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之漢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八十九章言官直諫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八十九章言官直諫

如果說大明朝,誰敢在早朝大聲喧譁,誰敢打斷皇上說話,誰敢反駁皇上的奏議,誰敢指著文武百官的鼻子大罵,無疑就是大明的言官了。

大明開國之初,朱元璋十分重視言官,言官大體分為兩個部門,一是都察院,與刑部、大理寺合成大明三法司,遇到重大案件則是三法司會審,可見在都察院任職的言官,地位是多麼高超了。

在京城更是流傳一句歌謠,九月的潲水,午門的閘石,不敵都察院的嘴。潲水本就是十分臭了,何況是九月裡的,午門的千斤石被百姓稱為閘石,一旦發生兵危急皇宮,那麼千斤石就會放下,外人想要攻破那可是十分不易的,可見這閘石的硬度。

用兩者比較言官的嘴,可見言官那張嘴有多不令人待見了。可是言官們卻很喜歡這句歌謠,在大明中前期,言官異常活躍各個敢於直諫,甚至不惜自己性命,也要把話上奏天聽。

言官除了在都察院任職,還有一個機構也是由言官擔任的,那就是給事中,給事中雖然就職六部,但是卻不屬於六部管轄,由於分掌六部,故稱六科給事中,六科給事中的掌印都給事,也只不過是正七品官職,但是他們的權利是非常大的。

六科掌侍從、規諫、補闕、拾遺、督察六部百司之事,可以說大到輔助皇上處理奏章、小到文武百官違規之事,都有他們監察的權利。

而到了大明後期,官員腐敗宦官當權,再加上買官賣官等行為,給事中也成了買官的熱門,自此言官也不復當初,因為良莠不齊使得名聲日下,早已不復當初的盛名。

雖是如此言官還是有著非同尋凡的地位,別與其他官員的權利,故此文武百官誰也不願意得罪,這些被稱之言老虎的言官,甚至還會結交一些言官,利於他們在朝中行事。

“哦,你說吧,朕聽著呢。”崇禎看了一眼這張良棟,也不知道這言官想要說什麼,但也是正色莊容,十分鄭重的看著這名言官,崇禎可不願讓這些言官來一場直諫,那樣可會要自己頭疼一番。

“皇上,臣倒是不敢苟同,臣覺得原有商埠,已經足夠通商外番,現在嶽大人提議在登州建埠,那麼必定使得外族北上,可謂禍患無窮,當初太祖再世,明令禁止我大明開海建埠,現在已是愧對太祖了,皇上不可一而再再而三的觸犯祖訓啊。”

“嗯,你的奏諫朕會考慮的。”崇禎一皺眉心中頓生怒火,但是還是暗暗壓制住了。

滿朝文武見到崇禎這般說話,都是為那張良棟捏了一把冷汗,可是得到崇禎不耐的回答,這張良棟並沒有回身退回自己的行列,反而輕輕向前踏了一小步,這代表他還有話說。

這可是讓滿朝文武心中大是一驚,紛紛看向張良棟心中猜測道,這張良棟還要幹什麼?難道是自己作死不成,這可別禍及魚池啊,不少大臣紛紛與他閃開距離。

而與他較好的大臣,也悄悄對他打著眼神,示意他見好就收得了,莫要引起皇上震怒,後果可不是他能承擔的。

而張良棟對於自己的好友,對自己打著眼神根本沒有理會,此時他的內心也是有些遲疑,但是臉上卻閃過一絲堅定的表情,一臉嚴謹的看向崇禎,等待崇禎准予他繼續說話。

崇禎看了再次皺眉,對著張良棟這般不識抬舉,也是十分惱怒,自己可給他臺階了,既然如此不要臉,自己也不必給他顏面,心中這麼一想,崇禎心情倒是平靜,對著張良棟道:“你可還有奏諫?”

“是,臣覺得組建新海之軍是件好事,但是卻不能任人唯重,嶽忠在陝西組建陝西衛所,在南直隸又組建衛海軍,如果再組建新的海軍,那麼微臣斗膽,嶽忠權柄舉足輕重,不利社稷安危。”

嗡的一聲,各部大臣官員紛紛開口議論,張良棟這番話說的倒是在理。崇禎這麼聽著倒是有了興趣,雖然這張良棟說的不得自己的心,但是也是為大明為自己考慮,這心思倒是對的,不由對他有了一些改觀。

“皇上,對嶽忠信任有加,但是也不能太過器重,多少學子數十年苦讀詩書,就等金榜題名,好為我大明江山社稷謀福,如果只讓嶽忠一人獨領風騷,那不是讓天下學子們心寒,不是讓天下學子棄文習武?”

嘶,眾人紛紛吸了一口冷氣,這張良棟好膽,這嘴可是真毒啊,表面上看似沒有什麼,而是為天下學子謀福,但是暗中卻直指嶽忠武官出身,卻擔當文官之事,而且無意之間,把學子們拉倒他的一旁,語言之中皆是氣勢磅礴,讓人無法反駁。

李標也是暗暗心驚,這張良棟他倒是熟悉,這人雖是言官卻與其他人不同,平日裡從來不輕易得罪人,遇到政見不同也是微微一笑,也不反駁也不贊同,只是堅持己見而已,再有不滿起身離去。可是今日之舉直指嶽忠,這到底是何故?李標怎麼也想不明白。

“嗯,依你之見朕該如何?衛明之才滿朝皆是有目共睹的,你可有更好的人才替代,朕也好調衛明回京。”

張良棟這番話也讓崇禎無法反駁,只好溫和的開口道。

“回皇上,推舉人才不是臣的職責故不敢妄言,臣只是一名言官,只會對皇上負責,對我大明江山社稷負責,臣還有一事要說,但是卻是耳聞當不了真,故此請皇上當故事聽了,莫要怪罪臣的過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哦,你說吧,朕赦你無罪。”崇禎點點頭對他道。

“皇上,最近京城流傳一句歌謠,說是從一名卦師嘴中流出,所以當不了真的,故此臣就斗膽一說。”

張良棟說完這句清了清嗓子,開口清唱道:“東面皇,北方王。帝之遼民無人問,臨山傍水好淒涼。三國立,分國疆。天災人禍亂四起,下界妖魔戰八方。魏老妖,明千歲。手掌兵權持朝綱,窩裡反鬥身而死。兵不精,全無用。避世才是保身策,反之其道恐遭殃。”

張良棟本是秦人,操著一口秦腔唱完,倒是有一種悲慼之感,讓大家紛紛點頭暗自稱讚。

崇禎此時覺得心中有一種苦澀,的確現在就是這樣情形,東面後金,北方蒙古,遼東到了今日還沒收回,那裡的黎民必是在受苦啊。

而前段日子河南、山西兩地,也奏報朝廷今年大旱,有流民四起之象,也讓崇禎十分頭疼,可是後面的幾句,卻是讓崇禎不解,難道天下真的不穩,讓人要避世才能避免遭殃麼?

“嗯,是朕做的不夠,讓天下百姓受苦了,不過難道朕的江山,真的已經達到這般摸樣,要人隱於山林之間避禍才行?”

“皇上,現在雖然各處有些兵亂,但是都是當初陝西那些餘孽,假以時日定會誅滅,而天下百姓在皇上的恩澤下,乃是溫飽有餘,少數等地窮困悽苦民眾,因為皇上下旨減免雜稅,也開始有所緩解,天下黎民無不對皇上感恩戴德。”

戶部右侍郎孫居相快步走出道。

“是啊,皇上,現在陝西被嶽忠平定,東南海事也有所好轉,外番建造的熱蘭遮城,都被嶽忠收復,只差遼東疆土未能歸回,想必用不了多久,袁崇煥定會收復故土,到時候可謂中興大明,我大明歌舞昇平啊。”

何如寵急忙走出開口道,他與嶽忠關係不錯,這言語之間,對嶽忠也是贊言一番。

“朕,不問你們,你說。”崇禎揮手不讓眾人開口說話,手指一指張良棟開口道。

“皇上,前段時間河南、山西兩地官員,上奏朝廷說是今年大旱,預測今年莊稼顆粒無收,而且有流民四處作亂,四川、湖廣等地也有賊首叛亂,各個都是起著妖名,臣覺得天下還是有窮苦之地,不像兩位大人說的歌舞昇平,皇上要有臨危之慮才行。”

“不錯,你說的不錯,你叫什麼名字?”崇禎聽完連連點頭,這張良棟果然非同一般,連上級官員都敢頂撞,不惜自身安危敢於直言,這樣的人正是自己需要的,對著張良棟開口道。

“皇上,臣張良棟,臣還有事奏鳴皇上。”

“不錯,張良棟你說的不錯,還有何事盡數與朕說說,還有你上奏那歌謠何意?”崇禎對於這張良棟,大有啊有好感,不由衝他微笑道。

“臣要奏的事情,就與歌謠有關,當初臣聽了那首歌謠,也是當做笑談,但是覺得字裡行間,倒是有一點意思,每日在家玩讀當做消遣,也是警示自己要為天下黎民謀福,用心效忠皇上不敢懈怠。”

“不錯,張良棟你真是有心了。”

“皇上,可是昨日偶然抄寫之後,臣發現一個結果,其結果讓臣也是不敢相信,讓臣心中為之大驚,本來也不想稟明皇上,怕是皇上怪責,可是思考良久不敢隱瞞,還是覺得應該讓皇上知曉,這才上奏皇上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