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423章 423.礦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23章 423.礦山

變革的種子在這一年的移民時間中埋下,隨後快速發芽,等到半年以後,這些小村落就基本完成了民主制度的改革,而這一套制度也確實非常適合如今這個時代的新大陸,首先,在這片新大陸上,中央政府對這裡的管轄並不能夠像本土那樣如此直接的干預,所以朝廷的威望在這裡並不是很高。

二來,這裡與普通殖民地並不一樣,一般的殖民地,大部分的人民都是當地人,宋朝人只佔很少一部分,有的甚至連百分之一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宋朝當然能夠採取懷柔的手段,或者是用雷霆之力,直接鎮壓,這都不是問題,畢竟死的也不是宋朝人,當地人,就算死傷一百萬,朝廷都不用承擔任何責任,只需要讓那些番邦臣子自己處理就是了,若是處理不好,換一個也便是了,對於宋朝來說,並不會有任何的影響。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可新大陸這邊就不一樣了,這裡的臣民,大多數都是宋朝人,印第安人根本就沒有多少,即便融入其中,也是以奴隸的身份,根本沒有任何的權利,這權利並不僅僅是政治權利,而是所有的權利,包括生死的權利,主人即便打死一個印第安人奴隸,也根本不會受任何處罰,只需要交一筆低廉的賠款就夠了,並且這賠款可不是給印第安人奴隸的家人的,而是給衙門的。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宋朝的雷霆之力,自然就不可能用到這個方面去,再加上這片土地的人民本來就愚昧,不像其他的殖民地,大多數在宋朝來臨之前,就擁有了一定程度的文化,培養出了屬於自己的文明,擁有著樸素的哲學觀,在這種狀況下,人們是知道自己是誰,尊卑之分也很明確。

但在新大陸,就沒有這個東西了,因為會來到這裡的,大部分都是窮苦人家的老百姓,賣茶葉蛋的和賣肉的,誰尊誰卑啊?所以誰也不服誰,朝廷的兵力又少,而移民的數量卻是越來越大,僅僅一年半的功夫,新大陸上的松草一名就多達十萬以上,其中接近九萬來自於社會的底層,這種人根本就不害怕任何人。

俗話說得好,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要臉的怕不要臉的,碰到這些人,便是官府,也會非常的為難,而此地又不像租界,僅僅只有幾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宋朝人基本大多都集中於此,它就比較好管理,大部分情況下,是基本不會有人去往殖民地的深處,而新大陸就不同了,因為當地的老百姓太過愚昧,且移民的登陸也讓當地人的死亡率異常的高,所以這片土地上大多數的土地都是無主之地,在這種情況下,移民的範圍可就不再是幾千平方公里了,而是數十萬平方公裡的移動,而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加,畢竟南北美洲加在一起,堪堪將近四千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夠宋朝人繁衍三百年都是足夠的了。

在這種情況下,毛戡鑑那一萬名士兵自然是管不過來如此之大的地方,所以放權也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而放權放給誰呢?要是放在宋朝,那就找有錢有權的,再不濟就找年紀大的,可在這兒,哪裡來的有錢有權的,換句話說,除了極個別眼光高遠之人,有錢有權的誰會來這兒鬼地方?

至於年紀大的,那就更不可能了,從本土坐船想要移民到新大陸的,絕大部分都是二十多歲到三十歲以下的人,連三十歲的人都非常的少,甚至還有的是十幾歲的,十三四的也有,四十歲以上的就根本沒人了,畢竟人,越老越保守。

且宋朝又是在變革之年,四十歲以上的人基本在工業化之前就已經二十歲左右了,思維早已經凝固,想要讓他們接受宋朝本土的新知識都非常的難,這些人也是保守黨的生命根源,想要讓這些人離開自己的故鄉,去往海外,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到了要餓死的境地,他們才會離開自己的故鄉。

重土安遷,這是儒家文化,或者說農業文明的核心文化,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個農業大國,想要讓這些人搬遷,無異於天方夜譚,並且這些人大多都是文盲,要是識字,看過一些書,他們還能讓自己思維跟得上時代一點,可這些人基本是不看書的,連字都不認識,時代的軌跡在他們的身上就好像停止了一般,想要讓他們跟著國家的想法走,還不如讓他們餓死在老家比較合適。

就算其中有些人思想開化,願意出海,但海上漂泊一次就是兩個月的時間,對於這些人來說,身子骨大部分是吃不消的,便是年輕人,一次入海,也很難有全船平安的可能,畢竟兩個月的時間,危機實在太多了,直接沉船的很少,但偶爾掉了幾個到海里,或者是生病亡故的卻很多。

畢竟朝廷的水師能夠在自己的艦隊中安插醫師來診治病患,可不代表這些窮苦老百姓的船上也能夠擁有一位醫師啊,如今的大夫雖然比以前要普及了許多,但還處於一個十分底端的層次,基本上是每一千人才有一個大夫,並且這大夫還得包括學徒,這才能算,若是不算學徒,就算正式的大夫,那起碼得四千個人裡才有一個大夫。

一艘船上最多也就一百來號人,哪裡可能給他們配備一個醫生,所以許多人在行船過程中,明明只是感冒或者是發燒之類的小毛病,但在這船上卻最後拖成了大毛病,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更可憐的是這些人死去之後,往往就會立刻被船主扔下海餵魚,以避免傳染給其他的客人,導致整艘船上的人都覆滅。

這聽起來當然很殘忍,可對於船上的人來說,卻是必須要做的事情,畢竟死一個總比死二個要好得多,但這對於那些被丟進海里的人來說,確實有點太殘忍了,而這樣的殘忍,即便是再開明的人也很難做到,馬革裹屍,尚且還能建一個衣冠冢,可要是死在了這大海上,你的親戚又怎麼知道你死沒死呢?

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如今海運剛剛開啟,來往船隻並不多,且大量的船隻都是只去不回的,船到了那裡,就被改造成漁船來撈魚了,在這種條件下,本土的人根本就不可能知道你死了還是沒死,自然也不可能為你建衣冠冢,這別說對於古代人了,便是對於現代人,有幾個願意死無全屍的?

想必是沒有的,大部分人還是希望自己入土為安,安安靜靜的躺在地理的,誰又願意自己死了以後,屍體還要被海中的魚給吞食呢?雖然從自然法則上來講這沒錯,但對於人類來說,也確實是殘忍了一些。

在這種狀況下,會來到新大陸的,年老的人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此條件之下,放權給誰,誰都不服,選舉制自然應運而生,大家一起來選,選完以後大家都聽他的,這無疑能夠讓一個村落快速團結起來,這對於佔領面積過大,人口卻十分稀少的新大陸殖民地來說,無疑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

但這種情況的發展卻太過快速了,半年的時間,整個新大陸的移民村落就幾乎全部變成了選舉制,等到再半年過去,一些三四百人的小城市也開始施行這種選舉制了,等到兩年以後,大城市中也開始有了施行民主制的念頭,這一下,烽火燎原之勢,勢不可擋。

不過此時的毛戡鑑顯然還沒注意到這一點,在他的眼中,這樣的選舉制雖然沒有古禮遵循,但確實讓大多數弱小的村落能夠在印第安人的攻擊下活了下來,並且開墾出了無數的良田,這意味著,這片大陸將可以養活更多的。

不過對此毛戡鑑並沒有太過在意,因為這片土地實在是太大了,養活那麼一點人,根本就沒有任何問題,且這些糧食現在也根本運不回大宋本土,所以其實沒有什麼經濟利益,要等這糧食能有經濟利益,要麼等這片新大陸的人口擴張到足夠的數量,要麼就是等這個時代出現了劃時代的船運技巧,可以把這些糧食用十分低廉的價格快速運轉到其他國家去,除此之外,這些糧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作用。

更讓毛戡鑑看重的,是那些礦產,眾所周知,中國這片土地,自古以來便缺油、缺金、缺天然氣,可以說這些國家最重要的戰略儲備,中國這片地方都非常的缺,而美洲這片地方,卻什麼也不缺,尤其是黃金和白銀這兩樣硬通貨,整個美洲地區的儲量幾乎佔據了整個天下的三分之二(當然是在澳大利亞金礦和南非金礦被發現之前),如此之多的金子,價格斐然,要是能運回宋朝去,必然給美洲帶來足夠充沛的財力。

而能給美洲帶來財力,自然也就是給他帶來財力,皇帝已經下達聖旨,凡是在新大陸發現的礦山,除了交給朝廷三成的收入之外,其餘的所有收入,全部歸發現者所有,若是有兩個發現者,則自行商討,這樣一來雖然會引起民間的極大矛盾,但效率卻不可避免的提了上來,至於在商討的過程中死了多少人,這跟皇帝並沒有什麼關係,只要給宋朝的三成銀錢不變,其餘的東西,誰又在乎呢。

而因此造成殖民地區風氣變壞,社會動盪等事,朝廷並沒有所謂,畢竟在宋朝的投入他們也不大,自然不願意多管閒事,並且天高皇帝遠,也沒有誰真的願意把新大陸這片土地當做是本國的土地,甚至朝廷連朝廷命官都沒有派出,只是派了幾個縣令託管下了幾個大城市而已,其餘地方,全部是自治的狀態,猶如租界一般。

對此徐清自然是希望朝廷能夠看出其中的弊端,但無奈千里之遙,皇帝也確實沒有了其他的心思,只希望那裡可以給朝廷進貢更多的財富便罷了,對此徐清也是無奈,不過他也知道,以現代的技術,隔著如此遠的距離,想要治理好那麼一大片地方,確實不是常人所能企及的,便也只能放下了這份心思,隨波逐流了。

在這種情況下,毛戡鑑只要找到了金礦,便能獲得鉅額的回報,憑藉著這些錢,他可以把大量的人帶到新大陸來,然後開墾土地,對於毛戡鑑來說,誰又不想手握地方大權呢?他自然也想,且還是合理合法的,那些升斗小民都可以做到,自己為什麼做不到,因此這段時間以來,他幾乎把所有的力氣都放在了尋找金礦這件事情上了,皇天不負苦心人,這金礦還真的就被他找到了。

這讓毛戡鑑大為驚喜,二話不說,立刻帶著人便去了礦山,等抵達礦山經過一番盤查之後這才知道,這礦山的面積大的嚇人,也不僅僅是一個印第安人部落在這裡開採,總計大概有十個部落以上,在這裡挖礦的礦工也有三萬之數,規模十分的龐大,毛戡鑑派出去的人和到來的人手不夠,還需要回去在叫上一些人來。

不過儘管如此,毛戡鑑的雙眼中也是難掩的興奮,他雖然沒有去過金礦,可如此之大的規模,其金子的數量必定不可小覷,只要自己能夠拿下這裡,他甚至都能想到自己真正發財的機會就是這裡了,至於這些把手的印第安人,從頭到尾,毛戡鑑都沒有正眼看過,只要等他的軍隊一來,別說是三萬名印第安人,便是十萬印第安人他也根本不在乎,這些人都是奴隸,身體素質非常的差,絕大多數處於瀕危的狀態,而自己的士兵則身強體壯,以一當十或許誇張,但以一當五還是可以的,所以毛戡鑑絲毫不擔心,耐心的等待著士兵的到來。

此時礦山之中正在辛勤勞作的印第安人並不知道,就在礦山之外,正有一個中年男人拿著一個望遠鏡觀看著他們,在之後的時間會成為他們的主人,但知道了又怎麼樣呢?或許他們還會為此慶賀也說不定,在這裡的人,沒有活過三十歲的,而毛戡鑑的到來,雖然不能讓他們過上好的生活,但為了勞動力可以工作更長的時間,只要是順從的,讓他們活到死他還是做得到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