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逼上梁山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卷 第七回 忠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卷 第七回 忠義

賢弟。愚兄此來,非為別事。實乃是不忍看兄弟城破被俘,受那殺戮之刑。故此特來遊說兄弟。只要兄弟獻城投降,愚兄不才,必保兄弟無恙不說,也必得高官厚祿。

宋江與孫立入了府宅。訴說別情之後,隨即勸起孫立投降來了。

這孫立自看宋江來此,心中其實也是有了幾分覺悟。此時聽宋江果然如此說,不僅有些感慨。

要知道,想當初他孫立投靠梁山,跟著宋江幹,那可就是造反啊。可如今,他孫立先是跟了李民當了兩年的官人,而今他孫立再次跟著李民造反,這宋江卻又是成了官人,而且還來卻說自己,這真是造化弄人啊。

不過,孫立如今雖然受青州圍困的壓力不小,見到宋江之後,也依然記掛往昔的情分。可孫立如今,卻不是當初哪般混混沌沌的過日子了。

想當初,孫立在登州為官,棄官造反。雖說是受了弟妹顧大嫂的矇蔽攀扯,念著兄弟血親,不得不反,可那也是跟這孫立原本忠義,看不慣當今的官場,不樂意同流合汙,故此不得志有關。否則,單憑顧大嫂的拖扯還是攀不上他孫立的。

只可惜,孫立雖然顧念血親情義,棄官上了梁山,可在梁山,卻也因為中了吳用的算計,被吳用逼得出賣了同門師兄弟,以作投名狀,而被梁山好漢們所不齒。除了宋江仁義,還算待他孫立不錯之外,孫立在梁山過的也並不如意。

故此,孫立在被李民所俘虜之後,這才跟著弟妹顧大嫂等人,再次投了李民。

這要擱到以前,那也算是三姓家奴了。孫立在初始投靠了李民之後,原本也沒做多的打算,只以為這一生,就這麼渾渾噩噩的混日子過下去算了。

可是。孫立在李民手下待得這兩年,卻是前所未有的快樂。

那李綱處事公正嚴謹,有長者之風,令人心慕。那林沖,魯智深,武松。豪爽過人,義氣沖天。

而且。沒有人計較他什麼出身。更沒有什麼同僚勾心鬥角什麼地烏七八糟地晦氣瑣事。軍兵幫助百姓。百姓擁護軍隊。那一張張真誠地笑臉。兄弟地情義。卻讓孫立知道了他想要地是什麼生活。知道了他以前為什麼厭倦。為什麼看不慣。

而有了這些潛移默化。再加上孫立作為基層軍官地一員。也有參加李民政治課地培訓。更有了理論上地指導。理論聯繫實際。卻讓孫立知道了:武人是為什麼而戰。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保家為國。為人民。為理想。而不是為了那些腸滿膘肥地貪官。故此。孫立早就立志要跟隨李民。追隨李綱。共建一個理想地共和之國。不是為了名垂千古。只是為了理想。他孫立雖無遠大地理想。可願為了主上李民。以及總理李綱地理想。貢獻他地

故此。哪怕是宋江地天然魅惑。依舊在影響這孫立。可孫立心懷大志。卻是沒被誘惑住。

孫立當即正色說道:哥哥。此事萬萬不可。

宋江當即就是一愣。宋江先前和這孫立說地投機。而且更明明感覺到了孫立對其依舊有敬重之心。原以為只要為孫立刨析了厲害。定能說地孫立歸降。怎麼這孫立地反應就如此差距呢。

眼看宋江愣,面色有些不好。這孫立雖然依舊能堅持自身意志,可卻也是有些受宋江天然魅惑的小影響。覺得有些愧對宋江的好意。人家宋江,那可是顧念兄弟情分,眼看他青州城被圍數月,有城破之險,這才不顧風險的來勸說他孫立,給他孫立指生路來地。他孫立如此斷然拒絕,貌似有些不近人情。

故此。孫立拒絕之後。隨即有些愧意得解釋道:哥哥。非是小弟不領哥哥情面。實乃是小弟受我家主上活命之恩,兼幾年來待我甚厚。小弟今日這條命。早已經不是自家的了。今受命守此青州,唯有與城共存亡。實愧對哥哥厚愛了。

宋江聞言,這才緩了一些臉色,嘆息的說道:兄弟重義,實乃人傑。愚兄本不應違兄弟之志。可這忠義,有大忠,有小忠。當今大宋,乃我中原正統,效忠朝廷,方乃大忠。效忠個人,不過小忠。兄弟莫要沉迷小忠,而忘了大忠。

這宋江若是說別地,這孫立也許還差著。可說著大忠小忠的忠義。那孫立卻是上過政治課的。孫立當即不認可的反駁道:哥哥此言差矣。當今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上古之時,民風淳樸,三皇五帝,均選有德之人,禪讓天下。後天子有私心,這才使得家天下。此本是錯矣。而當今大宋,太祖本是周臣,卻已臣子之身,竊居上寶,又談得上什麼正統一說。反觀我主,欲建一理想共和之國,更欲恢復上古民風,立法禪讓天下,選德才兼備者繼承。此乃大賢大聖之聖主。我跟隨我家主上,方是大忠,若是投了宋室,那才是棄明投暗。若不是我軍此時受困與此,弟不願累了哥哥共死,弟還要勸哥哥與我共保聖主。

宋江押司出身,雖然學問不是多麼精深,可上古禪讓制,也還是聽到過一些的,今猛聽的孫立說著李民要恢復上古之風,立法行禪讓之國。不禁腦子有些混亂。

難道這李民就真的那麼無私麼

這宋江不同於孫立,他可是知道李民如今可是快要打過來了。那宋朝,連李民在南方時,都無力討伐,連派幾路大軍都搞不定,不得已派他們這路來掏李民的老家,意圖靠李民的親眷來要挾李民。這明擺著是李民勢大。現在李民又快打過來了,明顯是李民更加地勢大。

宋江動動腦子,不僅有些意動。也許投靠李民,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只不過,這宋江與李民數次為敵,幾次被李民放了之後,更投了蔡京,偽證了李民,卻是怕李民不放過他。當即有些遊移不定。

那孫立不知宋江是怎麼想的,只以為如今被困這青州城,那李民遠在江南,不可能援兵救他。而二龍山的軍馬,貌似也被大宋其他的大軍給拖住了,無人救援之下,孤城不可守,久守必失。卻是不想拉這宋江一同送死。

當下,孫立雖不認可宋江的觀念,卻也沒勸宋江反過來幫他。見宋江不說話了,乃自招待宋江用飯。

不過,此時的青州城,雖然尚有囤糧不少,可這城池更不知道還要被圍困多久。孫立卻也是早就下了限制軍糧用度的軍令。招待這宋江,也不過是兩個窩頭,外加一把野菜蘸醬。

宋江當下又是看的愕然不已。要知道,宋江即使實在梁山落草,也是沒有這般慘過。當下,宋江不禁落淚道:兄弟城內軍糧已是如此窘迫。想來也是堅持不了幾日。待糧盡之日。城池必破。兄弟也難免要受那國家法度。愚兄與兄弟結拜一場,卻是不忍見兄弟身死。兄弟還是與我投了大宋吧。不論忠義,總可活命。

孫立聞言笑道:哥哥莫要憂心。這青州城,本是青州府,大宋東北邊軍軍糧轉運之所,我這城內地軍糧,囤積無數,以我之軍兵,以及城內百姓,即使是再食上一二年,也是無有短缺,只是我家軍法,軍兵將官,上下一體,今青州被圍,用度短缺,只有軍糧,不見葷腥,軍兵都是兩個窩頭,我身為青州主將,怎可不以身作則。故,我之伙食標準,與士兵等同,也是窩頭兩個。只是哥哥來此,弟焉能不盡心款待,故此這才加上些許野菜。今日,弟已是沾了哥哥的光了。哥哥卻是莫要嫌此簡陋慢待。

宋江聞言愕然不已。沒想到這孫立幾年不見,竟然境界已是如此高了,竟然與軍兵一體了。不由得更感李民的神通廣大。只是聽聞孫立豪言軍糧能支撐兩三年,卻也是有些不信。

那孫立原本在宋江的天然魅惑下,就覺得有愧宋江,此時見宋江不信,當下在飯後,領了宋江觀看糧倉。只見那一屯屯的糧倉,不計其數,均都是裝滿了軍糧,宋江這才信了。心中暗自感嘆不已。

當夜,宋江與孫立抵足而眠。盡說些懷柔之話,那孫立卻是極端承宋江的情,可是,一待宋江勸其歸順,卻依舊堅定立場,毫不動搖。

宋江最後,終於也是死了心了。不僅沒全動孫立,反倒自家的心思,越的動搖了。

次日,宋江告別了孫立,依舊讓孫立派人用提籃放下城去,迴轉了徐寧大營。

那徐寧足足等候了一夜,那也是徹夜未眠。看宋江回來,連忙問道:宋將軍,可曾談攏

宋江搖頭苦笑道:慚愧慚愧也不知那李民施了什麼妖法,那孫立對其卻是死心的很。全不顧與我地兄弟之情。宋某實在是有愧將軍所託。

徐寧聞言雖然大失所望,可是仍然安慰宋江說道:宋將軍甘冒奇險入城遊說,已是大功。卻莫要如此說了。只是其不願投降,我軍如今卻又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