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洪武生存指南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5章: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45章:結

昨天午睡醒來就一直沒挪窩,吃過晚飯,還是在東院這邊,再次喊來剛得的兩個舞姬。

水一樣的身段,簡直讓人驚歎。

曾經當然看過柔術表演,但柔到某種程度,還能把舞跳那麼好,就少見了。

愛不釋手。

嗯……

早起依舊在這邊吃早餐,寫意帶人送飯過來,又說起,戴三春今早遞了話,希望朱塬這幾日有空了,能再去後湖醫學院看看。

說是‘青黴素’之事。

回到金陵,戴三春依舊居住在大宅東南故園的小院裡,還是老朱要求,便於隨時看顧朱塬。

不過,除了朱塬偶爾不舒服時,其他,倒是如同暖娘那樣,戴三春也是每天早出晚歸,大部分時間都泡在後湖醫學院,或者從醫,或者教學,又或者按照朱塬搜腸刮肚的各種提點進行實驗,主攻方向還是青黴素。

因此三五天都不一定見一面。

當下……顯然是積累了足夠多的疑惑,希望再從朱塬這裡得到點撥。

想想決定今天過去。

這也是推掉太多事情的緣故,朱塬的時間安排很靈活,不需要如以往那樣馬不停蹄。

朱塬私下也在考慮,還是要集中精力。

不然……

身體不允許啊。

而且,很多事情都已經鋪開,朱塬覺得,未來幾年,把主要心思放在規劃中的一系列‘大學’上面,傳道授業,努力教出一批人才,這不僅可以進一步解放自己,對於這個國家,也是最正確的方向。

眾人拾柴火焰高嘛。

個人能力再強,終究只是一個人。

早飯後,朱塬先寫了一份昨日靈感迸發關於‘檔桉’的相關奏章讓人送去給老朱,便離家趕往玄武湖北紅山腳下的後湖醫學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說起名字,後湖改成了玄武湖,後湖醫學院倒是沒有跟著改。

懶得太多折騰。

戴三春正在後湖醫學院的一個院子裡做實驗。

聽聞朱塬到來,略有意外,卻連迎接也沒有,只是吩咐給朱塬穿上全套的防護服,還全身噴過一遍酒精,才得以進入一間寬大敞亮的‘實驗室’。

第一感覺,確實是‘寬大敞亮’。

三開間兩進深的一間大廳,雖然中間有一排立柱,但按後世單位計算,至少一百平米,相當於普通人家一套房的總面積。還有,全白的牆壁,全白的天花板,連地面都是白色的瓷磚,再加上窗戶鑲嵌了當下與黃金等值的玻璃,使得整個房間都給人一種開闊感。

嗯……

如果沒有滿屋子的操作檯、實驗櫃和五花八門的實驗材料器皿,以及那一個個從頭到腳包在白色皮製防護服內只露護目鏡的操作員,感覺應該會更好。

這番設定其實還是朱塬的建議。

純白色調,昂貴玻璃,一方面可以確保室內的光照,白色更容易反光。另一方面,石灰塗抹的牆壁,還有玻璃窗戶密封,還能夠抑制各種微生物的滲入與滋生。

哪怕沒有專業知識,只是參照曾經的常識,朱塬也明白,這些都非常重要。

戴三春同樣穿著從頭包到腳只露護目鏡的白色皮製防護服,正在一處操作檯用滴管向一個個培養皿裡滴著。

來到近前,相互點頭招呼過,朱塬問道:“這是做什麼?”

戴三春繼續專注操作著,一邊道:“下官近期發現了一種全新菌種,今天又試了個提取手法,正在用這球菌測試效果。”

隔著兩重防護,聲音很悶,倒也能聽清。

朱塬點頭,打量片刻,回憶曾經不多的記憶,試探問道:“你滴這些……是青黴素提取液?”

“正是。”

朱塬再想了下,說道:“你這樣直接滴上,液體容易流散,不好檢視效果,我記得有一個……唔,是用圓紙片沾了液體放上去,紙能起到吸附作用,確保提取液不會擴散,會形成很標準的抑菌環。”

朱塬說完,已經將九個玻璃培養皿滴了大半的戴三春動作一頓,片刻後,放下手中器皿,一邊從旁找了剪刀和白紙,一邊道:“大人應該經常過來,隨口點撥都能讓下官獲益良多。”

“我儘量。”朱塬答應著,看戴三春很快剪出了一些黃豆直徑大小的圓紙片,又找來全新工具開始重複之前,也沒有胡亂插手,一邊再次問道:“你剛剛說,發現了一種全新菌種?”

“正是,這也是下官為何希望大人來看看。”戴三春說著,鋪開了一排培養皿,短暫停頓,從旁邊架子上找到一個本子遞過來:“大人,這是下官近段時間的實驗筆記,您就在這裡看罷,拿出去再進來,還要消毒,會皺了紙張。”

朱塬點頭答應,接過實驗筆記,退到旁邊一個空餘些的操作臺前,拉過一張椅子坐下,開始翻閱。

然後是驚訝。

戴三春的……嗯,已經完全可以稱作‘研究’……研究進度,比朱塬想象的要快很多。

這份上百頁的筆記,簡單來說,主要是三件事:‘菌種’、‘臨床’和‘提取’。

首先是‘菌種’。

當初在明州,蒲仲亨那次,朱塬按照‘青黴素’應該出自‘青黴’的標準,挑選的全是青色黴菌,黃的紅的黑的之類肯定不能要,之後流傳出的方法,也是要用青色黴菌。

不過,在朱塬說過‘青黴素’的原理後,戴三春覺得,其他黴菌,或許也會產生類似的物質並起到殺菌的效果。

這就上升到了‘抗生素’的範疇。

因此,這段時間,戴三春嘗試採集並培養了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菌種。

還真有發現。

來自一份甜瓜上的黴菌,不是那麼青,反而偏白,戴三春取了菌種培養並進行對比實驗後,發現效果出奇的好,近期還連續在三位病患身上使用,雖然不是當初蒲仲亨的那種嚴重程度,但三位因傷感染並出現發熱等症狀的病患在使用這種黴菌後,都得以痊癒。

於是,戴三春近期一直在培養這種菌種,還為其起了一個專門的名字:甜瓜青。

不是‘甜瓜白’,因為,提取的抗生素型別,還是青黴素。

這是戴三春根據氣味判斷的。

朱塬對此倒也知道,青黴素有一種很特別的味道。

深入研究,戴三春判斷,這可能是因為‘甜瓜青’中的青黴素含量比其他菌種高的緣故。

朱塬很贊成。

畢竟,只是按照常識推斷,不管是什麼型別的抗生素,目前狀態下,起效原因,關鍵都該是濃度,而不是型別。因為這年代還沒有耐藥性的說法,只要是抗生素,只要找到合適的細菌目標,應該都會起效。

同樣的青黴素,強效和弱效,區別……只能是濃度。

然後,是‘臨床’。

回到金陵這才一個多月時間,戴三春就親自上手了12個病例。

朱塬看到這裡,嘴角都有些抽。

沒有動物實驗,沒有其他各種測試,直接往人身上用,這種事,若放在幾百年後,戴某人怕是要牢底坐穿。

不過吧……

時代不同,現實有現實的情況。

權宜,權宜!

朱塬相信戴三春不會亂來。不過,之後還是要提一提,最好從動物實驗開始。

小白鼠……

嗯。

記得不是天然品種,而是得了白化病的老鼠專門培育出來。

朱塬不知道其中道理,不過,後來既然普遍使用,肯定有道理在其中。

可以懸賞尋找。

短時間內找不到的話,白兔之類也是不錯的選擇。

再回到戴某人的臨床。

筆記上記載的12個病例,其中3個‘病危’型別,治好了一個,另外9個,都還不算太嚴重,不過也普遍呈現發熱感染狀態,治好了8個。

其中還是重點提及了‘甜瓜青’,戴三春本來平穩的敘述裡帶著惋惜,因為月初才發現,那病危的三個都沒能遇上,不然,或也能全部救起。

這部分,朱塬沒看出什麼突破。

這也是戴三春謹慎的緣故,朱塬當初對蒲仲亨怎麼做的,戴三春現在依舊怎麼做,沒有隨意‘創新’。這一細節也看出,戴三春雖然直接往人身上用,但也只是時代侷限緣故,醫德沒得說。

最後,是‘提取’。

朱塬之前給出了‘無機物’和‘有機物’的概念,大致確認,抗生素大機率是有機物,區別方式,好像是含碳元素,而宏觀上,大致就是……能夠燃燒。

還有,相比無機物,有機物通常不太穩定。

比如蛋白質,遇冷遇熱遇酸遇鹼,都可能變質。

這也是朱塬最初懷疑青黴素可能是蛋白質的原因,不過,後來斟酌,又否定了這個念頭。

主要是想到了胰島素。

胰島素是蛋白質,於是,這種物質作為藥用,只能注射,無法口服。因為蛋白質進入消化道,是會被分解的。

對比起來,青黴素能口服。

戴三春首先就透過各種試驗證明了青黴素與蛋白質類似的脆弱性。

新鮮採摘的黴菌,100度熱水熬煮一刻鍾,直接失效,30度左右的暖房溫室內,放置一天,也基本失效。隨後,又用了澹鹽水、醋酸水、石灰水、白礬水等等溶液進行測試。

其中依舊包括不同氣溫等外部條件。

當下的溫度計雖然沒那麼精確,但已經可以做出大概的刻度。

得出的一個結果是,青黴素在接近零度環境並且處於濃度很澹的醋酸溶液中,儲存時間最長,三天之後,置入培養皿中,依舊能對細菌繁殖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

回到提取。

當前問題就卡在這裡。

朱塬給出的理念,用不同的溶劑來搞,純水、酸水、鹼水、酒精、菜油甚至豬油等等,能找到的,都嘗試一下,另外,還有根據曾經記憶能蒐羅出來的過濾、吸附、離心等等手法。

戴三春一一試過。

比較好的一個結果,就是之前所說的低溫醋酸溶液,但……根本不算提取。

因為,得到了溶液,再之後呢?

朱塬給出的另外一個目標,是要得到固態的青黴素物質。

這一環節,第一想到的是加熱蒸乾?

然後,倒是有東西殘留,受熱失效的那種。

或者也有其他方式。

比如靜置晾乾,問題是,這麼做,時間一長,哪怕是儲存效果最好的低溫醋酸溶液,也是不等水分自然蒸發後青黴素乾燥析出,就已經失效。

這成了一個結。

加熱,會失效,不加熱,時間長了,也會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