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之藩王崛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0章 佈局朝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040章 佈局朝堂

老爹書房內,朱以派進來就把價值兩萬兩銀子的銀票擺在桌子上。

“父王,兒子從知府王宇生和同知田文貴那裡搞了六萬兩銀子,換取咱們不彈劾他們派兵包圍郡王府的承諾!”

“反正他們已經投靠閹黨,頂多兩個月就會跟著閹黨一起倒臺,有沒有我們的彈劾奏摺都一樣,還不如換點兒銀子回來。”

“到時候,來泰興城抄家的肯定是東林黨人,他們比閹黨還要貪婪。與其把那些銀子白白便宜他們,還不如兒子搶先下手,拿到咱們自己手裡!”

“這些銀票一共兩萬兩,用來補貼郡王府虧空。”

說完後不等朱壽鏞開口,又從兜裡逃出一沓銀票道:“這是一萬兩銀票,兒子打算把他交給周叔!”

“去京師發展幾個眼線,最好是有資格上朝,五品以上的文官!”

“讓他們隨時隨地給我們通報朝廷最新動向,朝堂上的官員調動,陛下的想法……”

“雖然宗室不能參政,但咱們也不能當睜眼瞎。”

“這次危機,如果沒能提前分析出魏忠賢盛極必衰,閹黨即將倒臺。郡王府肯定會向東廠妥協,拿銀子給魏忠賢修生祠,陷入另一場危機。”

“不僅會丟盡宗室的臉面,還會讓陛下和東林黨覺得咱們投靠閹黨,將來閹黨倒臺後一起清算我們!”

“吃一塹,長一智,郡王府肯定不能再犯同樣的錯誤!”

“用最短時間,不惜一切代價收買幾個文官,讓他們替郡王府做事,這樣我們才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壽鏞深有感觸。

這次危機要不是兒子反應快,說服自己,郡王府肯定會被自己帶入另一場危機。

至於在京師發展眼線這件事兒,不僅泰興郡王府在做,大明其他郡王和藩王都在做。

搞不好朝堂上的一些正二品大員就是各地藩王扶植起來的代言人。

他們有錢,透過賄賂上官,短時間內將自己人推上高位,幫他們盯著朝廷一舉一動,甚至左右朝局,制定一些對他們有利的政策。

朱壽鏞也想這麼做,但郡王府太窮。

有限的財力只夠他們在京師發展幾個小官。

他們連上朝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接觸內閣中樞的一些秘密了。

導致郡王府從他們那裡得到的情報非常有限,還有好多情報是過時的,郡王府很難從那些情報中分析出朝廷最新動向,不然老爹也不會做出向東廠妥協的決定。

朱以派說完就露出一副贊同表情:“派兒你說得太對了!”

“謀定而後動,朝廷雖然隔我們很遠,但如果我們比別人先一步知道朝廷動向,不管做什麼都能都能拿到比別人更大的利益!”

“這次郡王府就是因為搶得先機,別人還在巴結東廠和魏忠賢時,反其道而行,順著陛下的意思彈劾東廠和魏忠賢。”

“不僅讓郡王府免於處罰,還在陛下那裡留下一個很深的好印象,得到陛下認可!”

“管家,這件事兒本王全權交給你負責,派兒給你的一萬兩白銀隨便用,不需要向本王請示。要是不夠,本王這裡還有銀子!”

“這次說什麼都要在朝堂上安插一兩個郡王府眼線!”

“你可以分兩步走:一邊收買朝堂上不屬於任何勢力的官員給我們郡王府當眼線。一邊收買吏部那些高官,等閹黨被陛下扳倒後,把以前給郡王府做事的幾個小官往上升兩級!”

“爭取一年內把他們全部升到五品,位置都無所謂,只要能上朝聽政,接觸到內閣中樞就行!”

看到老爹站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談,朱以派既震驚又佩服。

都說大明朝把宗室當豬在養,他們除了吃喝玩樂跟生孩子,其他什麼都不會。

對老爹朱壽鏞的瞭解越來越深入後,朱以派覺得這種說法太以偏概全。

並不是所有藩王宗室都像歷史上的福王那樣,只會享樂,過著豬一樣的日子。還是有很多人從小接受正統教育,學習知識,見識過人。

只是因為宗室不能參政,他們一肚子的本事沒法兒展現出來。

老爹朱壽鏞就是這樣的人。

有眼光,有謀略,要是在朝堂上當官,混個正二品肯定沒問題。

可惜他被郡王的身份給困在泰興,還非常窮,完全沒機會參政。

如今有了銀子,雖然照樣沒法兒直接參政,但可以從其他途徑一展所長。

剛才的佈局就非常厲害,兩條路一起走,相當於給郡王府買了雙保險。

在忠誠方面,新收買的文官肯定比不過那些已經給郡王府做事好幾年的小官。

老爹兩條路一起走,既可以讓那些小官監視郡王府剛剛收買的那些高官,確保他們提供的情報和訊息都是真的。

還能多給郡王府留一條後路。

萬一那些新收買的文官背叛郡王府,那些小官已經在郡王府支援下成長為朝廷中層官員,可以繼續給郡王府提供訊息。

不至於把郡王府情報來源渠道全部放到一個人身上,導致這個人一出事,郡王府的消息來源就斷了。

馬上支援:“父王厲害,這樣咱們的情報來源就有了雙保險!”

“如果能再加一條,雙保險也許就能變成三道保險!”

朱壽鏞一臉期待問:“加什麼?”

朱以派馬上道:“出錢資助一些品性優良,窮困潦倒的年輕人,讓他們參加科考,入朝為官。這樣一來,他們對郡王府肯定更加忠誠。”

“這樣做雖然好久才會有回報,但投入並不多,一個讀書人一年三十兩白銀就夠了,十個讀書人也才三百兩。”

“咱們一年拿一千兩白銀資助三十個讀書人,每次能有一兩個考中進士咱們就賺大了!父王您覺得呢?”

“這個辦法好!”朱壽鏞看著兒子一臉高興道。

“據我所知,江南一帶的有錢士紳就透過這種手段培植自己勢力!”

“雖然家裡沒人當官,但卻可以透過他們資助的官員插手朝廷政務!”

“如果咱們郡王府也能資助一些讀書人透過科舉進入朝堂,肯定能給郡王府帶來巨大好處!”

“管家你明天就可以開始佈局!”

新書上傳!求推薦票!求收藏!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