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洪武生存指南最新章節列表 > 第061章:定稿發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61章:定稿發行

蒸汽機演示後的第二天,十一月初三。

冬至日。

這年代有著‘冬至如大年’的說法,為了祈祝平安度過一年中的最冷時節,不只是民間會有各種各樣的習俗,朝廷的慶典還更加隆重,朝會、賜宴、郊祀……一忙就是一整天。

老朱前一天離開時就特意招呼,考慮身體緣故,當天在家歇著就行,朱塬還是堅持參加了朝會和郊祀。

這是大禮。

朱塬堅持不能隨意略過。

本以為注意些就沒事,折騰了一天,或許還要加上前些日子的勞累,朱塬當天晚上就感覺不舒服。

再次開始趴窩。

老朱派了內使監令何綬來探望,還傳達了自己的訓斥與關切,撐不了還逞能,好好養著,事情該放下就放下。

然而,放不下。

初五的時候,宋廉帶著《大明月刊》的最後定稿來探望,這次加了繪圖,以及一些內容細節上的修改。

商討一個時辰,終於確定。

第一期,洪武元年十一月刊,計劃初十日正式推出,加上前後封皮,總計78張,156頁。

朱塬親自設計了封面。

首先還是使用特意讓人製作的加厚紙張。

不是那種特厚的證件用紙,大概一般紙張兩三頁的厚度,朱塬比較遺憾的,就是這年代沒有鍍膜條件。

封面標題是老朱墨寶,蒼勁有力的‘大明月刊’四字行楷。

然後,按照後世的雜誌封面風格,增加一些文章標題縮寫,以及,同樣的背景圖桉,這一次,大體是封皮前後兩頁共同構成一張輿圖剪影,上面標註了一些重要的進兵路線和交戰節點。

其實就是老朱過往十餘年征伐天下的戰爭示意圖。

這也不算隨意設定,而是與這一期‘帝王起注’欄目第一篇的《朱氏創業紀略》相呼應。

老朱也很滿意這份設計。

就像當初,老朱即位時,寥寥幾百字的祭天表文,特意把自己這些年打敗的敵人一一列舉而出,這一次,也是一樣。

再說內裡內容。

雜誌扉頁,是老朱親自寫的一篇序文,標準的某人文風,淺顯易懂,大致說了說建立這本雜誌的目的,通告朝廷資訊,宣揚禮儀教化,因此要求百官萬民認真研讀。

同時還表示,天下百姓,無論何等身份,都可以向雜誌投稿,暢所欲言。

最後的‘約稿’是朱塬提議加上。

暢所欲言啊!

對於這年代文人來說,必然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當然了,所謂的‘暢所欲言’,肯定是在某些框架範圍內的暢所欲言。不過,參照曾經,朱塬會儘量給所有人一個自己能夠暢所欲言的美好幻覺。

再往裡,之前與宋廉商議過一次,定稿除了增加配圖,其他變動不大。

另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

第一是署名。

除了各篇文章的署名,還有這份雜誌主創的署名。

得到老朱批准,這一次,一共五人。

總編:朱塬。

主編:宋廉。

編輯:詹同、秦裕伯、熊鼎。

除了朱塬,另外四人,要麼是翰林官,要麼是起居官,都算老朱近臣。

接下來,除了朱塬這個總編,其他都可能變動。就像宋廉,朱塬最初考慮,是署名‘本期主編’,想想還是沒提出來,不太厚道,聽名字就一種‘下期可能就不是你了’的感覺。

反正,加不加‘本期’,該不是的時候,就不是了。

另外的編輯也是一樣。

大明版圖不斷擴大,各地都需要主政官員,或許什麼時候,這些人就要下到地方。

這些之外,說起署名,當然逃不了朱塬特意加塞的兩篇,《倩女幽魂》和《紅樓夢》。今次的兩篇,朱塬提供創意,身邊女人們代筆,但總要有個名字。

朱塬想過‘佚名’。

曾經很小的時候,經常在各種報紙雜志上看到‘佚名’這個人,覺得很厲害,竟然寫了那麼多文章,長大後才知道……這是沒找到創作人,只能‘佚名’。

不過,這次是能找到人的,無論是‘原著作者’還是‘改編作者’,再‘佚名’就不合適。

斟酌一番,決定情懷一下。

原版署名。

問題又來了,莫名的兩個人太怪,誰是蒲松齡啊,誰又是曹雪芹啊?再說了,終究不是原著。於是稍稍調整,前者‘柳泉居士’,後者‘悼紅齋主’。

這算筆名。

說到筆名就想到超級有名的一個,這次不是‘魯迅’,是‘蘭陵笑笑生’,寫了一本書,創造了古今第一淫婦潘金蓮。

那個經典啊!

嗯……

潘姐兒:那裡的潑皮破落戶,又在唸叨老孃?!

感覺又被罵了,連忙收一收。

不對。

為什麼都要說‘又’?

略略略。

然後是稿酬、印量和定價。

稿酬這一點,無論是老朱還是宋廉等人,最初都覺得沒必要。能把文章登在這種官方雜誌上,就是天大榮幸,你還想要錢?

朱塬堅持。

非常非常有必要。

老朱也沒堅持。

確定的稿酬,大概按頁算,一頁一貫,簡單明瞭。

老朱覺得有些多,朱塬還是堅持。

老朱就沒堅持。

於是,這一次……除了寫序言的某人沒稿酬,其他都有,總計150餘貫,其中不足一頁的各種豆腐塊,就按照字數比例進行分配。

再說印刷。

老朱特意吩咐,調集了上百刻字匠人,初五定稿之後,平均每人才一張多點的刻量,只是兩天,凋版就迅速完成。

最初計劃是印刷一萬本,朱塬詳細詢問後得知,一套凋版,這裡當然是上好的,最多甚至能印刷兩三萬冊。這就是說,如果只印刷一萬冊,剩餘的凋版‘耐久’就浪費掉了。

斟酌之後,決定加印。

朱塬希望第一期創刊號儘可能多一些,這樣,哪怕很多很多年後,也會有留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只要有留存,就會成為一份話語權。

朱塬希望千百年之後,哪怕不可避免再次改朝換代了,這一段歷史,也能被人銘記,無法再隨意扭曲篡改。

不過,加印的話,也不能全都再用上好的宣紙,只能退而求其次,採用普通的皮紙或竹紙,成本降低到只有宣紙的三分之一,計劃印到凋版不能再用為止。

至於定價。

朱塬不打算賺錢,但如同稿酬一樣,還是堅持要求加一個定價。得到老朱批准的結果是,精裝版,300文。簡裝版,100文。

某人提出的‘299文’和‘99文’被駁回。

耍弄機巧,大可不必!

當然,雖然定了價,印刷出來,主要是免費分發到各省府州縣。

目前大明擁有的‘縣’數量已經破千,因此,即使印刷三萬冊,平均每個縣也只能分到三十本。

實際當然不是如此。

朱塬只計劃平均每個縣分發10本,也就是精裝部分。

多餘的,看情況。

就比如,既然定了價,當然也會進行公開販售,允許各地書商批發,銷往各地。

朱塬還近水樓臺地給自家的‘致用齋’添了一份營生。

賣書還是很能提升格調的。

總之,無論如何,這年代,不求利潤的話,根本就不會存在圖書積壓之類的狀況。

如此直到冬月初十。

大明洪武元年科舉試卷批閱完成的同時,不斷印刷出來的《大明月刊》,在老朱親自命令之下,透過官方驛站系統,正式傳送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