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815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815

但另外一個宰相的位置就不同了,那原本是給保守派留下的,如今這位宰相的離開,不僅僅代表著他本人的離去,更代表一個舊時代徹底告別,因為徐清已經在內部會議之中重申,這一次新上任的宰相將不會再從舊黨中選擇,舊黨的時代已經徹底結束了。

而在此之前,無論徐清願不願意,為了平息舊黨的怒火,或者讓這些官員可以接受,政事堂中無論如何都必須要放一個舊黨的領袖人物進來,這樣他們才能安心,不然他們連工作都是忐忑不安的,但隨著時代的變化,舊黨的官員逐漸被邊緣化,老人們也慢慢離開朝堂,而剩下的那些人,有的已經接受了新時代的思想,繼續抱殘守缺,認為宋朝應該按照孔夫子那套理論來走的人已經非常少了,如此自然也就不需要再進行安撫,所以這一次的宰相補選,需要的是一位新黨的人物,這自然就引起了很大的爭鬥。

不僅僅是大勢力們渴望得到這塊肥肉,比如江浙集團,廣東集團和京畿集團這三個已經有宰相的集團,還是晉商集團,徽商集團這樣從傳統士大夫轉到新黨的集團,這些大集團都渴望持續擴大自己的影響力,而一些小勢力也紛紛開始串聯,希望透過聯合的力量,來獲得這一席位,所以相比起江浙集團留下的這一席位來說,這一把交椅,顯然更為他人所注目,也令徐清十分關心。

對於他來說,政事堂的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面對各類問題也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但前提是,他必須得是一名合格的政治家,什麼叫做合格的政治家,那就是不把政治帶入到百姓生活的人,才是徐清所希望的政治家,即便對一件事情有意見,可以,但若是政事堂中已經決定的事情,到外面去,就必須要按照政事堂的說法來講解,絕對不能帶有自己的主觀色彩,這是徐清所認可的官員。

他可不喜歡那些政事堂裡說不過別人,然後便拿著自己的想法去民間大肆傳播,然後利用民意來裹挾朝廷,逼迫朝廷改弦更張,這是徐清絕對不能容忍的,除此之外,這位新晉的宰相必須要有十分深厚的做事功底,絕對不能是趙括之類,只會紙上談兵的人。

做宰相,在徐清的心目中,必須要符合幾個條件,第一個就是必須在地方上擔任過行政長官,這樣的人他就能夠感受到治國的艱辛,在古代縣令也被稱呼為是百里侯,意思是這方圓百里的地方,無論什麼情況,他都必須要負責治理,因此也被稱呼為父母官,雖然他很小,但是五臟俱全,猶如是一個小國家一樣,想要做宰相,自然需要精通各個方面的事情,所以必須要在地方上歷練過,不然你都不知道民間疾苦,你又如何去治理國家,單單看資料,看規劃,那治理起來只會使得這個國家變成分裂的兩種形態,一個是紙面上繁榮昌盛的宋朝,一個則是實際上積貧積弱的宋朝。

官員們只能看到前者,而百姓卻只能看到後者,若想要為政一方,讓百姓感受到國家單單強盛,就必須要貼近百姓,而不是站在廟堂之上,去看那些報表,然後來做決定,所以作為宰相,必須要有地方上的工作經驗,其次,則是必須要在朝堂上有比較好的資歷,畢竟做官不是一件那麼簡單的事情,不是百姓認可你,你就可以當宰相了,更關鍵的是還要官員認可你,士大夫認可你,這才能行。

畢竟作為宰相,最重要的事情其實不是做決策,而是如何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工作,做決策是整個政事堂一起做的,其中主要做決策的是徐清本人,當然,徐清也不是什麼一言堂的人,但因為他崇高的威望和首相的地位,自然眾人都是以他為主,這不是徐清不要就能不要的,他若不說話,誰又敢做聲呢?

而宰相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協調,比如要修一條鐵軌線路,那麼各個路之間的衙門如何進行連線和溝通,以及鐵軌所經過的線路,地方上房子的拆遷,火車站的修建,鐵軌鋪設的企業,工程隊選哪一個,工部,戶部,吏部如何進行調動,城市發展規劃局如何參謀,這些就是要由宰相來進行協調的,不然各個部門之間,又沒有上下關係,大家都是平級的,憑什麼聽你的,不聽我的呢?

所以一位宰相,若是在官員之中,名聲不好,或者為人比較孤僻,與官員們無法進行溝通,那這樣的官僚便無法擔任宰相的職位,因為如果你連協調都做不好,那整個國家把大事交給你,不就是亂套了嗎,故而這一點對於宰相十分的重要,他必須要跟官員們打好關係。

第三點自然得是徐清信任的人,他雖然反對一言堂,但是官員們之間若是沒有最起碼的信任,彼此之間都是你防著我,我防著你,那未來彼此共事的時候,豈不是整天都得把精力花在算計人身上了,這是徐清所不想見到的,既然做了宰相,那麼就要為這個國家去付出,而不是互相算計,所以彼此之間有比較深厚的信任,如此也就方便了大家共事時候,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至於第四點,那就是這個入選者,不能改變如今政事堂中,勢力的格局。

如今的政事堂除了自己以外,其餘的五位宰相,分別是江浙集團,廣東集團,晉商,徽商以及京畿集團的代表,若是剩下的一位宰相也是這五個集團中的一人,那麼就會形成一個勢力超越其他勢力的狀態,這是徐清不願意見到的,因為人性這東西是最拿捏不準的,如今五家集團都聽命於自己,那是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沒有單獨拿下政權的能力,而自己,是唯一能夠讓他們互相脅從的那一個人。

而若是有一方的實力過大,那麼他就會有更強的政治力量去針對其他的集團,雖然如今他不可能對自己有什麼非分之想,但未來呢?這是說不準的事情,誰不想做首相的位置,而徐清卻並不希望在現在這個時候,有人來搶自己的位置,如果有一天自己要致仕,那也是自己的決定,而不是因為政變下臺,所以保持政事堂的勢力平衡,這是徐清必須要做的,而符合這些要求的候選人其實並不多。

統共下來也就三位左右,一位是如今的禮部尚書韓通,從一品,出生四川成都,其家族乃是當地的士族,累世以詩書傳家,此人也是透過科舉考試,成為進士,一路從底層做起,經過三十五年的奮鬥,成為了如今的禮部尚書,可以說是官運亨通了,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年紀有些大了。

她不像是陸子游,趙思等人,少年成名,二十幾歲便考中了進士,韓通考中進士的時候,已經是三十二歲的年紀了,雖然跟其他考中進士的人相比還算是年輕的,畢竟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這可是中國科舉時代的名言,意思是一個三十歲的人若是中了明經科,那年紀可就夠大了,而一個五十歲的人若是考中了進士,那可還是個小夥子呢,由此可以看出進士的錄取難度到底有多麼的大。

所以韓通三十二歲中進士,其實並不是什麼羞恥的事情,相反,這還是一件很值得感到光榮的事情,畢竟世界上像蘇軾,韓愈這樣的天才,數量還是稀少的,大部分人都是努力的天才,韓通顯然就是這樣一位努力的天才,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家族的培養,考中進士,進入官場,花費三十五年的時間,成為了禮部尚書,至今已經是六十七歲了,即便是以如今這個時代來算,也稱得上是老人了,雖然韓通看上去並沒有這麼大的年紀,精神狀態也都很好,但讓他進政事堂,年紀著實有些大了,這是韓通最大的弊病,這個年紀進政事堂,說不好就會死在任上,且又能當多久呢?

另外一位則是如今剛剛從河北西路安撫使位置上退下來的陳明功,如今正在京城,等待朝廷的下一步安排,說起這位陳明功,可謂是本事不小,首先是他的年齡,非常的小,今年才剛剛三十四歲,作為路這個級別的官員,正二品的高官,才這個歲數,可以說都趕得上徐清當年的升職速度了,而他能夠升的這麼快,是因為他有什麼很硬的後臺嗎?

並沒有,他出生於湖南的一個農村,家裡是一個小地主,大概百來畝左右,種著一些水稻,雖然不能說窮,但也並不是特別的富裕,大概就是小康的水平,而陳明功,則是這個家裡的第三子,他長大的時候,儒學已經開始衰微,但他的父母,因為生在農村,不像大城市的人,可以接觸到十分新穎的思想,所以在送孩子上學這件事情上,父母們還是選擇了傳統的私塾。

如果歷史不曾改變,那麼或許陳明功就會使萬千讀書人中的一個,接受傳統的儒家教育長大,然後科舉考試,最後變成一個官員,普普通通的度過一生,在史書上也不會留下任何的記錄,或許會在提到神童的時候說起他,但這個時代卻被徐清給攪亂了,新文化和新思想,雖然沒有影響到陳明功的父母,但卻影響到了這位在鄉間教書的啟蒙先生。

或許是常年熟讀儒家的文章,這位老師屢試不第,對於儒家自然也就沒有什麼好感,而當新文化來臨的時候,這位老師立刻就投入到了新文化之中去鑽研,雖然他的目的是為了依靠新文化,從而出人頭地,可謂動機不純,最後他也依舊沒有真的出人頭地,而是當了一輩子的老師,算是完成了屬於自己的任務,教導了不少的學生。

但他的思想和言語,卻改變了陳明功的一生,他並不喜歡儒家文學,當那些老師給他講儒家的經典時,他一點也不感興趣,只覺得那些文字是如此的枯燥乏味,即便是逼自己去讀,也覺得晦澀難懂,猶如天書一般,不可捉摸,但這位老師卻常常會在課外的時間,去找一些有關於徐清的治國言論和改革的想法來講給學生們聽,其他學生聽起來只覺得好玩,想想那些可以在平地上不用人拉的車子,還有什麼經濟,化學,物理,天文等詞彙,只是覺得新鮮而已,而陳明功卻聽了進去。

並且還產生了自己的想法,也讓他差點半途而廢的課業,起死回生,自此之後,陳明功常常在下課之後,會找老師問問題,關於徐清的,也有關於變法的,更多的則是關於城市中所發生的點點滴滴的,陳明功在這小小村莊之中,就像是一塊海綿一樣不停的吸收著來自於新時代的知識,到最後,便是老師也無法滿足陳明功那顆充滿了求知慾的腦袋了,而正好這個時候,在湖南的省城長沙,由朝廷出資建設的現代中學正式成立,招收年滿十四歲以上的學子入讀,採取的是完全現代化的教育,這位老師便把這件事告訴給了陳明功,並對他說:

“如果你真的有意於此道,那麼便去這所學校讀書吧,那裡有你想要的東西,不過想要報名卻並不容易,他要求錄取的孩子,必須要通讀四書五經的講義,現在距離報名的時間還有兩個月,你如果能夠背下來並且按照講義中的想法去理解,我就幫你寫推薦信,讓你去試一試。”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正因為老師的這一句話,兩個月的時間陳明功幾乎除了吃飯與睡覺之外,大部分的時間就待在書房裡面背誦著四書五經,原本晦澀難懂的文字,在陳明功的強硬背誦下,全部被記了下來,當老師再一次考校他的時候,他竟然拿到了整個私塾排名第一的成績,雖然這並不是一個好成績,但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做到這一步,絕對稱得上是天賦絕倫了。

雖然以這個成績,若是放到現在去考國立重點中學,依舊非常困難,因為當時的陳明功僅僅只是理解了文字而已,但四書五經中的知識和內涵何其複雜,古人耗費一生的時間,往往也只能研究其中的一經,陳明功的懂,只不過是皮表之見罷了。

但這對於當時的陳明功來說已經足夠了,那時工業化尚且不是人人都接受的東西,更別說現代教育了,再說那時候科舉考試還是當官的唯一途徑,所以大多數人並不願意去報名參加什麼考試,去這所學校上課,也正是因為如此,陳明功的突擊練習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讓他得以躋身進入這所學校,成為第一屆學生,並且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