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永不暴露最新章節列表 > 第264章 地獄級難度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64章 地獄級難度

對於周成的說法,趙立冬並不感到意外。

對於紅黨來說,現在生產青黴素這種高大上的東西,確實非常難。

以美國的條件,生產出來青黴素還需要兩三年的時間,何況紅黨呢。

首先是生產環境問題。

工廠建成之後,就不能輕易移動。

目前紅黨控制的區域,只有陝北、山東、蘇北的一小部分。除了目前的抗日戰爭,今後還要面臨著三年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中,陝北都成了戰場,自然沒有辦法生產。

青黴素這種重要的工廠,如同下蛋金雞,自然也是國黨重點搶奪的物件。

最好的選擇,就是放在山東解放區。

當然,趙立冬如果把工廠放在香江、國統區,也是可以的。但是接下來日本佔領香江,這樣的工廠自然落到日本手中。即使日本投降,也會落在英國手中。

放在國統區,自然就要受果府控制,這也是趙立冬不願意看到的。

趙立冬唯一願意的,就是放在紅黨控制區。

這不僅能給紅黨提供一個重要的、穩定的財源,對於建設新中國的製藥工業,提供經驗,培養人才,都具有深遠的意義。

第二個困難,是能源問題。

電力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目前紅黨的控制區,基本上都是農村,甚至連縣城都很少,基本上處於無電可用狀態。

解決的辦法有兩個。

一是用柴油和汽油發電,但是成本太高,況且柴油和汽油的來源也是個大問題。陝北的延長雖然產油,但是數量很少。從陝北到山東的運輸,也是個大問題,這條路基本上行不通。

另一個方法,是建設火力或者水力發電廠,這又需要一筆巨大投資。不過,如果建設一個小型的水力發電廠,趙立冬的財力還承擔得起。

趙立冬的初步計劃,就是從美國引進一套小型水力發電裝置。

第三個困難,是裝置和器材問題。

“這一點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從美國引進。雖然花錢就能做到,但是運輸是個的問題。我只能運到香江或者海上,剩下的還要靠你們來幫助解決。”

“這個倒不是大問題。只要你能運到香江,我們就有辦法運到魯省去。如果能夠運到魯省海上,我們也能運到岸上去。可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趙立冬擺擺手,制止了周成,繼續說下去。

“裝置和器材很多,不僅僅是生產裝置,還有鍋爐、車輛、實驗室裝置和器材,各種化學試劑,還有包裝材料等等,都得進口。”

現在,在國統區建設一個工廠都很困難。在幾乎完全沒有工業基礎的紅黨控制區,想建設一個製藥廠,甚至是生產青黴素這樣的高階工廠,更是一種瘋狂的想法。

不僅僅是鍋爐、車輛、實驗裝置、器材等需要進口,就連玻璃瓶。橡膠瓶蓋這樣的包裝材料,都需要進口。還有不少生產原料,都得進口解決。

平常的時候,解決這些問題都困難,何況戰爭年代,還被日本重重封鎖呢。

“不過,也正是因為困難巨大,一旦建成之後,才更加寶貴,更具有意義。”

第四個困難,是技術、工藝問題。

這一點,除了裝置,核心的是人才問題。

不過,這一點趙立冬並不太擔心。

果府在春城的防疫處只有二十幾個人,他們的條件也很不好,裝置非常簡陋。

趙立冬相信,自己的工廠只要建設起來,就是世界一流水準,科研條件遠遠好於防疫處。

防疫處這個條件,都能在兩三年的時間裡面量產青黴素,紅黨沒有理由做不到。

至於人才,趙立冬是最不擔心的。

中國這方面的人才雖然不多,但是仍然有不少從國外留學歸來的人才和本土培養的人才。

現在是戰爭時期,這些人學無所用,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

如果自己給他們提供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和科研、生產環境,再給他們一定的報酬,一定能夠招攬到優秀人才。

在技術、工藝方面,趙立冬還有一個巨大而獨特的優勢,那就是他瞭解青黴素研發的技術路線和生產工藝流程。

目前,即使美國在這方面,也處於探索和實驗階段,沒有成熟的生產工藝和確定的技術方向。

但是作為穿越者的趙立冬,知道後世的技術方向和成熟的的工藝流程,可以大大減少試錯成本。

這一點,要歸功於趙立冬的表哥。

他前世的表哥就是製藥專業畢業的,曾經力勸趙立冬學習製藥專業,經常帶著趙立冬到製藥廠去參觀,給他介紹各種裝置和製藥工藝流程、原材料等等。

表哥介紹的,恰恰就是青黴素的生產技術和流程。

趙立冬雖然不完全懂,但是基本的原理、技術、步驟、流程是知道的。

雖然那個時候瞭解的是第三代技術,但是反推到第一代技術、工藝,是完全做得到的。

在這個方面,即使跟美國的製藥公司比起來,趙立冬也具有重大優勢。

“這得一大筆錢吧?”

周成儘管不懂青黴素,但是也知道,建設這樣一座工廠,那是絕對要花一大筆錢的。

“沒錯,卻確實需要一筆巨大的投資,我算了一下,至少需要三四百萬美元。”

“三四百萬!”

這遠遠超出了周成的想象。

“即使三四百萬,還不能很快見效,至少需要兩年時間,才能成功。”

兩年時間裡,還要不斷地追加投入。即使趙立冬知道了技術路線和生產工藝,也不是有了裝置和原料就能生產出來合格產品的,中間有大量的技術細節和海量的工程要做。

實際上,如果想達到工業化生產,至少還需要增加一倍的投資才行。

“你到哪裡弄這麼多錢?我們確實拿不出來錢。”

唉,紅黨窮啊。好在我從來就沒指望他們能拿出錢來。

“不用你們拿錢,我來解決資金問題。”

“你有那麼多錢麼?”

周成知道趙立冬有錢,但是他也想象不到,趙立冬會有幾百萬美元。

“雖然沒有,但是我們可以採取兩條腿走路的辦法來解決錢的問題。”

“你怎麼解決?”

即使去搶日本人,怕是也沒有地方能搶到這麼多。

“首先建設一個生產磺胺的工廠,我們賣磺胺賺錢。”

磺胺已經大量使用,技術和工藝已經成熟。裝置、原材料都已經固定,可以從市場上買到。

從價錢上來說,雖然也比較貴,但是趙立冬還能夠承擔得起。

技術和工藝問題,趙立冬想讓史密斯夫人去解決。

如果她解決不了,也沒有關係,大不了趙立冬費點事兒,到格林製藥去偷藝,去竊取技術、工藝檔案就完事兒。

對於一個懂得技術的優秀情報人員來說,這點事兒簡直不值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