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700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700

畢竟租界距離本土太遠了,尤其是一些非洲租界,那更是隔著大洋萬里,想要回家一趟是十分困難的,而等到五年以後,他們會在家鄉服役一段時間,讓他們照顧自己的家人,這個時間會在十年左右,此時士兵的年齡一般在三十歲上下,一般來說孩子生完了,夫妻之間最為甜蜜的一段時間也過去了,此時會被再次調往租界進行服役,或者是在邊界地區服役,以此來保證世界各地兵力的充足。

然後在當地駐防的時間內,會給予一定程度的休息,等到四十五歲之後,若是士兵沒有升為軍官,則正式退役,退役的時候會有一大筆錢作為獎賞,算是對這位士兵為國效勞的獎勵,到這個地步,他的父母一般也已經六七十了,幸運一點或許還可以陪著自己的父母盡孝,若是不幸運,則就天人永隔了,而不幸運的人,佔據大多數,在這個年頭,能活到六七十的人還是比較少的。

雖然食物充足了,醫療水平也提高了,但這種提高是有限的,大多數人會被各種各樣的流行性疾病奪走性命,想當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便爆發在十九世紀末期,那時的歐洲早已經是工業化時代了,但西班牙大流感依舊席捲了整個歐洲,隨後遍佈全球,奪走了超過一億人口的生命,在這個時代,微生物,細菌之間的傳播防不勝防,而在疫苗被研究出來之前,這種疾病自然也很難控制。

但世事就是如此,自古忠孝兩難全,尤其是對於這些遠在異國他鄉的士兵來說就更是如此了,他們會失去很多陪伴親人的機會,聽從國家的命令,前往各地,保護那裡的宋人,維護當地的秩序,以確保宋朝的利益不被侵犯,他們是十分辛苦的,所以張世昌也提早一個月的時間,讓各地的將軍們,分別召集起士兵來,不然若是等聖旨抵達雲貴再行宣佈,這中間的時間也就太短了。

軍隊的集結是一件麻煩的事情,雲貴雖然是邊地,相比起內地來說,軍隊的編制要完善的多,但也需要很長的時間來進行整合,畢竟整個雲貴可一點也不小,大概有五十萬平方公裡左右的土地面積,二十萬大軍部署在這麼廣闊的土地上,想要把他們集合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更何況雲貴是新歸附的土地,所以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上也不能跟內地比,在加上雲貴多山少平原,所以在整個雲貴地區,基本上沒有鐵路交通,各個城市之間的交通完全依賴國道和公路,相比起火車來說,公路交通顯然速度就要慢得多了,如今汽車還沒有普及,即便是在內地,汽車的數量也是極為有限的,更何況是雲貴之地了,那汽車的數量就更是稀少,大概只有巡撫,知府這樣的高官才會配備一輛汽車裝點門面,給軍隊配備是不可能的。

所以雲貴之地的軍隊移動,物資調遣都需要依賴畜力,需要依靠馬,牛來進行駝運,這其實跟古代戰爭沒有什麼區別了,尤其是這場紛爭的中心是在邊地,也就是崇山峻嶺之中,若是在雲貴的平原地區,那還有國道相互連接,交通相對來說還算是可以的,但在邊地,大多數的土地就真的只是泥巴路而已,甚至有很多地方乾脆就是羊腸小道,是那些山民們自己踩出來的,只要一到下雨天,便會泥濘不堪,在這種地方行軍,自然是十分不方便的。

同時山林作戰,大炮的用途就小得多了,且大炮在運輸過程中也十分不方便,如果真的要打仗,就只能讓士兵們衝入叢林中作戰,而這是十分不利於火槍兵作戰的,這個時代的火槍,尚且處於十分落後的狀態,唯有透過集合的步兵方陣,才能最大的發揮出槍兵的作用,而山林的地勢則讓槍兵的優勢被最大程度削減了,在這種情況下,作戰是十分不容易的,張世昌作為總督,自然要精心調配,不能有任何的差池。

畢竟自己不想打仗,可不代表那些邊民們不想打仗,自己即便是要談,但也得做好打的準備,不然便是立於被動,這對於整個雲貴來說都是十分危險的,在與眾將軍商議之後,張世昌下達了第一道命令,讓雲貴之地所有軍隊開始向邊地進行移動,佔據主要城市對整個邊地生活百姓嚴防死守,至於邊地周圍的農村則開始向小鎮轉移,小鎮則要加強防御能力,同時每一個小鎮都必須要培養一個騎馬隊,以方便傳遞信息。

顯然,張世昌的意思是要打防禦戰了,這也是雲貴的將軍們給張世昌提出的建議,雲貴之地多有山川,在森林裡面打仗,無疑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是十分不合算的事情,還不如據守城池,堅壁清野,如此一來,邊民們長久戰爭之下,必然得不到任何的好處,以時間來算,時間無疑是站在宋朝這一邊的。

因為雲貴之外,有無數州府可以支撐雲貴之地的戰爭,這裡對於整個宋朝來說,只不過是邊地一隅罷了,而對於邊民來說,這裡便是他們的全部,雲貴之地的城市即便沒有邊民們所提供的物資,也只是桌子上少了幾道山珍野味罷了,其餘的東西都可以從其餘州郡進口,而邊民們若是沒了平原上的物資,那麼他們將得不到藥品,糧食,衣服,鐵器,甚至是鹽巴,如此一來,不會超過一年的時間,邊民們戰爭的慾望就會降低了。

這顯然是一個好辦法,徐清的書信中,便交代了自己,一定要緩圖之,不要過快,這些邊民們最好是要穩妥的處置,而不是去激起矛盾,同時最好不要主動挑起戰爭,唯有在邊民們要開戰之下,不得已才應反抗,將軍們的意見顯然與徐清的想法不謀而合,不過他們跟徐清想的不一樣,徐清想的是要穩定,雲貴之地是宋朝的本土,而不是殖民地,這裡一亂,若是殃及州府,必然會使雲貴之地的百姓開始向其餘州郡搬遷逃難,到時整個廣西,廣東,四川,湖北等地,恐怕都會建立起一個個的難民營,西南一地最終會波及華北,華西,華中地區,那可就是經濟上的重大損失了。

所以才要緩緩圖之,將危機控制在雲貴一地,不向外擴散,這是徐清的底線,至於再往上一層,則是在他的心中邊民與漢民一體,未來皆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所以不希望爆發太大的戰爭和傷亡,不過這種想法,自然是不足以為外人道也。

至於將軍們的想法則很簡單,就是因為這麼做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少宋朝士兵的傷亡,宋朝軍隊之所以能夠縱橫世界,所向披靡,其中很重要的兩個原因便是宋朝將領們的素質普遍高於其他國家的素質,如今宋朝的將領,營級別以上,中尉以上的軍官,基本都受到過正規軍事教育的培訓,且在宋朝,對於軍事教育有著十分完善的培育系統,首先便是國防大學,就是專門招收軍校生的,這些人將接受指揮官教育,畢業以後便可以獲得中尉以上的軍銜,同時進入精銳部隊。

因為如今的軍人,受到宋朝長期以來的崇文抑武影響,大多數讀書人是不願意當兵的,所以大學生願意當兵,這就是一件很珍貴的事情,國家也希望大學生來當兵,畢竟隨著武器越來越先進,作戰指揮的複雜性也越來越高,以前打仗就是雙方之間擺開陣勢,到後來戰爭的形勢越來越複雜,殘酷性也越來越高,陰謀陽謀,到了現代,更是信息戰,輿論戰,三位一體,海陸空聯合作戰,其複雜性已然不是單單依靠天賦和直覺就可以的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士兵就更加有必要了,所以對於大學參軍這件事,朝廷一直是十分鼓勵的,不僅僅畢業之後就可以成為軍官,同時所加入的部隊也必定是精銳部隊,或者是英雄部隊,這樣的部隊,升遷速度十分的快,往往不到五年的時間就可以從中尉成為少校,到這個級別一般就是團級指揮官,可以指揮上千人的作戰了。

除此之外,士兵之間也可以進行推舉,這樣的軍校相比起國防大學就要弱一點,雖然接受的教育一樣,但因為接受者大多就是一些接受過基礎教育,沒什麼文化的士兵,所以其或許在武力上,英勇上超過那些國防生,但在整個大戰略思維上,顯然是不能比的,所以這些軍校,相比較來說,就要弱上一些了,但也是十分專業的,不會因為弱,而耽誤了正規學業的培訓。

在這些軍校中,準軍官們會學習如何繪制地圖,如何辨認方向,如何在野外生存,辨別植物是否安全,遇到毒蟲該如何應對,如何保證自己在野外的安全,如何跟蹤,追查,以及指揮作戰和野外緊急包紮,這些都是在軍校中將要學習的,接受兩年左右的學習之後,才能正式成為一名軍官,可想而知,如此培育出來的軍人,就算不是特別優秀,也一定是合格的。

若是繼續往上升,則會有中級指揮官培訓學院以及高階指揮官培訓學院,在這裡,他們將接受的教育不再是基礎的指揮了,而是上升到一場中等規模的指揮了,一般來說等一位軍官到了團長級別之後,也就是少校之前的大尉軍銜,若是有一定的指揮天賦,且被上司看重,便會被安排進入中級指揮官學院進行研讀,畢業之後便會被授予少校軍銜,成為一名指揮上千人的指揮官,到了這個程度,就必須要有指揮一場區域性戰役的能力了。

而等到成為師長,也就是上校的級別之後,便會挑選出其中的精英進入高等指揮官學院進行學習,在這裡就不再僅僅只是學怎麼打仗了,而是要開始研究戰略方針,甚至是那些前沿的戰鬥經驗,以及必須要擁有指揮十萬人以上的戰鬥能力,從其中畢業之後,就會被授予參謀長部的高階軍銜,或者是成為一直集團軍的司令,在宋朝的軍隊體系中,沒有軍和旅這個體系。

就是班、排、連、營、團、師、軍、集團軍、方面軍這幾個級別,一個軍往往是兩個師組成,一般是兩萬五千人左右,當然若是一些加強師,獨立師人數會更多,集團軍一般有三個師左右組成,方面軍則由兩到五個集團軍組成,軍隊規模在十五萬到三十萬左右,這是宋朝如今最大的編制,透過高等指揮官的教育之後,便可以擔任師長以上的職務,透過這層層的培訓選拔,可以說整個宋朝體系下的軍官,都有著十分雄厚的基礎,這是其他國家所比不了的。

在其他國家,大多數的將領要麼是因為血統成為了軍官,要麼就是莽漢成為的將領,這些人勇武有餘,但智慧不足,指揮戰爭往往是憑藉著一身的勇力,但有些人甚至連地圖都看不懂,完全缺乏職業的軍人素養,而這一點,在宋朝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經過完整鍛鍊的軍官團隊以及參謀團,是宋朝戰勝其他國家軍隊的必要條件,單單依靠火器,是很難每一場仗都贏得那麼輕鬆的,說到底,戰爭始終是人的戰爭,若是人心渙散,軍心不穩,那麼再好的裝備也很難發揮出優勢來,唯有指揮官盡職盡責,士兵們勇敢衝鋒,這才是一支優秀的軍隊。

而除了這一點之外,第二點制勝法寶便是宋朝軍隊在裝備上遠遠超出了其他各國的武裝,起火器裝備率也是世界第一,在這種狀態下,平原作戰,根本不可能有任何國家能夠與宋朝正面交鋒,這就是宋朝最大的兩個優勢。

而在將領們看來,若是進山對邊民們進行殲滅戰,就無法發揮火器的最大優勢,到時候士兵的死亡數量必然增加,雖然戰爭必然會有人死,但是無畏的犧牲顯然是優秀的將領們應該避免的,這是他們所考慮的角度,雖然與徐清不同,但最終的想法和措施卻是不盡相同的。(未完待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