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水滸傳·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一十六回: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4)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一十六回:盧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公明大戰烏龍嶺(4)

宋江在桐廬扎駐寨柵,又見折了阮小二、孟康,在帳中煩惱,寢食俱廢,夢寐不安。吳用與眾將苦勸不得。阮小七、阮小五,掛孝已了,自來諫勸宋江道:“我哥哥今日為國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強似死在梁山泊,埋沒了名目。先鋒主兵不須煩惱,且請理國家大事。我弟兄兩個,自去復仇。”宋江聽了,稍稍回顏。次日,仍復整點軍馬,再要進兵。吳用諫道:“兄長未可急性,且再尋思計策,度嶺未遲。”只見解珍、解寶便道:“我弟兄兩個,原是獵戶出身,巴山度嶺得慣,我兩個裝做此間獵戶,爬上山去,放起一把火來,教那賊兵大驚,必然棄了關去。”吳用道:“此計雖好,只恐這山險峻,難以進步,倘或失腳,性命難保。”解珍、解寶便道:“我弟兄兩個,自登州越獄上梁山泊,託哥哥福廕,做了許多年好漢,又受了國家誥命,穿了錦襖子,今日為朝廷,便粉骨碎身,報答仁兄,也不為多。”宋江道:“賢弟休說這兇話!只願早早幹了大功回京,朝廷不肯虧負我們。你只顧盡心竭力,與國家出力。”解珍、解寶便去拴束,穿了虎皮套襖,腰裡各跨一口快刀,提了鋼叉。兩個來辭了宋江,便取小路望烏龍嶺上來。此時才有一更天氣,路上撞著兩個伏路小軍。二人結果了兩個,到得嶺下時,已有二更。聽得嶺上寨內,更鼓分明,兩個不敢從大路走,攀藤攬葛,一步步爬上嶺來。是夜月光明朗,如同白日,兩個三停爬了二停之上,望見嶺上燈光閃閃。兩個伏在嶺門邊聽時,上面更鼓,已打四更。解珍暗暗地叫兄弟道:“夜又短,天色無多時了。我兩個上去罷。”兩個又攀援上去。正爬到巖壁崎嶇之處,懸崖險峻之中,兩個只顧爬上去,手腳都不閒,卻把搭膊拴住鋼叉,拖在背後,颳得竹藤亂響,山嶺上早吃人看見了。解珍正爬在山凹處,只聽得上面叫聲:“著!”一撓鉤正搭住解珍頭髻。解珍急去腰裡拔得刀出來時,上面已把他提得腳懸了。解珍心慌,連忙一刀,砍斷撓鉤,卻從空裡墜下來。可憐解珍做了半世好漢,從這百十丈高巖上,倒撞下來,死於非命。下面都是狼牙亂石,粉碎了身軀。解寶見哥哥顛將下去,急退步下嶺時,上頭早滾下大小石塊,並短弩弓箭,從竹藤裡射來。可憐解寶為了一世獵戶,做一塊兒射死在烏龍嶺邊,竹藤叢裡,兩個身死。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天明,嶺上差人下來,將解珍、解寶屍首,就風化在嶺上。探子聽得備細,報與宋先鋒知道,解珍、解寶己死在烏龍嶺。宋江聽得又折瞭解珍、解寶,哭得幾番昏暈,便喚關勝、花榮點兵取烏龍嶺關隘,與四個兄弟報仇。吳用諫道:“仁兄不可性急,已死者皆是天命。若要取關,不可造次。須用神機妙策,智取其關,方可調兵遣將。”宋江怒道:“誰想把我們弟兄手足,三停損了一停。不忍那賊們把我兄弟風化在嶺上,今夜必須提兵先去,奪屍首回來,俱棺?埋葬。”吳用阻道:“賊兵將風化,誠恐有計,兄長未可造次。”宋江那裡肯聽軍師諫勸,隨即點起三千精兵,帶領關勝、花榮、呂方、郭盛四將,連夜進兵,到烏龍嶺時,已是二更時分。小校報道:“前面風化起兩個人在那裡,敢是解珍、解寶的屍首。”宋江縱馬親自來看時,見兩株樹上,把竹竿挑起兩個屍首,樹上削去了一片皮,寫兩行大字在上,月黑不見分曉。宋江令討放炮火種,吹起燈來看時,上面寫道:“宋江早晚也號令在此處。”宋江看了大怒,卻傳令人上樹去取屍首,只見四下裡火把齊起,金鼓亂鳴,團團軍馬圍住。當前嶺上,早亂箭射來。江裡船內水軍,都紛紛上岸來。宋江見了,叫聲苦,不知高低。急退軍時,石寶當先截住去路,轉過側首,又是鄧元覺殺將下來。直使:規模有似馬陵道,光景渾如落鳳坡。畢竟宋江軍馬怎地脫身?且聽下回分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