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6章 276.戰與和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76章 276.戰與和

報紙的發行,可以說讓整個大宋的文化水平都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躍升,這並不是誇張,因為在這個時代,不對,應該說就是在現代,一個普通的初中生,認識的漢字,也不會超過三千個,而一個中國人,一般只要掌握一千個左右的漢字,活著就沒什麼問題了,而基本的文字閱讀,也超不過五千個字。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可古代書籍卻不同,根據康熙字典和新華字典來看,新華字典中所有的字加在一起,大概在11000字左右,而康熙字典,則有47035個字,兩者之間的差距,接近四分之一左右,由此可見,古代的讀書人到底是有多麼的矯情,為了讓自己的文字合轍押韻,或者是為了凸顯出自己的文字藝術來,到底創造了多少個字。

這麼多的字,一般人自然是看不懂的,就算是一個現代的大學生,只要他不是學中國古典文學的,照樣也就是個文盲,而徐清所建立的大宋早報則著重強調了文字的簡約感,大多數的用詞都是非常簡單的文字,這樣一來,普通人閱讀起來自然不用那麼吃力了,而其中的意涵與繁瑣的散文詩也沒什麼區別,這樣一來,確實是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普通百姓的閱讀範圍,讓文字中所蘊含的知識,傳遞到了更多人的大腦之中。

而也因為徐清的這番精心設計,讓許多只認識了幾百個字的百姓也總算是有了讀書的**,畢竟以前看一本書得會個幾萬字,而現在只需要兩三千個字就行了,從幾百到兩三千,這可比從幾百到幾萬要容易多了,一時之間,報紙這樣新奇的事物就這樣快速的火遍大江南北,第一份報紙,總共加印了接近一百七十萬份,這才算是完了,這已經是接近整個宋朝讀書人的五分之一了,非常的不容易。

同時得到的利潤也非常的可觀,這報紙雖然賣的便宜,稱得上是薄利多銷,可抵不上數量巨大啊,等第一版賣完之後,純利潤大概在一千貫左右,這筆錢還是沒有包含廣告費的,若是以現在的銷量,廣告費起碼能收到兩千貫左右,這樣一筆豐厚的利潤,也讓徐清堅定了自己的想法,必須要把這份報紙好好辦下去,讓他成為這個時代紙媒領域的里程碑。

而除此之外,徐清又以自己的個人名義開辦了另外一家報紙,起名為《韻社》,其主要內容與大宋早報這樣的正規報紙不同,常常講一些感情小故事或者是笑話一類的,還有一些神話故事和偵探故事,可以說是宋代版的故事會了,當然,詩詞也是免不了的,與大宋早報一樣,每一個月發行兩版,這是這個時代所能做到的極限,徐清也只能接受了。

等到這些報紙成功發行出去之後,整個大宋的文壇簡直就受到了地震般的轟擊,在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徐清明文規定用詞必須簡約,許多文人墨客便很是討厭這份報紙,所以也就沒有投稿,可等到現在,他們這才知道什麼叫做一首文明天下知的感覺了,那些原本他們看不起的人,因為一首詩發行在了報紙上,頓時整個天下便都開始誦讀這首詩,一瞬間,一個默默無名的人便成為了文壇上的新星。

這種感覺對於文人來說,簡直比******還讓人來得愉悅,所以很快便有不少文人墨客拿著自己的詩到報社來投稿,還有的人則帶著錢希望自己的詩能夠刊印在報社的頭版頭條上,面對這樣一個熱鬧的場景,徐清自己也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如此的地步,只好讓報社的編輯們好好審稿,不要讓殘次品流入報紙上版面上就行了,至於那些送錢的,若是作品好,收了便收了吧,若是作品不好,那就原封不動退回便可。

如此一來,報社的盈利可謂是突飛猛進,以大宋早報為例,一個月的收入到達了七千貫左右,這可是一個上等縣城一年的收入了,而這只是一個早報一個月的純利潤而已,幾乎短短時間內就把天下人給驚得目瞪口呆,頓時之間,天下各地報社蜂擁而起,許多人開始鼓搗起了報紙這個新興的東西來,包括范仲淹、韓琦等人,也是紛紛拿出錢來,開始做報紙。

一時之間,紙媒的時代就這麼突如其來的光臨了宋朝,大街小巷上,許許多多的報亭憑空出現,許多衣食無著的人開始以販賣文字為自己的職業,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口開始迅猛增加,富裕人家的早餐桌上開始出現一摞報紙的痕跡,一絲現代文明的氣息開始籠罩在宋朝的天空之上。

而就在這時,一個讓大宋全體君臣彈冠相慶的訊息從遙遠的北方傳來。

遼國二十萬討伐大軍在征伐女真族叛亂時,被女真族首領完顏烏古乃在正面戰場上,以八萬兵力對抗遼國契丹人的進攻,並且取得了史詩級的勝利,遼國戰死兩萬,俘虜三萬,剩餘十五萬則各自奔逃,自相殘殺之死傷者不下萬數。

當這個訊息傳到汴京的時候,所有人都被震驚到了,當然不僅僅是他們,只要是這個訊息所傳播到的地方,所有人的表情幾乎都是不可置信的表情,以二十萬遼國精銳,竟然被一個小小的不知名的部落以八萬人給打敗了,這怎麼可能呢?遼國縱使衰弱,也不會連討伐國內一場小叛亂的力量也沒有了啊。

即便是深知女真部落強大的徐清,心中也被這個訊息給震驚到了,畢竟遼國的強悍,徐清雖然沒有感受過,可只要翻開歷史書看一看,就能知道這些人到底有多麼的兇悍,而現在,這些宋朝人面前的猛虎卻像是羔羊一般被女真族隨意宰殺,這簡直讓人難以接受。

可事實就是如此,瓦橋關外突然安靜下來的遼國大軍就是遼國戰敗的鐵證,而隔天傳來同意宋朝條件的訊息,則讓所有人都知道,遼國確實是吃了敗仗了,而且是一場輸到差點脫褲子的仗了,所以他們才要趕緊和宋朝解決掉現在的麻煩,帶著軍隊趕緊回到首都去,以保證遼國的根基不會受到威脅。

不過這時,宋朝的朝堂之上,關於對待遼國的問題上,便再一次產生了分裂,有的人認為既然遼國已經決定要撤離了,那便答應了遼國的條件,然後便撤軍就是了,而還有一部分人則認為,既然遼國已經在北方損兵折將了,那這個時候為什麼不向遼國開戰的,只要把遼國的軍隊拖延在瓦橋關外,兩面受敵之下,西夏也十分有可能會來進攻遼國,到時候便是三面臨敵,遼國必然不支,這可是收回燕雲十六州最好的機會啊,為什麼不試一試呢?

無疑,這種言論很快就在民間獲得了很大的認同,而在朝堂之上,支持者也非常的多,畢竟從宋朝立國開始,對於燕雲十六州的眷戀,就幾乎沒有停止過,那是漢家地,如今卻成了蠻夷牧馬之地,這對於漢家人,宋室君臣來說,都是傷口上的一道疤,只要提起便會痛徹心扉。

而現在,一個大好的機會便擺在了他們的面前,此刻的遼國是如此的虛弱,只要自己在背後一個推波助瀾,煙雲之地唾手可得,甚至遼國這個生死大敵都有可能煙消雲散,這樣的誘惑可不是一般人能夠經受得起的,即便是改革派中的眾人,都不由得有些心猿意馬起來,改革縱然好,可等到整個國家調整到他們滿意的狀態時,尚不知道是猴年還是馬月,說不定即便是砥礪終身,也難見改革成功的那一天也不一定。

可只要他們現在開動進攻,收回燕雲,完成自五代十國以來,統一天下的願望便幾乎就在片刻之間,這樣的豐功偉績,趙禎又怎麼可能不會動心呢,甚至范仲淹等人,也都猶疑了起來,這裡面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包括徐清也是如此。

是的,他很清楚歷史的發展,不然他也不會讓裴德衍帶隊去支援女真族,擊敗遼國的正是這夥女真,他們在消滅遼國之後便創立了一個新的王朝,取名為金,而在這之後,這個金國更是擊敗了宋朝,讓宋朝的歷史從北宋轉入了南宋,而在這個過程中,還發生了靖康之恥這樣悲慘的事情。

這件事,便是沒有看過歷史書的人也都耳熟能詳,徐清又怎麼會不知道呢,可即便是知道,徐清的心裡也很難堅定自己的想法,是的,女真人很強大,甚至稱得上是兇猛了,可那又怎麼樣,再兇猛,他也只能是冷兵器時代稱王而已,在熱兵器的面前,他們的金戈鐵馬,終將會被歷史所淘汰的。

而徐清有信心做到這一點,飛機坦克他或許造不出來,可火槍和大炮這種東西,他還是可以造的出來的,畢竟就算是同為冷兵器時代的明朝,不也已經有了火銃和佛朗機炮了麼,便是當時的日本,也已經掌握了火槍的使用方法,這些都可以證明,人類的火器使用有著漫長的歷史,而不是只有短短的兩百多年而已,並且宋朝也並不是沒有火器,只是這些火器並不精良而已,只要給足夠的時間和金錢,必定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極大的改進。

只要如此,即便女真人對宋國有什麼不軌的想法,那又如何,只要農業文明掌握了強大的熱兵器,遊牧民族的時代就將成為歷史,這是歷史的抉擇,不是誰能夠阻擋的,既然如此,為什麼自己又要害怕他們呢?

他們又有什麼可怕的呢?

確實沒什麼可怕的,徐清對自己說道,至於改革的問題,現在看來好像也沒那麼嚴峻了,以前之所以會擔心戰爭,是因為害怕戰爭會阻斷改革的程序,而現在則不同了,遼國在東北的失禮讓遼國的實力飛速的下降,而現在遼國的敵人,也遠遠不止自己一個而已,北方的蒙古部落,西方的西夏王國,還有東方的女真人,以及遼國內部蠢蠢欲動的各方勢力,都在吞噬著遼國最後的生命,宋朝不是掘墓人,只是建造墓室的其中一員罷了,其損失並不會高到宋朝無法承擔的地步。

這樣一來,改革便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而且只要快速收回燕雲十六州,必然能夠讓朝廷的形象在百姓的心目中變得更加崇高,全國的凝聚力也會空前增強,這對於改革來說,是十分有用的,畢竟改革就是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治人物來推動才有可能成功,而沒什麼事能比收回燕雲十六州更能成為一個英雄了。

帶著這樣的想法,在朝堂之上徐清便也沒再多做阻撓了,只是把對於女真人的援助開始進行控制,不再像原來一樣大方的供應,至於藉口麼,則是宋朝也要準備對遼國的作戰,國內資源緊張,所以減少了對於女真族的提供,這樣的藉口雖然很假,可又有什麼關係呢,只要有個藉口就是了,其中的理由,完顏烏古乃這麼聰明的人自然心知肚明,現在雙方都是最需要對方的時候,又何必說破,徒增矛盾呢。

隨著徐清等一大批改革派的人臨陣倒戈,整個朝堂之上的輿論頓時向著開戰的一方走去,請戰的言論幾乎每天在朝堂之上上演,而民間的請戰書也如雪片一般從全國各地飄到汴京的上空中來,這一切都讓戰爭的煙雲開始籠罩在了遼宋邊境之上。

而蕭惠等人此時則是如同熱鍋上的螞蟻一般,根本不敢將軍隊從瓦橋關外撤離,而在東北地區,隨著女真族的大肆攻伐,大量的土地脫離了契丹人的控制,要求軍隊回援的聖旨不停的從臨潢府傳到耶律洪基等人的耳朵之中,可他們卻只能視而不見,畢竟宋國這個敵人,對於他們來說,才是頭號強敵啊,可臨潢府的安危也確實需要軍隊去保護,如此一來,蕭惠等人就更加著急了起來,可卻拿一點風聲都沒有放出來的宋國人一點辦法都沒有。

曾幾何時,契丹人受到過這樣的待遇,看著瓦橋關那龐大的城寨,蕭惠的心中不由充滿了不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