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4章 274.陽謀大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74章 274.陽謀大勢

“陛下臣之所以如此做,其中應由還請陛下可以細聽,完顏烏古乃,臣雖然沒有見過,可作為女真族的第一勇士,也是最為強大的部落首領,其實力和心計必然不少,若是讓他茫然起兵,必定會畏畏縮縮,這樣一來,我等之計策與目標必將落空,到時一場大戰又或者是割地賠款必然少不了,所以我等必須要給完顏烏古乃創造出一個讓他可以肆無忌憚釋放自己心中野心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在微臣看來,就在於西夏國主李元昊。

此人金戈鐵馬一生,武功赫赫,可是為人卻過於桀驁,雖守弱土,卻以王朝國號相稱,自比與遼宋之間,不以小國自居,自從在戰場上兩次三番擊退遼宋的軍隊之後,更是狂傲不可一世,可稱得上是驕傲放縱之人傑了,而這樣的心胸與氣魄,到現在為止,無論是遼國還是宋國,卻一直都沒有承認他大國的地位,來往使節的詔書上,也往往是以臣禮對待他,李元昊桀驁如斯,心中必然是十分不滿的。

而陛下若是在此時,能夠以兄弟之禮對待與他,李元昊心中即便不生歡喜,也必然會有驕縱之情溢於言表,而在他的心中,也必然會記恨起另外一方來,畢竟我宋國武力雖不如遼國,可財富可謂富甲天下,十倍於遼國也猶有甚焉,我朝都承認了西夏的地位,而遼國卻並沒有承認西夏國的地位,以李元昊之心胸,必然會趁現在這個遼**隊屯兵與瓦橋關的大好時機,率兵前往夏遼邊境之上。

此時無論遼國是允諾夏國同等地位,還是想要保持原本的狀態,都勢必要調動軍隊前往夏遼邊境以防止有萬一的情況發生,遼國雖大,軍隊也有上百萬,可是真正的精銳卻也只有二十餘萬而已,其中絕大部分的軍隊安排在了瓦橋關邊境,此時我朝也已經在此地集結了四十餘萬的軍隊,還有六十萬的民兵、鄉勇,兵力已達到遼**力的一倍,此時從瓦橋關調兵,必然會使防線出現巨大的破洞,蕭惠不是傻子,這樣的事情他是絕對不會做的。

所以兵力只能從其他地方調配,而唯一可以進行調兵的地方,便也只有東北了,在那裡,有著遼國為數不多堪稱精銳的部隊,而如今,女真分劃為兩個部族,其中熟女真已經納入了遼國的統治之中,而另一部分雖然沒有歸服,可在遼國的計策之下,也是常年生活在極度貧困的狀態之下,溫飽尚且不能,更別說打仗了,調動那裡的軍隊,就十分的合理,而只要東北的軍隊開始減少,完顏烏古乃就有了一個十分適合的發兵機會,到那時,就由不得他再繼續猶豫了,畢竟東北空虛的機會就這一次,若是失去了,那完顏烏古乃真的配不上英雄這個稱號。

陛下,這就是臣之所以要陛下對西夏行兄弟之禮的原因,忍一時之屈辱,得長久之昌隆,此乃百年大計,還請陛下慎重考慮。“趕到皇宮的路上,徐清的腦海中慢慢勾勒出了自己心中的計劃,在他眼中,這計劃無疑是十分可行的,而他不知道的是,當年富弼勸服遼國時,用的就是這個辦法,引西夏與遼國作對,然後坐山觀虎鬥,而現在,這個計劃則從徐清的嘴中說了出來,歷史這個東西,有的時候還真是讓人捉摸不透。

趙禎聽完之後,沉吟了一番,對於李元昊的瞭解,趙禎可以說是非常的深了,畢竟他登基一來,與西夏國開戰的次數是最多的,幾乎每一年都會打上一次,唯有去年才稍稍停下了討伐的步伐,而幾次征戰以來,對於李元昊的脾性,趙禎也摸到了一點,確實如徐清所描述的那樣,一個十足的自大狂,以李為姓,說自己是唐朝皇室的後代,這種種舉動,無一不是在挑釁著遼宋兩大國的底線。

若是真的與他稱兄道友,李元昊或許真的會如同徐清所說的那般行動也說不定,可是趙禎的心中還是有些不確定,他看著徐清發問,“徐卿,李元昊雖然桀驁,可也多有謀斷,他真的會如此輕易的中計?“

“陛下,此雖計也,亦是勢也,近兩年來,西夏東征西討,從我朝與遼國之間奪取了大量的土地,此雖讓李元昊之財富與日俱增,但也讓他心中的驕縱之情越發放縱,據西夏之中的線人彙報,李元昊從去年開始,便在西夏國內廣泛建造遺冢,足足建造了三百六十座,每建完一座,便將其民夫工匠全部殺死殉葬,短時間內已經是讓西夏國內人人皆有怨言了,除此之外,此人更是尤為好色,喜歡將自家大臣的妻子接到宮**自己淫樂,百官懼怕李元昊,只能將自家的妻子送入宮中,可對於李元昊的恨意,卻是與日蔓延,而他的身體,則是日復一日的衰落下去。

可以說,此時的李元昊,已非當年五千党項兵便創立西夏的開國英雄了,而是一個威望日漸下滑,武功日漸遲廢的老人家了,而他的心中,卻依舊有著一顆桀驁的心,像他這樣的人,必然會想盡辦法來證明自己並沒有不如當年,而證明自己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更加強大的人來承認他,還有什麼比宋國承認他更為讓人美好的呢,只有遼國了,李元昊雖為人狡詐,可他畢竟還是個人,只要是人,必然會有所追求是理智所不能控制的,此便是大勢,只要我等順勢而為,革新便有了依仗。“

“呼。“聽過徐清的解釋之後,趙禎的心中再也沒有了之前的忐忑,是啊,李元昊即便再聰明,也終究有著人該有的本性,他渴望遼宋的認同,也渴望自己依舊是個年輕時被人所敬仰的英雄,這不是理智能夠控制的,趙禎看著徐清,心中不知不覺間有了一絲絲的警惕,徐清從來沒有見過李元昊卻能講李元昊的心思洞如觀火,那自己的心思呢?

趙禎想到這兒,心中竟然對徐清產生了一絲殺意,不過看著徐清那一臉懇求的表情,趙禎心中那一絲絲殺意便慢慢消散了,這樣的人作為敵人很可怕,而自己和他,並非敵人,趙禎在心中告訴著自己,口中則是說道:“既然如此,明天朝議時,你便上奏摺讓百官談談吧,只要諸大臣沒有意見,便執行吧。“

第二天上朝,徐清的計劃很快便獲得了眾人的認可,反對派當然也有,不過在改革需要穩定這個大方針之下,再多的反對也沒有什麼用處,這也是歷史上為什麼富弼會成功的原因,宋朝的官僚並不是傻子,他們不像後世明清的書生一樣,一輩子只看四書五經,宋朝的士大夫既有唐朝時的灑脫,又有這個開明朝代所獨有的自由和獨立,這些萬里挑一的士大夫,有著中國歷史上最為璀璨的靈魂。

吾善養吾浩然之氣。

為天地立心,為萬民立命,為往聖立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如此帝王雄心孕育在一個個的讀書人心中,不得不說,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徐清的奏摺透過門下省傳達各部,而通知西夏的書信則早已經在決定的那一刻便由由十隻信鴿帶出了城外,他們一站一站的非,在第二天的時候,成功將訊息帶到了邊疆,此時邊疆之上的統兵大將已經換成了種世衡,因為秦鳳路的安撫使徐清此時正在汴京,所以當這封信送到秦鳳路衙門的時候,自然是作為二把手的種世衡來處理了。

種世衡看著詔書中的內容,心中自然是有些不忿,作為將門世家,在種世衡的心中,與西夏稱兄道弟簡直就是恥辱,簡直就是對不起戰死的兄弟,還有自己的父親和爺爺,他們的一輩子都是在與這些國家做鬥爭,而現在,一個小小的西夏竟然要承認他的地位,這讓種世衡實在是很難接受。

可就算他再怎麼不接受,他還是得接受,誰叫他是宋朝的將領呢,在現有的制度下,軍隊就是要聽從中央朝廷的安排,即便是後世鼎鼎大名的岳飛,也不得不如此,這就是制度的作用,種世衡也只能勉強接受,帶著這封詔書便親自去了騎馬去了西夏邊境,然後一路來到了西夏的首都興慶府,還沒來得及休息,就被李元昊給召見進了皇宮之中。

之所以李元昊會立即召見種世衡,是因為他知道種世衡的來意,從汴京飛出的信鴿,早早便飛到了興慶府,這些信鴿都是從西夏駐紮在汴京的使者那裡借來的,畢竟汴京除了他們之外,可不會培養什麼飛到興慶府的信鴿,除非他想當間諜,而靠著這些信鴿,這個訊息早在一天前便傳到了李元昊的耳朵中,所以他才會一聽到有宋朝的將領入關,便立刻讓人把他們帶了過來。

與宋國平起平坐,從此之後,他就可以用朕這個字了,他的封號也不再是王這一個字,而是皇帝這兩個代表著至高無上權利的字,雖然這些東西,以前也有,可那只是他自己叫叫而已,出了大夏,可沒人認他這個皇帝,而現在,有了宋朝的認可,那麼即便是宋朝的官員,以後若是要給他行書,就也得用陛下來稱呼自己,這對於李元昊來說,可謂是一種巨大的誘惑。

向天下稱帝,一來可以滿足自己心中對於權力和名譽的渴望,二來也可以加強夏朝的凝聚力,而且此時唯一可能會反對的遼國也已經將全國一半的兵力集中到了宋遼邊境之上,對李元昊來說無疑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了,所以他即便知道宋朝皇帝壓根沒有安好心,可李元昊卻還是願意心甘情願的跳進去,畢竟好處就在眼前而壞處在李元昊看來並不會發生,這是他的信心所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所以在接受宋朝皇帝的詔書之後,李元昊立刻讓自己的文武百官開始在興慶府外策劃一場聲勢浩大的登基封禪大典,以此來告知天下黎民自己的功績是如何的昭彰,而一封李元昊親自書寫的信件也從興慶府出發,飛往了遙遠的遼國首都臨潢府。

而遼國的皇帝接到這封信還沒多久,李元昊便帶著二十萬大軍來到了遼夏邊境之上,二十萬人對於西夏來說,大約相當於其兵力的一半,並不算多,也看得出來,李元昊的內心並不是特別想打仗,可對於遼國來說,卻不得不派出同等的兵力來與之匹配,畢竟誰也不知道,李元昊會不會突然之間下令進攻,這是一個戰爭的瘋子,誰也料不準的。

當西夏與遼國在邊境線上開始對峙的訊息傳回汴京之後,徐清便開始等待起了女真族的反應,每天幾乎都是在等待的過程中度過,而因為西夏與遼國的對峙越來越緊張,停留在瓦橋關外的遼國大軍也開始動作頻頻起來,顯然,蕭惠並不想再繼續拖延時間了,這也讓富弼的言語開始變得無力起來,平淡的海水下,洶湧的浪濤一觸即發,只是不知道到底是從遼宋之間發生,還是從遼國內部發生了。

這種等待的感覺,對於宋朝君臣每一個人來說,都無疑是一種煎熬,三國、四種勢力之中,若論最不想打仗的,絕對是自己,這一點對於徐清等人來說是最為致命的,畢竟其他人就算打敗了,也不會有什麼事,而他們則會立刻下崗,而這次改革也將徹底變成昨日黃花,這是朝堂之上所有重臣都不能允許的,所以幾天下來,上朝的時候往往能看見有的人直接倒在了地上,臉色青黑,這都是失眠惹的禍,包括徐清也是,不受機謀所影響的命運,對於他們這些人來說,太煎熬了。

一天復一天,每個人的心中都隱藏著極大的恐懼和期待,而在十天後,一個訊息總算從遙遠的北方高麗國傳來,女真族完成統一,完顏烏古乃率領手下八萬鐵騎,正式向遼國東北境內的所有其他部族宣戰,兩天之後,遼夏邊境十萬人開始撤退,這兩條訊息,讓整個大宋君臣都不約而同的舒了一口氣。

大宋,安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