。

代入自己曾經的老農角色,一兩的銀幣,似乎……太大了些,一錢,老朱也明白,大概會是多小一點,這麼一時沒琢磨出結果,便說道:“這樣,爾等儘快做一套銀幣母錢出來,自一錢至一兩,唔,到十兩吧,俺先看看模樣成色。”

兩人再次答應。

老朱重新轉向面前奏章,繼續與兩位大員商討各種細節,如此又過了兩刻鐘,事情終於初步敲定。

打發楊思義去做事,單安仁再次被留下。

坐在古怪的長桌旁雙手依舊空空的單安仁感覺越發不自在,還是只能耐心等待皇帝陛下吩咐。

“是這……”老朱道:“塬兒和俺說過一些瓷器之事,俺就想著……呵,就照大明鋼鐵集團模式,成立一個大明陶瓷集團,你這幾日著人整理一份各地陶瓷產業的資料給俺,可是明白?”

各種新詞,各種明白。

單安仁腦海裡再次浮現某個少年平章的身影,一邊答應:“臣會儘快安排人去做。”

老朱跟著繼續交代各種細節。

說起這個專案,完全是老朱自己琢磨出來。

當然,其中的商業邏輯,乃至大局層面的經濟邏輯,還是來自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

除了受到之前那可以在將來換500萬石糧食的青花瓷刺激,還有朱塬之前很多次的順口一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簡單來說,老朱希望把大明陶瓷產業相關的最好的匠人、最好的工藝、甚至是最好的瓷土,全部官方壟斷起來。

民間想燒,不攔著,但最好的肯定要出自官家。

然後,賣高價。

皇室用什麼,你們只要花錢,也能用什麼。當然,說的是品質,不是制式,諸如龍鳳紋理,肯定還是不行的。

這份生意做起來,不僅是對外,還能對內。

甚至……更多就是對內。

大戶人家誰不置辦幾套上好瓷器,將來,為了體面,想要最好的瓷器,就只能從官方購買,而且要花大價錢。

於是,朝廷鑄造的錢幣,就能這麼收攏回來。

良性循環。

坦白說,聽著老朱的各種想法,單安仁都感覺自己有些跟不上。

作為很早就追隨老朱的淮西舊臣,單安仁感受非常直接,這一年來,自家主上,變化實在太大了。

就說以前,自家主上總是孜孜不倦地招賢啊招賢,一遍又一遍地派人各地尋訪蒐羅,簡直如飢似渴。

現在,都不熱衷了。

愛來不來。

這一切的轉變,就只是因為一個人。

足夠。

而且,滿朝文武,無論你是羨慕還是嫉妒,結果……只能是無可奈何。因為,沒人有那小平章那份天馬行空般的頭腦。

想要針對一個人,但,若是你連人家腦子裡想甚麼都搞不明白,還怎麼打擂?

只能被動‘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