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7章 7.希文先生與西夏的關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章 7.希文先生與西夏的關係

“嚯,這老天爺把我扔到這了也不管我,倒是還好心幫我準備了一本日記本,還真是胡蘿蔔加大棒啊。”徐清心裡雖然在給自己鳴不平,可動作上卻是很老實的把這藍色的小冊子拿在了手上看了起來,然而這一看,徐清開心的心情就損耗了大半,變得不怎麼開心了。

“這古代人還真是省墨水,寫日記還用文言文,這讓我怎麼看,哥都畢業了好幾年了,這還那麼多的生僻字和不懂的繁體字。”

徐清看著眼前這本全部由小楷和繁體字組成的文章,就是一陣頭暈目眩,只覺得自己像是在學英文一樣,只能看懂個大概意思,至於具體在講什麼,徐清就不太懂了,不過能看到總比不能看到強,這些瑣碎的小事對於徐清來說,無異於久旱逢甘霖,只能邊看邊猜,倒也是讓他看懂了不少。

“康定二年暨慶曆元年,五月,範希文公在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組康定軍,擊破西羌,以至歸附與王化,修建要塞以抗西夏,採取屯田久守之政策以疲西夏,並聯絡收撫之西羌採聯合之勢,修築大順城,遏制白豹城,使明珠、滅臧兩部誠心歸順,此乃平穩中道之良策也,希文公實乃古聖賢之典範,亦是吾輩之楷模也。”

徐清的手指一個字一個字的指過來,費了老半天勁,總算是把這些稀裡糊塗的字翻譯成了自己知曉大意的文字,再念了一遍,除了範希文是誰徐清不知道以外,其他的徐清倒是看了個明白。

在這篇時事評價文章上,最讓徐清注意的,無疑就是陝西經略和西夏這幾個字了,儘管徐清對於歷史再不熟悉,可宋朝的時候有那麼一個叫做西夏的國家,他還是知道的,大概地理位置就是相當於現在的甘肅和寧夏地區,國家並不算大,但是實力頗為強盛,對於宋朝來說,可謂是個不大不小的麻煩。

而這篇文章,透過他的字面意思來看,顯然就是自己這邊一個叫做範希文的官員在西夏那得了些便宜,並把自己的治理經驗和軍事經驗總結成冊發給了朝廷,而朝廷則把這個叫做範希文的人所寫就的文章傳給了所有的朝廷官員,身為知縣的徐豈弟,自然也有一份,而這篇文章,就是徐清寫的對於範希文的個人評論了。

在這篇日記的後面,還寫了一首小詩,是徐清寫給這個叫做範希文的,顯然這位範希文在徐清的眼裡,很是崇高,也獲得了原主人極大的崇拜熱情。

看著那小小的範希文三字,徐清絞盡腦汁想要在自己這顆大腦中搜尋出些有用的線索,可在這煌煌大宋朝,對於姓範的人,他除了范仲淹一人之外,根本就不知道還有什麼姓範的人了,而之所以認識范仲淹,也只是因為那句語文課本上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罷了。“至於這範希文,難道是范仲淹他們一家的?

如果果真如此的話,那還真的得見一面了,說不定還能見到范仲淹,讓他給自己籤個名什麼,這要是傳到自己的兒孫輩,說不定還能當個傳家寶呢?看著這三個字,徐清的意識倒是飄遠了不少,等過了好久才算是把自己的思緒從遙遠的未來拉了回來,看著這上面最後一篇文章已是五月發生的事,而現在,已經是七月末了。

這也讓徐清看明白了一點,就是在這個年頭,交通是真的不方便,陝西的訊息傳到河南,再從河南傳遞到他這個邊境小城,足足需要花費兩三個月的時間,這還是水路可通的情況下,要是碰到那些水路不通的地方,想必訊息走的就更慢,這讓徐清第一次那麼直觀的感受到古代農業社會和現代工業社會之間,到底有著多麼巨大的鴻溝,也讓他在看這本日記本的時候,帶著了那麼些沉重。

好不容易給拉了回來,這才繼續翻看起了之前的文章,其中大多數都是跟朝政有關,徐清的文筆也並不算好,寫的很是枯燥乏味,不過徐清每一頁倒是都讀得很仔細,深怕理解錯了其中的意思。

看著看著,倒也讓徐清在這字裡行間中,摸出了一些古人寫文言文的規矩,後面閱讀起來的速度相比之前,倒是快得多了,等大約過了兩個時辰,天邊已是漆黑的時候,徐清這才眨巴了一下酸澀的眼睛,合上了面前的藍冊子,準備喝口茶休息休息。

透過整整四個小時的閱讀,徐清這也算是摸著了一點徐清這具身體原主人的思維方式了,從他的行文來看,這位徐豈弟顯然是一個比較關心朝政的人,幾乎每一件朝堂上發生的事,徐清都會自己寫下一些評論,基本上凡是貪官汙吏,徐清都是口誅筆伐,而碰到聖賢之人救苦救命,則是好一番歌功頌德,從這一點來看,徐清起碼是個好人。

這也讓徐清舒了一口氣,畢竟要是自己附身的這人要是個貪官汙吏的話,徐清恐怕連睡覺都很難睡得著了,他這一輩子,如果刨除掉打架、早戀等活動,從來就沒做過什壞事,對於貪汙這兩個字,更是一輩子都沒搭上過邊。

因為徐清從來就沒做過虧心事,即便做了,也大多都道歉賠償了,所以也就從來沒有怕過鬼敲門,可以說在這個社會上,除了人懶了點,沒什麼志向之外,完全是個聽天立地的人,這要是讓他來當這替罪羊,恐怕這比讓他死都要難受,所以這一點是讓徐清釋懷的。

不過從這些文章之中,也有讓徐清注意到的其他問題,比如說這些文章之中,很少講家庭之中的事,他如果什麼都不講,或許徐清也就把這本冊子當做是記錄時事評論的冊子了,可在這小冊子裡卻是講了一些家裡的事,並且口吻之淡薄,遠遠比不上評論時事的慷慨激昂,顯然,這位徐清有做憤青的趨勢,對於這一點,徐清也是很開心的。

這樣一來,自己對家庭事務的冷淡,起碼在短時間內不會被眾人所察覺,這點對於徐清來講至關重要,至於這本冊子所體現出來的第二點,則是在這些文章中,儘管徐清每一章都做了點評,並且慷慨激昂之程度,豪不亞於“要是打日本,我捐一條命。”的口號,可是看遍全文,徐清這具身體的原主人卻連一個建議都沒有提出。

永遠都是口號,永遠都是悲慼,見到貪官大聲撻伐,見到清官便是歌功頌德,除此之外,一概全無,這倒是讓徐清挺意外的,不過意外歸意外,這些朝廷之事,他一個小小的知縣反正也管不上,再多的歌功頌德,別人也聽不見。

聽不見,這對於現在的徐清來說,是最為重要的了,總的來說,讀了這本小冊子,徐清的心情,不止好了一籌,這也讓他總算能躺在床上睡一個好覺了,不一會兒,呼嚕聲漸起,原本以為要失眠的徐清,睡著了他在北宋的第一個夜晚。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