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永不暴露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7章 突破口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77章 突破口

歐文提供的資料中,雖然提到了這個火藥廠。但也只是提一下,說到了它的大概地址和生產火藥的事情,並沒有其他情報。

趙立冬到那裡偵察,就是想瞭解更多關於火藥廠的資訊。

孤家子在郊區,距離比較遠,道路也不好。

昨天晚上下了一場雨,東北的黑土地,土質比較粘,一下雨道路就泥濘溼滑,計程車也不願意去。

不過有錢能使鬼推磨,給了雙倍價錢,又是日元,司機就高高興興上路了。

“那旮旯可是日本人的面粉廠,不能靠近,日本人真的敢開槍。去年就有一個人,送的也是日本人,到了跟前兒不停車,就開槍了。差點兒就打死了。”

“唉,就是個面粉廠,還有軍隊站崗,動不動就殺人,也不知道弄的什麼名堂。”

司機介紹道。

面粉廠只是幌子,實際上是火藥廠啊。

“哎喲,那後來沒事兒吧。”

趙立冬假裝吃驚。

“雖然沒死。但也叫憲兵隊關了小半年,花了不少錢,才把人贖出來,車還叫憲兵隊給沒收了。”

“不是說日本人挺好的麼,怎麼還會這樣啊?”

“哼,好?我就沒見到他們好在哪裡。哦,對了,不說這些。叫日本人知道了,可了不得。對了,你是想到日本人的工廠找活兒幹吧?”

“你怎麼知道的?”

“不找活兒幹,誰會到日本人的工廠去啊?你是哪裡人?要是關裡人,就算了,去了也沒用。”

“就找個活兒幹,還分這個?”

“那是日本人的工廠,兵工廠。你以為下煤窯呢,隨便抓個壯丁去了就行?想在那裡幹活兒,都得本地人,要不就是高麗人,還得有本地人作保才行。”

“你能作保麼?”

“我可不行,那得有頭有臉兒的人,有名望,知根知底,日本人信得著的人才行。再說了,看你的打扮,也不是下苦力的人。”

“我做生意,推銷糧食的。我有幾個親戚,想找活兒幹。聽說日本人的工廠吃的好,給錢多,想賺點錢嘛。”

“這話你可別信,有的工廠吃的好點兒,可也沒什麼好東西,就是能吃飽罷了。象兵工廠,槍啊,炮啊,炸藥什麼的,這玩應兒多。怕工人鬧事兒,就給你吃飽點兒,還給幾個錢兒。”

“別的地方,可沒這好事兒。吃飽,你跑了怎麼辦?給錢?給日本大爺幹活兒還敢要錢?活膩了你。日本人的刺刀、皮鞭子,高麗二鬼子的棒子伺候你。要說我,你那親戚還是算了吧,老老實實地在家種地,就是福分。”

“唉,如今這世道,比張大帥和少帥那時候差遠了。”

到了一段彎路前,司機停車。

“看見那個牌子了麼?我到了這裡,就不能再往前走。去年那人就是拐了彎兒,日本人開槍的。你要想去,就自個兒走過去,我在這裡等你回來。”

“行,你就在這裡等著吧。”

趙立冬下車,又被司機喊住。

“我就等你一個點兒,時候差不多,你回不來,我就走了。”

“你有表麼,怎麼知道一個點兒?”

“沒有表,但我估摸著也準,上下差不了五分鐘。要我說啊,你還是別去,日本人的生意不好做。”

“我總得去試試吧。”

“好好好,好話都給你說了,出了事兒可別怪我。”

這個傢伙,倒是熱心腸。

“不怪你,安心等著吧。”

拐過彎兒,首先看見的就是一個高大的鍋爐煙囪。距離二百來米遠,就是一個佔地廣闊的建築。

前面一百四五十米左右,有一個關卡。肉眼可見五個日本兵,在路上的橫杆兒前面轉悠。

趙立冬閃進路邊的小樹林裡面,拿出望遠鏡觀察。

哨卡上一個日本兵,脖子上面還掛著一臺照相機。

帶著照相機幹什麼?難道是給來人拍照存檔的?谷

趙立冬猶豫了。他可不想在這裡留下自己的照片,即使化裝了,也是如此。

再觀察工廠附近,發現還有崗哨。大約每隔20米遠一個人,防守可謂嚴密。

不行啊,沒有機會。

想過去,實在太冒險了。況且,過去也沒有多大意義,還不如在把路上找機會呢。

正琢磨著,工廠大門開了,一輛卡車駛出,車上還帶著篷布,一看就知道裝載著重要物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緊接著,又一輛卡車跟了出來,車廂上有十來個日本兵。駕駛室上面,還架著一挺歪把子機槍。

兩輛卡車到哨卡,一個人下車登記,幾個崗哨進行檢查,其中一個人還鑽到車底下檢查。

出來的車輛,檢查都這麼嚴格,何況進去呢。

車輛還有武裝押送,路上也沒有機會。

趙立冬果斷決定,放棄從火藥廠這裡尋找突破口,從另外的渠道再想辦法。

兩輛卡車過去,五六分鍾之後,趙立冬順著原路返回,重新上車。

“進去了麼?”

司機問道。

“沒有,崗哨不讓進去,說他們的麵粉不賣。”

“你看看,叫我說中了吧?我就說你別去嘛。回去嗎?”

“回去,來,抽支煙。”

這個司機挺善談,抽上了煙,話更多。

“你是倒騰細糧的吧?”

“哦,這話怎麼講?”

“我這個人看人絕對準,一看你的打扮,言談舉止,在看你抽的煙,就知道是有錢人。推銷糧食,到面粉廠,就知道是倒騰細糧的。”

“你怎麼知道的?”

趙立冬有一搭沒一搭,陪著他說話。

“這倒騰細糧,可是個賺錢生意。上個月我拉了一個人,就跟你一樣,也是倒騰細糧的。不過,你到這裡弄細糧,找錯地方了。”

“那我應該去哪裡?”

“去找日本人住的地方啊,他們才吃細糧。吃不了的,就高價賣給中國人。你要是給我點錢,我就給你介紹一個做這個生意的日本人。上回那個人,就是跟那個日本人做的生意。”

“日本人還幹這個?”

“這你就不知道了吧?日本人裡面,也有不少窮人,也要賺錢的。不過,那個宮澤三郎幹這個生意發了。這裡面道道多了,不明白的人,摸不著脈,我給你講啊……。”

東北雖然是糧食產地,小麥、水稻、黃豆產量巨大,但是都被日本人控制起來。細糧都要交上去,中國人自己沒有資格吃,只有日本人才有資格吃大米、白麵這些細糧。

或者運回日本,或者給在中國的日本人吃。

日本人的細糧有剩餘,中國有些有錢人想吃細糧,就產生了市場需求。

一些比較有頭腦的人看到了商機,就從日本人手裡收購細糧,賣給中國有錢人,賺取差價。

一些日本人也加入到了這個行列中,從日本人居住區收購細糧,跟中國人合夥做這個生意。

“你知道奉天城哪裡日本人最多麼?”

“兵工廠邊兒上啊。兵工廠三萬來人,有一萬多日本人呢。加上他們的老婆孩子,好幾萬人呢。”

兵工廠附近?

趙立冬似乎捕捉到了靈感。

“錢是小意思,你給我介紹一下那個宮澤三郎。”

沒有突破口,可以培養突破口。

這個宮澤三郎,或許就是個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