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之漢威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七章福王之奏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七章福王之奏

“大人,沒有發現匪首王嘉胤,在後面發現一條小路,估計他們是從那裡逃出去了。”何滕蛟搜尋完之後,快步走向嶽忠身邊道。

“不是說石門山沒有其他路可走麼?”嶽忠此時憤怒的開口道。

“大人,這山寨後面就是懸崖峭壁,可是誰知道他們既然搭造了一個繩梯,直接通往後山,想必那些賊匪給自己留的退路,是下官失察請大人處罰。”何滕蛟急忙跪倒在地道。

“起來吧,派人去追了麼?”

“繩梯自底下已經被人點燃,現在已經燃燒一半了下不去了。”何滕蛟趕緊開口道。

“哎,天公弄人啊,算了逃就逃了吧,這王二的頭顱奉給朝廷,也算是一大功績,即可昭告河南各地,緝捕匪患王嘉胤。”

“是大人。”

王嘉胤被種光道一路揹著向南而去,這條山路雖然崎嶇不堪,但是也好過身死丟命,種光道一路奔行,直到天明確定身後沒有追兵,這才逐步停了下來休息一會。

這時候王嘉胤才微微睜眼,一看四周的情況不由大驚問道:“光道這是怎麼一回事?”

見到自己山頭大哥醒來,種光道一時之間開口哀嚎大哭,開口把事情說予王嘉胤所知,王嘉胤在得知情況以後,也是抱頭痛哭,真沒想到自己一醉之後,事情既然成了這樣。

兩人哭泣半響之後,種光道才開口道:“大哥,我們究竟去往何處?”

“哎,事到如今,河南我們是不能帶了,去湖廣是我們唯一的出路。”就這樣兩人決定去往湖廣。

河南一戰彰顯了嶽忠暗衛的實力,但是在上報朝廷之時,嶽忠隱去了暗衛的表述,把功勞全部交予何滕蛟與孫傳庭二人,朝廷在得知王二匪首被剿滅之後,自然是一片讚揚之詞。

隨著陝西、河南、山西、四川匪患漸平,崇禎也動了心思,想要嶽忠回京的主意,但是因為陝西的改制剛剛起步,皇莊與皇礦也才開始盈利,這些都是離不開嶽忠的,崇禎也自然把這想法壓在心中。

這個年京城過得倒是十分熱鬧,後金因為北伐的緣故,與大明暫時議和,陝西匪患在嶽忠的督師下日益漸平,這也使得大明一時之間太平起來。

可是看似平靜的湖面,那水底暗起波瀾,又是何人能看明白的,自臘月二十六崇禎開始封筆之後,直到初七這天朝廷開始再一次起筆。

崇禎二年正月初七早朝,本該簡單彙報一下情況,卻因為一人的奏摺,使得朝廷大起波瀾。

這封奏摺是福王朱常洵上奏朝廷的,要知道大明朝嫡系之中,除了崇禎這一支,還有四位王爺,分別是福王朱常洵,瑞王朱常浩、慧王朱常潤、桂王朱常瀛。

這四位可是萬曆皇帝的兒子,可是崇禎直系皇叔了,如果當時不是文武百官力保崇禎的老子當皇帝,那麼萬曆皇帝可是有意立福王為皇帝的。

這四位王爺除了福王朱常洵就藩洛陽,剩餘的三位王爺當時都在京城,當初崇禎要不是天啟皇帝立下遺詔,那麼這四位王爺也有繼承權的,魏忠賢也是考慮到這一點,才迫使同意崇禎登基。

而四位王爺之中,福王勢力最大,雖然沒有兵權在手,但是封地最大最廣,在朝廷的影響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這一位王爺的奏摺,可著實讓崇禎在乎的很。

福王的奏摺上,直接針對嶽忠納地為皇莊一事不滿,更是對嶽忠剿匪不利加以指責,言語之中說予陝西政務的改制,使得陝西成為嶽忠一言堂,這不利於祖宗的制度。奏摺之中林林總總列出嶽忠罪責數十處,言語之尖銳乃是崇禎自登基於今前所未有。

福王的這封奏摺,如同導火索一般,使得朝廷再次動盪起來,首先是少數言官對於嶽忠,不遵祖宗之法加以指責,在其後說嶽忠建立皇莊兼併土地,不利於民生發展,其後又道嶽忠樹立嫡系掌控軍隊,實乃不安好心。

接連一個月的時間,朝廷每天都是彈劾嶽忠的奏摺,這彈劾嶽忠之事,如雪花紛紛湧到崇禎的案前,使得崇禎也是一時頭大無比。

如果福王為什麼會彈劾嶽忠,這件事情要從嶽忠到達河南開始,洛陽本是福王的封城,當初嶽忠急於剿匪,到達洛陽直接離去,這就讓福王對嶽忠十分不滿。

再加上河南的富貴鄉紳,也怕嶽忠在河南行皇莊之舉,那樣在根本上傷了自家的根基,也就攢動著福王,福王本就是河南山西土地大戶,要是嶽忠真的行陝西皇莊之舉,那麼自己可是要損失慘重的,就這樣思前想後,福王才上奏崇禎這封奏疏,只為了崇禎調走嶽忠而已。

可是這封奏摺恰巧被朝廷有心人看到了機會,也就造成如今的局勢,崇禎在押了一個月之後,也終於壓制不住,與二月初召喚內閣各部大臣共議。

“各位愛卿,今年之初衛明之事在朝中非議,你等怎麼看待此事,各自說予朕聽。”崇禎鄒著眉毛對著一干大臣開口道。

“皇上,臣有話要說,嶽大人自京城處事陝西不到一年,這一年來匪患漸平,開皇莊徵收土地,這都是忠於皇上之事,臣觀福王之奏摺大有誇大其詞,不可信也。”李標此時直接起身開口道。

這種小範圍的會議,大家都是坐著的,李標起身站了起來,顯然心中有些焦急。

聽完李標說完,崇禎點點頭,但是崇禎未等說話,周延儒起身開口道:“皇上,嶽大人雖然終於皇上,但是改制之事大有不足之處,一縣機構林立,雖分散知縣的權利,但是無人控制之下,必然使得知縣一人獨大,故此這機構還是恢復原本的好,要知道祖宗之法不可輕變。”

“皇上,周大人所說極是,另外皇莊佈於一司之地,乃是歷朝歷代未得奇聞,此舉不利於民生發展,臣懇請皇上把土地分封給黎民百姓,讓我大明百姓有衣可穿有地可種。”本該與周延儒唱反調的韓爌,今日大改以往作風直接開口道。

隨著三位內閣重臣說完,各部大臣也開始紛紛上表,雖然有些聲音為嶽忠道不平,但是很快就被大部分聲音遮掩了,看著手底下這些大臣紛紛上表懲處嶽忠,崇禎心中一時之間弄得大為心煩。

“夠了。”一聲怒喝子崇禎嘴中說出,讓一干大臣紛紛跪倒在地,不敢再開口言語。

“衛明每行皆向朕回報,難道說朕與衛明同流合汙麼?都是些庸臣。”崇禎氣的轉身離去,弄得一干大臣不知道是走是留。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回到御書房崇禎苦苦思索,這件事情該如何辦,如果放任嶽忠再行皇莊一事,那麼必然觸怒福王,雖然自己現在是皇帝不假,但是福王的根基還在,一個不好兵戎相見,自己的皇位也是不保。

可是要懲處嶽忠,這也是崇禎不願意去做的,畢竟嶽忠所為都是為了自己,為了大明中興所為。

就這樣想了好久崇禎也想不明白,直到一個時辰過去,曹化淳走進來才讓崇禎回過神來。

“曹如,你說說這件事情,朕該怎麼去做?”

曹化淳看了一眼雙眼通紅的崇禎,本來有意推辭的話語,到了嘴邊卻不知道則麼說才好。

“皇上,小人覺得嶽忠功大於過,河南剿匪不利,致使王嘉胤匪首逃脫,但是數萬流賊皆被嶽忠帶兵剿滅,另外陝西的改制,也使得陝西歌舞昇平,四處匪患已經不再存留,皇上是不是應該調嶽忠回京來了。”

“嗯?”崇禎有些明白曹化淳的意思,明升暗調,這就是曹化淳的意思。

“這樣倒是不錯,西北之地苦寒,衛明倒是著實受了些苦,既然陝西匪患事了,調他回京倒是必然之舉,可是朕應該怎樣封賞?”

“皇上,南京兵部尚書正處於空置,以嶽忠的才能必然可以擔當,皇上是不是調任嶽忠去南京避一避風頭。”

曹化淳說完崇禎眼睛一亮,明王朝兩個都城,一是北京二是南京,北京被稱為順天府,南京被稱為應天府,兩府都保留六部、都察院、五軍都督府等中央機構,但是應天府基本都是養老的地方,屬於閒職沒有前途的。

眼下嶽忠這種情況,要是調京城城擔任要職,那麼肯定招惹福王等人不滿,但是降職崇禎捫心自問又說不過去,剛好調南京任兵部尚書,是最好的結果了。

要知道應天府雖然是養老的地方,但是南京的兵部尚書,主管南京軍政之人,還不算養老閒置之人,處於這個時期避風頭剛剛好。

“嗯,曹如你說的不錯,既然如此由你執筆,調衛明去往南京任職兵部尚書一職,另外朕記得南京有朕的皇莊,就賜給衛明為府邸吧,這件事情你親自去辦,告訴衛明等過了風聲,朕必然會再次啟用與他,讓他把心放在肚子裡。”

“是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