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64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44

645.

不過多思也有不好的地方,雖然能夠使民間開智,從而達到提高國民素質的目標,但這種多思,國家是很難進行控制的,尤其是如今的宋朝,各種思潮都在民間得以氾濫,而國家採取的策略則是不管不問,除了對於朝廷的誹謗之言,其他基本不予任何的過問。

這當然也跟宋朝的學術氛圍有著很大的關聯,宋朝並不像明朝和清朝一樣,喜歡大搞文字獄,相反,在宋朝,即便是儒學獨尊,但各種思想也在宋朝的土地上不斷發展著,而儒學也從中發展出了事功學,理學和心學這三個門類,同時宋朝也是中國科學發展的高潮,四大發明之中的三個都是在這個時代誕生的,還有《夢溪筆談》這本曠世鉅著,可以說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巔峰。

而在文學上,宋朝繼承唐朝的文化,更有了進一步的延伸,至於宗教上面,更是十分開放,當時世界上已有的幾乎所有宗教,在宋朝都有其落腳點,光是這一點,就足以證明宋朝在文化發展上的強盛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對於言論的管控,宋朝並不像明清兩代那麼嚴格,對於民眾的議論之聲,幾乎採取放任自由的態度,這也讓許多報社媒體得以發展起來,從而成為社會輿論監督的重要組成部分,若是放在明清兩代,這些報社,其中一大部分都得關門歇業不可。

文化的繁榮,導致學派眾多,猶如春秋戰國時代一般,諸子百家,人人都有他的道理,在這個時候,人心自然也很難統一,不過如今的宋朝,顯然不會去做焚書坑儒,統一思想的舉動,畢竟這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了,統一思想,實在生產力落後的條件下,必須去做的事情,因為落後的生產力,如果要保證一個國家的戰鬥力,就必須祛除所有的言論,只留下一個思想,根植在百姓的心目中才可以。

而發達的工業國家則不同,生產力的巨大提升,使國家的力量得以獲得了巨大的提升,自然就不需要透過鉗制思想的方式來保證國家的戰鬥力了,讓百姓擁有了一定的自由,是一個發達工業國家的標誌,如今的宋朝,顯然就是如此。

但文化的繁榮也會帶來不少的問題,比如說有人支援男女平等,就會有人站出來反對,如果僅僅是反對也就罷了,在學堂之中,這只不過是思想的碰撞,無關乎人品道德,但在地方上,這種論見卻成了可以殺人的刀,普通老百姓可不會有什麼,‘雖然我跟你的立場不同,但我誓死保衛你說話的權利’這種君子之間的精神。

他們會做的,就是用拳頭堵住另一方的嘴,甚至讓他們永遠閉嘴,這種粗暴的舉動也正是社會矛盾惡化的最終原因,但若是因此而鉗制輿論,這也不是朝廷想要做的,畢竟如果因此就鉗制輿論,那輿論和思想遲早有一天會被徹底逼到角落裡,不能再有任何的發展了。

因為像這樣的爭論,在整個思想界幾乎是遍佈的情況,若是因為一件事而去鉗制輿論,那麼任何一個問題都能去鉗制輿論,這並不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有些問題,爭論並不能解決,但也並不代表就不應該爭論,畢竟爭論雖然不能帶來真理,但卻能夠讓人更加去思考自己的存在和這些爭論對於自己的意義。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爭論的存在還是十分有必要的,更何況如果沒有爭論,又怎麼樣讓老百姓更加理解國家的政策呢,故而國家對於爭論始終是表示支援的,只不過爭論不能變成暴力事件,無論任何暴力事件,都不能假手於思想,任何思想,如果沾染上暴力,也都是惡劣的,對於暴力事件,國家並不以思想正確與否為標杆。

並不是說堅持男女平等的人打人便是對的,而堅持男女不平等的人打人就是錯的,無論哪一方,打人都是錯的,這才是朝廷應該堅持的,朝廷應該堅持的是法度,至於思想,應該由百姓自己去判斷,所以對於地方上,敢於施行私刑,甚至直接殺人,取人性命的,朝廷一概採取嚴判,任何人在法律面前,都不允許凌駕於法律,即便是偉大的思想,也必須在法律這個框架之下,慢慢延展,任何人都不能逾越。

朝廷的這項政策出來,支援男女平等和男女不平等的人紛紛表示不滿,在他們看來,他們所認為的道理便是真理,是應該被所有人所共同遵守的,既然自己是正確的,又怎麼可以被判處刑罰呢。

在世人的眼中,被關進大牢,甚至秋後問斬,這無疑是惡人才會有的結局,自己是婦女的解放者,之所以會殺人,也只不過是因為形勢所迫而已,又怎麼能夠被抓進監牢之中呢,至於另一方,自然也滿是委屈,他們認為女性本應該在家中相夫教子,侍奉公婆,而作為男人,他們就應該在外面工作,然後賺錢養家,他們怎麼看,都是自己在外面工作更加辛苦,為什麼女性還要反抗呢?

雙方的不滿,朝廷並沒有理會,因為大多數無關此事的民眾,對於朝廷的做法,已然是大加讚賞了,對於男女問題的討論,雖然牽連甚廣,但依舊有更多的人不願意牽扯其中,這些人大多數是隨大流的,只對自己的生活感興趣,至於男女到底該不該平等,他們也沒什麼意見,只覺得如果社會要求他們平等,他們就平等,如果不平等,那也就不平等,是隨大流的這一撥人。

而這些人往往也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是絕大多數,他們對於社會的主流意識並不是特別的在意,至於政治更是毫不關心,在他們的眼中,甚至沒有明天該吃什麼來得重要,就像現代,即便是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投票率也很少出現超過百分之五十的情況,也就是說一個國家一半以上的人口是不參與投票的。

至於在歐洲國家,這個數字比率更大,總而言之,更多的人對於生活的關心要遠遠超過其他的議題,,男女平等問題,大多數人只有切身體會才會深惡痛絕,但大多數人都是麻木的,他們沒有藝術家的敏銳觸感,對於自身所遭遇的壓力,大多數把他們當做是習慣和理所當然,所以對於他們來說,社會不要出現大的**,這才是最為緊要的。

所以朝廷這項不論思想爭論與否,只要有暴力行為便一律重判的政策一出來,整個社會無論滿不滿意,起碼暴力事件立刻減少了一半以上,畢竟面對國家法律,大部分人是不敢觸犯的,對於他們來說,殺人是個道德問題,如果殺人不揹負法律責任,那麼殺人就像是殺只雞一樣,並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

但只要法律嚴懲這些殺人犯,而並不把他們當做鬥士來看待,他們心中對於刑罰的恐懼自然就會蔓延上來,超過他們對於男女話題的激烈程度了,所以雖然社會上有種種的不滿,但起碼惡性事件被控制住了。

緊接著朝廷便頒佈法令,任何地方,不論是個人還是組織,如果有膽敢私自組織報復,惡性事件的,那麼個人將會遭到嚴懲,而組織則會被徹底取締,領導人將追究絕對責任,地方官務必保證惡劣事件不再繼續發生,如果在該地方有死亡人數超過一人的惡性事件,地方主管安全的官員就必須下馬,接受懲罰,如果有超過三人的惡性事件,那麼當地行政官員主官必須下馬,面對這樣嚴厲的措施,地方衙門不敢輕易怠慢,紛紛提起精神來,率領著手下人開始四處巡邏,透過這些措施,總算是成功將男女問題的暴力事件數量壓低了不少。

但核心問題還是很難解決的,那就是在思維差異上,男女不平等的問題依舊十分嚴重,這種嚴重不像現代,在這個時代,男女問題的不平等是,男人把女人當物品看還是當人看的問題,這是一個十分嚴重又十分重要的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僅僅因為男女問題,就能造成大規模惡性事件的原因,在中國的古代社會,從宋代以來,女性的地位便一直在下降,等到明清兩代的時候,女性幾乎成為了男性的附庸,僅僅只是傳宗接代的工具而已,女性被物化,這是人類封建歷史中不可避免的一章。

而如今,隨著民眾思想的覺醒,物化女性的一方,和把女性當做獨立的個體看待的一方,勢必會形成巨大的矛盾,即便朝廷明令禁止暴力事件的發生,但雙方並不會因為不再進行暴力時間,而關係有所緩和,雙方的矛盾是堅不可摧的,若想要改變這一點,還必須得從其他方面來入手。

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便是教育,教育可以讓人們的思維得到開拓,從而容納不同的思想,而另外一點,就是讓女性也接受相同的教育,古代女性之所以地位比男性低下,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便是女性不接受教育,從而根本無法在社會上得到尊重。

對於這一點,朝廷是非常重視的,許多家庭因為男女問題,並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跟女孩一起上學,還有的則認為女孩不應該和男孩一起上學,不然會出事情,在如今的宋朝,男女大防可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並不像現代,男女同校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在那個年代,男女同校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即便是在大城市,男女同校的學校,也只不過幾家而已。

對此,朝廷也是大開方便之門,給女性成立專門的獨立學校,讓他們可以接受到正規的教育,而不是去一些殘破的私立學校,去接受一些歪門邪道的教育,透過建立女校來讓女性接受教育,從而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可以有更加廣闊的前景,這是徐清所希望的,也是能夠真正改變男性物化女性的根本。

只有當女性在社會上取得與男性相同的成就時,男性自然無法再因為其他的理由去物化女性了,雖然這並不代表所有人,即便是如今的美國,依舊有很多人在種族歧視,但這畢竟是少數,只要整個社會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人接受了這個觀點,那麼矛盾,等於是自動消失了。

在此之前,男女問題一定會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除此之外,整個宋朝本土面對的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種族問題,這個問題說來可笑,畢竟宋朝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即便有一些地方蠻夷,但人口數量實在太過稀少,與主流人口的差別十分巨大,所以嚴格算起來,宋朝確實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但隨著宋朝工業化和殖民潮流的進展,如今宋朝生活著的殖民地子民數量卻已經在不知不覺中突破了五百萬的人口。

這其中有不少是殖民地土著,還有一些則是當地人和宋朝人的結合,對於這些人,宋朝人是有一些歧視的,因為他們只能從事最為辛勞的工作,但得到的報酬卻是最少的,這在最開始的時候,自然沒有人對此有什麼反對的意見,畢竟他們是戰敗者,受到這樣的待遇已經是萬幸了,若是放在一些部落之中,像他們這樣的戰敗者,面對的結果只有為奴為婢,甚至被人殺死,然後頭顱變成戰勝者炫耀的工具而已,而在宋朝的征服之下,他們還能夠有一絲的自由,甚至有能夠致富的機會,對此他們其實大多數人都是感激的。

但隨著這些人在宋朝工作的越來越久,其中不少傑出的人才也開始脫穎而出,但就因為他們的出生和膚色,最終卻要聽從能力比自己差得多的人,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們能夠容忍,但等他們來到宋朝已經六年,十年之後,這些人甚至早已經在當地娶妻生子了。

他們本身也憑藉著自身的聰明才智,在當地擁有了一定的能力,卻必須依舊委身與他人,這自然引起了巨大的不滿,而這些人同時還會擁有後代,這些孩子們,從小便出生在宋朝,雖然膚色和種族不同,但是他們所接觸的環境,跟他們的本土基本沒有任何的關係,他們從小便講著一口正宗的宋朝話,他們接受的文化,同樣也是宋朝的文化,這就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問題。

這些孩子在種族認同上,其實更加接近於宋朝人,但在種族上卻是異族,而這便是一個巨大的問題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