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0章 511.文化制度傳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10章 511.文化制度傳統

所以當今的報紙輿論是非常寬鬆的,尤其是在思想層面上,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只要不勸人作惡,自殺之類的內容,其他則都可以刊登,屬於事實上的百無禁忌,在這種情況下,當今報紙行業的思想可謂百家爭鳴,什麼都有,但也可以說是有一點混亂,因此在這次輿論戰中,必須要先下手為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讓自己這三家獨資控股的公司,開始為新大陸的制度開始鼓吹。

不過徐清也很聰明,若是鼓吹過了頭,指不定本土的老百姓也想要用新大陸的那套制度可怎麼辦,那可就不好了,這套制度如今在新大陸能夠弄得好,這完全是因為新大陸地廣人稀,中央政府的管理能力太差,這才會習慣於這種制度,而在本土,中央政府十分健全,若是還採取這種制度,只會搞得天下大亂,所以在鼓吹的同時,徐清還把新大陸的模式作為一種試驗,而不是說成一種近乎完美的制度,透過這種方法來告訴老百姓,保留這種制度的重要性。

同時還跟這三家報社的社長下達了命令,務必要在明天之前將所有報紙的內容全部改成有關於新大陸制度的討論,這個時間點必須要提前到趙昕發動輿論戰之前,先行佔領道德高地,然後對朝廷之中反對新大陸當今制度的人提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夠儘快遏制住敵人的氣焰。

畢竟如果對方也要出反對新大陸制度的文章,就必然要反駁徐清所提出的觀點,這就需要他們好好動腦子想一想了,那麼一時半會兒自然是出不來什麼好的內容,到時候趁著這段時間抓緊宣傳,將老百姓對於新大陸制度的認同灌輸進越多人的腦袋裡越好,這就是徐清想要做的。

報社的社長們聽從了徐清的命令,離開徐府之後就立刻開始召集編輯開始寫文章,文章的主旨就是這個世界如果只有一種制度,真的是好的麼,然後透過這一點,引用孔孟的道理來講解,這個世界應該要多元才是對的,比如文化上的儒道釋,比如吃飯時候必須要葷素搭配,這才是健康長久之道,這個世界上若只有一種道了,那麼就像是用純鐵打造的兵器一樣,根本沒有任何的延展性,只需要稍稍施加壓力便會被徹底這段,過剛易折,這就是報社想要闡明的理由,因此,現在新大陸的制度必須要儲存,不是因為這種制度好,完美,而是因為這種制度對於本土的制度有所借鑑,那是一個試驗場,我們盡可以將各種制度施加在他的身上,但不能改變他的發展邏輯。

就像宋朝如今數千萬平方公裡的殖民地一樣,在這些殖民地上,只有租界才執行宋朝的法規、制度,而在租界之外的其他地方,宋朝依舊是尊重當地民族千百年來施行的制度,如果他們是君主制度,那麼宋朝就承認他們君主的地位,如果是部落聯盟,宋朝也承認,宋朝幾乎從來沒有顛覆過這些國家的政權,就算是被顛覆了,也是他們當地人自己受不了顛覆的,跟宋朝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宋朝是尊重各個民族自己的制度的,也尊重他們的傳統、語言、文化、歷史,甚至許多民族沒有寫歷史的習慣,比如說印度,因為如此,印度的歷史只能透過周邊國家的史書才能夠找到詳細的記錄,或者就是文物考古發掘來探明古代印度的歷史軌跡,但這些東西都非常的少,所以整個印度大部分的歷史需要依靠神話故事去闡述,這無疑是一件非常不靠譜的事情,畢竟神話故事,裡面有大量杜撰的東西了,想要從中找到歷史,又何其的難呢。

而像印度這樣的還算好的,畢竟他有像中國,波斯這樣喜歡寫歷史的國家來幫他們記錄歷史,這才讓他們還能夠大致知道自己的歷史上到底出過哪些英雄豪傑,比如說阿育王,這位在印度歷史上唯一曾經統一過南亞次大陸的國王,是整個印度次大陸的驕傲,但是印度在此之前根本就不知道阿育王的存在,甚至認為他僅僅只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而已。

這就頗有一點中國古代三皇五帝給人的感覺一樣,炎黃兩位皇帝也是如此,但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起碼距今得有五六千年了,那個時候中國的文字都還沒有發明出來,自然只能依靠神話去記錄了,但阿育王存在的時代是在公元前三世紀,也就是中國戰國時代末期到漢朝建立的這段時間,在這個時候中國早就已經有史書來記錄中國的歷史了,而根據考古學家們的推斷,古代印度的歷史要遠遠超過中國,在四大文明古國裡面,中國是最晚的一個,可就是這樣一個距離並不是特別遙遠的人物,在印度歷史上卻一直只是一個傳說而已。

因為那時的阿育王僅僅出現在佛經中而已,在佛經中,阿育王被稱為是法王,是傳播佛法的先行者,也是佛法的守衛者,而佛教在印度歷史上其實很早就被消滅的差不多了,等到唐三藏來到印度的時候,印度大部分的人已經皈依了印度教,信仰佛教的人已經很少了,而對於這些印度教徒來說,佛教當然是異教了,宣揚人人平等的思想在印度教中又是極為不合時宜的話,畢竟印度教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種族制度,每一個人都有對應的等級,不可以逾越,是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在這種情況下,佛教自然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如今整個南亞次大陸信仰佛教的人數都是非常少的,所以當他們在佛經中看到阿育王的時候,除了以為這是一個傳說中的人物之外,還帶著一股惡意去看待他。

因為阿育王在他征伐天下,統一印度之後,為了懺悔自己在戰爭中殺人無數所以選擇歸一了佛教,並且在他的幫助下,在印度大大小小建立了無數的佛教寺廟,伽藍,這對於印度教的前身婆羅門教打擊無疑是非常大的,所以作為婆羅門教的繼承者,自然對這位阿育王是怎麼也看不上眼的,再加上也沒有什麼歷史,更是把他當做了佛教編出來的人物,認為佛教是故意塑造出這麼一個人物來,表示佛教的偉大,其實在印度歷史上,是根本沒有一個統一全國的人的。

這樣的認識普遍存在於印度的古代,那是一個十分愚昧的時代,而等到印度的學者在古代中國的典籍上,看到有關阿育王的記錄時,這才開始慢慢相信阿育王是真的存在的,但是那個時候距離阿育王的時代,早已經過去了千年,印度又是一個不修史的國家,所以在發現阿育王被記載在中國的史書(大唐西域記中記載了阿育王的生平記錄,甚至還記載了當時他所在的宮殿王所遺址,但已經是荒無人煙)中之後,卻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一直等到後來西方殖民者佔領印度之後,偶然之間發現了中國的大唐西域記,在其中找到了有關阿育王的詳細記載,然後用這些記載,成功在印度找到了阿育王的行宮遺址,並且還發現了鼎鼎大名的阿育王柱,這些柱子上刻著阿育王的功績以及生平事跡,這位曾經征服整個南亞次大陸以及阿富汗的偉大國王這才被印度人所知曉,也總算是把他從傳說人物變成了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

而如今阿育王已經成了整個南亞次大陸所有國家的英雄了,畢竟在阿育王之後,整個南亞次大陸就再也沒有統一過,直到英國殖民者的到來,這才將一盤散沙的印度合併成為了一個殖民地,最終在二戰之後劃分為好幾個國家,而印度人真正使自己的國家完成統一的,則只有阿育王一個人,如今的阿育王自然成為了全民的偶像,印度教還把塑造成為了信仰印度教的虔誠信徒,其中的曲折和荒謬自然不用多說。

而像這些國家卻還是好的,畢竟有人在幫他們記錄歷史,但像非洲一些原始部落,他們甚至連文字都還沒有建立起來,在這種背景下,他們從前的歷史根本就是一片空白,沒有人能夠知道他們在殖民者到來之前到底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他們的政治制度無比的落後,生活水平則更是處於一個十分底層的狀態,所以他們的文化狀態自然也跟宋朝不一樣,有一些部落甚至還處於母系社會,在這裡,女人是社會的領導者,她們負責有關整個社會資源的調配,而對於這些,宋朝都是十分尊重的,只要不在租界之中犯事,也都是允許的,雖然許多民族的行動讓宋朝的百姓很難接受,比如說吃人。

這種事兒在非洲的部落之中非常常見,而且吃人的方法也是千奇百怪,有的部落是在殺死敵人之後會吃敵人的肉,認為這樣一來就能把敵人的力量變成自己的力量,而還有一種,則是吃自己同部落人的肉,這種吃法分為兩種,一種是吃背叛者的肉,這顯然可以理解,而還有的則是吃老人的肉。

當然也不是什麼老人的肉都可以吃,這些老人必須曾經是這個部落的戰士,他們為部落立過戰功,只有他們才能享受這個待遇,在他們死後,他們的屍體將會被自己部族的男性分吃,以此代表神靈賜予他們的力量被自己的子孫好好的繼承了,透過這種方式,來完成族人最後的夙願,這種方式在宋朝人看來,自然是無比荒誕的。

中國古代雖然也有吃人的記錄,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在災年的時候,實在活不下去了,這才易子而食,而在富裕的時代,基本不會有吃人的傳統,尤其是在工業革命之後,就算遭了災,朝廷也能很快就把糧食資源送到需要的地方,即便有饑荒,也最多吃一吃樹皮野菜什麼的,除了極個別山區會發生易子而食的事情之外,大多數地方都不會有什麼問題的,富裕了十數年的時間,整個宋朝除了一些老人還會記得當年易子而食的場景,心中升起那麼一絲絲的同情心之外,大多數人還是很鄙視這些部落民族的,更何況他們吃人的理由也不是沒東西吃,而是一種宗教儀式上的行為,為的是傳承力量,這在宋朝人看來就實在是太奇怪了,但宋朝也允許他們的存在。

而對於歐洲,他們在婚姻制度上是保持一夫一妻制度的,這種制度在宋朝人看來,無疑是非常奇怪的,在宋朝有權有勢的男人一般都會有無數個女人,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而在宋朝,一個男人卻只能有一個女人,儘管男人還能在外面養情人,但是那些情人卻並不是自己的孩子,只能算作是私生子,這在宋朝看來也是很奇怪的事情,但對此,宋朝也沒有橫加幹涉,而是尊重當地的傳統,允許他們繼續保持這個習慣,這就是宋朝在各個殖民地中保護當地傳統、文化習慣的作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曾經的世界,歐美也是如此,比如說香港,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香港都是允許三妻四妾的,這也是為什麼以前老香港許多富豪都會有好幾個老婆的原因,就是因為當年英國殖民香港的時候,答應當地的老百姓,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按照大清律的規定來進行,所以即便清朝完了,民國建立之後便宣佈中國也實行一夫一妻制,但在香港,這個制度一直得到保留,直到很晚才被改變,這就是英國在殖民中國時的動作。

所以藉由這些理由,以此來肯定新殖民地的制度,這一點無疑是非常貼切的,保護當地的生活習慣,尊重當地百姓的習俗、文化,這是宋朝一直推行的,如今卻想要改變當地的體制,這無疑是在毀壞自己在國際上的名聲,那些其他殖民地聽到這個訊息之後會怎麼想?這一切都是朝廷需要考慮的。

而除此之外,另外一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如果在新大陸施行宋朝本土的政策,必然會加大在新大陸的投入,如今在新大陸的官員以及公務人員加在一起不過一萬兩千人,若是要建立起一個可以統籌管理的大政府,其人數則必須要到五萬人左右才有可能勉強掌控,而這會加大新大陸的管理成本,從而導致稅收上漲,這個問題可是非常關鍵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