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平淡為官最新章節列表 > 91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914

但隨著士族之間只與士族結交的風氣開始流行之後,社會上各大公司都必須要招聘士族來擔任管理層,最開始的時候,還是一些比較有才能的人,比如說不願意當官的嫡次子,長子擔任官員,這些次子就擔任公司的總裁,他們的才華還是可以肯定的,接受過最為嚴格的士族教育,即便是普通人,在這種教育模式之下,也比許多一般的聰明人要專業的多,但很快這些人就不夠用了,畢竟全國的士族一共只有三萬多家,能夠產生的士族自然很少,而全國的公司何止百萬,因此很多人就把主意打到了庶子身上,這些人都是只有一代,隨著他們的下一代出生,是不會享有任何士族特權的,這也是為了減少士族無限膨脹,只有繼承士族頭銜的人,及他的嫡長子,才可以繼承士族的一切。

但他們雖然不是士族,但總比平民的出生要高,從小接受的也是士族的教育,其中不乏一些聰明人,但大部分都只不過是一些庸才而已,甚至還有一些連庸才都算不上,花花公子而已,但這些人卻佔據著公司的高層位置,可想而知,民間的議論對於他們來說,自然是不會特別好的,而在他們看來,身為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徐清對此無動於衷,自然也會有所遷怒。

若是在這個時候,徐安與徐清表現出一副父慈子孝的樣子,對於徐安來說,無疑會引發政治上的信任危機,因此他自從與徐清斷絕父子關系之後,便從來沒有正式的與徐清見面過,就是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發生,而他的內心深處,對於這樣的狀況其實是十分自責的。

政治理念雖然不合,但父子之間的感情卻是十分深厚的,尤其對於徐清來說,徐安是自己親眼看著長大的,在他所有的孩子裡,他無疑對徐安有著最深刻的感情,不僅僅是因為他是自己來到這個世界之後,親自生的,更關鍵的是兩人朝夕相處的時間也最長,同時徐安的聰慧也讓徐清很是自豪,父子之間的感情,絕對要比徐寧和徐泰要深厚一些,如今卻因為政治的原因而分道揚鑣,對於兩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折磨。

尤其是對於徐清來說,年紀大了之後,徐清在政治上已經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只要維持如今的狀況繼續發展下去,不出現什麼大意外,維持兩百年的繁榮昌盛基本不會有什麼特別大的問題,這是歷史的慣性所決定的,即便有什麼突發情況,宋朝發達國家的水準也不會下降,而他對於家人和親情的重視,則慢慢開始凸顯出來,他無疑是十分熱愛自己的家庭的,但因為年少時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因而讓他疏忽了家人,但徐清對於自己的家人,無疑是十分重視的。

徐安當然也是其中一員,但如今兩人卻不能見面,這讓徐清當然很傷心,也很難怪,徐安知道這些情況,自然會感到愧疚,如今正好人在京師,又是徐清的下屬,自然可以趁著這個機會與父親進行短暫的交流,藉著工作之便,也算是滿足徐清對於父子親情的渴望。

這就是徐安在擔任都點檢之後唯一覺得比較快樂的事情,除此之外,他的生活無疑是十分沉悶的,官場上的排擠,工作上的無聊,都讓他有一種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感覺,身為軍人,自然需要注意很多的東西,文武之間的界限是很分明的,身為將軍,他自然也不能接觸太多有關於文官行政上的問題,對於政治也是絕對不能碰的。

畢竟軍人參與政治,這在宋朝絕對是最大的禁忌,所有膽敢這麼做的人,都會受到士大夫集團的監視,以及最嚴厲的審視,對於士大夫階級來說,和平時代他們手中的權利才是最大的,而軍人無疑是動亂之源,尤其是碰政治的軍人,中國歷朝歷代有太多軍閥造反的事情,這也難怪士族們看到一點點苗頭都要及時掐滅。

因此自從徐安擔任都點檢之後,便是連興國社的許多討論會都不能參加,只能夠以寫信的方式與社團內的重要人員進行溝通,然後透過他們,傳遞自己的想法,即便如此,他每天收到的彈劾信也有好幾封,這還是看在徐清的面子上,不然他如今恐怕早已經被文官所彈劾,回家養老去了。

而對於徐安的不得志,徐清的心情是很複雜的,一方面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們可以得償所願,但另一方面政治上的想法不同,又讓他必須約束徐安,他曾經也跟徐安談過,嘗試用很多種說法否定他對於改革的理解,但最終這些勸說都宣告失敗,徐安總是能用另外一套理論,將他的擔憂變成沒有意義的妄想。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徐安看來,更加強烈的改革只會讓這個國家越來越好,雖然短期內會造成一定的傷害,或許還會爆發不小的騷亂,但只要能夠成功解決,那麼宋朝的未來將更加光明,而如今徐清的做法則是在縱然這些士族吞噬著屬於國家的精血,若是不加以管制,就是在慢性死亡,這是徐安所不能容忍的。

他對自己非常的自信,認為自己能夠改變這種狀態,而若是再這麼持續下去,隨著士族的力量逐漸根深蒂固之後,那麼想要推倒他們,恐怕就只有爆發革命才有可能將宋朝重新建立起來,而革命與改革還是不一樣的,若是革命的話,那麼宋朝就會面臨十分嚴重的戰火紛飛,到那時恐怕連國家地位都不一定能保持了。

而如今,士族的力量尚且還沒有真正形成穩定的秩序,他們尚且還依附於皇權在執行,若是等到未來,他們不再需要依賴皇權,獨自便能統治天下的時候,到那時又有誰可以去糾正他們,依靠自身階級的自我改革麼?

這是很難的事情,誰都知道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並不僅僅適用於個人,更加適用於一個階級,對於士族階級來說,改革就意味著要把權利下放,放棄自身所擁有的特權,這是他們願意的麼,看看現代的各個國家就知道了,當你站在統治階級的時候,你當然希望你的子子孫孫都一直統治下去了,他們要維護著屬於自己的利益,這是十分關鍵的一點。

因此想要改變自然是很難的,就像當年的舊中國,想要進行土地改革的人有沒有,當然有,但改的下去麼,當你的統治階級的力量來源便是地主的時候,你若是進行土地改革,則就會傷害到自己的統治基礎,這就是問題的矛盾所在,就像美國的那些政治家族,他們依附與民主制度,若是民主制度不存在了,那麼他們這些站在統治階級的人,就會瞬間失去所有的權利,這也是為什麼當歐洲國家陷入困境的時候,沒有人能進行大規模的改革。

因為改革就意味著失去權利,除非爆發全國性的大革命,不然這個統治階級就會像吸血的蟲子一樣,將這個國家的一切全部掏空,最終只剩下一個空殼,這就是來自於階級的力量,放到其他階級也是一樣,工人希望工廠不要使用自動化的機器,因為這樣會減少自己的工作機會,農民希望自己的土地可以種植更加有經濟效益的作物,而不是為了保障國家的基本口糧,而去種根本賺不了錢的水稻,小麥,人是逐利的,這是人性所決定的,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因此依靠自身階級去推翻自身的階級,這是很難的事情,若是真到了那個時候,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的,因此徐安更加希望現在就能夠進行改革,即便不能取消士族階級的存在,也應該盡力削弱士族階級的影響力,比如說在教育上的特權,在權利的世襲方面,應該有更多的舉措,讓他們不至於相比起其他人來說,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從而讓所有人的競爭,可以相對更加公平一些,這是他的政治理想。

徐安的這一套理論,在徐清這裡,卻是行不通的,首先是他並不認為如今的宋朝有像徐安講的這麼困難,以如今的發展模式下去,少說宋朝也還能繼續享受兩百年左右的繁榮昌盛,即便未來丟失殖民地,只要不爆發大規模的戰亂,那麼宋朝依舊會以發達國家的水平,保持在世界的最高端,就像歐洲的那些國家一樣。

如今的他們雖然沒落,但因為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福利,使他們依舊保持有非常強大的經濟實力,以使自己的國家始終維持在發達國家的水平,至於一兩百年之後,會不會士族階級成為阻撓國家前進的存在,徐清自然也說不準,不過一代人就應該做一代人該做的事情,徐安妄想從現在便替幾百年後的國人解決這些問題,在徐清看來,未免有些杞人憂天了。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歷史上多少能臣干將誕生在這片土地上,徐清並不認為改革這件事情只有自己或者是徐安才能夠做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每一代人做每一代該做的事情,之後的問題自然會有人去解決,如果沒有人解決,那也是這個國家的命數,這也是徐清和徐安兩個人最大的差別。

在徐清看來,宋朝亡不亡根本不重要,因為他原本也不是這個時代的人,只要華夏子民能夠散步到全世界,他們是獨立建國也好,還是在當地累積財富也好,相比起原本的歷史來說,都要好得多,同時在當地傳播華夏的文明,使得中華文明成為世界的主流,這就是徐清想要的,至於未來會不會改朝換代,徐清根本不在乎。

而徐安則不同,他的思想雖然與徐清差不多,但在對於宋朝這個國家的感情上,兩人是不同的,徐安希望這個國家能夠長治久安,千年萬年的傳承下去,皇帝就得姓趙,這是他的成長經歷所決定的,因此他對於這個國家是非常有感情的,而徐清則是對這個民族很有感情,而對這個國家的感情,只停留在能做多少做多少的程度,並沒有像徐安這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是徐清所做不到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對於十分激烈的改革,徐清的態度一般都比較消極,他更加希望趁著這段繁榮期,能夠讓更多的華人華僑前往世界各地,在這段時間裡努力讓漢字成為世界的通用字,這是他想要做的,就像當年的英國殖民全世界,雖然如今的英國重新龜縮在英倫三島,甚至連基本盤都很難再穩固,但英語成為了世界的通用語言,他曾經的那些殖民地,美利堅,加拿大,南非,新加坡,澳大利亞,紐西蘭,都成為了這個世界最重要的組成力量,這就足夠了。

至於英國能不能長盛不衰,這還重要麼,世界上沒有屹立千年依舊繁榮的國家,但卻有屹立千年卻依舊昌盛的文明,這是兩人在根本上的不同,因此徐安與徐清的政治理念不同也很容易解釋了。

但還好兩個人都是聰明人,在私下裡,基本不談論對方的政治理念,也知道這些談論並沒有任何的意義,像他們這樣的人,早已經在心中確定了自己的價值觀,想要顛覆是很難的,除非現實給他們一記重拳,不然誰都不會因為三言兩語而改變自己的初衷,他們都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私底下,兩人還是以家長裡短或者是風花雪月為主。

徐安自己對於科學和藝術都有著非常深厚的興趣,尤其是在藝術上,有著不同凡響的能力,一手毛筆字可謂出神入化,徐清是自嘆弗如,很多官員甚至都會收藏徐安的手筆,以增添自己的墨寶,可見他的字,確實寫的非常不錯,飄逸神駿,有王羲之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