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穿越大明之唐伯虎娶秋香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二章 最懶的錦衣衛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二章 最懶的錦衣衛

如果想要學這些確實有些難度,說句實話如果沒有系統的教學並且由淺入深的教授很難掌握這些原理。

最初唐伯虎拿出手榴彈也是被逼無奈的選擇,畢竟在東海衛之時那裡之時是一條死路,為了從那座孤城中走出來唐伯虎不得不冒險拿出手榴彈。

其實明朝也不缺火器,缺少的殺傷力犀利的火器,但是這些東西也無疑是一個潘多拉魔盒,這是唐伯虎最擔心的,任何事情有利也有弊,這些犀利的火器也許可以幫助大明開疆拓土也可能成為野心家手中的屠刀。

這也是唐伯虎一直沒有將其中的重要技術交給大明的原因,眼前這個傢伙便是神機營造作總管也就是掌握大明研究與製造大權的人物。

唐伯虎接著說道:“你來尋本官是陛下授意,還是……”

“不是陛下的意思。”李如前謹慎的說道:“如果唐大人覺得不妥當,下官立刻就去向陛下請示!”

聽到這話唐伯虎還是松了一口氣,還好這不是朱佑樘的意思,看來這個弘治皇帝還沒有要把自己逼的太緊的意思。

“古人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唐伯虎微笑著說道:“李大人,那些火器的造作技術再陛下眼中著實看重,下官不好透露。”

李如前的眼神中閃過失落。

“不過也不是無路可走。”唐伯虎接著說道:“李大人可以自己學呀,如果你學會了就不必冒這個風險。陛下也不好責難什麼!”

“學?”李如前雖然還有著失落,但是很明顯輕鬆許多。

“沒錯,就是學!”唐伯虎接著說道:“其實這個並不難,李大人知道我唐莊有個書院對吧。”

李如前點頭,“下官確實聽說過。”

“有些東西我唐莊書院有教。”唐伯虎說道:“李大人不妨去那裡看看,是否有你需要的東西。”

唐莊書院的名聲身為朝中重臣的李如前是聽說過的,那個與國子監齊名的書院。

李如前離開了前往唐莊書院,但是他前腳剛走劉瑾又來了。

“劉公公,您怎麼來了。”唐伯虎訝異地看著劉瑾。

“唐大人,太子殿下急著想要見你!”劉瑾說道。

唐伯虎懶洋洋地不想走入,看了看趴在自己腳邊的小白說道:“下官從遼東來就一直沒有好好歇息過。”

“可是唐大人。”劉瑾犯難的說道:“您這個樣子,老奴不好想殿下交差呀。”

“那這樣吧。”唐伯虎接著說道:“你與太子殿下說,下官由於在紫禁城前鬥毆之時受了傷,不能下地!還請太子殿下見諒。”

看著唐伯虎一副神情萎靡的樣子,劉瑾也只好說道:“那行吧,老奴就這樣對太子殿下!可憐的太子殿下如今東宮都被圍了起來,怕是一時半會出不了,能應付一陣就應付一陣兒吧。”

劉瑾躬身對唐伯虎說道:“可是這太子殿下也不能一直見不到您吧,正所謂躲得了七夕逃不過清明,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廟,唐大人還是要有點分寸。”

“劉公公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唐伯虎嫌棄地看著劉瑾。

“就是這麼個意思嘛!~”劉瑾微笑著說道。

劉瑾也走了,鍾鈴兒一直站在遠處看著唐伯虎與人交談,一個是神機營的造作總管算得上是與六部尚書階層的,而劉瑾又是朱厚照身邊的太監,一個非常得到太子殿下信任的太監,日後朱厚照登基這個劉瑾也一定會一飛沖天。

鍾鈴兒心中驚疑唐伯虎來到京城才這麼短的時間,卻能結交到如此多的大明近臣,細細算來從江南到京城唐伯虎為官才一年,這一年時間唐伯虎就像是一個沉浸官場的老油子,能將自己的人脈與勢力盤織的如此縱深複雜,上到官場的李東陽,再到有手握遼東兵權的三邊總兵楊一清。

還有東廠提督何鼎,仔細一想唐伯虎的人脈確實有些可怕。

劉瑾走了可是唐伯虎府上還是有客人,一個錦衣衛上門來到唐伯虎的面前說道:“唐千戶,錦衣衛指揮使牟帥有要事相告。”

“啥事?”唐伯虎坐直身子。

這個錦衣衛校尉對唐伯虎單膝跪地行禮說道:“稟千戶大人,指揮使大人有令,唐千戶立刻前去京城管理治安!”

“這一個個都不給我消停!”唐伯虎氣惱的抬頭說道:“就不能讓我休息幾天嗎?”

“額……”這個錦衣衛校尉有些尷尬的說道:“可是唐大人,您的府衙都已經荒廢的成什麼樣子了,都快成鬼宅了。”

唐伯虎惺惺的摸了摸鼻子,確實自己上任以來幾乎就沒有去過去自己的府衙。

“那啥……”傳話的校尉小聲說道:“唐千戶,您至少做個樣子吧,像您這麼懶的錦衣衛還真是不多見。”

……

————————————————————————————————分割線

唐伯虎今日沒有穿著錦衣衛制服,為了應付錦衣衛的最大上司錦衣衛指揮使牟斌的要求,唐伯虎漫無目的的走在大街上,雖然是冬日但是如今的京城是愈發的熱鬧了,人來人往如今的京城更多的是來自大明各地的學子,他們寒窗苦讀這些年終於一路考過了鄉試,如今就要面對來年的春闈。

也就是會試,科舉制度改善了一個王朝的用人制度,打破了血緣關係與家族壟斷,可以讓更多的社會中下階層的學子進入朝堂,走進社會的高層!有了可以施展才華的機會,可是後期的科舉內容也從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很多讀書人的知識面,更嚴重的是束縛了思想。

要說科舉的正式施行可以說是從唐朝開始也可以說是從隋朝開始,這個開頭在歷史上有很大的爭議,其實科舉這個形式的萌發可以從南北朝開始說起,而唐朝的唐太宗,武則天還有唐玄宗之後才是從真正意義上完善了科舉。

想想如果現在的唐伯虎並沒有因為自己穿越,歷史也沒有因此改變!那麼自己很有可能就已經得到了會試第一,會試第一比狀元還是差一截,但是比秀才高了很多,叫做解元,也就有了後世那個唐解元的稱呼。(未完待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