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1章 341.工人運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41章 341.工人運動

而現在,工人們卻要求他們也要向其他中上層階級一樣獲得議事的權利,這對於整個社會的意義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而此時徐清所處的朝廷,自然是不會允許這樣的情況發生,此時的朝廷,已然不再將這夥工人當做一般的叛匪,而是直接看做了有組織有紀律的反叛軍了,這種觀念的轉變,自然離徐清設想的道路相去甚遠,眼看著朝廷將派出更多的軍隊,鎮壓這些工人,徐清的心中自然是無盡的悲涼。

此刻的他,突然覺得自己是無比的渺小,這種感覺自從他當上三司使以後,就很少出現了,他一手建立了如今繁榮的宋朝,所有的制度幾乎都有他參與的身影,老百姓愛戴他,皇帝信任他,群臣仰慕他,可以說他已經在做官這條道路上當到了頂點,現如今趙昕登基,未來的首相之位,必然在他的囊中,到時候便真的是權傾朝野,天下除皇帝外僅此一人了,在這種順風順水的狀態下,徐清的自信心自然也是越來越膨脹了。

什麼樣的難關他沒有經歷過,治水、生產、工業化、權力鬥爭,這些事情他都挺過來了,如今的宋朝也按照他的計劃發展的越來越好,鐵路網持續從各大城市向外鋪開,儘管還需要十年的時間,崑山或許才能和汴京連線,然後再過幾十年汴京才能和成都連線,可這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計劃在執行著,即便皇位更迭,朝野震盪,這些措施都從來沒有變過,汴京城如今也在快速按照他的想法變得越來越繁榮和現代化,徐清的自信心自然而然會膨脹,這是毋庸置疑的。

而現在,當他看著源源不斷的軍隊從各地派往崑山的時候,一種無力感讓徐清所有的自信心都蕩然無存了,他能戰勝其他人的權謀,他能讓所有人都團結在他的身邊,可當階級鬥爭這個東西出來了以後,他一個人的能力,無疑是毫無用處的。

此時的徐清無比的自責,若是當初他能提前想到宋朝的工業化會如此之快,他就能早早的佈置下一些措施,也不用像現在一樣,明明都是一個國家,並且希望這個國家越來越好的人,如今卻在崑山府郊外自相殘殺,不得不說,階級之間的仇恨,有的時候絕對比國家之間的仇恨來的更為強大,你會憎恨自己的鄰國,可這種憎恨往往只是意識形態的鬥爭而已,而如果你憎恨你身邊富裕的鄰居,那這種憎恨則是刻骨銘心的,甚至你為為此殺人,這便是階級之間的仇恨。

在這種階級之間仇恨的面前,徐清很是無能為力,他想阻止,可朝廷又怎麼會允許他和工人們去談判呢?此時工人的行動已然挑戰了整個大宋朝的權威,在他們這些士大夫們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巴掌狠狠甩在了他們的臉上,讓他們的牙都從嘴裡掉了出來,這種感覺你簡直讓這些高高在上的士大夫恨不得將這些工人們全部活埋才能以解心頭之恨。

之所以這些朝廷高官們的情緒如此極端,其實徐清在其中也是要負點責任的,因為徐清的改革,讓宋朝變得空前強大和富庶,無數的殖民地和藩屬國年年來京朝拜,即便是一個四五品的小官,殖民地裡的番邦國王也要向他們屈膝行禮,這樣的狀況,自然讓大宋朝士大夫們的驕縱之心越來越旺,也越來越受不得別人的挑釁,不像以前沒有進行慶曆新政之前,即便是西夏的使臣來朝,士大夫們都是一副戰戰兢兢的樣子,深怕邊地吹起烽火狼煙,若是遼國使臣來汴京,那就更是畏畏縮縮,就怕說錯話,導致家國覆滅。

可現在不同了,無論是誰,只要來到汴京城中,見到他們就沒有一個是不客氣的,每一次番邦使節來京朝貢不要送給他們這些官員一些東西,在這種狀況下,宋朝的士大夫們很難不開始產生優越感,這是無法避免的,而這樣的優越感在工人們面前就更加的強大了。

試問番邦國王見了自己都要率先行禮,你們這些工人難道要比人家國王還要來的高貴麼?

在士大夫們的心裡,顯然答案是沒有的,所以工人們的自救運動在他們看來自然是無比的大逆不道,跟這樣的人若是還要談判,那大宋朝的威嚴怎麼體現,這樣的人,就必須殺一儆百,給全天下看看,抵抗大宋的人到底是怎樣的下場。

秉持著這樣的理念,宋朝的軍隊以更快的速度開始向崑山府的周圍集結,最終在崑山府總計彙集了四萬名士兵,其中還有三千名重騎兵,是專門從湖北等地調往崑山的,為的就是一擊將整個崑山反叛軍給擊潰,而在這樣的重壓面前,本就已經嚴重減員的工人們終於是再也支援不下去了,在戰鬥持續到第五天的時候,剩餘的兩萬多人宣佈投降,崑山府之戰徹底結束,朝廷獲得了全面的勝利。

只不過士大夫們面對勝利卻根本開心不起來,此戰前前後後,朝廷派出的軍隊多達四萬三千人左右,經過長達一個半月的戰鬥,最終減員達到了一成左右,也就是一萬多人,這樣的損失真的讓宋朝的士大夫們很看開心的起來。

此時的宋朝已然不是封建時代那個打完仗就什麼都不管的王朝了,對於這些傷殘人士,朝廷需要出一大筆錢去照顧他們未來的生活,而對於那些戰鬥犧牲的,則要投入更多的錢以保證他們的家人生活無虞,孩子能夠上得起學,找到一個好工作,也正因為這種種的保障,宋朝的軍隊在衝鋒時,無需向傳統軍隊那樣需要去顧及自己的家人,所有的這一切,在你參軍入伍的那一刻,便由朝廷全部承擔了,也正因為如此,宋朝的軍隊相比起以前明明減少了三十多萬了,只有一百二十萬左右,可是軍費的開支卻足足成長了十三倍,其中最大的三宗便是裝備更換、工資福利和後勤保障,其中傷員烈士撫卹則佔據了一成左右的軍費開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要知道宋朝每一年戰死的士兵和殘疾的士兵加起來,也不會超過三萬人的規模,這還是宋朝在全世界不停開戰的原因,根據樞密院的統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時間裡,宋朝軍隊總共需要打六百多次的戰鬥,算下來相當於每天要打兩場戰鬥,這個資料跟當年英國日不落帝國時期相比,也差不到哪裡去了,在這樣的戰鬥強度之下,死傷不超過三萬人,已經體現出宋朝軍隊的強大了。

豐厚的撫恤金讓戰士們沒有了後顧之憂,在這種狀況下,可想而知,一萬多人的減員會讓朝廷付出多大的一筆開支才能將這些烈士、殘疾退伍軍人的家人安撫好,除此之外,整個戰鬥下來,武器的消耗也是十分驚人的。

戰鬥之所以持續那麼長時間,除了工人頑強的戰鬥意志之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工人們在戰鬥後期嚴重減員的情況下,便不再繼續跟宋朝軍隊在野外進行戰鬥,而是在工業區中等待著軍隊的進入了,之所以會進行如此轉變,一是因為野戰犧牲過於慘烈,工人們儘管團結一致,可是在火槍火炮和訓練有序的士兵面前,終究還是普通老百姓而已,硬上的結局無疑是十分壯烈的。

二來則是因為他們的反抗在傳遍大江南北之後,便獲得了很多其餘地區工人們的支援,這讓楊世成等人意識到或許戰鬥勝利並不再是與宋朝朝廷和談的唯一辦法,只要他們能夠堅持住,那麼越來越多的工人便會加入到他們這個團體中來,到時候只要形成一股力量,朝廷就不得不忌憚他們的人多勢眾,也就會坐下來談了,這樣一來,他們的犧牲也能控制在一個十分微小的狀態之下。

不過很顯然,他們把宋朝的士大夫們想的實在是太過仁慈了,面對這些躲在街巷裡的工人們,朝廷根本就不會給他們時間讓他們的思想傳染更多的人,總計一千門炮,對著重工業區便是一番輪流轟炸,一個月的時間裡,總計十五萬發炮彈被傾斜在了重工業區中,如此數量的炮彈,是宋朝軍隊前所未有的發射量,這麼多的炮彈,所需要花費的錢財自然也是十分高昂的。

之所以發射如此之多的炮彈,也是沒有辦法,重工業區中,大多數的建築物為了讓工廠能夠擁有一定的安全性,基本上全是採取鋼筋混泥土結構搭建而成的,重工業區中,這樣的房子總共有四五百棟,規模非常的密集,且不易崩塌,即便是炮彈落在上面,也很難對牆體產生致命性的影響,不像海外殖民地上的叛軍營地,大多數都是木泥結構,最好的也就只有磚瓦結構而已,這種房子只需要幾炮,便會徹底化為飛灰,而像這樣的房子,自然就很難被火炮可打塌了,也正因為如此,最後才會打出十五萬門的炮彈,這個數字無疑是十分驚人的。

而這個數字背後,一個更加讓官員們難以接受的數字則很快浮現在了眾人的眼前,那就是在十五萬門炮彈的轟擊之後,整個重工業區遭受到了徹底的破壞,區域之內幾乎沒有一棟房子是完整的,整個工業區徹底報廢了,這可是崑山府周圍最大的工業區了,而現在,他的徹底報廢,當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要重新恢復他,沒有一兩年的時間是不可能的,這樣的損失,自然是讓士大夫們心驚肉跳,此一戰,所有損失加總在一起,所需要付出的錢費,大概在五千萬貫左右,大概相當於中央朝廷三個月的收入,當這個數字被放在眾人面前的時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不過這些東西,只是讓他們沉默而已,可另外一份報告,則就不是沉默那麼簡單,而是感到恐懼了,那就是東南超過一百三十萬的工人發出聯署宣告,要求將楊世成等人無罪釋放,並且要求朝廷對所有死去的工人道歉,賠款,在此期間,所有工人將會封鎖所有工廠,不得開工。

這樣一份聯合聲明,被發表在了大宋日報之上,此時的士大夫們,在經過最初的震驚之後,立刻憤怒了起來,可在憤怒之後,轉而便化作了無奈和恐懼,六萬名工人,便已經讓他們疲於應付了,一百三十萬人,難不成要把他們全部抓進監牢之中麼?

這個問題還沒想明白,崑山府其餘地方總計二十餘萬工人紛紛離開工廠抵達崑山府衙門之外,宣佈罷工,並且舉起橫幅,要求朝廷釋放所有關押人員,並且免除他們的罪行,除此之外,各地工人也紛紛開始湧向崑山府,儘管火車不通,可許多地方數以萬計的工人即便是徒步向著崑山府,也在馬不停蹄的趕去,崑山府之中參加罷工的人口很快便超過了三十萬,而在崑山府外的郊區,那些被攔下來的工人也已經超過了二十萬,而聯署人員在人們根本沒有準備的過程之中,迅速超過兩百萬的人口,這一下,即便是太上皇的趙禎也不由急了,東南乃是財富重鎮,宋朝每年的財政收入,其中百分之三十都是依靠華東地區提供的,現如今整個華東地區癱瘓,以廣州為核心的珠江流域也開始騷動起來,若是接下來廣州也爆發工人運動的話,那麼國家的財政將徹底陷入癱瘓狀態,這個時候,士大夫們總算明白,他們犯下了多麼大的錯誤。

這樣的局面,是士大夫們萬萬沒有想到的,在他們的思維中,現如今的太平盛世,哪裡會有人冒著生命危險造反呢?例數各代的造反起義,通常都是農民活不下去了這才造反的,所謂的城市眾人,往往是被農民裹挾著才會跟著造反,而現在,這樣的局面出現的時候,整個宋朝官僚階層們都陷入了集體的困惑之中,這些工人難道就不怕死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