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洪武生存指南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8章:有心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48章:有心人

透過漳州三家的七份自我介紹,雖然寫得和朱塬提交給老朱的檔桉模式不太一樣,他卻也看到了不少自己想要的資訊。

主要是這次士子的報考傾向。

三家七人,年齡從32歲到15歲不等,最大的是古仲仁親弟古六孝,最小的是崔氏的崔撼。

從古六孝開始。

行文謙恭地簡述一番自己的求學經歷,古六孝委婉表示,希望能研讀‘經濟專業’。

這是前幾天才新增補的與朱塬相關的一個專業。

為了給諸士子一個大致印象,除了專業名稱,官方還附帶了一些簡要介紹。

就說'經濟專業',簡單來說:經世濟民之學。具體一些,則是研究一個國家經濟運轉的各種根本性道理。

即使不太理解其中一些詞彙,很多人一看大概也就明白。

適合當官!

再說古六孝,雖然還沒見過,但作為三家七位考生中唯一一個跑來赴考的‘長輩’,顯然是希望能有一番作為。

因此,古六孝傾向‘經濟之學’,預料之中。

朱塬還能夠想象,一萬多考生當中,希望就讀這一專業的,必然數以千計。

只可惜,很多人註定無法如願。

計劃中的16個專業,每個專業只打算招收500人,或許根據具體情況小幅調整,但不可能翻倍之類。

再之後,古家的另外兩位後輩。

古起嶽,傾向的專業讓朱塬有些意外:藝術。

雖然幾百年後有著富家子弟研修文藝平民後輩專向理工的傾向,但當下,古家明知傍上了自己這顆大樹只要挑選一個好專業就能有個好前程的情況下,古起嶽還要攻讀這種乍一看沒什麼實用價值的‘藝術專業’,就讓人意外了。

當然,朱塬的規劃裡,藝術專業也是很有用的。

非常有用。

不說之前和老朱談過拔高中華文化的深層目的,只是藝術專業本身規劃的繪畫、凋刻、音樂、戲曲等幾個方向,全部都有著具體用途。

比如繪畫,已經是正三品規格的測繪司,大量需求繪畫人才。還有戲曲,無論對內還是對外,文宣可不能少。

不過,這次考生顯然不會太明白朱塬的規劃,因此也可以想見,古家這位長房長子,其他不談,心性還是挺恬澹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然後。

古仲仁之子古起成,挑選專業是化學。

對此,朱塬一眼也看出了四個字,身不由己。

十九歲的少年人,出身優握,若說本人對化學感興趣,機率不大。

官方附帶對這一專業的介紹中已經提及,相比其他,化學專業因為涉及機要,報考士子需經過嚴格背景審查,確保身家清白,還要忠誠可靠,進而才能就讀。

這份附帶,或許才是古家做出選擇的原因。

誰都看得出來,越特別,越受重視。

前途遠大啊。

至於後輩人自己的想法……小孩子哪裡需要自己的想法?

想著這些,朱塬再看古家三位士子的總體選擇,兩文一理,或者,某個挑選藝術的不算,一文一理,本身也明顯有著考量在其中。

畢竟全部十六個專業,除了國學、法學這種與傳統沾邊的,其他,很多都是傳統上的‘奇淫巧技’。

這年代,越是金字塔上層,搞這些東西,越顯得不正經。

然而,這些又是朱塬設定的,古家哪怕沒有興趣,甚至內心不以為然,表面上也必須顯示出很感興趣的模樣。

否則,朱塬會怎麼想?

這並不是朱塬的胡亂猜測。

因為,另外兩家,都是一文一理。

柴家的柴創,傾向‘國學專業’,柴克,傾向‘海洋專業’。

崔家的崔徹,傾向‘數學專業’,崔撼,傾向‘水利專業’。

嗯……

數學算是文科?

若幾百年後,當然不算,而屬於標準的理科。

還是理科根本。

不過,這年代,研究一下數算,比起你研究水利,那不知要‘正經’多少倍,歷朝歷代諸如‘國子監’等國家頂級學府,數學都是必修,可見也屬於偏正統學科。

因此也可以換一個說法。

三家既希望偏向主流,又要迎合朱塬的心思,於是刻意讓自家子弟一個挑選‘正經’專業,一個挑選‘不正經’專業。

某個不上進的‘藝術’奇葩除外。

這也算上位者的好處。

不管你有沒有想到,下面人都會很體貼地幫你想到。

既如此,朱塬也不再多費口舌,大致提點幾句,表示只要成績出來,達到標準,入學就沒問題。

末了還是好奇問起:“那個……你兄長家的,為何會對藝術感興趣?”

古仲仁本以為今天會面即將結束,還想著主動告辭,沒料到朱塬會提起這個,苦笑說道:“讓大人見笑了,起嶽是長兄次子,有他哥哥起雲在上頂著,從小管教松了些,平日就喜吟詩作畫,大人若覺得不妥,小人回去就讓他換個想法。”

朱塬笑著搖頭:“不是,藝術很好,朝廷今後對這方面會很關注的。”

古仲仁放鬆了些,想想又道:“不瞞大人,小人也關注到了那……測繪司……”想到某個一年時間從正八品一路高升到正三品的測繪使,內心感慨了下,接著道:“……只怕起嶽當不得大人期待。”

那測繪使塗宵,據說憑藉測繪輿圖嶄露於明州,之後跟隨大軍北伐,屢建奇功,這才短短一年就有了今天。

其中多少艱難付出,可以想見。

自家侄子,雖然書畫天賦不錯,但從小養尊處優,可吃不了那份苦。

到底還沒見真人,朱塬不多說,只是笑笑,倒是因為古起嶽,偶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試探道:“昨天,你們送我的那些書畫,有一副來自吳興王蒙?”

古仲仁頓了下,還是實話實說:“這是我等近日在金陵意外結交,王蒙也參加了今次科舉。再有……那幅畫,恰好要給大人備些薄禮,他主動拿出來,說去年隱居山中,耗時三月才得此佳作。”

果然,都是有心人啊。

朱塬笑笑,回憶起王蒙的一些資料,元末四大畫家之一。曾經還因‘胡惟庸桉’受牽累而死。

嗯。

那是洪武十八年。

這些日子,再回憶那‘洪武二十五年’相關,朱塬又記起一些。

洪武十八年,其實也是一個時間點。

除了胡惟庸桉再一次沉渣泛起,雖然規模遠沒有二十三年那麼大,但也算一次波瀾。

王蒙就是其中一隻被殃及的‘池魚’。

與此同時,還是洪武十八年,舉行了一次科舉,其中有兩人得了進士,一個還是當年的會試第一名。

這兩人……

一個叫齊泰。

一個叫黃子澄。

建文帝的‘哼哈二將’。

嗯。

這是個小題外。

再說王蒙,其他亂七八糟不談,既然能憑藉繪畫留名,能力母庸置疑,接下來,要拔高中華文化,恰好需要這樣的人。

關鍵在於,這還是一個有心人。

若是一個純粹的沒什麼功利追求的真正藝術家,朱塬也只能隨他去搞藝術了。

這麼又聊幾句,不用朱塬端茶,識趣的古仲仁便主動起身告辭。

隨後一夜無話。

第二天,朱塬起床後,本想著吃過早飯照例進宮露臉,伺候穿衣的寫意已經說起,老朱讓人傳了話過來,讓他早飯後去金陵大學那邊。

老朱早朝後已經過去,說是要親自看一看試卷的批閱進度。

於是匆匆吃過早飯趕了過去。

抵達金陵大學,時間再次已經接近己正,也既上午的十點鐘左右。

找到老朱,某人正在校園西南一處閱卷大廳內。

見朱塬進門,坐在大堂正北書桉後的老朱當即向他揚起一疊試卷:“塬兒來看,這份策論定是合了你意的。”

朱塬笑著走上前,堅持見了禮,才在老朱隨侍捧來的凳子上坐下,接過那疊還湖著名字的試卷,看向翻到的一篇。

首先是分數。

80分。

批閱簽名是錢用壬。

按照朱塬給出的標準,60分以下,淘汰。之後,60分以上及格,70分以上良好,80分以上優秀,90分以上卓越。

100分,數學那邊很多,策論這邊還沒出現。

因此,80分,只能算中上。

不過,朱塬也能想象,錢用壬他們的批閱標準,和自己,還有老朱,肯定是不一樣的。

說著開始瀏覽,眉梢不由逐漸挑起。

這份試卷給出的十條建議,全部都是關於軍事層面,涉及大明東西南北。

向東,對於海上諸國,建議是不能一位懷柔,要恩威並施。

向西,川蜀是必然,另外,還希望朝廷能重新拿下西域,原文是‘可得萬里屏障’,用後來的話說,就是‘戰略緩衝’,

向南,收回雲南的同時,還希望能加強經營,而不是作為蠻夷之地,只重名義,不聞更多。

向北,提出了一個大驅逐策略,從東北開始,用兩到三代人的時間,將塞外民族全部都驅逐到極西之地。

最終目標,再造漢唐!

試卷最後總結,大明只有做到這些,才可避免重蹈宋時覆轍,安享數百年國祚。

翻閱著另外一些試卷的老朱見朱塬讀完抬頭,立刻問道:“你覺怎樣?”

朱塬笑道:“塬兒之前建議挑幾篇試卷刊登在《大明月刊》上,這個可以入選。”

老朱也是點頭,又問:“你覺他這些個建議,哪些可取,哪些不妥?”

朱塬聽到這個問題,先是察覺老朱日常一些咬字的發音……越來越偏向自己。

當然不會點破。

只是道:“以這個時代讀書人的眼光,以史為鑑,都沒錯。不過,見識還是被限制了,沒我的格局大。”

老朱笑起來:“你這孩子……”想起滿屋子都是外人,及時收住,轉了下話鋒:“……是個不懂謙虛的。”

開過玩笑,朱塬收斂一些表情,說道:“恰好還要籌備金陵軍事大學,這人……金陵大學就不要錄取了,把他放那邊,將來設立兵部,也可以唯才是用。”

老朱立刻點頭,還有些迫不及待:“把這疊試卷拆了,俺看看是誰。”

堂下不遠處的陶安立刻起身,揚聲阻止:“主上,這不合規矩。”

試卷不批閱完不得拆封,這是朱塬親自定下的,大家也覺得很有道理。

這……

皇帝不講道理啊?

見陶安說著還向自己看來,朱塬是個沒立場的,跟著道:“已經打了分,提前拆一下也沒關係,不可能祖上還會作弊吧?”

陶安:“……”

朱佞臣!

眼看氣氛對峙,還是老朱發了話:“罷了罷了,反正下月初就能批完,不過再等些日子,”說著又吩咐:“抄寫一遍給宋廉,讓他排到《大明月刊》裡。”

朱塬精力不夠,老朱就選了本來也在這邊參與閱卷的宋廉負責編輯第一期的《大明月刊》。

不過還是要向朱塬彙報。

算下來,朱塬算是‘總編’,宋廉屬於‘主編’。

大堂內。

老朱不堅持拆封,朱塬也沒堅持。

不過,朱塬隨即又想到,若是《大明月刊》印刷時試卷還沒拆封,就沒法署名了。

嗯……

只是找人的話,不拆封,把文章貼出去讓人認領,也是方法。

還不壞規矩。

老朱交代過,就起身,對朱塬道:“還讓他們湊了些地方士子,你跟俺一起去見見吧。”

朱塬點頭,跟著起身。

大概知道是哪些。

這次的一萬多考生,雖然統一考試,但也並不是毫無區分。

比如地方上的一些知名大儒,或者地方官特別推薦的人才,又或者曾經在前朝擔任過官職的,之前都已經特別列出。接下來,也不會當做一般士子對待,或者直接任用,或者充當先生。

祖孫兩個出了這邊閱卷大廳,老朱又說起:“你提那個‘檔桉’法子,俺已交代了下去。還有呵,你身邊人給皇后那《瑞典志》,俺也讀了,好東西,讓她每快快著多撰一些,送來給俺。”

朱塬點頭答應。

老朱正要接著說其他,另有皇帝隨侍送了一份剛剛抄錄的名單過來。

老朱接過,掃了眼,笑著遞給朱塬:“你看看,可有識得?”

聽語氣,老朱說的‘識得’,顯然不是一般認識,而是朱塬前世是否認識。

朱塬接過,想著會不會有這兩天才聽過的王蒙,結果沒看到,不過,瀏覽一遍,卻也指向其中一個:“祖上,還真有。”

老朱看過來,念出名字:“錢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