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912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12

不過對於徐安來說,如今的位置著實是有些大材小用了,這京畿都點檢的位置雖然很高,但其實並沒有什麼事情可以做,天子腳下,別說是將軍,便是順天府尹也是只能乖乖聽命於上面無數的大官,再加上這裡可是首都防衛圈,除非國家真的面臨危險,不然這裡的軍隊也沒有什麼用武之地,因此對於徐安來說,這個位置顯然並沒有什麼作用,他其實更想要當文官。

京畿之地註定是文官的天下,不像邊境上,將軍的話語權往往會更大,即便是地方上的官員,有的時候也不得不聽當地將軍的一些建議,畢竟相比起經濟建設和民生建設來說,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但在首都防衛圈則完全不同,除非國破家亡,這裡就一定是文官們的天下,因此徐安來到這裡,自然是想要當文官的,即便從五六品的小官開始做,他也是願意的。

但很可惜,以他如今的身份和地位,顯然是不可能來擔任文官的,首先便是他從品級上就很難給予文官的頭銜,京畿禁衛軍都點檢,相當於是正二品的官銜,武官之中最高級別的頭銜,再往上便都是文官頭銜了,比如軍部尚書,殿前司都點檢,這兩個職務都是正一品,以及太尉,算得上是全國兵馬大元帥,掌管全國兵馬,但此職雖然有,但一般情況下,並不會有人出任,一來是為了集中首相的權利,若是在現行體制下,出現一個太尉,無疑是對宰相的分權,因此自然不可能出現。

二來則是軍隊是皇帝的專屬權利,雖然如今這一權利已經被大幅度削弱,但不可否認,軍隊之中,皇室的力量依舊十分強大,全國大多數的軍校都有忠君愛國的培訓教育,同時皇帝也經常前往軍校訪問,在基層軍官中有著十分強大的號召力,因此若是設定太尉,不僅僅是分了首相的權利,也是分了皇帝的權利,自然不可能設立,往往是一些官員要退休的時候,才會給予,這一點就像司徒,司空也是如此,這三公的位置,往往只有官員致仕的時候,為了褒獎他對於國家所作出的貢獻才會給予,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給予的。

因此軍隊的上面兩級官員幾乎全部都是由文官來擔任的,這也是宋朝自建立以後的傳統,便是文官統兵,由文官來擔任最高的軍隊領導,以此來保證軍隊的忠誠,徐安自然是符合這個條件的,但一來他年紀確實太小,今年不過才二十六歲,這個年紀擔任尚書聞所未聞,因此自然不可能升遷。

二來則是徐家在朝廷的力量已經十分強大,一個徐清擔任首相,是整個朝廷的中心,另一個則是擔任工部尚書,掌管全國的建設,若是再讓徐安擔任軍部的尚書或者是殿前司的長官,那麼一門便都是一品,可謂是滿門朱紫,到時候還有誰敢反駁徐家的意見,這朝廷乾脆就由徐家來做主就是了。

縱然徐安和徐清已經撇清父子關系,但高層幾乎都知道,那只不過是演戲罷了,因此自然不會讓他進來,年齡和家庭原因,使得徐安幾乎沒有什麼可能擔任朝廷上的高官,至於低品級的官自然更不可能,讓一個二品的司令去擔任五六品的小官,除非是貶謫,不然這麼做,等同於是在侮辱這名官員,即便徐安並不覺得這是侮辱,但他的下屬會覺得這是侮辱。

若是以後見到,雙方之間該怎麼行禮,難道要曾經的長官對自己行禮嗎?還有軍隊的榮譽感,這些都是要顧全的,因此徐安雖然心裡這麼想可以,但若是真的任命下來,他是不可能去接的,畢竟這幾年軍隊的榮譽感被徐清提高上來,軍人對於與文官的相處,開始變得十分在意,若是徐安放棄軍隊而去接受一個小官,那麼他在軍隊裡培養起來的勢力將瞬間土崩瓦解,在軍隊看來,這與叛徒無異。

因此徐安也不可能接,現在的他只能在這個看似位高權重,實際上沒什麼權利的位置坐著,然後熬資歷,等待著機會的到來,這對於他來說,不得不說是一件很苦悶的事情,作為一名想要改變世界的年輕人,虛度光陰著實是一件很難熬的事情。

而在這期間,唯一讓他感到開心的事情,或許就是藉著工作的機會與父親相處吧,身為京畿地區軍事的一把手,他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權利,畢竟這片地方距離皇帝太近,同時距離朝廷也太近,因此他的任何行動,都需要彙報給皇帝和首相,這自然創造了與父親見面的機會。

至於皇帝這邊,本來兩人便經常見面,也不需要創造什麼機會,只要兩人想見面,便直接約出來就行,根本不需要找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徐清和徐安之間卻不能夠光明正大的見面,只能夠找公事作為理由,才能夠見面,在這段時間裡,透過工作上的彙報,兩個人幾乎每個星期都能見一面,這對於兩人之間的感情來說,無疑得到了很大的增進。

其實徐安在內心之中是十分崇拜自己父親的,在他的眼中,父親無疑是一個大英雄,他憑藉自己的力量改變了這個時代,而在年輕的時候,他經常會看不慣這個社會上的很多事情,比如說不尊重女性,對於環境的破壞,以及在衛生上極度的不重視,而當他寫信給自己父親抱怨這一切的時候,父親總能夠理解他,然後跟他一起抱怨,每一句話都跟他想的一樣。

不得不說,徐安因為是徐清從小自己養大的,因此在思想和價值觀上幾乎跟徐清沒什麼兩樣,這也讓他與這個時代的很多人在思想上很難完全一樣,一些問題別人覺得理所當然,他卻覺得匪夷所思,就比如對於儒家經典的看法,在徐安還小的時候,儒家經典尚且還處於絕對的統治地位,那個時候徐安的朋友們,包括趙昕,都對於四書五經中的格言,視之為金規玉律,什麼都不能改,什麼都不能動,甚至連懷疑都不行。

而徐安卻對其中的很多講法表示懷疑,被當時的很多人認為是離經叛道,甚至還經常因為此事而被老師打手心,但徐清卻能夠完全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從而安慰他,因此在徐安的心目中,這個世界上唯一能夠理解自己的,就是父親,同時在他的眼中,徐清也是一個很偉大的人。

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裡,原本舊時代的一切都被改變,同時在思想和道德價值觀上,兩人也幾乎是一致的,在徐安小的時候,他便經常會聽到有關於他父親的傳奇,在溫州治水,在大西北攻退西夏的進攻,然後進入朝廷進行改革,從而使整個天下徹底開始發生改變,民間有關於自己父親的傳說更是比比皆是,因此在徐安小的時候,就十分崇拜自己的父親。

雖然長大以後因為自身的性格加上在大學中所受到的教育,使他的政治理想與父親分道揚鑣,但內心中還是十分崇敬徐清的,而如今徐清已經年過五十,放到這個時代,絕對算得上是老人,作為孩子也好,作為自己的英雄也好,徐安自然想陪在徐清的身邊,只不過礙於政治上的立場,若是他與徐清表現過分親密的話,那會讓跟隨他的人怎麼看。

可別看如今朝堂上,激進派的勢力很弱小,但跟隨徐安的人真的不少,有許多少壯派和一些大學生幾乎都是徐安的擁躉,他們都認為要想使宋朝變得更好,如今溫暖的改革是不行的,必須要進行更加徹底的改革,才能使國家更加進步,也才能夠保證天下人的利益,這些人的數量是很多的。

這也很容易理解,在如今這個大變革的時代,激進思想自然是十分活躍的,就像在某一段時間,無政府主義十分活躍一樣,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無政府主義思想最終被拋棄,雖然如今民間還會有無政府主義的浪潮,但對於政治家來說,這種思潮顯然已經不再被當做統治思想來治理國家了。

極左和極右的思潮,在如今經濟高速發展,精神卻高度空虛的時代,無疑會隨著經濟的騰飛而不停蔓延,其中自然也會有許多人站在徐安的這一邊,尤其是一些在官場上不得志的年輕人,他們很有才華,但因為不是士族,或者是不會講話之類的原因,最終摸爬滾打好幾年,也依舊只是一個小小的公務員,他們對於士族自然是十分痛恨的,認為士族是這個國家的蛀蟲,必須要清楚掉,至於那些學生,對於士族倒是沒有這麼大的偏見,可對於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人權問題,卻十分的關注。

而徐安的思想無疑是接近他們的,環境保護,男女平等,士族與平民之間的平等,這些正是當代大學生想要的,他們要的其實也很簡單,總結起來就是兩個字,公平,他們渴望更加公平的社會,而不是士族可以任意選擇任何的職務,而他們即便再努力,再優秀,也必須排在這些士族們後面,等士族們挑完之後再輪到他們。

在這一方面,徐安的思想無疑是跟他們一樣的,為了拉攏這些學生和底層的公務員以及官員,徐安到現在為止都沒有接受過任何朝廷冊封的士族,便是連蔭封的爵位,都被徐安主動辭掉,所謂蔭封,就是徐清因為功勞太大,他自己已經封無可封了,對於這樣的人物,在古代自然是功高震主,要麼當皇帝,要麼就被皇帝做掉。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但也有一些額外的情況,就是皇帝很信任這位臣子,而當他封無可封的時候,皇帝就會封妻廕子,也就是給他的妻子加誥命,給他的孩子加爵位,從而讓他的家裡人來接受他所應該得到的東西,徐清自然也是如此,因此無論是徐寧,還是徐泰,又或者是徐安,身上都有爵位,這一爵位並不屬於他們自己,而是蔭封的爵位。

就連這個,徐安最後都堅決辭去,表示自己不要士族的頭銜,後來礙於官場規矩,才要了一個從三品建臺大夫的爵位,以他二品武官的頭銜,這個爵位無疑有些不夠看,但這卻讓他得到了學生和低階公務員以及官員們的青睞,在他們看來,徐安的這一做法,無疑是表明了他對於士族的態度。

而這種態度,無疑是迎合了這些年輕人的想法,因此在這些人群裡,徐安有著十分高的人氣,徐安自己也組建黨派,如今宋朝雖然還不允許組建國家政黨,但一些派系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團結自己的同志,同時增加自己內部的向心力,因此也會結社成黨,這種現象在宋朝十分普遍,尤其是江南地區,因為經濟發達,因此讀書人也多,為了擴大影響力,便透過結社的方式來凝固讀書人。

到宋朝中期的時候,這些人甚至可以透過罷課,遊行的方式影響國家的政策,算得上是後世東林黨的鼻祖,當時明朝的東林黨也是從浙江起家的,正是承接當年宋朝結社的風氣,這些讀書人匯聚在一起,主導著士林的議論和風評,這些文壇的領袖即便不當官做宰,也能夠憑藉自己的話語而讓當朝的首輔主動下臺,可見其威力有多麼的強大。

因此在此時,結社也是一種十分流行的風氣,許多利益集團都會選擇結社來穩固自己的力量,而徐安也有屬於自己的社,稱為興國社,人數雖然不能跟一些大社相提並論,但凝聚力十分強大,且經常會在平日裡組織聚會,商討國事和社會上發生的事情,忠誠度非常的高,不像一些大社,退社,入社簡直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這也是興國社的厲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