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之漢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一十五章各有塘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一十五章各有塘報

不大一會格魯提拿著情報,走進西平城主府,此時德格類正寒著臉,與塔拜說著什麼。

“問出來了?”德格類開口道。

“是,旗主,一共十二處暗線,另外從他們嘴中撬出,皮島暗線六處,分別是毛承祿與劉興祚佈置的,另外袁崇煥佈置的暗線,沒有傳遞出訊息,但是劉興祚那邊,好像已經有人離開我朝疆域,怕是把情報傳遞出去了。”格魯提開口道。

“哼,好一個劉愛塔,真是忘恩負義之徒,當年父親因為他,可是氣得吐血,要是有機會,我定要取他狗命。”塔拜起身開口怒罵道。

塔拜說完對著德格類開口道:“十弟,你看現在我們該如何?”

“六哥莫要著急,現在八哥帶兵已經走了兩日,估計今早就到了邊關,我們牽制袁崇煥算是成功了,只不過要防止袁崇煥得到訊息,反攻我們才是,現在當務之急,我們倒是應該藉此機會,把明朝的暗線紛紛拔掉,這才是當下之事。”

“嗯,十弟你說的不錯,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告訴二哥一聲?還有代善那邊用不用我們通知一下?”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六哥,二哥那邊倒是要告訴一聲才好,畢竟我們嫡系兄弟,但是代善那邊我看還是當做不知才好,一是袁崇煥會不會出兵,還是個未知數,二是皮島混亂自顧不暇,哪有心思攻我大金國的腹地,三是要是皮島出兵更好,也好消弱那代善的實力,這些年那代善日漸猖獗,把我們都不放在眼裡。”

自**哈赤死後,有四大和碩貝勒執政,代善因為自己年少風流,那事情被眾人皆知,雖然這事情對外番不算大事,但是在兄弟之中,還是多為不齒,故此這些年韜光養晦,越發平穩起來。

莽古爾泰為人魯莽、直爽,雖然為人有些囂張,但是對於兄弟姐們還算不錯,故此兄弟們對他還算親近。

皇太極為一朝大汗,對於兄弟們暗中行事,也是由他人帶頭,自己卻是擺脫牽連,而且執政到今,對於兄弟們還算不錯,單是對多爾袞與多鐸之事,就讓他賺足了眼球。

而阿敏卻是不好相處,為人囂張跋扈,仗著自己是四大和碩貝勒執政,常常掠奪其他貴族的奴隸,更是找尋藉口助增自己的實力,吞佔旁人的土地,這些都看在眾人眼裡,故此代善並不得人心。

“嗯,十弟說的沒錯,就這樣辦好了。”塔拜對代善也是不待見,直接點點頭道。

大明北方三支鐵騎大軍,如同三把利劍直插北方邊關,大明守將毫無防備,導致不到兩個時辰,三關破敗淪為後金屬地。

破了三關之後,三路大軍都是暫時休息,予以明日向遵化出兵,直逼遵化軍鎮,出了皇太極一路,其他兩路攻下關卡,急忙派人通傳皇太極知曉。

當皇太極接到戰報之後,微微一笑對著范文程道:“果然如先生預料那樣,三關破之太易,如果明朝北方諸鎮兵將皆是這樣,我等定可長驅直入,到達大明京城之下。”

“大汗,臣有一言想對大汗言語。”

“先生請說。”皇太極恭敬的對范文程開口道。

“大汗此次出兵是想攻破明朝京城,還是為了掠奪糧食?”范文程凝視著皇太極開口道。

見到范文程如此謹慎,皇太極也是仔細想著對方的話語,半響才開口道:“京城能下自然更好,但是首要的還是掠取糧食,同時也要與大明爭個平起平坐的地位,莫要讓那明朝小兒,視我大金如蠻夷。”

“大汗說的不錯,糧食才是我們重中之重,故此大汗莫要忘了根本,那明朝北京城,乃是大明都城,故此城高牆厚,就算我大金將士勇猛,但是想要拿下此城,怕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圍上一年半載才有希望,可是明朝都城多有存糧,足夠他們吃食一年兩年的。只要北京城內部不亂,那麼我等根本沒有希望攻破。”

皇太極聽到這裡不由咧咧嘴,尼瑪的,真是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你看人家明朝,一個都城就要存有一兩年的糧食,自己卻為糧食四處奔波,真是讓人唏噓啊。

“哼,要是真的可能,拿下這京城倒是意一件美事,倒是省的咱們四處奪糧了。”皇太極雖然知道這不現實,但是心中也有些僥倖。

“大汗千萬不能有這僥倖之心,要知道這北京城根本不可能攻破,時間長了大明各地將官,皆是要率領兵士支援北京城的,雖然我大金鐵騎戰無不勝,但是武技再好,也是雙拳難擋四手,人多了就算殺我們也要殺一會,這身體恐怕經不過長時間作戰的。”

范文程說完,皇太極這時候次才明白,范文程這是在點醒自己,莫要時日過長見好就收啊。

“先生之言,我已明白,只要糧食掠奪的差不多,我自然會帥兵返回,我也知道此時不是攻破明朝的時候,明朝雖然兵士懈怠,但是還是存有精兵良將的。”

皇太極收起僥倖之心,神態從剛才的興奮轉為冷靜,看到皇太極冷靜下來,范文程也是暗自點頭。

一日後嶽忠的塘報傳到京城,塘報是明朝軍情的統稱,但是實際上只有緊急軍情才被稱之為塘報。

而塘報也分地域性,向當初毛文龍上報的塘報,皆稱東江塘報,由毛文龍親自撰寫。

如果是袁崇煥上報的塘報,皆稱遼東塘報,由袁崇煥親自撰寫,呈報給朝廷。

當初嶽忠在陝西上報的軍情,乃是以私信的形式發給崇禎,故此不能稱之塘報,在南直隸任職之後,嶽忠領文官銜,故此多以奏本上奏。

而到達山東之後,雖然嶽忠任領督師一職,但是以奏本的形式上報朝廷知曉,那必然會浪費時間,但是要是以私信的形式,嶽忠卻怕崇禎猜忌,不好處理此事,故此才以塘報的形式奏鳴朝廷。

可是就是因為如此,這封塘報並沒有及時送達崇禎之手,造成日後天大的誤解,使得嶽忠遭受崇禎更大的猜忌。

塘報先入兵部,經過兵部司務審查觀閱之後,以輕重緩急分類,再呈報給上司,可是當山東這封塘報。到達兵部之時,這名司務正與人交班,整理桌面上的奏本,順手把這封塘報,壓在江西布政司府衛所,申請兵餉之報的下面了。

而另一名司務也是沒有細問,在前一名司務離去之後,看了一眼左手奏本,微微皺眉開口道:“早些日子剛領完,這江西又搞什麼鬼?這要是呈給皇上,兵部官員不是又要遭到皇上訓斥,這江西南康府就會找麻煩。”

看著那奏本放在擱置待緩的地方,這司務也是點點頭,覺得這是應該的,本來這擱置待緩的奏本,需要交班的司務,再一次檢視的,看看是否有沒有遺漏,但是這司務因為那江西奏本之事,倒是沒有翻閱檢視,導致嶽寫的那封塘報,被壓在擱置待緩的奏本之中了。

就在司務剛剛坐下不久,門外護衛快步走進,看了一眼司務開口道:“湯司務,這是遼東塘報十萬火急,請你翻閱一下。”

“嗯?遼東塘報?不會有事請賞吧,這倒是有日子沒見了。”這姓湯的司務,起身接過塘報,這一翻閱可是著實心驚。

“趕緊傳給侍郎大人,不,直接給尚書大人,莫了,還是我去吧。”這司務快步跑了出去,直接去衙門主府去找王洽了。

王洽接到這塘報,不敢有半點遲疑,這等軍情可不是自己這外門漢,能夠處置得當的,王洽急忙去找內閣閣老去了。

內閣朝會之後,閣老們紛紛議論河南匪亂之事,此時正談論楊鶴到了河南,該怎麼辦的時候,王洽大步流星的走了進來連門都沒敲,一臉緊張的樣子,讓屋中眾人紛紛住口,看向王洽。

李標看了一眼滿頭大汗的王洽,不由微微一笑開口道:“我說和仲怎麼走得這般急,怎麼腦袋都冒汗了?”

李標一看王洽走進屋中,頭上呼呼都冒著白氣,此時也知道恐怕有大事發生,急忙起身拿了一塊絲巾遞給王洽。

“謝謝閣老,還,還真有事情稟明各位,大家還是自己看吧。”王洽喘著粗氣,把懷中的塘報交給李標。

李標接了過來,拿起一個茶杯,倒了一杯茶水遞給王洽,這才低頭翻閱塘報,看完之後眉頭緊鎖,伸手遞給韓爌開口道:“首輔還是看看吧,這是遼東塘報。”

“哦?”韓爌接了過來,打眼這麼一瞧,呼的站了起來,伸手遞給一旁的周延儒。

看到韓爌臉上青一陣紫一陣,大家更是好奇這軍情了,周延儒看完也是臉色驚變,伸手遞給成基命開口道:“成公還是看看吧,在下也是心驚的很。”

成基命看完遞給下一個人,眾人紛紛看完之後,都是一臉擔憂的表情,半響無人開口說話,都是心中盤算這塘報,到底有多少可信度。

王洽看到屋中各位閣老閉嘴不言,也知道大家正在考慮此事,伸手拿起李標的茶壺,連幹了幾杯茶水,才算緩解嗓子的乾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