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永不暴露最新章節列表 > 第6章 怪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章 怪物

趙立冬盯了柳德米拉三人一個下午,晚上回到宿舍,就開始畫圖。

他要自己製作一種特別的竊聽器。

第二天,到訓練部安排了三個部下的砌牆訓練之後,就帶著圖紙來到了技術裝備部。

特別行動處的技術裝備部,是為情報部門提供特工和間諜技術、裝備的地方。跟軍情五處、六處的裝備部緊挨著,兩個部門在很多業務上交叉,資源共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如果有什麼行動,可以選用現有的裝備,也可以根據任務需要,自己製作裝備。

趙立冬來到這裡,就是要裝備部製作自己設計的竊聽器。

他直接找到了技術負責人懷特教授。

懷特也是從劍橋出來的,是趙立冬在劍橋的老師。到了特別行動處後,兩人也經常來往,關係熟絡。

“趙,這似乎不是你該來的地方,我這裡可沒有什麼美女。”

一見面,懷特教授就打趣道。

“教授,我今天可不是為了美女來的,我找你有正經事。我有一個奇妙的發明,我把他叫做‘怪物’。”

“哦?說說看。”

趙立冬把圖紙遞給了懷特教授。

懷特教授看了一會兒,搖搖頭。

“你說這是個竊聽器?沒有電池,也不用外接電源。沒有真空管,也沒有電子管。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竊聽器。”

“沒有供電,竊聽器靠什麼動力發射訊號?對不起,我不明白它的工作原理。恕我直言,你這條路走不通。”

“教授,這正是我這個竊聽器的優點,也是一個劃時代的革新。簡單來說,這是一個無源諧振器。如果非要說工作原理,它跟雷達的工作原理相似。”

“你看這個圓筒,裡面裝著的是兩個膜片,它的原理類似於音叉。可以接收外來的800~1000兆赫的無線電訊號。竊聽物件的談話音波傳到膜片上,產生震動。這個震動透過外來的無線電訊號反射給接收器,也就是監聽站的裝置上,就能獲得竊聽結果。”

“就像雷達波遇到飛機,被飛機反射回去一樣。飛機雖然不發射訊號,但是仍然能夠被探測到。”

“我似乎有些明白了,不過還需要你進一步解釋。你說說,它跟別的竊聽器有什麼不同,或者說,它的優點在哪裡?”

“第一,因為不用電源和真空管、電子管,它的體積很小,便於隱藏,可以方便地攜帶和隱藏在牆內,安裝方便。”

第二個優點是本身不用電源,從理論上說,只要在壽命週期內,就可以長時間工作,可以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

現在的竊聽器,都是採集了聲音訊號之後,發射到監聽站。這個過程必須有電源支援,竊聽器才能工作。

目前的電力解決方案,一般採用兩種方式。

一種是使用電池。

這種方法雖然不使用外接電源,但是因為電池技術落後,如果使用大電池,體積大,不易於隱藏。使用小電池,很快就會耗盡電力。

另一種方式是使用外接電源。

一個方法是使用電話的電源,這個電源是電話公司透過電話線提供的,這就要求竊聽器必須安裝在電話線上或者電話裡面的通電部位。

這樣一來,就很容易被發現。

另一個方法,是使用照明線路等外接電源。

因為必須連線在電源線路上,線路又是固定的,又是反竊聽的重點目標,也很容易被發現。

因為這個竊聽器不用連線到電源上,被發現的機率就大大減少。

第三個優點,是因為這個竊聽器不是一個電子設備,而是一個機械設備,那些反竊聽掃描儀器對它不起作用,難以被發現。

第四個優點,是它的工作範圍大。可以接收大約100平方米內的聲音訊號,能夠同時監聽四五個房間的談話。

第五個特點,是有利於保護監聽站的安全。

因為技術水平的限制,現在的無線竊聽器訊號,發射距離只有200~300米。

如果是有線竊聽器,佈設線路非常困難,距離也不可能太長,而且往往容易被發現。

這就要求必須在一個比較近的範圍內,建立監聽站,設定監聽人員。

一旦竊聽器被發現,敵方就可以在這個範圍內排查。因為範圍小,很容易把監聽站破獲,把監聽人員抓到。

趙立冬設計的竊聽器,因為是被動接受反射訊號,發射距離遠,在沒有龐大障礙物阻擋的情況下,可以達到1.5~2公里。訊號發射器和監聽站就可以設定在這個範圍之內,兩者甚至還可以分開設定。

這個範圍比以前的範圍大得多,更不容易被發現。

即使被發現,排查範圍和封鎖難度也更大,監聽人員也有更多的時間和路線撤離。

第六個優點,就是成本比較低。

可以利用現有的技術和材料,不用進行新的開發。只要增加一個廉價的訊號發射裝置,利用監聽站現有的裝置,就可以實現監聽。

兩人都是內行,又有詳細的圖紙,懷特教授很快就明白了趙立冬的思路。

“這是個非常棒的主意,我個人非常支援。不過還需要工程師來看看工藝問題。”

“是的,我想主要的問題,是防潮和隔熱。只要解決了這兩個問題,竊聽器就應該可以正常工作。”

所謂工藝問題,其實就是是否能夠利用現有的裝置和材料,把產品製造出來。

技術再先進,設計再精巧,製造不出來,還是一句空話。

懷特打了電話,負責製造工藝的米勒工程師很快就來了。

趙立冬和懷特給米勒解釋一番,他很快就明白了。

“趙說得對,其他的環節都不成問題,主要就在防潮和隔熱問題上。”

這兩個問題,都跟安裝竊聽器的時候有關。

把竊聽器放到牆壁裡之後,在復原牆壁的時候,就需要用到水泥混凝土。

因為混凝土含水,潮溼,就可能影響竊聽器的安全。

混凝土乾燥的時候,要放出熱量。放熱帶來的高溫,可能損壞竊聽器的部件,或者讓部件產生變形、燒蝕等變化。即使造成部分部件損壞,或者結構變形,都可能使竊聽器失效。

費勁巴拉製造出來,冒著風險安裝完畢,結果卻因為最後一道程式功虧一簣。不僅浪費了這個創意,還會影響行動效果,這可不是他想要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