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72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722

所以這一艘船的價格便是天價,但也難免有些國家想要買,這些國家大多數都是已經有了一些基礎工業的國家,透過本國的基礎工業向外銷售賺了那麼一丁點的錢,所以倒也買得起那麼一兩艘裝裝門面,當然,透過這一艘經過拆裝,若是能夠仿製出來,自然是再好不過了,所以海軍企業倒也接了不少的訂單,所有加起來大概二十餘艘左右,當然,全部是一千噸以下的,畢竟擺闊也得看能力,這種軍艦,可是隨著噸位的增加,價格也是肆意狂飆的。

一艘兩千噸級別的軍艦,所需要的費用,便是宋朝海軍自己買,都要在五百萬貫以上,更何況是這種軍艦根本不會賣給其他國家,畢竟這在宋朝也是最為先進的,若是賣給了其他國家,雖然徐清可以肯定這些國家仿製不出來,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麼,當年中國人造原子彈,其他國家也覺得中國人不可能造的出來,最起碼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時間才有可能,可最後勤勞質樸的中國人民僅僅用了四年的時間便造出了原子彈,用三年的時間造出了氫彈,震驚了全世界,所以雖然這些國家在徐清看來根本造不出兩千噸以上的軍艦,但誰敢保證這些國家沒有什麼奇葩人才呢,若是到時候幾年便造出了翻版,那宋朝不是虧死了,所以對外貿易最高便是一千噸,這個級別就算仿製出來了,距離宋朝最頂端的戰鬥力還有很大一截的差距,這就是宋朝需要保持的。

而二十艘戰艦的銷量,也是眾人沒有想到的,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國家想要訂購貨輪的,相比起軍艦來說,購買貨輪的國家就要多得多了,畢竟貨輪的價格就沒有那麼貴了,一艘兩千噸以上的貨輪不過一百萬貫而已,價格還是十分公道的,自然很受這些國家的歡迎。

畢竟隨著海洋貿易的興起,陸地貿易的衰落已經成為了必然,雖然有鐵路的加成,但隨著如今的遠洋貿易貨輪越來越大,所能載運的貨量越來越大,其海運的優勢自然就開始凸顯,而到了這個時代,想要繼續在貿易上有所突破,進入海運這一市場是必然的。

不然隨著未來遠洋貨輪越來越大,海上運輸比陸上運輸的優勢更大,每一件物品的運輸成本自然也是呈現指數級的下降,到那個時候,原本生產價格相同的兩件物品,卻因為完全不同的兩種運輸方式,雙方之間的價格就會有很大的差別,而對於當地的民眾來說,便是能夠省掉一元錢的支出,那也是一件好事,所以隨著海運的優勢加大,未來陸上運輸將會作為海上運輸的一種附屬品而存在。

就像現代一樣,海洋將會是人類的物品主要交通渠道,緊接著便是河流,再來才是鐵路網和空中的飛機,而身處於這樣一個時代,各國的統治者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如果不趁著這個時候抓緊加快本國對於遠洋貨輪的研製,未來只會越來越落後於這個時代,而購買宋朝的貨輪顯然就是第一步。

任何國家或者文明,想要進入工業化的時代,除了第一個工業化國家之外,都必須得從模仿開始,從頭開始設計遠洋貨輪,這中間要花去多少的時間,根本是無法計算的,所以所有人幾乎都把眼光放在了宋朝的遠洋貨輪上,這些貨輪已經成型,並且早已經投入使用,穩定性十分的優良,各國只需要買幾艘回去,到時候試著模仿便可以了,省卻了研發的過程,這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都是一件好事,這也是為什麼遠洋貨輪這麼暢銷的原因,短短幾天的時間,訂單便已經多達上百艘了。

至於徐清但不擔心技術外流導致外國人的造船技術趕上本國,對此徐清並不擔心,畢竟這些遠洋貨輪大多數都已經是幾年前進入貿易中的,雖然很新,但宋朝已經有更大的遠洋貨輪了,所以在技術上,宋朝是領先的,再來不是說買了宋朝的遠洋貨輪就能模仿的出來的,雖然遠洋貨輪相比起軍艦來說,技術含量要低得多,但對於各種鋼材和人才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這些都需要有一定基礎的工業國家才能做到。

像當年的大清朝,那麼富有,從木板船到可以自己製造鐵甲艦,也就是著名的江南造船廠,從引進到真正開始製造,也花費了三十多年的時間,這可是還統一時期的大清朝,都需要花費三十多年的時間,以及上千萬兩白銀,這又哪是一件這麼簡單的事情呢,所以這些國家即便買走了這些鐵甲艦,等他們想要仿造出來,沒有七八年的時間是不可能做到的,而這段時間,足以讓宋朝繼續更新換代了。

只要宋朝始終跟地球上的其他國家保持二十年以上的科技代差,那麼宋朝霸主地位將不可動搖,所以對此,徐清是完全開放了遠洋貨輪的市場,畢竟這個市場若是宋朝不開放,金國和遼國也會開放的,縱然他們的遠洋貨輪沒有宋朝的那麼好,但總歸也是真正的遠洋貨輪啊,難道這筆錢宋朝不賺,白白便宜了遼國和金國麼,這一艘船便是十萬貫以上的純利潤,一百艘船就是,一千萬貫以上的純利潤,這還只是初步的訂單。

等到這些國家開始使用這些遠洋貨輪進行貿易嚐到甜頭之後,那時他們的造船廠還無法生產遠洋貨輪,在這個時候,他們就會更大規模的採購,到時候每一年的利潤起碼可以達到兩千萬貫以上,這是何等的規模,又可以增加多少的工人數量,徐清又怎麼會不要。

所以對於遠洋貨輪的限制遠遠沒有軍艦那麼嚴格,這些遠洋貨輪自然也得到了各個國家的青睞,還有一些則是軍艦買不起,乾脆買遠洋貨輪然後進行改造,這些改造後的軍艦自然沒有正規的軍艦厲害,但對於一些窮國來說,撐撐場面也夠了,宋朝的軍工廠那麼多,自然也有人願意接這個活,所以整個海軍市場,最為活躍的,便是販賣民用船隻那一類了。

這樣一來,反倒顯得那些軍艦製造廠有些冷清了起來,沒辦法,整個軍展就屬他們的東西最貴,一些窮國僅僅只是看一眼那龐大的軍艦,便已經失去了瞭解的慾望了,畢竟不是人人都是大清國,能夠買得起對於西方來說都算是先進的鎮遠,定遠,對於大多數的殖民國家來說,一艘軍艦的造價完全可以武裝一直三萬人的軍隊了,在這個亂世,自然還是軍隊更加有用,畢竟叛軍不來自於海上,而是來自於土地。

這一點,他們還是很清楚的,所以海軍的銷量自然也就不好了,不過二十艘也已經足以**了,畢竟這種大家夥,買得起的國家真的沒有多少,只不過與民用船隻比起來有些難看罷了,但軍艦工廠的最大客戶本來就是朝廷,是宋朝的海軍,宋朝的海菊可不會去買民用船隻,所以在這方面,眾人也學會釋然,在這個年代,能夠大規模購買軍艦的,除了宋朝之外,也沒有其他國家能夠做到了。

但這一點也讓徐清十分擔心,畢竟宋朝的軍艦也不可能永遠這樣無限制的購買下去,最開始的時候,為了能夠全心全意,儘快造出軍艦來,徐清是命令由朝廷出資建立起了幾個兵工廠來,那個時候軍艦還不需要多少技術,所以只需要投進去錢,就可以造的出來,價格也不算特別的貴,相比起來也很實惠。

但隨著如今對於軍艦的要求越來越高,技術的進步也讓軍艦的更新換代速度十分的快,而這就帶來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研發成本實在是太貴了,即便是朝廷也承受不起,而更加糟糕的是,這些軍企僅僅只會朝廷生產軍艦,除此之外,他不生產民用船隻,如此一來,幾乎每一家軍艦工廠都是指著朝廷吃飯的,若是有一天朝廷不買軍艦,或者是訂購數量少了,這些軍艦造船廠就會崩潰,倒閉。

這並不是什麼健康的經濟狀況,一家企業,必須要依靠國家訂單才能活,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在徐清看來,軍民共用的企業才是好的,即便沒有朝廷的訂單,他們也能活下去,而朝廷需要他們修建軍艦的時候,他們也能做到,但這種事情並不像徐清想的那麼簡單,畢竟在這些軍企工作,需要嚴格的保密性,而民用工廠很難保證這一點,你沒有辦法實時去監控整個企業的所有人,所以對此,徐清雖然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但大多數人都是不同意的。

且道理也讓徐清很是信服,畢竟軍艦的技術還是十分保密的,軍企可以命令每一個員工都保密,私企可以嗎?顯然是不行的,為了保密,多花費一些錢,這在許多官員看來,顯然是合理的,徐清也覺得這種解釋非常合理,即便是歐洲的那些為軍隊服務的企業也是如此,大多數都是到了國家已經無法再承擔鉅額的財政支出之後,這才不得不選擇軍民兩用,唯獨只有美國這個國家,因為剛建國的時候,是典型的小政府,大市場的狀態,國家並什麼太大的權利,所以一開始便是軍民兩用的多。

等到後來羅斯福新政之後,這才開始慢慢改變,從小政府開始變成了大政府,直到如今美國的公務員數量是中國的兩倍,這都是羅斯福之後才開始的,這是一個特例,並不具備參考性,畢竟國家建立的源頭就不一樣,宋朝是中央集權的國度,權利高度集中與中央,也就是朝廷,而美國則是一個由下而上的國度,從一開始建立便沒有了國王,所以他能做到的,不代表宋朝也能做。

尤其是如今宋朝財政豐盈,在許多官員看來,揹負這些軍企並不是什麼特別困難的事情,所以眾人對於徐清的意見自然也就不太想接受,徐清自然不會違背眾人的意見,再說這些軍艦造船廠保持著純潔性對於國家也有好處,那就是出叛徒的機率會少很多,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都接受過教育,對於國家有很赤誠的感情,這些都是許多民企所不具備的,或者缺乏的,在保密性上顯然要更好,所以保持他們的存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至於軍民共用這一點,宋朝如今在其他領域也是在展開,比如說汽車領域,因為這個領域是由民企率先製造出來的,所以宋朝許多車輛的製造,也都交給了這些民企,而不再專門成立一家企業來進行製造了,畢竟每出現一個新的領域,便要花費一筆錢去製造一個工廠,這樣不好,那就是計劃經濟了,而不是市場經濟了,民營經濟佔據社會的主體,國營經濟佔據社會的主幹,這是徐清的治國方針。

國家所掌控的便是能源的進出口以及對於鐵路,水利,能源的管控,只要掌握住了這些,國家就會穩定,不會輕易的崩潰,至於其他的東西,能讓民間進行帶動顯然是更好的事情,如此一來也為國家省去了一大筆的開支,到時候若是朝廷需要裝甲車,或者坦克,只需要跟這些企業進行合作便是了,而不需要自己出錢去研發。

所以海軍的生意慘淡,眾人倒也並沒有什麼實際上的損失,畢竟本來他們就不指著這個活,不像那些民用船隻工廠,如果沒了訂單,朝廷最多給他們一份補助,但到時候裁員減工資,就是他們的切身利益了,企業過得好,他們的日子才能過得好,所以在觀念上自然也不同,一幫人是吃皇糧的,而令一幫人則是自力更生,兩者之間的差距還是十分巨大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至於陸軍企業則大多數都是民企了,畢竟陸軍的武器大多數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如今的武器還不像後世那麼複雜,大多數的武器,僅僅只是在制式上有所不同罷了,但就這點不同就夠這些國家挑花眼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