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667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667

不過如今的美洲,顯然是這個世界上最為繁榮和活躍的地區之一,全世界各色人種的聚集,讓這裡充斥著來自全世界各種地方的文化,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黑人,黃種人和白種人,還有世界上幾乎已有的所有民族,包括在趙曙所統治的西部地區也同樣是如此。

文化的繁榮已經奠定了即便是趙曙這樣一個保守派,也很難抵擋來自於時代的進攻,更何況趙曙本就不是一個堅定的保守派,相反,對於現代的前沿科學和那些新爆發出來的新理論,趙曙要比大多數人都更加可以接受,他只是在民主與集權這兩個思想上,更加傾向於集權而已。

而集權便是保守的,落後的思想麼?顯然不是,這只不過是政治的兩端罷了,兩種思想和制度,各自有各自的優勢,也有各自的劣勢,選擇哪一種思想作為自己的政治思想,並不能代表他的思維是落後的。

除了政治思維這一點之外,他的思想相比起這個時代,尤其是王公大臣們來說,他的思維可謂是十分的先進了,首先便是他只有一個妻子,並沒有姬妾,至於有沒有情人,這就不得而知了,但起碼在明面上,他只有一個妻子,並且非常的恩愛,而與之相反,張青北的妻妾數量最起碼在兩位數,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張青北如今四十七歲,相比起徐清稍微小一些,但也差不了多少,是從封建時代一路成長過來的,即便他的思維先進了,但傳統的觀念在他的思想中依舊是牢牢的紮根在他的大腦之中的,這一點並沒有辦法改變。

在他看來,女性就是應該要依附於男性的,這並不是說張青北並不尊重女性,相反,他認為自己現在的行為才叫做尊重女性,相反,對於那些嘴巴上講一夫一妻制,戀愛自由,背地裡卻把玩弄的女人拋棄,又或者讓女性當小三的行為,這才是不恥的。

自己起碼可以給自己喜歡的女人一個歸宿,那麼其他人呢,只不過是一次又一次的傷害罷了,這種在現代人看來很難理解的思想,但對於張青北來說,卻是在他的教育背景下與生俱來的,他和妾生的孩子照樣有繼承權,可以得到自己財產的一部分,而那些宣揚一夫一妻的富豪們呢?

他們只會讓自己的情人生下的孩子在出生那一刻就沒有父親,有一些甚至連贍養費都不付,只當做是玩物而已,這兩者之間又是孰優孰劣呢?至於真正一夫一妻制,結婚之後沒出軌的?

反正張青北是沒有見過,那些人,要麼是太窮沒資格在外面找女人,要麼就是身體有問題,一心一意愛一個的,別說是男人,便是女人有嗎?隨著社會的開放,若是以前社會保守的時候,或許只有男性三妻四妾,可現在隨著思想的開放,女性不也是交往許多的男性麼?

但他們負責了麼,顯然沒有,所以張青北認為自己的舉措更加正確,這也就顯而易見了,至於自己妻子想不想自己擁有那麼多的姐妹,張青北顯然不會去想這個問題,或者說站在他的角度,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意義,而另一邊,代表保守的趙曙卻真真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起碼在明面上是這樣。

至於私下傳聞他和新大陸的婦人們有所苟且,那也只是傳聞而已,這有可能是他的政敵構造出來誣陷他的,當然也有可能是真的,這就不得而知了,真相有的時候就是這麼撲朔迷離,一個人到底如何,也不能透過片面的語言來確定。

而另一面,趙曙不僅僅施行一夫一妻制,同時對於教育,他也是採取男女並行的態度,在這個世界上,即便是宋朝本土,大多數的學校,也是男女分校,既男的讀一個學校,女的讀一個學校,男女同校的學校不是沒有,但非常的少,因為老百姓對於男女之間的防範還是十分重視的,總是認為女性會保護不了自己,尤其是小孩兒,所以對於朝廷要求所有孩子都需要接受義務教育,他們提出的要求,便是男女要分校,若是合校,許多家長根本就不讓自己的孩子參加。

所以迫不得已,朝廷只能採取這種懷柔的手段,來講義務教育推廣開來,至於在張青北所統治的地區,那就更是如此了,甚至不僅僅是男女分校,不同膚色,不同人種的人也是分開上學的,雖然張青北宣揚人人平等,但張青北更加宣揚民主的概念。

而黃種人,宋朝人,又怎麼可能允許自己的孩子去跟那些奴隸的孩子們一起上學呢?而他們手中的票數無疑佔據著最高的權重,為了他們的票,或者說為了民意著想,即便精英人士很反對這種行為。

畢竟這麼做的後果,便是造成更為深刻的種族矛盾,而如今在張青北所掌控的大陸,因為趙曙的阻撓,導致這一邊的宋朝人口比率正在銳減,來自非洲和歐洲的移民數量開始越來越多,其實在人口上,已然超越了宗主國宋朝的人口,只是因為宋朝的投票權重更高,這才保證了宋朝人依舊在整個大陸佔據著絕對的優勢。

但這種優勢並不是不變的,同時佔有優勢並不代表就可以欺凌其他的種族,隨著趙曙的封鎖,未來宋朝人口比例會越來越低,這是不可避免的現實,到了那個時候,即便他們是宗主國的子民,但若是跟底下的人關係太差,這肯定會造成區域內的巨大動盪,這已然是必然的事情。

而這是精英階層所不願意見到的,但因為民意如此,除非他們不想當了,或者有能力改變老百姓的思想,不然這一點根本無法做到,所以最終精英們面對固執的民意也只能妥協,選擇將男女,種族分別對待,將他們互相分開,以此來保證他們的基本盤不會跑票。

而另一邊的趙曙顯然就沒有這個擔憂了,在強權的優勢之下,民意根本毫無作用,趙曙命令全境所有的學校,無論是男校還是女校必須在兩個月之內完成合併工作,如果有膽敢阻撓的學校人員,或者是家長,都必定會遭到朝廷的嚴懲,甚至可以判處坐牢的懲罰,透過這種強硬的手段,老百姓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他們要麼選擇忍受,要麼逃到東大陸去,不過逃到東大陸,就必須要面對經過灰色地帶的危險,而僅僅只是讀書,冒這麼大的風險,顯然沒有人願意去做。

至於對那些有色人種,趙曙則同樣採取同校的方針,這倒不是他的本意,在趙曙本人看來,自然是不給這些殖民地移民們上學才是最好的,畢竟在趙曙的心裡,殖民地人他是看不起的,甚至是瞧不上的,他認為這些人讓他們上學完全是在侵佔國家的資源,是一種浪費行為。

因為這些人太蠢了,根本就不像宋朝人一樣,只要稍微一指點便能通明,他們就像是茅坑裡面的石頭,頑石一塊,對於那些知識根本就是一竅不通,從這個角度來看,趙曙是一個十足的種族主義者,血統論者,不過趙曙即便心裡再怎麼反感這些殖民地移民,但有一個現實擺在他的面前。

那就是如果他不讓這些移民的子女讀書,那麼他們即便冒著死亡的危險,也必然會穿越灰色地帶,前往東部,在那裡即便因為種族他們會被隔離,但起碼有學上,這顯然不是趙曙想要看見的,想到自己的行為將會變成另外一種形勢的資敵,趙曙便立刻壓制住了內心中對於移民們的蔑視,而是乾脆採取了進一步的方法,那就是直接讓殖民地移民跟宋朝人一起讀書,如此一來,從外面看來,無疑自己要顯得比那些愚昧的民主人士,更加開明。

在他想來,既然那些人自詡自己是平等,那麼我這邊就比你更加的平等,但實際上,因為歧視還是存在的,所以趙曙讓那些不同種族的人在一個學校上學,所引起的必然是騷動,因為老百姓並不會因為政令就不歧視那些小孩兒了。

在這些父母們看來,自己的國家是他們國家的統治者,自己當然也就是這些殖民地人的統治者,而他們把這些思想傳達給自己的孩子們,自然他們看待這些殖民地人也是用統治者的眼光來看待的。

若是碰到成年人,面對成年人的挑釁,他或許知道輕重緩急,為了自己的家庭和前途,他會選擇忍耐,但孩子從來不會想那麼多,他不會知道面前這個跟自己一樣的小孩兒,為什麼可以對著隨意打罵,而自己卻只能跪在地上求饒,他們是不懂這個的,對於他們來說,因為國別的不同,而造成的身份地位上的差距是他們所不能理解的,所以在面對宋朝孩子的打罵和羞辱時,他們最大的可能便是打回去,罵回去。

而在政府和社會上,無疑整個輿論和政策都是傾向於宋朝人的,即便是宋朝人先動的手又如何,你會跟你家的牲畜商量對錯麼?顯然不會,因為在官府的眼中,殖民地人就是殖民地人,而宋朝的孩子,則是自己人,兩者之間孰輕孰重,顯然溢於言表,所以只要打架,宋朝的孩子不會有任何的事情,而那些殖民地的孩子,輕一點被老師罵一頓,然後向宋朝孩子道歉。

嚴重一點那就直接開除學籍,再嚴重一點他的家人都會被殃及池魚,因為在趙曙所掌控的地區,種族至上是毋庸置疑的信條,自然無法改變,而這也是趙曙希望看到的,所以他並不在意並校這個舉動,因為在他看來,這將更好的凌辱那些殖民地的孩子,外表上賺到了名頭,實際裡又獲得了自己內心的承認,並沒有因此而讓自己不快樂,何樂而不為呢。

但趙曙顯然想錯了一點,那就是孩子之間雖然如他所想象,是耿直的,不像大人那樣會虛與蛇委,但同樣因為孩子之間是耿直的,所以仇恨必然會慢慢被交流所代替,宋朝人的孩子,同樣如此。

他們雖然被自己的父母教育,殖民地人是他們的奴隸,但這種印象只不過在剛剛形成而已,並不深刻,且當他們在交談後,發現在這些殖民地人中也有聰明人,也有跟他們一樣,可以去思考的人時,他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的父母,社會教導自己的道理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趙曙認為自己找到了一個羞辱殖民地人的機會,但這恰恰是他提供了殖民地人與宋朝人一個交流的機會,一個孩子之間交流的機會,這一點很重要,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往往是潛移默化的,同樣,人們最害怕的事物也往往是那些未知的事物,當他們看到這未知的事物,不過是與自己一樣的同類之後,心中對於他們的恐懼感自然也就削弱了。

同時,殖民地人在學校之中雖然會受到欺辱,但同時也會受到宋朝人才能受到的優質的教育,這是張青北那邊的人所無法接受到的,在那裡,他們雖然也跟宋朝人一樣,接受的是義務教育,但這就跟市重點中學與工農子弟學校的區別一樣大,或者說就跟北京市人大附中與雲南一個貧困鄉的中學之間的差距一樣,是非常大的,除非真的是非常刻苦的學生,大量的學生在這種學校,是根本沒有出路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在趙曙所控制的地區,雖然會遭受到不公平對待,但接受的教育卻是一樣的,他們可以跟宋朝的孩子一起坐在窗明几淨的教室裡,學習那些最新的知識,讀最新出版的圖書,接受老師的辛勤培育,儘管這些老師對他們不重視,但只要是講課的內容,他們吸收了,便是受益無窮的事情了,從這個角度來看,趙曙的所作所為確實要比東部的行政區劃要先進的多,起碼在種族問題上,正面看是加劇了,但從側面看卻是給了雙方一個溝通的渠道。(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