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449章 449.同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49章 449.同化

如此一來,雖然許多工廠和工業裝置進入了殖民地的本土,但是他們的核心技術依舊掌握在宋朝自己的手裡,只要他們還在使用這些裝置,就必須向宋朝的科研機構以及跨國公司提供高額的專利授權費用,如此一來,雖然宋朝的工業減少了,但是收入卻並沒有減少,反倒是成倍的增加,可以說這錢比以前是是好賺多了。

當然,這樣做也有負面效果,那就是宋朝許多本土的工人開始面臨失業了,畢竟大量的工廠開始轉移到地方,這自然會讓本土的工廠數量變得越來越稀少,如此一來,那些在低端產業工作的工人自然失去了飯碗,不過還好,如今宋朝的科技水平並不高,這也就代表著即便是一個門外漢,也能很快學會一項新的技術,來找到謀生的手段。

不像現代,在高科技領域上,即便是一名工人,也需要經過多年的培育才能夠勝任,不像那些原始的手工業、輕工業工人,只需要培訓幾個月的時間,就可以走馬上任了,這樣的時代,科技高速發展,工人的下崗有時就會意味著失業,畢竟想要讓一個三四十歲的人再去學習一門新的技術,這確實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可對於這個時代來說,顯然不是太大的問題,低端產業雖然轉移了出去,但是高階產業正在不斷誕生出來,比如說汽車產業,如今每年都在招收數萬的工人進入廠房生產,而這些汽車生產行業所需要的零件,則將讓數十萬工人獲得工作,除此之外房地產、高階冶金產業,都需要大量的人口,並且這些如今的高階產業,對於工人的知識需求其實並不高,所以經過短暫培訓之後,還是能夠勝任的,並且因為工作單位是屬於高科技產業,自然公司的收入就不像傳統產業那麼的低薄,工人們的待遇自然也有所提升,並且這些工廠汙染相比起以前來說,都要減少許多。

有許多工廠因為盈利很大,甚至還會給自己的員工修建房屋供應他們居住,可以說社會環境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著,而那些低端產業的轉移,也幫助了當地初步的工業化,合則兩利,在可見的未來,這些國家想必也會越來越依靠宋朝,到最後形成一個利益集團,也就是後世所說的買辦集團,到了那個時候,宋朝的統治基本可以說是萬無一失了。

有的人或許會說,為什麼有了買辦集團,就萬無一失了呢?中國當年也有以蔣介石為首,四大家族這個買辦集團啊,不就依舊建立起了新中國,如今崛起於世界的東方了麼?

這話確實沒錯,當年的舊中國確實在奮鬥努力中建立了新中國,可是這並不代表世界上其他國家也能夠做到啊,縱觀世界歷史,能夠打敗買辦集團然後建設屬於自己國家的,寥寥無幾,除開西方列強之外,也就只有中國和日本,還有少數幾個國家而已,至於其他國家,大多數情況下,國內的大資本都被國外資本所壟斷,所有礦產和高科技都在其他國家的手中,本國並沒有核心技術,在這一點上,印度顯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也正因為沒有所謂的核心技術,所以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印度的工業就一直處於非常落後的狀態為什麼?

就是因為他只要造什麼東西,都要面臨外國的專利問題,在這個問題上,中國的汽車也曾經遇到過這個問題,因為起步晚,所以凡是想要創新,就會發現西方早已經走在了前面,並把所有的專利都已經申請下來了,這個時候,你能做的就只有交專利費生產,或者是乾脆破產,後來直到電動汽車和無人駕駛汽車開始突飛猛進,才有了那麼一絲突破國際壟斷的可能,但也僅僅是可能而已,到底需要多久,這是一個沒有準的數字。

而那些買辦國家就是如此,他們國家的核心資產全部都是國外的,如委內瑞拉,全國百分之七十的油井屬於荷蘭油氣公司,又好比中國臺北,所謂三大晶片巨頭的臺積電,其核心股份是由美國和荷蘭所持股的,一個經濟體的核心技術,被外國人所掌握,這便是買辦國家,而歷史上能夠突破這一點,讓自己國家崛起的,非常少。

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因為西方國家的內耗導致殖民地力量嚴重被削弱,這才讓那些殖民地得以有了逃脫的可能,再之後蘇聯和美國為了開闢自由市場,拓寬自己產品的銷量,同時為了減少英法兩個老殖民帝國的地盤,這才聯起手來,開始了民族主義的解放運動,這其中最為著名的時間就是蘇伊士運河的爭奪戰。

這當然不是一次戰爭,而是一次國際大勢的博弈,而在這次博弈中,英法兩國輸給了蘇聯和美國的聯盟,最後埃及成為獨立國家,蘇伊士運河成為埃及的運河,這直接讓英國和法國失去了對於這個世界三大運河的控制,而在這之後,對於非洲的解放運動,又讓英國和法國這兩個非洲殖民大國徹底失去了對於非洲的控制,自此之後,這兩個老大帝國便不復從前,前途也只剩下衰敗一途了。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英法兩國也不傻,他們能夠縱橫四海長達兩百年的時間,自然有著足夠高的政治智慧,所以在意識到自己的國家已經不可避免的要失去所有殖民地的時候,他們便開始大力扶持所謂的買辦集團,然後讓他們互相爭鬥,而英法兩國便從中獲利,最為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巴分治。

透過這種隨意劃分地圖的手段,來引起兩國百姓的爭鬥,從而使國家長時間處於戰備狀態,而在這種狀態之下,國家大量的錢財就都會被用到如何正軍精武的上面,治理地方上自然就不可能投入大筆的錢財了,而這個時候,西方的資本自然就會湧入,透過慈善,海外投資的方式,控制住當地的市場,只需要幾年的時間,就能讓其國內大部分的商品擁有外國資本,而到了這個時候,一個國家的前途也基本就掌握在了其他國家的手裡。

而像這樣的戰亂國家,既然連一般的民生改善都已經無法投資了,自然不可能將很多的錢投入到科研領域中去,而科研,毫無疑問是一個吞金的巨獸,無論是實驗器材還是實驗工具,或者是那些資料,都需要大量的金錢去堆疊,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試錯,最後找到唯一的正確答案,這樣巨大的投資,對於戰亂國家來說,顯然是不切實際的事情,而不進行任何的科研投資,一個國家的未來也可想而知。

世界是在不斷進步的,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尤其是隨著科技的含量越來越高,所需要的才能便也越來越突出,一般的國家是根本無法去進行研製的,比如說現代的四代核電站,還有全球GPS導航系統,以及航天站計劃,這些東西,全球只有幾個國家可以參與,至於其他的國家,則只能看戲了,這便是買辦國家,一個國家根本無法掌握什麼核心技術,全國的資本和資產幾乎掌握在外國資本的手上,在這種狀態下,除了中國和日本這種極少數的個案之外,真的是非常稀有的案例了。

所以徐清的方法其實並沒有錯,透過這些買辦集團控制國家,然後再把這些國家建設成為宋朝的附庸組織,保證他們的生存必須依賴於宋朝的親密關係,就像當年法國對非洲做的事情一樣。

當年的法蘭西迫於無奈,只能將上千萬平方公裡的非洲土地全部放棄,讓他們脫離了自己的控制,獨立成了三十多個國家,但是法蘭西人顯然不甘心這些非洲國家真的脫離自己的控制,所以他們一方面在法理上確定自己的地位,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讓聯合國預設,非洲國家如果出事,他以前的宗主國將作為第一理事國來協調這一區域發生的矛盾。

可別小看這項權利,誰擁有了這項權利,便擁有了在非洲國家派駐軍隊的權利,而整個非洲,大量的土地都曾經屬於法蘭西,所以這樣的潛規則便讓法蘭西可以隨意的在非洲任何地方駐紮軍隊,借調解之名,行威脅之實。

另外一方面就是阻斷各國之間相互溝通的渠道,比如說非洲許多國家的機場,全部都是由法蘭西修建的,法國擁有著機場的所屬權,所有的航空公司,也都是法國旗下的公司所掌控,在這種情況下,法國人要求所有非洲國家若想要乘坐飛機,抵達另外一座城市,就必須先到巴黎來經停,然後再轉機到你想要去的國家,有的國家明明只相距數百公裡,卻因為做飛機的關係,必須要到千里之遙的巴黎去,然後再奔回來趕到自己要去的地方,中間耽誤的時間暫且不管,光是這趟航班的費用,就是原本的好幾倍,透過這種手段,法蘭西牢牢的控制著非洲的航空市場,也透過這種方式,大肆賺取著非洲人民的錢。

原本乘坐飛機到隔壁國家,只需要一千多塊錢,可現在必須先飛到巴黎,然後再飛到想去的國家,甚至需要一萬塊錢,一來一回,法國的航空公司,多賺了九千塊錢,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這更賺錢的事情了,至於這些客人為什麼在這種不平等的狀況下為什麼還要繼續乘坐飛機,而不是改乘火車或者是乾脆自己開車,實在是因為在非洲,鐵路的存在大多數也都是外國修建的,有的還時斷時續,相比較起來不像發達國家一樣成熟,可以隨意抵達任何一個城市。

至於公路就更加不可能了,在所有的交通方式中,飛機是作為便捷的,也是建造成本最為低廉的,像這種國家,他們修造的飛機場許多都沒有一個像樣的侯站臺,就兩個臨時的停機坪和飛機跑道,一座國際機場便應運而生了。

而修建火車或者是高速公路,這價格可就十分的昂貴了,並且對於一個國家的工業能力也有著很大的考驗,並且在建設完成之後,還需要進行維修保養,想想看,數百公裡的鐵路,需要多少人才能夠維護完善,所以在現代社會之中,能夠在全國建設大規模鐵路網的無一不是強大國家,像那些弱小的國家,即便能建,想要維護,也是一個極大的問題。

在這一點上,飛機就好得多了,他沒有這麼長的線路需要去維護,也沒有那麼多的消耗,只需要一座飛機場,便可以解決一切問題,在這種狀態下,法蘭西就是能賺這筆錢,這種情況當年也曾經出現在兩岸,當然,他們並不是因為殖民或者宗主的關係,而是因為兩岸的關係出現了問題,所以兩邊若想要溝通,就必須透過香港這個口岸來進行連線。

大陸人想要去臺灣,就必須透過香港轉機,臺灣人想要來大陸也必須如此,直到後來2008年開放大三通,這才可以允許直航,在此之前的小三通,則只允許飛機先停靠在金門,然後再轉機到各自的目的地,嚴重干擾了兩岸人民的交流,兩者之間,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透過這種手段,這些國家之間若想要聯絡,就必須依靠宗主國的力量才可以互相取得聯系,並且隨著科技的進步,越來越快,這種聯絡也就會越來越深,等到那個時候,即便是要造反,他們要面對的敵人,也不再是宋朝,而是他們的自己人了,這才是徐清想要達到的目標。

而這一目標是很有可能實現的,畢竟隨著宋朝的全方位崛起,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科技上,又或者是在文化上,都是一騎絕塵,即便是遼金兩國也是望塵莫及的,在這種狀態下,宋朝便是文明的象徵,基本上所有年輕一代,在痛恨宋朝的同時,也會嚮往著宋朝的文明先進,這便是徐清可以利用的地方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