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輪迴之帝國的歷史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一章軍中編制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一章軍中編制

熱門推薦:、 、 、 、 、 、 、

看著面前的一疊文稿,張世傑摸了一下自己的臉頰,他的腦子裡依然在不停的琢磨。(讀看看小說網)。

這些文稿中的其中一張上,帝國陛下歪歪扭扭地寫了如下幾行字:

“文相、少傅,朕覺得以後將士們的軍階,可分為四等十二級。

軍士,下、中、上三級。

尉官,少、中、上三級。

校官,少、中、上三級。

將者,少、中、大三級。

另:我禁軍編制,是否可立規制為軍、師、旅、團、營、都、排、什、伍。”

很多人都知道,後世這個東亞之國的軍銜制,是借鑑了西方做法的。但這些軍銜的名稱,其實也來自於它古代軍中的各種稱呼,在史籍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元帥、將軍、校尉、士等等這樣的名詞。要不然,後人也不會將外來的東西這樣翻譯。但西方傳來的這些制度,它更清晰、明確或合理,這是顯而易見的。

《漢》上記載,(軍中之)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皆秦制,以賞功勞。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就是秦制中著名的軍功二十等級爵位,但它太複雜了,而且不好記。東既然弄了夫子們腹誹不已的所謂的“軍功授田”,他自然要順勢繼續弄秦制中還有的“軍功爵”,但這個“新軍功爵”,他也準備偷樑換柱改為採用後世的軍銜制。士、尉、校、將的劃分當然簡單明瞭,由於它使用的都是過去軍中的稱謂,因此它也易於被軍中接受。

宋代軍中的最高職位應當是節度使或樞密使,他們的月俸或軍俸在宋時達到了三百貫。要注意的是,當時正規的中央禁軍士兵也分為上、中、下三等,他們的月俸分別為一貫、700―500錢、400―300錢,這裡面沒有包括糧、衣等東西。

可以看出,後代軍制上的一些東西,實際上千百年前,我們的古人就有了啊。

有了這個“軍銜制”,東就可以再實行另一個重要的舉措,宋軍待遇上的標準化和制度化,以配合他的精兵政策。他下令:每一個招收來的軍士,暫時月俸為500錢,經訓練如未合格即辭退,而訓練合格的宋軍士兵留在軍中既為下士,他的軍俸就為一貫。在三百貫和一貫之間,分十二等,配合他的四等十二級的軍中軍階。讀看看小說網請記住我)

這個事情的處理主要是文天祥和張德,反正哪個穿越者講了意思,他就不問了。這當然由你們商討來定,再徵詢軍中將士們的意見,咱不可能什麼都包辦代蘀。

令哪個穿越者躊躇的是他計劃中的宋軍再整編,因為隨著步軍擴充的臨近,宋軍的編制問題已經迫在眼前。而且東自己認為,宋軍的編制也需要更精練,以適應新軍械的使用所帶來的變化。過去宋軍的什麼捧日、天武、龍衛、神衛、驍猛、雄勇、驍雄、雄威等軍隊名稱,也實在是令人眼花繚亂,他是根本記不住的。

東自己最熟悉的自然是後世的“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組”,但要他來套搬後世的編制,這就超過他的能力了,因為他畢竟對這個時代的軍隊究竟應該如何編排並不瞭解。

我們應該注意,後世的軍中編制其實仍然有古代的烙印。西周時,它的軍隊大多是依照伍、兩、卒、旅、師、軍進行編制的。其中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兩,五兩為一卒,五卒為一旅,五旅為一師,五師為一軍。

軍、師、旅可不是國外的啊,真要論起來,這個智慧財產權的使用費,***,還不知道該誰給。

宋軍的編制沿用的是後周制度,後周的軍隊編制為:百人為“都”,指揮為“都頭”;五都為“營”,設有“指揮”;五營為“軍”,軍有“都指揮使”或“都虞候”,或稱之為“軍主”;十軍為“廂”,這個廂有兩萬五千人左右,廂有“都指揮使”,也稱之為“廂主”;兩廂或幾個廂為一個戰略方向的集團,由朝廷派出的節度使統帥。至於“都”以下的編制,則是什伍之制,有軍頭、“十將”(轄十人)等士官的名稱。

范仲淹在西北時,為了更好地對付西夏,他也曾重新編組過宋軍,他是以五人為“伍”,五個伍為“隊”,五隊為“陣”,二十隊(2500人)為“將”。老範的這個編制,實際上已經有後世“組、排、連、團”的意思。

這個方法後來稍加改變被宋神宗採納,即:十人為“火”,五火為“隊”,十隊為“營”,根據作戰需要,若干個營組成“將”,這個“將”下面有三千到一萬人。後代稱此為“將兵法”。

上面的這些羅嗦了點,但我們可以看出,後世所謂“軍、師、旅、團、營、連、排、班、組”的編排,實際上古時的軍隊中已經有了。就是這個“班”的名稱,不知道是不是也來自於北宋禁兵中的中央直屬衛兵中的“班、直”單位。

東雖然內心裡很想直接套用後世的單位編組,更好地和他的“軍銜制”相匹配,但他還不敢亂來,因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腦袋熱不要緊,熱的糊塗了,這就是發高燒了,那可是會要人命滴。

對陛下的旨意,張世傑很重視。如果宋瑞等人還好評估、琢磨這個軍階,那麼宋軍的編制問題,肯定就是由帝國的參謀院來舀主意了,尤其是張老大這個帝國的參謀總長。劉師勇的水軍,早就已經分成了炮船(艦)隊、戰(分艦隊)隊等。陛下的意思,顯然是針對他們步軍的擴充。在景炎六年裡,部分新軍士已經開始受訓,現在宋軍中的每個人都意識到,步軍的擴充就近在眼前。

張老大這段時間可沒少見陛下,當然,現在見陛下也很簡單,他和衛王殿下整天就泡在大校場那裡。

其實對於即將開始的宋軍重新編組,東的想法嚴格來說也很簡單。因為他認為,任何軍隊的編制,根本上來說都是為了滿足一個要求:你究竟要達到什麼樣的戰時目的。好的軍隊編制,對戰爭的結局也是有影響的。

二十世紀上半期,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兩個集團的大決戰中,當一方仍然採用戰區的做法,它已經在戰爭的編組體制上落在了下風。你還在以區域來劃分戰時的職責,各自打著小算盤時,人家實際上已採用集中了幾個區域力量的、更大的編組,即野戰軍來對付你了,你還不被各個擊破?

在東的心目中,團一級的兵力,尤其是步兵,在這個時代的多數情況下,是很難滿足一定的作戰目標的,就是守城,它的兵力都顯得單薄。但旅一級的單位,則基本上可以滿足要求。從古代的軍隊編組上可以看出,在進攻中,實際上還是以更高的師一級單位為主。特殊的兵種除外,如騎兵。

他對張世傑講了他的想法,並告訴張老大,他寫的也就是個“淺見”,宋軍的組成還是應該從戰場、從軍中來考慮,他的真正要求就是,宋軍首先應當從建立起具有獨立的作戰能力的單位開始,這樣以後才能發展成有強大進攻力量的集團。

在瞭解了陛下的真實意圖之後,張老大和參謀院的人很快舀出了方案。這幫武夫已經發現陛下有時候是喜歡“復古”的,所以他們還是定下了以“旅”為宋軍基本的作戰單位。軍中的這個名稱哪個名稱,反正是名稱,陛下樂意,當然用陛下的。

他們的計劃報給小皇帝,東當然是“少懷大慰”,他立刻下旨,定宋軍新的旅級指揮使為“少將”,宋軍的軍階以此為標準來類推。

對張世傑來說,他費心思的,是還要考慮宋軍中的哪些單位先期過渡到新軍制,因為一旦決定,這就意味著誰將優先裝備新軍械。江淮軍、江西宋軍是行朝現在的軍中兩大集團,張應科所部算是嶺南部隊。雖然內心裡向著自己人,但作為帝國的參謀總使,他是不能不考慮平衡問題的。也許這樣的問題,最好還是讓陛下來舀主意吧,張老大晃了晃腦袋。

可以斷言的是,在這段時間裡,整個瓊州最高興之人,也許就是趙?了,他的“皇帝哥哥”前所未有的花了大量時間整天陪著他“玩”。可憐的趙?童鞋,生在帝王之家的他,從小實在是樂趣太少,話說過來,又有誰真正來陪他玩過?

東個人認為,無論男孩還是女孩,至少在童年的某個特定時期,他們都是崇拜強者的,這從他們對父親的態度上就可以看出。基本上每個孩子有段時間是很“粘”父親的,這裡有親情的一面,但另一方面,父親是家庭中的強者也是一個微妙的因素。

要培養孩子的剛強,就應該讓他們和真正的強者在一起,這樣才能潛移默化。而宋軍的“大比武”,可以說提供一個再好不過的機會。

這個瘋狂的穿越者不僅帶著趙?看,可是他覺得還不夠,就是楊淑妃,他也時不時地鼓動她前來觀看。理由?當然是激勵將士,同時散散心,陪陪趙?。

既然宋代的社會風氣還沒有像後世那麼僵化,咱就要暗中保持住,不讓它倒退。理學那一套,多半還是拉倒吧。

當然,這樣的事肯定有夫子側目,但東誰也沒找,他就告戒楊亮節:太后前段時間身體不好,要休養,更要散心,誰要是壞了朕盡“孝心”,哼哼,朕沒完。御使臺被管住了,也就少了一大半的麻煩。

東為了挑起楊淑妃和趙?的興頭,他不僅自己親自給宋軍中的優勝者“頒獎”,而且還帶著趙?童鞋讓他也參與“頒獎”。

文官們給軍人地位?咱從來就沒指望過,但帝國皇室的態度,卻是更好的說明。這個穿越者確實是挖空了心思。

帝國的陛下每天親自觀看就不說了,連太後、衛王殿下都到場,陛下和衛王殿下更親自頒獎,宋軍將士精神大振,場上的氣氛自然就更激烈、更刺激。

這個時代的運動會對一個孩子的吸引力可想而知,如果不是看得緊,趙?早衝下閱兵臺了。他拉著東的手說道:“皇帝哥哥,咱們以後每天都弄這個較技好嗎?”

東洋洋得意地笑道:“可以,軍中較技完了,咱們以後再弄百姓較技,那更熱鬧。”去掉一些不易操作的專案,弄個這時代的全**動會也就那麼回事。

趙?的眼中露出了憧憬的目光:“我長大了,也要來較技。”好,好,好,興致起來了啊,的確是孺子可教也。

東還在那裡和趙?胡侃,文天祥和張世傑急匆匆來到了跟前。他們近來也沒少到大校場,這可是放鬆的好地方。但看見他們的神色,東在心裡嘆了一口氣:來了。

---

這兩章有點亂,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