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63章 63.奮鬥一夜的成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3章 63.奮鬥一夜的成果

第二天一早,徐清頂著一個黑眼圈便從自己的書房裡走了出來,之所以是書房而不是臥室,是因為昨天整整一個晚上,徐清連一個時辰都沒來得及休息,把全部的時間都奉獻給了下水道這項工程。

在昨天於張合告別之後,徐清便回到了自己的書房之中,反正死馬當活馬醫,徐清便想在這兒書堆中找找看到底有沒有什麼有用的書能夠幫自己瞭解一下這個時代下水道的建設,最後在一本醫術裡,倒是真的被徐清發現了一些給石渠相關的資料。

城市建設放在醫術裡,古代人的思維又一次讓徐清大開眼界,不過仔細一想倒也沒錯,城市裡面要到處都是髒東西,這傳染病的機率自然就高了,大夫要解決這些高傳染病的問題,衛生自然是其中需要注意的一個地方,這個大夫會把這石渠之法放進去,也就不足為怪了。

能夠發現這本書,對於徐清來說,可謂是意外之喜,他也來不及太過興奮,捧著書便聚精會神的讀了起來,除了空出來五分鐘的時間吃了一頓飯之外,便再也沒休息過,憑藉著強大的記憶能力和解讀能力,在半個時辰之後,對於這所謂古代的下水道,徐清總算是有了一個較為全面的理解。

古代所謂的“石渠“,並不像徐清所想的那樣,是透過管道連線各家各戶,最後統一將汙水和雨水彙集到底下,然後直接排出城外的管道,而是一種埋在地底下,用磚石來固定通道的排汙建築,汙水和雨水並不分流,而是聚集在一起,非常的簡陋,並且這石渠也不通到各家各戶,而是在每一個坊中設定一個大的通路,所有的汙水將會直接倒入這一個通路之中,然後被排放到城外,這於下水管道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這也正是為什麼張合在說道石渠的時候,會說有臭味的原因了,就是因為那些汙水並沒有被管道隔離在土陶之中,而是直接與雨水混合在一起,然後透過這龐大的地下網路在城市之中匯聚,這要是到了夏天,不臭才怪。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除此之外,這本醫術裡倒也是講了不少石渠開挖的注意事項,以及所處地區的土壤要求,徐清都一一仔細的看了一遍,為了確定平陽的土壤可以執行自己的計劃,徐清還連夜讓徐忠到衙門裡去拿了平陽縣的縣誌翻看了一遍,最後看著醫術上和縣誌上相互符合的文字記載,不得不說,上天還是眷顧著這片土地上的子民們的。

所有的外部因素已經確定,徐清的腦袋裡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這個時代的石渠他是不打算用了,不過對於自己腦袋裡原本固有的下水道,他也並不打算用了,在這個時代,想要把下水道引進每一個家庭之中,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唯有集中管理,這才是好辦法。

而對於下水道的規劃,徐清也有了一個大致的方略,首先汙水和雨水就必須施行隔離,而隔離的辦法,就是用土陶做成水管來互相連線,讓汙水在土陶管道中流通,而雨水則是直接滴落在埋放土陶管道的溝渠之中,雖說以現代的工藝來說,那土陶管道並不可能像後世的密封管道那樣滴水不漏,不過能盡最大可能的減少臭氣,這對於平陽縣未來的生活來說,有總比沒有好。

其次則是對於石渠的深度,根據醫書上所有,大部分的石渠、排水溝,都是在距離地面二十米左右的地方,之所以挖的那麼深,一是大型都市不缺勞動力成本,二來呢,也是修建溝渠的城市,大多都是北方城市,地下水資源非常稀有,即便是挖到十米一下,也都是泥土和石頭,並不會影響地下水的水質,設計的深,也就合乎常理了。

而對於這一點,徐清是必須要改變的,在徐清的規劃中,這條溝渠的深度,必須要在五米以上的距離,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地下水汙染,其次也方便維修,畢竟就算是放在現代,下水道裡面都總有垃圾堵住排水口,更何況是古代了,其情況只有更嚴重,更糟糕才對,設計的淺,也是經過徐清的深思熟慮的了。

至於勞動力,徐清大致的估算了一下,整個平陽縣若是都採用自己的方法來修剪石渠,其所需要的人口,大約是在三萬人左右,而土陶廠則可以再分擔走八千人左右的規模,如此一來,再加上昨天張合能夠解決的二萬七千人,總共六萬伍仟的壯勞力便可以填充到工作崗位去,這對於平陽縣的治安壓力來說,無疑是巨大的緩解。

看著自己這一個晚上辛苦得出的成果,即便已經是乏得上眼皮要碰上下眼皮了,徐清的精神卻還是相當的興奮,走出書房,立刻就向著衙門口走去,一走出房間,冷風一吹,徐清那原本還困頓的面貌頓時恢復了不少神采,看上去就跟休息的很好似得。

此時的衙門口相比往日的肅穆,要多了不少的人氣,很多官兵正在糧庫旁邊搬運著糧食往衙門外趕去,徐清抓住一個捕快問了問,這才知道張合已經讓李德一帶了一部分人去平陽縣四周的堤壩上進行加固了,這些糧食,正是準備煮熟之後運到平陽縣邊境上的,徐清點了點頭便放人離開了。

“就說怪不得一股子米飯香呢,原來是在煮飯啊。“

徐清笑著說道,這時他肚子也有些餓了,看了看天色也不算早了,張合既然都讓李德一去了前線指揮修築工作了,想必張合也已經醒來了,徐清便乾脆跟旁人問清了張合的住所,直接去張合的府邸討飯吃了。

張合的家並不遠,沒走幾步路,徐清便到了,敲了敲門,一個老翁便走了出來,看見徐清先是愣了愣,隨後便認出了徐清,趕忙把徐清讓進了屋裡來,吩咐僕從遞上茶水,自個兒就跑進後院去了,沒一會兒張合便跑了出來,站在了徐清的面前。

徐清也沒多說什麼,直接就把昨天自己一個晚上,才寫出來的文章交給了張合,張合接過來一看,起初臉上還帶著些疑惑,後來便越看越興奮,他也是見過大場面的人,自然見過很多真正有才華的人寫過的報告,徐清跟他們比起來,絲毫不落於下風,張合就知道,徐清是費了一番苦心的,趕忙就讓徐清喝茶。

張合拿著這張紙便走了出去,讓那老翁趕緊去找平陽縣所有土陶窯廠的老闆速來,那老翁從沒見過自家老爺如此著急,立馬穿了個雨衣便走了出去,張合看著自家老僕消失在雨中的背影,再一轉身回來想和徐清攀談幾句,順便談談這想法到底是從何而來的,卻看見徐清,兩隻腳伸的老長,頭倒在椅子的半腰上,已經是呼呼大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