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77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772

所以為了杜絕這種情況的出現,就必須要讓他們互相之間監督,如果一方發現了官員的問題上報了,而另一方卻連調查都還沒有發起,那麼這種事情就是不正常的,雙方都是調查機構,為什麼你調查到了,其他人沒有調查到呢?

這是不科學的事情,所以徐清就發起了自檢模式,只要有任何一方抓到了證據,而另一方連調查都沒開始,就開始累積功過,若是次數過多,那麼檢察官或者是御史就要面臨下臺的危機,同時徐清在大理寺和御史臺之外,再成立一個檢察院,用來負責監督大理寺和御史臺,而這個機構,明面上是對皇帝負責,側面則是對首相一個人負責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透過這種方式,達到自己可以控制大理寺和御史臺的目的,同時司法權將全面握在自己的手中,當然,徐清這麼做,也會招致很多官員的反對,不過徐清也知道,這些官員之所以反對,不過是想要好處罷了。

自己把他們的生殺大權握在手裡,他們怎麼可能沒有一絲一毫的怨言呢?即便是自己派系的人,都不得不有些怨言了,所以檢察院,徐清明面上是不會控制的,雖然受到自己的轄制,但他不會直接去控制,而是會安排一個人去控制這個機構。

歷朝歷代,凡是擔任官員檢查工作的人,往往都是吃力不討好的,做得好是應該的,同時還要受到同僚的冷眼相待,畢竟官做到了這個地步,誰敢保證自己的屁股一定是乾淨的?便是徐清也做不到這一點,所以有這麼個機構存在,對於許多官員來說,都是插在頭頂上的一把利刃,不知道什麼時候,這把刀就插在了自己的頭上,這誰又能說得準呢?

這種得罪人的事情,徐清自然不會攬到自己的身上,但同時司法權,尤其是士族們的司法權,實在是太過於重要,交給別人,徐清也沒有太大的信心,必須要有所節制,他才可以放心,所以將大理寺和御史臺這兩個執法機構交給皇帝,而把節制這兩個執法機構的監督機構,檢察院握在自己的手裡,如此一來,自己擁有監督他們的權利,卻沒有執法的權利,這樣一來,徐清不僅僅掌握了士族司法的一部分權利,同時還不需要被官員們指著鼻子罵,這顯然是一招妙棋。

不過即便如此,官員們對此也不會特別的滿意,尤其是一些中上士族,他們本來就享有司法上的豁免權,不是說法律不會判到他們的身上,在宋朝的法律裡,除了皇帝不能判,便是首相也能判罪,皇帝之下,人人平等,這是宋朝法律的精神,但精神是精神,條文是條文,在現實社會中,會那麼做的情況是非常少的。

所以很多官員長期在這麼一個體制上生活下來,可以說也慢慢習慣了這種對於士族的放縱,便也不再這麼遵守法律了,而依舊遵守的人,完全是道德在支撐著他們,因為他們即便做了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法律也不會懲戒他們,因為大理寺和御史臺握在朝廷的手中,同殿為臣,誰又敢隨便亂說話呢?

故而官員們是不滿意的,大理寺和御史臺被分割出去,皇帝掌握有著兩個機構,高級官員自然不用擔心,畢竟就算給這兩個機構權利,他們也不敢查宰相,尚書,但對於他們這些侍郎,院正,他們敢不敢查,許多官員認為是敢查的。

以前的反貪只涉及到底層的官員,而如今這些機構被分割出來,單獨辦案,那麼涉及到的官員也將會從底層上升到中上層,這對於許多官員來說,自然十分不滿,不過徐清也有一些辦法來遏制住他們,首先便是給予一些派系權利,比如說把刑部交給這些派系來掌管,這可是傳統六部之一,雖然如今隨著朝廷機構的擴大,六部已經擴張到了十七部,但刑部依舊是十分重要的部門。

徐清將他讓出來,分給其他的部門,這無疑代表著徐清的誠意,同時在全國的議會中,徐清將放棄一部分席位,讓給他們,這一部分席位,可以讓他們鞏固自己在地方上的權利和聲勢,除此之外,還把朝堂上一些有分量的中上級官員授予他們高級官員的爵位,讓他們成為高級官員,享受這個級別的待遇,如此一來,便是大理寺和御史臺分割出來,也傷害不到他們。

這無疑是在分化整個中上級官員中反對的勢力,不過雖然所有人都看得明白,但徐清的這一招十分管用,從中上級官員成為高級官員,這一套東西自然也就管不上他們了,至於下面那些被提拔上來的官員,他們此刻還沒有朝廷上的話語權,自然也就無權反駁,如此一來,徐清的士族司法獨立計劃便也算是成功了。

至於這個機構的主管官員,徐清就不能再繼續插手了,畢竟把這兩個機構獨立出來,對於徐清來說,已經是莫大的能耐,若是再插手這兩個職位的人選,那麼徐清恐怕就將成為眾矢之的了。

所以這兩個機構的官員,自然是交給其他派系的官員推選兩個人來擔任主管官員,至於檢察院,那自然是由徐清派系的官員來出任,對於這一點,眾人顯然也不會有太大的意見,檢察院是監督大理寺和御史臺的機構,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不過若是檢察院被汙染了呢?

這確實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徐清在現代就看到過這種例子,打貪的人最後變成貪汙的人,這種事不是不可能發生,畢竟大多數的官員並沒有什麼太堅定的信仰,許多人只是做一份工作而已,或許沒有誘惑的時候,他們還能秉公辦理,但當他們看到,只需要籤一個字,就能夠得到一輩子都賺不到的錢時,很多人是無法忍耐的,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尤其是對於司法體系中的機構來說就更是如此了,他們是需要受到監督的。

所以徐清在檢察院外又設立了一個新的機構,叫做監督檢察院機構委員會,這個機構作為官方機構存在,但並不會有官員參與其中,這個機構的所有成員都將由徐清親自挑選,其挑選範圍會是社會上法律界的精英,如一些大法官,大律師,或者是學校中的研究人員,同時還會有一些官員數學,哲學之類,邏輯思維能力比較強的人,這些人員將被徐清邀請,成為這個委員會的成員之一。

他們的身份將只有徐清這個首相和極個別對國家完全忠誠的人知道,且除了徐清之外,其他人將只會知道一部分,這個機構存在的目的,就是當大理寺和御史臺審查案子的時候,作為他們的監督機構,檢察院會隨時聽取他們的檢查報告,以及在他們審查犯人時,檢察院都將在場進行監督,以避免屈打成招,或者是串供等事件的發生。

而為了防止檢察院與大理寺和御史臺同流合汙,在他們記錄下來這些資料之後,將交給徐清首相官邸之中,而徐清則會把這些檔案印刷成幾十份,然後改變其中人物的名字,官職,因為大理寺和御史臺調查全部都是秘密調查,只有朝廷官員知道,其他人是不知道的,所以只要改變這些人的名字和官職,這些知識分子一般是不會知道具體事宜的。

在改變其中的主人公之後,徐清會透過多個渠道將這些資料發給不同的委員會成員,一名下屬將只能處理幾個成員,而這幾十個成員之中,只要有一個人發現報告中的疑點,或者是問題,徐清都能要求他們進行重新審查,如此一來,即便是自己的心腹中也有被腐蝕掉的人物,那麼徐清也完全可以將他們控制起來,甚至處理掉。

透過這麼一套方法,起碼徐清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個超級大腦,只要檢察院移交上來的資料無法自圓其說,甚至穿鑿附會,徐清都可以立刻得到準確的訊息,透過這個辦法,利用這些法律界精英的大腦,徐清就可以很容易的對檢察院進行監控。

而檢察院和監督檢查機構委員會之間唯一的橋樑就是自己,兩邊自然就都無法對徐清進行欺騙,如此一來,檢察院就只能乖乖的去監督大理寺和御史臺的工作,人是無法相信人的,但徐清相信制度,一個委員會,數百名的委員,且每過三年,徐清就會換一批,徐清不相信,這麼多的人,就能都被腐蝕了。

更關鍵的是,就算他們能夠被腐蝕,誰又能夠找到他們呢?資料送給了誰,徐清的下屬每個人只知道自己處理的那一部分,完整名單則在徐清的手中,如果你想獲得全部的名單,就要把這些人全部買通才能得到,而得到之後,你出得了這麼多的錢嗎?

徐清一次就會給數百名委員去看這份資料,依靠他們的證詞來尋找漏洞,這些人可不是窮人,幾兩銀子就能打發了,要想打發他們,沒個幾萬兩是不可能的,誰又能出得起這個錢,更何況,徐清也不願意相信,這個社會的精英分子,竟然真的就全部能夠被財帛所腐化,如果真的有人能做到這一步,那徐清也徹底對這個國家失望了。

而已徐清如今站在全域性的角度來看,他覺得宋朝還沒有腐敗到這個地步,起碼社會的中堅力量,堅持正義的人還是佔據大多數的,而在這其中,想要做事情,就真的很難了,除非買通徐清本人,而如果連徐清本人都能買通,這個人有罪也能變成無罪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利用這一套制度了。

透過這麼一套制度的設計,可以說徐清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對於司法的改革,而且這一套改革,在徐清看來,並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除了自己居中調停,需要辛苦一些,不過大辛苦也不太用,如果委員們沒有調查出問題,那麼徐清自然不需要擔心什麼,若是有問題,直接吩咐下屬去詢問就行了,最多就是遇到複雜問題開研討會罷了,倒是不用太浪費徐清的時間。

再說司法乃是重中之重,徐清自然要十分考慮到問題的嚴重性,多花一點時間也是應該的,畢竟這實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啊,而在確立制度之後,徐清倒也不羅嗦,立刻便開始進行試運行,當然,在此之前,徐清還需要為這些機構定級別,首先三個機構當然都是部級別的,不過這其中也有區別,大理寺和御史臺的最高長官都為正二品,而檢察院的長官則為從一品,相當於尚書級別,也就是重要部門才能有的級別了。

至於底下的配置,自然是按照規定的來,而對於監督檢查機構委員會,自然是不定品級的,同時也不發工資,起碼朝廷不能直接發工資,因為你只要發工資,別人就能知道這些人是誰,而這些人的身份必須保密,所以這些人的工資,是不由朝廷來發的,那麼要誰來發呢?

徐清也想過這個問題,最後決定將這個機構告訴給皇帝,讓皇帝來出這筆錢,這其中徐清也是經過構思的,首先皇帝出錢,官員之中能夠打探到的訊息就少了,畢竟皇帝平日裡也不上朝,想要見到他也很困難,隨著交通的發達,現在的皇帝可不是一直待在汴京的,若不是朝廷為了保證皇帝的安全,皇帝全天下可以說哪裡都能去,只不過因為皇帝不能出國,所以還是只能在國內轉轉。

可即便如此,趙昕也幾乎是整個本土來往自如了,誰知道他會住在哪呢?如此一來,普通官員就很難打探了,至於皇帝願不願意付這筆錢,徐清連想都不用想,趙昕肯定願意,只要能夠增加自己在朝堂上的影響力,他就沒有不願意的,至於錢財,養這麼幾百個委員又需要花多少的錢,他們都有正經工作的,調查這些檔案的準確性,只不過是兼職罷了,能花的了幾個錢。

至於徐清會不會受到什麼損失,當然會有一些,趙昕得到這些委員的資料,就可以從中操作,保下一些官員也說不定,但這對於徐清來說,無足輕重,只要大方向是對的,能夠把大多數官員給拘束起來,這就足夠了,當然,徐清對於趙昕的控制,也有後手,自然也就不太擔心這個問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