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899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899

這種從人格上毀滅人的做法,無疑對張倍銘造成了極大的損傷,甚至連他的家人也都被莫名的攻擊,一些女權鬥士們找到了張倍銘的家,去當著他的妻子面說她們應該跟自己的丈夫離婚,然後帶著孩子離開這個家,獨立自強,不應該完全去靠一個男人,幾個柔弱的女子哪裡想到自己跟丈夫過的好好的,竟然會突然被這麼一幫人圍住,幸好捕快們感到控制住局面,不然這場面恐怕就會造成不幸的災難。

這些背後的攪局對於張倍銘來說,自然承擔了巨大的壓力,甚至幾次提出要辭職,不想再幹了,徐清也只能盡力挽留,至於民間的那種種說法,徐清也沒有辦法,除非他用朝廷的力量去阻止報紙刊登這些內容,但這樣一來,一頂限制言論的帽子恐怕就要壓下來,當年徐清自己說要開放言論,如今若是限制言論,又是出爾反爾,所以他自然不能說,只能以誹謗的罪名幫助張倍銘去告這些報社。

但影響已經造成,張倍銘的聲譽無疑造成了不可磨滅的損害,因此徐清這一次才會前往含山,便是希望透過召開的出席告訴天下人,自己是站在張倍銘這邊的,雖然這話不能明說,但無疑徐清就是這一個意思。

徐清的表態也讓許多報社開始改變態度,畢竟原本徐清只是暗中支援,這不足以讓一些背後的公司止步,但如今徐清正大光明的站在含山電站前,並且說含山電站的好,是劃時代的電站,順便也說張倍銘的功勞甚大,雖然沒有提及他的那些非議,但也已然證明,徐清是要保下張倍銘的,這讓一些公司不敢再胡亂言語,張倍銘的境況總算是好了一些。

但也有限,畢竟影響已經造成,在社會大眾的眼裡,張倍銘已然不再是一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而是一名不尊重女性,大男子主義的封建男性,一旦這個形象揹負在身上,起碼全國那些大學女性就對張倍銘沒有什麼好感了,這讓張倍銘十分的痛苦,社會的非議也讓他最終承受不住打擊,選擇辭掉了自己的工作,甚至還爆發了憂鬱症。

這都讓徐清十分惋惜,有的時候言論無疑是可以摧毀一個人的,尤其當眾口鑠金時,你連辯解的機會都沒有,成千上萬張嘴巴所射出的子彈,足以將一個人從道德上完全毀滅,對此徐清深有體會,他生活在網際網路的時代,那是一個言論足以讓人走上絕路的時代,有多少人在網路上遭受過暴力,這都是有跡可循的事情。

又有多少人在網路上站在道德制高點上,把他們眼中的道德看做是世界的真理,然後將那些違背道德的人從人格上徹底毀滅,一個原本很小的事情,經過他們的宣傳之後,面目全非,最終變成了一件足以讓人擁有一生汙點的大事。

還好在如今這個時代,網際網路技術尚且沒有這麼發達,資訊的傳播也沒有那麼迅速,張倍銘辭職之後便離開本土,帶著自己的妻兒前往孟買,去一家當地的電力公司上班,從此之後改名換姓,倒也沒有人再把他和張倍銘這個人渣對應在一起,總算是恢復了正常的生活,但抑鬱症卻留了下來。

始終困擾他一生的時間,現代人或許覺得抑鬱症是一種矯情,但事實上這確實是一種病,有抑鬱症的人,在他的世界裡,世界是灰色的,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痛苦的,他們的生活中沒有快樂,只有無窮無盡的絕望,唯有死亡才能讓他們解脫,這是大腦分泌失調之後產生的現象,這是一種病,而不是所謂的矯情。

當然,即便是現代也有很多人不能理解抑鬱症,更別說是這個時代了,所以張倍銘的痛苦根本沒有人能夠理解,這也讓他最終只活了四十三歲,便以自縊的形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當時徐清也已經是老態龍鍾,在自己家中聽過這個訊息的時候,回想起當年這位年輕的科學家,心中也是不由一陣嘆息。

這本應該是一個大放光彩的年輕人,可因為世俗的非議,最終導致他英年早逝,不過張倍銘一生所堅持的交流電技術卻傳承下來,並且在孟買工作的這十幾年時間裡,張倍銘一直在對交流電技術進行完善,最終在孟買,創造了第一個大規模的交流電使用網路,成為整個世界上最初的交流電大規模使用實驗。

使得交流電終於正式進入人們的眼簾之中,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再五十年以後,民間對於張倍銘的議論聲量終於過去,許多人開始為張倍銘翻案,他的雕像也終於出現在了自己的母校汴京大學之上,為全校師生共同敬仰,他的功績也得到後代的認可,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科學家。

這其中前前後後總共經歷大約八十年左右的時間,直到張倍銘死時,民眾對於他的印象也始終停留在原本的狀態中,可以想見,非議到底有多麼的可怕,這樣一位傑出的科學家,最終就這麼死在了異國他鄉,他的妻子將他的骨灰帶回到他的家鄉入殮安葬,之後張倍銘的五個孩子相繼考上汴京大學和帝都大學,皆紛紛成為國家的棟樑,可以說張倍銘的一生雖然充滿悲劇色彩。

但他的智慧依舊為人類點亮了希望的光芒,而他的孩子們,也沒有因為父親的遭遇而對人徹底失望,他們繼續在匍匐前進,為了人類更好的未來而不懈奮鬥,不得不說,張倍銘的一生同樣也是成功的,他的名字被鐫刻在人類的歷史之中,他的孩子則繼承了他的遺志,成為了科學家,繼續為人類作嘔貢獻,這無疑是一個偉大的人。

不過此時他尚且還在人言之中掙扎著,在含山慶祝之後,徐清專門找到張倍銘,希望他能夠堅持下去,此時的張倍銘尚且還沒有崩潰,因此對於徐清的話倒也點頭同意,只是在一年以後,才最終選擇離職。

而含山電站在宣佈啟動之後,徐清在張倍銘的陪同下,親自觀看了這座電站的啟動,巨大的鍋爐沸騰燃燒,朗朗的白煙從煙囪中緩緩飄出,猶如十九世紀的油畫一般,飄的老遠老遠,緊接著電流開始通向城市,數十條街道被緩緩照亮,因為距離太遠,眾人只能看到城市的那點點微光,卻聽不到城市中人們的歡呼聲,但此時這些街道已然被人民的歡呼聲所點燃。

此時的他們,在短暫的剎那間忘卻了這電來自於他們心目中所鄙視的張倍銘,只是單純的對於夜晚的光亮而感到開心,對於首都市民來說,這一天無疑是值得銘記的,永恆的黑夜終於被電光所照亮,鐵桿上的燈泡發出炙熱的光芒,將這十幾條街道照的通明,不少人甚至在大街上開始跳起舞蹈,還有的情侶則情不自禁的在親吻著對方,這無疑是一個讓人值得紀念的日子。

雖然徐清等人在含山看不到這一幕,但看著遠處緩緩亮起的數千個燈泡,徐清的心中也是激情澎湃,他在其他的地方早已經見過電光亮起的瞬間是什麼感覺,但在汴梁城亮起這些燈光,他的心中還是有著完全不同的感覺,或許是因為他在這裡住的比較久的緣故,也或許是他對這座城市有了感情的緣故,不一而足。

而在他的周圍,不少官員也是熱烈的討論著,一些文采好的人甚至已經開始作詩寫詞了,一派熱鬧的場景,知道的以為是剪綵活動,不知道的還以為你這裡是詩會呢,眾人在觀看了一會兒之後,便紛紛離開,徐清叫住了張倍銘,兩個人進行了一番談論,徐清將自己對於電力的一些理解,以籠統的方式告訴給張倍銘。

他對於這些知識雖然不懂,但他好歹在現代生活過,對於電的應用也好,電的傳輸也好,雖然不懂,但還是能夠勉強說出一些建議,以及在安全方面的考量,比如說在現代,政府是如何保證電網不至於被破壞的,這些對於張倍銘來說都是十分有用的訊息,只是徐清並沒有想到,張倍銘會在一年之後離開,他告訴的這些知識並沒有用在宋朝本土,而是用在了南亞次大陸上的孟買了。

這不得不說也是歷史有趣的地方,而張倍銘對於徐清提出的意見也感到很訝異,他實在沒有想到眼前這個威嚴的中年人竟然會對電網有所瞭解,剛開始他還以為徐清只是想要顯擺顯擺呢,但聽到後來,發現徐清的意見確實很有用,有些甚至跟自己想的完全一樣,這讓張倍銘的心中對於徐清也更加敬重。

以至於未來他的孩子還在政壇上救了徐清的孩子一命,當然這就是後話了,如今兩人只不過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而已,與張倍銘將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之後,徐清便坐著馬車回到了汴梁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如今的汴梁城,唯有城市裡有適合汽車賓士的道路,而在汴梁城外,除了馳道,也就是高速公路之外,其餘的道路汽車開在上面,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就會熄火,或者是爆胎,就算沒有這種情況,以如今汽車的避震效果,只要在裡面待上一段時間,徐清出來之後恐怕就已經要被顛死了。

含山屬於郊區,因此這裡的道路自然十分顛簸,原本這裡只有一條小徑而已,後來因為要在這裡修建電站,有許多建築材料要從各地運來,這才慢慢將含山這邊的道路拓寬,但依舊還是泥巴路而已,所以只能夠做馬車,當然許多官員便是連馬車都不願意坐,而是要坐轎子。

但徐清還沒有那麼精貴,更何況坐轎子的速度實在是太慢了,他可沒有那麼多的時間耽擱在路上,做馬車已然是最好的選擇了,乘坐馬車回到自己的辦公署,徐清便又重新開始處理公務,隨著夏天的到來許多地方發生乾旱,而又有很多地方發生水災,北方乾旱,南方水災,不得不說,中國這片土地自古以來便是多災多難,尤其是黃河周圍,因為攜帶的泥沙量極大,導致這條河流的河床相比起其他的河來說要高得多。

而在古代,人們可沒有技術去清空河床下的汙泥,因此只能不斷的加註兩邊的堤壩,以保證河水不蔓延開來,將莊家沖毀,將人們徹底淹沒,直到堤壩修建到再也無法阻擋黃河水的時候,黃河水改道,然後人們再開始修建堤壩,一直這麼循環往復,可以說中國的古代史,就是治河史,幾乎每一個王朝,都對黃河十分的重視,與之相比,雖然長江也經常氾濫,但與黃河歷史上八次大改道,二十幾次小改道相比,根本就是一個乖寶寶了。

黃河無疑是十分挑剔的,你要雨水小了吧,等他流到下游的時候,河水就幹了,到時候就是赤地千里的大乾旱,而若是雨水下大了吧,那麼等到下方,堤壩控制不住河水的漲勢之後,就是大氾濫,同樣是餓殍遍地,浮屍千里,因此黃河的治理是每一個王朝的永恆話題。

許多專家說為什麼中國有別於世界上其他的古代國家,成為了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國家,就是因為黃河的存在,逼得中國人必須要團結全國的力量才能治理這條河流,不像歐洲,沒有那麼大的水患,且黃河的波動也不像尼羅河,尼羅河雖然也氾濫,但它是有規律的,而黃河就像是一個壞孩子一樣,根本就沒有任何的規律,時而氾濫,時而乾旱,根本就沒有道理可循,因此中央王朝必須時刻保持統一的狀態,才能對黃河進行整治,這種說法並不一定正確,但也確實有一定的正確性。

黃河無疑對中國政體有別於世界是有影響的,畢竟世界上,再也沒有其他的大河如此桀驁不馴了,當然亞馬遜河更加彪悍,但也因此沒有產生出足以影響世界,創造璀璨文明的國家,只是一群部落而已,而其他的文明古國,他們境內的河流,在壞脾氣程度上,顯然是不能與黃河相比的,因此為了治理黃河,中央必須保持有足夠的力量,當黃河氾濫的時候,便代表朝廷再也無法控制黃河,所以一般這個朝廷也就要完蛋了,這種說法,確實是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