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之漢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三十三章京師地震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三十三章京師地震

田弘遇知道這傢伙說的是周延儒的本家,但是周延儒本家沒來,可是自己可以吩咐的,這小子把主意打到自己盟友上真是該死,可是想到這小子也不知道,微微一笑算是過去了,可是張緒財眼睛卻是一閃,心中頓時升起另外之意。

對於田府之事,嶽忠也是有所聽聞,一些小魚小蝦自己還真不在乎,想要仿製自己在京城組建的商行,那麼你要有足夠的利益點,讓大家共同坐在一起,你田弘遇不會把自己的生意,拿給大家分利,怎麼會徹底籠絡住那些商賈之人。

雖然不在乎田弘遇,但是那些商人可是聰慧之人,一旦有個人才為他出謀劃策,而恰巧田弘遇又聽了,不會對自己的生意造成什麼影響,萬一要是對商埠之事有了阻礙,這也得不償失的,故此嶽忠派陳虎調人,暗中調查監視加入田商之人以防萬一。

田府的事情自然有蘇飛他們監視,嶽忠此時著急著手衛海軍的事情,墨家四大家其中的趙家,祖居浙江臺州府,對於衛海軍的組建,嶽忠第一時間就想到趙家。

趙家世代工匠,對於造船更是精通,要是得到趙家的支援,那麼海船之事當可讓嶽忠放下心來,故此嶽忠修書一封交給張建,讓他帶人親自去往台州找尋趙雍。

今年是閏四月,對於古人來說不太吉利,有金星主殺伐之意,故此入了四月朝廷對於典獄,都是大罪小罰不敢輕易見血。

就在四月初三京城地動【地震】,這次地動雖然不大,但卻讓崇禎大怒無比,招來欽天監監正吳德海。

看著一臉大汗的吳德海,崇禎第一句話就是:“京城發生地動,為何欽天監無推測之果?”

看著一臉大怒的崇禎,吳德海也是心中大為害怕,但是事到如今自己也只能照實說了。

“皇上,臣監管欽天監,但京城地動確實一點預兆都沒有,居臣推測今年有天狗食日,更是奉四月金星而降,故此四月不可多做殺伐之事,臣想定是有人開了殺伐之事,所以。”

吳德海還未說完,崇禎當即大怒道:“混賬,今年年關過後,朕已經通告天下,告誡四月之事,天下各部官員亦是謹慎有加,典獄之事大之化小,實在有罪惡滔天之徒,也是推到四月過後,怎麼還有殺伐之事?朕看你這是狡辯,來人。”

匆匆趕來的內閣人員與各部官員,見到崇禎欲加罪吳德海,也是大吃一驚,但是礙於崇禎大怒,卻是不敢開口勸阻。

此時李標趕忙上前開口道:“皇上不可,吳德海雖然力主欽天監,但是每每都是親力親為,地動之事實屬偶然。”

未等李標把話說完,崇禎直接阻攔道:“閣老莫要為他開脫,今日不除他之官職,怎能告慰京城之怒,來人即可除去吳德海之職,哼,既然他年紀已大,朕也不願深責於他,吳德海告老回鄉吧。”

這話說的吳德海也是點點頭道:“臣,謝皇上不怪,臣即可告老回鄉。”

吳德海說完轉身離去,眾人看著他落寂的模樣,也是大為同情,但是眾人卻是知曉,這也是崇禎為了平息,京城民怨無奈為之,好在結果還是好的。

“即可令戶部、工部勘察京城內外成損傷如何?勘察地動範圍多大,拿出個修繕賑濟的方法來。”

崇禎說完兩部尚書急忙點頭稱是,忙出去調配官員督查此事,不敢半點馬虎拖延。

崇禎看了一眼離去的兩人,看著一屋破亂的樣子,心中不由感嘆開口道:“朕自登基不到兩個年頭,陝西白蓮叛亂,水旱相繼兵禍連結,京師地震,看來這是上天歸罪於朕,朕德不配天啊。”

這話說完屋中各為大臣,紛紛跪倒在地,韓爌急忙開口道:“皇上如此說予,臣等無地自容了,臣以為山崩地裂,水旱風暴與風調雨順一樣,都是造化之功,既然月有陰晴圓缺,天有陰晴晝夜,不過是天地自然而已,皇上不必自責。”

“好吧,朕想祭拜上天,為天下祈福,你們議個吉日吧。”崇禎想想開口道。

這祭天大典都在冬至日,崇禎心血來潮,倒是讓眾人不知道怎麼說好了,吏部王永光乃是三朝元老,此時開口道:“皇上,祭天大典乃是冬至日而為,皇上你看?”

“冬至日,離此太遠了,朕看你們擇個近日就好。”崇禎低頭遲疑一下,開口接著說道。

“皇上不可。”劉鴻訊開口阻攔道。

“冬至日乃是由短而長,由寒轉暖,由陰轉陽,乃是一年更新之始,故此歷朝歷代祭天大典才設在冬至日,此乃不可更替之事。”

劉鴻訊說完崇禎倒是點點頭,自己還真不知道這祭天大典有這講究,故此也不敢輕易更改,只好點點頭道:“那就如此吧,大家會議一下,到底欽天監為何屢次推算不準,是欽天監官員怠慢之故,還是另有原因?”

“皇上,臣聞古傳曆法已經不準,時常要更補修改,也是令人頭痛之事,臣聞得西法對於天文推算,歷日定算十分準確,臣懇請皇上著人考察彌補古法不全。”錢象坤開口道。

“哦,朕也是有所耳聞,朕還聽聞陝西布政使司徐光啟,在去年就以推算今年日食,較之欽天監也要早上半年之久,就是以西法推算而出的,而且推算的時間方位也是不同,你等與朕說說這是何?”

崇禎回身找了個凳子,王承恩急忙打掃了上面的灰土,崇禎一屁股坐在上面,對著眾人開口道:“各位愛卿都起身吧,自己找東西坐下,朕這裡倒是有些凌亂了。”

未等各位大人起身,王承恩一揮手,不少內侍紛紛走出來,找了凳子擦去上面塵土,為各部大人搬了過去,眾人一一坐下。

“皇上,據臣所知,欽天監是以大統、回回曆所推,但是兩歷流傳至今已有數百年,從無更改補缺,故此較之西法確實有不足之處,欽天監推算今年日食為全食,而徐光啟根據西法推算,瓊州以南全食,京師偏食二分有餘,大寧以北不食,只不過不知道是否準確。”

成基命開口緩緩說道。

“那麼說,這西法如此厲害,較之我國古法倒是強上不少,如此說倒是該納西法補全,但是事情無以定論,那麼且看日食之時結果,如果與徐光啟推斷不假,那麼朕固然改歷。”

這件事情結果大家是不知道,故此誰也不敢定下西法之事,故此只有等待結果出來,崇禎才好引進西法加以改制。

“近日來袁崇煥上奏,說是後金隱隱有異動,大家會議一下後金這是何為?”崇禎想起袁崇煥的奏摺,對著大家開口道。

“皇上,臣據聞後金自年後,雨雪一場未有,乃是大旱之像,而後金本是遊牧民族,與韃靼別無二樣,雖然後金黃臺吉【皇太極】上臺,大力推廣農耕之事,但是所效並不理想,故此定是糧食不足,又要對我大明進行掠奪,皇上可要命邊關不得不防。”劉鴻訊開口道。

“嗯,通知邊關將士嚴防死守,切勿讓那些蠻夷如願,另外通告天下,如果有私通蠻夷糧食之便,以通敵之罪株連九族。”崇禎點點頭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皇上,不光後金大旱,臣聞草原諸部也是如此,故此年關之後,北虜有進犯邊關之嫌,請皇上下令告誡九邊小心此事。”兵部尚書王洽也是開口道。

“哦,北虜不是與大明修好,難道還有不臣之心,此事各位如何看待?”崇禎一皺眉開口道。

“皇上,九邊各處重鎮都是嚴謹,只有大同糜爛已久,臣建議除去渠家禎總兵一職,另選良將代之。”吏部王永光開口道。

“嗯,朕的確接到不少彈劾渠家禎的奏摺,那眾位覺得何人擔此要職?”崇禎開口問道。

“皇上,大同乃是我大明御北重鎮,臣覺得一人可當重任。”王洽再次開口道。

這句話說完大家到時紛紛看向王洽,這位新上任的兵部尚書,的確十分精煉,雖說不通兵事,但是在短短時間既然整頓兵部,令兵部開始上行下效,的確有過人之處。

崇禎看了看王洽,也是對他十分滿意,故此開口道:“愛卿說說看,何人可擔重任?”

“臣保舉滿貴可代渠家禎。”王洽開口道。

“為何?”

“滿貴是蒙古人,當年遼東戰事,滿貴勇不可當一馬當先,殺的投靠後金蒙古諸部向北逃竄,故此被蒙古畏懼稱之為勇士,而滿貴為蒙古人,對於蒙古諸部多善撫之,故此也被蒙古諸部親近,如此一來滿貴如果擔當大同總兵,北虜固然不敢兵犯。”

“嗯,準了,即日起革渠家禎總兵一職,著滿貴前往大同任命。”

崇禎一句話沒說,直接準了王洽的保舉,看來這王洽的確十分得崇禎之心,對於王洽崇禎倒是有別的心思,當初朝中以韓爌為首,對嶽忠進行彈劾,但是王洽不畏權臣,對於嶽忠維護有加。

本來崇禎還以為這位與嶽忠相識,但是命東廠查了一番之後,才知道王洽根本與嶽忠一點關係都沒有,故此對於這王洽倒是心存好感,更有誇讚他為門神之故。

現在看王洽肅政兵部,的確做事幹練,這也讓崇禎對他另眼相看,看來自己的眼光還是沒錯的,雖然王洽不懂兵事,但是確實是位能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