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1章 321.增加經費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21章 321.增加經費

走入宮殿之中,徐清便看到一個年輕官員正好從宮殿中走出來,那人見到了自己便站立在了原地向著他行禮,直到徐清離開了這才挺直了腰板走了出去,徐清轉回頭看著這個年輕人,心裡不由有些擔心,倒不是擔心這個年輕人有什麼壞心思,而是擔心趙昕在自己就任的第一天便率先接見如此年輕的大臣,這會不會讓趙昕過於衝動的判斷形勢呢?

徐清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所以他有些害怕,國家大事,未來前途,最害怕的就是不知道這三個字,而現在這三個字不可避免的出現在了宋朝君臣們的面前,此時趙昕也看到了徐清,他笑著把一份奏摺放到了一邊,然後笑著說道:“老師,您來了,來人,快給老師拿個座。”

“多謝太子殿下。”徐清謝過之後便坐了下來,此時的趙昕與往日並沒有什麼不同,可是徐清卻覺得很是彆扭,一旁的趙昕倒是無所覺,此時的他正是少年意氣時,又哪裡會注意到別人心中那點擔憂呢。

“老師,今日前來,可有何事賜教?”趙昕笑著說道,面對徐清,趙昕依舊非常的尊重,這讓徐清放心了許多,他最怕的就是趙昕得到權利之後性格大變,完全不再聽從原本這些父親老臣的話,現在見趙昕還是原本那個趙昕,徐清心中也安穩了一些,他拿出自己手裡的奏摺說道:

“殿下,這是今年四月的財政狀況報告,相比起去年四月增加了不少,不過今年長江水患,導致數十萬黎民無家可歸,還將不少工廠、鐵路給摧毀,所以盈餘之數相比往年要少了些許,僅得三百萬貫盈餘,還請殿下批覆。”

隨著宋朝工業化不停向著整個國家推廣,殖民地的範圍也是越來越大,自然國家的財政收入也是越來越高,不過賺的錢多了,花錢的地方也就多了,不過總的來說還是賺錢的速度要更快一些,每年幾乎都會有所盈餘,這對於一個朝廷來說,顯然是一件好事,畢竟有了多餘的錢,整個朝廷也就安穩了許多,而且還能拿出一些錢來建造一些規模宏大的建築,也算是為中華文明作出了貢獻。

“好,呈上來吧。”趙昕讓一旁的太監從徐清的手中接過了報告仔細的看了起來,此時的宋朝財政狀況已然不同於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在四月這個還沒有豐收的季節,全國幾乎所有的收入都來自於商業活動之中,總計大約有二千兩百萬貫左右,除此之外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的稅收也在四百萬貫左右,還有殖民地上的稅收,這些利潤主要來自於壟斷貿易的買斷權,其收入大概在五百萬貫左右,這三項佔據收入大概佔據了整個宋朝收入的全部,總計為三千一百萬貫,可以說是非常富有的了。

不過開銷同樣也很大,宋朝從立國以來便遵循善待士大夫的傳統在進入工業化之後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改變,六百萬貫的工資開支,佔據整個財政收入非常大的一塊,而除此之外,各地的修繕、軍隊的開支和新修水利鐵路則又是一大塊需要花錢的地方,除此之外,教育和衛生則是新增的兩大塊。

隨著人民的收入水平逐漸提高,生活質量自然也越來越好,對於孩子們的未來和自己的健康當然也就越來越看重了,而這兩項的開支增加也是近兩年來最多的,為了讓學校和義務教育能夠遍及全國,每年經費的增加幾乎都超過了百分之十左右,絕對稱得上是教育立國,健康立國了,也正因為如此,即便國家的財政收入每年都增加的非常快,可是花錢的速度卻也很快,之所以如今還有那麼大的存留,完全是因為這些士大夫們此時都還沒想過還有什麼地方能花錢而已。

當然,花錢是樣容易的事情,比如說給官員們提提工資,這些錢就會瞬間不見,可是徐清等人自然不會把錢用在這種地方,而其他地方三百萬貫又是遠遠不夠的,而每年的財政收入增長也讓徐清等人措手不及,幾乎每一年都會高出許多,導致他們的財政預算,往往不能把錢給花完,所以這錢便也總有些積累。

看完了自己手中四月份的財政報表,趙昕沉默了一下,然後說道:“老師,我們的國庫中還有多少錢?“說完之後,趙昕便看向了徐清,手中拿著那份奏摺,並沒有直接把自己的名字給簽上去。

趙昕的這個問題讓徐清心裡有些發毛,根據徐清的經驗,一般這麼問問題的人,後一句話就絕對是要動這錢的,而趙昕動這錢的目的,徐清又不是特別的清楚,這讓徐清很是有種堤防小偷的感覺,不過趙昕的問題他也不能不回答,所以想了想以後,便也只能告訴了他國庫之中現有的錢財。

“回稟殿下,國庫之中尚有價值一億四千萬貫之財。“徐清小心翼翼的回答道,這筆錢並不算多,畢竟此時大宋銀行之中的總資產已經達到了二十億的規模,小小的一億四千萬貫確實算不了什麼,可銀行之中的那筆錢並不屬於國家所有,而這筆錢則是完全屬於整個國家的,屬於他徐清需要看管的東西,所以徐清實在是很小心這筆錢,因為這筆錢無論是要打仗還是發生了大型的災難,這筆錢都是至關重要的。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麼多錢!“趙昕顯然被這筆錢給嚇了一跳,他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所在的這個國家非常的富有,可始終沒有一個概念,而現在徐清則給了他這個概念,他可不像徐清,每天都跟錢打交道,上百萬貫的錢在他手裡只是一張條子而已,趙昕這輩子要麼是根本見不到錢,要麼就是一點點錢而已,哪裡聽到過這麼大一個數字,頓時被這個龐大的數字所震驚。

“殿下,這還只是國庫中的錢而已,若是動用全國各地的銀行,便是二十億貫銅錢也能在一個月之內悉數押解到殿下您的面前,我大宋富有四海,這點錢又算得了什麼。“徐清見趙昕被這個數字所震驚,心中不由放鬆了警惕,原來這孩子只是因為好奇才想要問一下自己有多少錢啊,既然如此,徐清自然也就不再膽顫心驚了,這大宋此時透過工業化,集天下財富於一身,所擁有的錢財自然是讓人恐怖的。

剛才說的只是大宋銀行一家而已,現如今的宋朝,顯然不會只有一個銀行,以大宋銀行為首的官府銀行便有五家,其他四家雖然不如大宋銀行一般那麼有錢,可也大概擁有四、五億貫的存款,加在一起差不多是又一個大宋銀行,除此之外,私人銀行則更是數量龐大,總數不下上千個,其中徐清自己就有三家銀行,分別負責房貸、投資和金融業務,加在一起大概有一千萬貫左右的資產,而其他人也大多都是如此,這些銀行加在一起所擁有的錢財,即便是徐清,也根本無法統計出一個完整的數字,只能說非常的龐大,遠遠超過趙昕能夠想象的邊界。

二十億對這個金融集團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唯一麻煩的只是如何把這些錢從全國各地運送到汴京來而已,若是運輸沒有問題的話,根本不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便是一天的時間,便能把這筆錢拿來了。

趙昕顯然被這個龐大的數字給嚇蒙了,等回過神來之後,沉吟了一會兒,便從奏摺中抽出了一封,然後從位置上站了起來,拿著這封奏摺便放在了徐清的面前,說道:“老師,您看看這封奏摺,覺得妥當麼?“

趙昕臉上那凝重的表情讓徐清的心情有些壓抑,從趙昕的手上接過奏摺,徐清緩緩將奏摺開啟看了起來,還沒看兩行,徐清就驚的從座位上站了起來,看著趙昕說道:“殿下,此事萬萬不可啊。“

徐清之所以會如此驚恐,是因為在這封奏摺中,那位寫奏摺的人極力希望朝廷能夠撥款給私立大學以此來作為研究經費,加強大學的競爭能力,以及培養人才的規模,而也就是因為這一點,才讓徐清嚇得整個人從凳子上站了起來。

這倒不是徐清不想要擴大私人大學的規模,對於他來說,無論是私人大學也好,還是公立大學也好,只要能夠培養人才,為這個國家提供源源不斷的精英和有技能的工人,那便是好大學,可是給私立大學錢,這是徐清萬萬不敢去做的事情。

此時宋朝的教育體制,與現代的教育體制完全不同,一部分人是完全遵從古代四書五經這一類的教育,這一派便是保守派的區域範圍,有點類似於現代的文科,可不完全相同,因為這些孩子在四書五經之外,還需要學習很多其他的東西,比如說為了強健體魄,每個孩子都必須要學習射箭、劍術之類的技藝,以此來保證身體的健康。

而另一部分則是將四書五經變成了輔助教學,主要學習現代的科學知識,這一類有點類似於現代的理科,可也並不是完全相同,因為這些孩子也是要接受詩詞教育的,而現在的情況便是大學教育開始超過書院教育的人口數量,雙方出現了一定的偏差,而徐清作為主管這一個方面的官員,自然需要保持兩方的平衡,而他保持平衡的方法,其中一條便是朝廷不像私立大學提供研究經費,以此來讓保守派暫時平息怒火。

這樣做,雖然對於科學的進展會有些影響,可卻成功的安撫了保守派,這對於宋朝的政治來說無疑是十分有利的一項舉措,也因此大學才能夠在這種狀態下默默擴張直到如今的規模,而趙昕遞給自己的這封奏摺裡,卻希望朝廷能夠加大對私立學校的投入,這明面上是以科學的名義捐款,背地裡的含義便是要打破保守派與革新派之間的平衡,這一點,徐清幾乎在看到的第一眼便看出來了。

同時他也知道趙昕肯定明白這封奏摺背後所隱藏的深意,趙昕是年輕氣盛,可不代表他就是個傻子,相反,他比絕大多數人要聰明很多,他當然知道這封奏摺背後的含義,不然他也不會把這封奏摺遞給徐清,一位堂堂帝國宰相,學校撥款這種事兒又怎麼會來麻煩他呢。

可是趙昕雖然知道其背後的含義,可是對於這樣做背後所蘊藏著的危險,趙昕卻是一點也不知道,所以他才會如此輕巧的將這封奏摺遞到了徐清的面前,徐清突然站起來,免不了把趙昕嚇了一跳,他還沒來得及說話,徐清便開口說道:“殿下,萬萬不可如此做,如今兩黨之間矛盾日益加重,唯有緩和彼此才能讓國家繼續穩定安泰,若是按照此封奏摺的方法去做,必然會激怒保守派的神經,到那時,他們會做出些什麼事情來,委實難以預料,還請殿下三思啊。“

徐清這次是真的被趙昕嚇到了,他的驚嚇並不像趙昕一樣來自於猛然的大叫聲,而是來自於趙昕的脾性,這才第一天,他便打算打破舊有的政治格局,未來到底會如何?徐清的眼中浮現出了深深的擔憂。

聽著徐清猛然變大了的嗓門,趙昕被嚇得不輕,他還從來沒見到過徐清如此憤怒的狀態,猶如一隻剛剛下山的猛虎一般,雙眼死死的盯著他,可趙昕雖然有些害怕,可卻不知道徐清到底為何要如此,所以他有些不服氣的問道:“老師,那些人冥頑不靈,妄圖繼續統治朝政,難道我等就要順了他們的意麼?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是老師您教給我的道理啊。

現如今工業、商業蓬勃發展,天下需要更多的人才去建設這個國家,而如今我們卻要因為政治派別的鬥爭而拖延人才的增加,甚至放緩教育的普及,以此來讓保守派滿足,這難道不是違背了老師心中改革的目的了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