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人過五十日過午最新章節列表 > 213、孤獨也是致命的社會疾病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213、孤獨也是致命的社會疾病

一個人,作為社會群體的一員,總有融入社會消除孤獨感的慾望。

記得大學時期,一個外系的同學經常一個人在我們系常用的階梯教室學習,總是獨來獨往。偶爾某一天,我就主動跟他打了個招呼,他也禮貌性地回應我,並且做了簡單的交流。慢慢地,我倆竟然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他的家境殷實,父母都是知名企業高管,相對於從農村考學出來的窮孩子的我,肯定有很多優越感,但是,慢慢地,我發現,他的幸福度指數並不是很高。後來隨著我們深入的交往,我帶他去我農村的家裡做客,他也帶我去他城市的樓房的家裡吃飯,感覺他們家庭成員看似和諧共處,其實溝通上總給人一種無效甚至冷漠的感覺。

大學畢業後,他在父親的關照下去了北京,而我自感幸運地留在了這個城市工作。當然,聯絡也就漸漸少了,除了我結婚他來參加我的婚禮,我們幾乎就是電話聯絡而很少見面。

幾年後,他的父親突然到我的工作單位找到我,告訴我說同學病了,精神疾病,希望我這個老朋友能去家裡看看他,跟他溝通交流。

我去了,發現他的話語少了很多,有些本來應該我們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他卻表示了冷漠。臨別,在他的父親的提議下,他才似乎不情願地出門下樓送送我。他在中途低聲趴在我耳旁告訴我:“走路小心一些,最近有搶劫事情發生。”我有些毛骨悚然,不過,在自己熟悉的這個地方,我真的沒有聽說攔路搶劫的桉件發生啊。

從事心理疾病治療的大舅哥聽我閒聊到這個朋友,他很確定地說他是精神病患者,狂躁、猜疑,甚至還有過重的防備心理和攻擊性。果然,他的父親不久又找到我,希望我幫忙聯絡醫院,把他送過去治療,他不僅僅與父母對抗,甚至與鄰居老人、孩子發生衝突甚至動用武力。在大舅哥的幫助下,我沒有出面,他被強行送進了精神病醫院,可惜的是他拒絕吃藥,拒絕治療,堅持以為是家人在迫害他。

無意中,聽大舅哥說,同學的父親對他們醫院進行了投訴,說治療效果不好,醫護人員不負責任等等,弄得大舅哥裡外不是人。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我們更加漸漸少了聯絡。直到有一天我這個同學打聽著來到了我的新單位,跟我說些要結婚的話,女朋友的情況。那時候他應該是沒有工作了,卻堅持要請我吃飯,原來他在跑保險,希望我能做幾單理財保險。看他語焉不詳的樣子,我只是應付他說我請客吧。

餐桌上,我們談的都是關於他的女朋友和結婚的事情,畢竟我的孩子都上高中了啊。我也拒絕了他的保險業務,說房子貸款很多,壓力很大等等搪塞的話。

後來我們再沒有聯絡,他也沒有請我參加婚宴,當然他是否結婚還當另論。只是在微信上他說我的書白讀了。言外之意,我們的朋友關係到此為止了。

據大舅哥告訴我,這個朋友的家族遺傳是有的,他父輩一個大爺也是這種疾病。

中國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數量非常巨大,家裡有一個精神病病人是非常痛苦和難以想象的事情,包括我熟悉的一個小同事的妹妹,雖然大學畢業,但是什麼工作都不能善始善終地進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總是出現幻覺甚至被人迫害的假想中。有一次她懷疑有人透過手機監視她,她把手機都摔壞了。一旦不吃藥,病情就加重,家裡人尤其是那個小同事是唯一一個為她著急並關心她的人。他們的父親去世了,母親在另一個城市打工,和本村同來的一個男人同居了,根本就沒有能力關心自己的小女兒,而是放任她回到老家,住在男方的父母處,一起的還有一個12歲的這個男人的兒子。看到這可憐的孩子,我都冥思苦想怎麼能幫助她一下呢?開個小店,或者找一個不錯的朋友的公司上班?可是,鞭長莫及,力不從心,只能鼓勵小同事慢慢誘導她吃藥,恢復差不多了再找份工作,當然最好的結局就是找到合適的男朋友,結婚,或許真的就治好了自己的疾病。

遺傳基因使得我多少有些擔心,吃齋念佛多做善事或許有些迷信,但是真的自己遇到這樣的情形又該怎麼辦呢?據說這個小女孩一直在富裕的家庭裡健康成長,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直到高中父親受傷,家裡失去了主要的經濟來源,女孩子的同學便就用異樣的眼光看她,用刻薄的一些語言挖苦她,於是,她的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整個人變化巨大,雖然勉強考了一個本科,卻都是和姐姐一樣靠著助學貸款完成學業,幾萬元的還貸壓力,本來不算什麼,可是對他們來說卻重如泰山。

在我看來,孤獨,孤立,自我封閉,拒絕社交,慢慢地一個人就會患上精神疾病,比如自閉症,恐懼症,幻想症,迫害症等。所以,適當的社會交往,三倆知心朋友對於一個社會個體來說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我的高哥高嫂,十天半月不來家裡山南海北地聊上一頓,就似乎缺少點兒什麼。雖然在一起喝酒喝得有些多,茶水鬧得我一晚上上四五次廁所,但是次日早晨醒來,感覺昨晚上的小聚會很好,很踏實,高哥高嫂真是不錯的朋友呢,尤其是最近壓力較大的妻子,透過聊天,得到了很好的釋放。

有兩個同事,大家都說他們倆精神抑鬱。其中有一個是前單位一把手的司機,領導雙軌後找他落實一些事情,他竟然更加抑鬱以致於沒法上班而是在家裡常年休假。據我觀察,是他倆主動關閉了跟外界來往的所有門路,主動退縮到了自己的封閉小環境中而不再有勇氣和力量突破子做的繭。

大姨子為了大舅哥回家靜養的事兒也來到我家,遇到高哥高嫂,他們有很多共同認識的人和同事。臨別,還回高哥兩瓶紅酒,送給大姨子一瓶子蜂蜜——禮尚往來,不能叫任何人吃虧,這是我的社交原則,當然,那些大款朋友請吃的山珍海味我是沒有能力用我的月薪回請的,因為往往一個月工資不夠一頓飯。可是,他們幾個喜歡請我,跟我聊天。大學老師都納悶:“怎麼什麼酒場都會遇到你?這說明你人員還不錯嘛。”

孤獨,當然也是一種享受。但是,長期的孤獨,就有可能成為轉化為精神疾病的危險了。所以,努力走出去,開誠佈公地用一顆真誠的心,努力營造自己的朋友圈子,越早越好,越年輕越好,不要等你老了——五十歲的我,越來越感覺不會再有新的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