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六道修真聊天群最新章節列表 > 092 菩提老祖的真實身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92 菩提老祖的真實身份

“你怎麼知道我師父是菩提老祖?”

孫悟空認為在三界六道中,自己第一位師父是最為強大神秘的,即便是自己再去找都沒有找到師父的蹤跡。

這就讓他不由得驚歎這個恐怖的大能到底是怎樣的存在呢?

秦書書聳了聳肩。

“當然啦,你的這身本身基本上都是他交給你的啊。他最可疑了。”

“可疑?此話怎講?”

此話怎講?

秦書書不由得呵呵一笑。

首先,他的出場很隨意,是在西牛賀洲一座普通的山上,孫悟空在一個普通的樵夫口中打聽到的。找到他毫不費力,而且孫悟空到了之後就順利地辦理了“入學手續”。

更讓人奇怪的是,菩提老祖好像專門在等孫悟空前來拜師。

其次,看他身份。

關於菩提祖師的身份、穿著打扮等,書中並沒有明確交代。

電視上是以一個道人的身份亮相的,這只是電視藝術對原著的後期加工,並沒有糾結這個問題。

可是從名字上可以看出他的身份並非道士,因為“菩提”二字來源於釋迦牟尼佛。

當年釋迦牟尼在一棵菩提樹下打坐七天七夜之後,徹悟成佛,從此菩提樹就成為了佛家的寶樹,成為典型的佛家語言。

所以菩提祖師形象應該是個和尚。

可是,“菩提”二字後面再加上“祖師”就更神秘了。

恐怕釋迦牟尼也不敢稱此名號吧,這本身就是虛幻。

再看他的話語。

一進山門,第一句話是一副對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這可不是一副普通的對聯,而是更加虛幻縹緲的東西。

言外之意就是“不存在的山和洞”。

“斜月三星”是個“心”字,“靈臺方寸”說的也是心。

可見,這座山和洞都是存在於心裡的。

第二句話:給孫悟空起的名字。

“悟空”的本意就是“虛幻不實,變化無常”。

第三句話是對孫悟空說的最後一句話。

“你這一去,定生不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挫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不用說,一聽這話語氣相當的嚴重,絕不是在開玩笑。

因為什麼說的這句話呢?

只因孫悟空在師兄弟們面前賣弄了一下變化之術。

孫悟空本來就是一隻野猴兒,頑皮搗蛋一些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沒想到師父居然說出這些話,不能不讓人捉摸不透。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是一位普通的師徒,在徒弟犯錯之後會說些什麼。

通常來說,如果犯錯不大,無非是訓斥幾句、懲罰其面壁思過幾天罷了。

即便犯錯很嚴重,需要逐出師門也不應該說出以上那些話的。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師父,臨行前應該教導徒弟。

“你這一去,一定要多行善事,不可作惡,一旦你作惡,我就會知曉,定把你怎麼樣怎麼樣......”。

對吧!

這麼說才像一個師父說的話嘛!你看菩提說的啥?

“你這一去,定生不良。”

明明知道悟空離開後一定會幹壞事,卻不加警示和制止,而是“憑你怎麼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徒弟”。

意思是:你怎麼做壞事我不管,只要你不要說出來是我徒弟就行了。

這句話更顯卑鄙至極,明明是在逃脫責任啊!

可見,這句話是在耐人尋味,讓人百思不解。

反倒給人的感覺就是:孫悟空本來就是他專門培養出來去幹壞事的機器,如今終於練成了,要出山了。

悟空離開後,確實惹出了許多的麻煩,也確實沒有說出自己是誰的徒弟,菩提也沒有把悟空怎麼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是還有一個疑點,就拿大鬧天宮來說吧,這個事鬧得夠大吧,孫悟空簡直是把天宮鬧了個底朝天,就連玉帝也拿他沒辦法。

可是自始至終卻沒有任何人問過孫悟空一句。

“你的能耐是誰傳授的?有何居心?”。

按道理來說,罪犯落網之後是需要審問的,出身、來歷、意圖等等都得弄清楚才好定罪,尤其是古代,一人犯罪是要株連好多人的,師父當然首當其衝。

可是為什麼沒有人審問孫悟空?

更沒有人再提及過菩提祖師呢?

讓人費解!

因為菩提老祖曾經露出口風可殺悟空,他既然居住在地上,又能教出孫悟空這等徒弟,理所當然屬於地仙。

而鎮元是地仙之祖。

所以鎮元強於菩提更強於悟空這個推理我一直深信不疑。

忽然間,秦書書看著孫悟空想起一個問題,菩提到底是誰?

悟空學成大道降龍伏虎之後,曾經有過一段“強銷死籍”的經歷。

當時地府的生死簿上明明記載“孫悟空,天產石猴,該壽三百四十二歲,善終。”

大大的不對!

因為要知道悟空當時已結拜七兄弟,七兄弟另外六人各個都非善類,從法力神通上說,應該都在伯仲之間。

既然悟空可以而且已經強銷死籍,那麼那六個呢?

難道他們六個已經強銷死籍過了麼?

難道地府隔三差五就要被神通廣大的妖怪踐踏一回?

難道地府裡根本沒有另外六個魔王的檔桉?

何況天下間還有更強於七魔兄弟的妖怪!

那麼為什麼只有孫悟空有這樣的遭遇?

以悟空畢業離校之後表現出來的神通,橫掃天宮,敗李靖哪吒四天王都是真實本領。

能橫掃神仙界的起碼是高一等的地仙界。

而當時悟空還沒有以身為爐鼎煉丹的能力,他以後的道行積累基本都是靠吃桃子的。

所以他也只能是地仙。

鑑於他確實打不過地仙之祖鎮元大仙,他在地仙界中應該只是中等偏上一點。

當時悟空既然已有地仙的能力,理應同時擁有地仙的待遇。

他另外六個兄弟每個都沒有受到地獄的騷擾,應該就是因為他們都已經擁有實際地仙的能力和待遇,哪個鬼仙敢惹他們,不被他們拿去遞鼓傳更提鈴喝號就已經萬歲萬歲萬萬歲了……

所以悟空這段相當特殊的遭遇,其實只能說明一個事實:悟空根本不是仙人。

從始至終,他根本沒能跟仙界建立起真正脈絡貫穿的聯絡。

所以,他的師父,菩提老祖,也同樣不會是仙人!

——那麼他們到底是什麼?

照妖鏡的問題。

這個問題曾經困擾了秦書書很長時間。悟空兩次公然對抗天宮,兩次都對上了託塔李天王,李天王有照妖鏡。

但前後兩次交鋒,其中一次還是在二郎神的關照之下,這照妖鏡居然一次都沒好用過。對悟空不構成任何威脅。

當時最後破解悟空變化的方法,是鎖了琵琶骨。

很久以後,悟空與六耳獼猴鏖戰,真假難辯。

打到天宮,照妖鏡第二次出場,在鏡子裡,看到兩個大聖,衣服,金箍,鐵棒一模一樣,分毫不差!

怪就怪在這裡,假使照妖鏡對悟空有效的話,鏡子裡應該只有兩個猴子而已……為什麼他們在照妖鏡面前宛如對著一面普通的鏡子,連衣服之類都過濾不掉?……

但還不能就此說照妖鏡是一沒用的東東,那牛魔王何等了得,與悟空激戰一日一夜,鬥智鬥力,絲毫不落下風。

若按這等法力,小哪吒哪裡是他的對手!?

可是照妖鏡一照住元神,老牛就再不能飛騰變化,只能乖乖的做被宰割的菜牛。

為什麼相差竟然如此之大?!

秦書書想起哥斯拉,想起紅外線跟蹤導彈居然打不到那冷血的怪物,頓時豁然開朗。

如果,假設仙界的各種法寶,當然除去直接打擊類的如金箍棒,降魔杵都是各自定位不同的特製武器,問題一下子就簡單了,假如一個人不具備了那法寶攻擊所必須的條件,那法寶自然就制不了他。

這個問題比較復雜,因為是主要圍繞法寶的,所以舉幾個封神的例子。

比如哪吒是蓮花化身,蓮花沒有魂魄,所以哪吒一成型就不懼任何以魂魄為攻擊物件的法寶。

這一點極大的成就了哪吒,不然,他將淪為與黃天化,韋護伯仲的中庸角色。

要知道連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都仍然是存在著魂魄的。

而楊戩更了得的多。

哪吒不懼魂魄類法寶,楊戩相反,他除了魂魄類法寶其他什麼也不懼。

當時他只是神仙級的人物,但在全書中他除了只對大教主級寶物如誅戮滅絕劍等因等級太懸殊而不得不逃避之外,其他稍低一點的他師父級別的法寶他通統硬接!

聞仲的龍鞭,鄧嬋玉的五色石,甚至廣成子的玉虛至寶翻天印,他一概硬接!

我們的幾點幾從沒見過楊戩被寶物打下馬去過。

相對比哪吒N次,黃天化等無數……

而且楊戩以肉身跟哪吒的蓮花身同樣有對各種瘟毒免疫的作用。

在這裡要解釋一下七十二變。

這種法術的遠非我們以前想象的變來變去的那麼簡單。

要知道,既然很多法寶都是靠鎖定特定目標而攻擊的話,那麼,具有極端不穩定性的七十二變,原則上就可以把這些法寶統統躲開。

比如,病毒很囂張,但是一定有它攻不破的堡壘。

假如一個會七十二變的人遭到病毒的襲擊,他的變化就會自然改變他某些基因,部分變化成對病毒免疫的動物基因。

湖塗了吧?

……懂了的舉手!

好,居然有這麼多聰明的人!

七十二變就是這樣,絕大多數的法寶都應該對這種神通束手無策。

除此之外楊戩還有一門九轉元功的功夫,類似於高階鐵布衫,金剛不壞,成道以後一般的直接攻擊,時髦點叫物理性攻擊,可以根本不加理會。

悟空在這兩項上的本事大致上跟楊戩差不多。

老牛稍弱,有七十二變,可能無九轉元功。

如果七十二變加九轉元功幾乎可以抵擋大多數的法寶,除了魂魄性法寶,但,照妖鏡是魂魄性,這種制的老牛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法寶,偏偏從來沒有對原本應該有效的孫悟空產生效果。

為什麼?

悟空投入唐僧門下,最開始更象一筆交易。唐僧救了他,他保護唐僧取西經。

在他的心裡,除了感激,可能根本沒有正視過他的這個師父。

然而,幾年之後,事情變化了。

悟空似乎慢慢發現了唐僧,發現了取經的意義,更重要的,發現了自己!

他開始重視起唐僧了。

在平頂山,他對唐僧頭上的雲霞稱讚不絕。

在通天河,他對老陳說我師父管教不死長命。

在無底洞前的喇嘛廟裡唐僧一病三天,老孫並知因果。

銅臺府地靈縣遇冤,悟空第一個晚上就是在忍,就是在故意受苦受難,因為他知道,師父有這一劫。

他無師自通的知道了師父是金蟬子,是如來的第二個門徒。

為什麼這些玄奧的東西,他竟然都明白過來了?!

孫悟空向來自詡老孫不知幾萬歲了。

稍微精細一點的人都知道,他在說大話。

悟空從生身到成道,到強銷死籍的時候三百四十二歲,之後在天宮混了百十年,壓在五行山下又五百年,滿打滿算加起來才一千來歲。

這樣年紀的妖怪有的是。

悟空拜在菩提老祖座下時老祖說。

“入得我門,為十輩小徒。”

他門中排輩是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元覺,悟空是悟字輩。

但在之前書中沒有對這老祖做一字交代,之後卻又無一字補敘。

菩提消失的無影無蹤,神秘到,就彷佛他一直在那裡等了三百餘年等待那只竹閥度海的猴子……

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他又究竟是誰?……

花果山上的老猴子跟悟空說,世上不死者,唯佛與仙與神聖。

悟空的成就不止神聖,他長生不死,而前文我們已經論述過他實際上不是仙人,那麼他是什麼?

他是佛門弟子!

因為他是實際上的佛門弟子,但在現實中,菩提以道家神通成就悟空的佛門正果。

所以,任何地方都沒有關於孫悟空的記錄。

地府照樣作為一個過程來抓捕他,而照妖鏡也不可能超越仙界鎖定一個佛門的弟子!

這就是事實的真相。

孫悟空在西行之前度過了一千餘年的時光,做一個假設,就在悟空從仙石中破體飛出的同時,一個嬰兒在人間降臨,他一出生就是和尚!

這個和尚慢慢長大,衰老,死亡。

他的下一世,仍然是和尚!

這個人從生到死,從死到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一直在做和尚,他做了九世和尚,輪迴到第十世,還是一個和尚。

這個人當了十世和尚,到最後這一世,他在人間已經歷劫將近千年,也許是機緣終於巧合的來到他身邊,當時是唐朝。

當朝的皇帝從千佛萬僧之中選他出來,執行一個偉大的任務,取西經!

這個人就是唐僧!

唐僧跟孫悟空,雖然名分上是師徒,但,實際上,他們原本就是一體。

那個不敬三寶特立獨行的西方不肖弟子。

他在千年以前被貶落凡塵,他性格中懦弱儒雅敬信佛法的一面成為唐僧,桀驁不遜嘯傲天地的那一面進入仙石成為悟空。

菩提為了成就悟空,在人間度過了十世。

而唐僧用更漫長的時間,艱難完成了自己的十世求道。

悟空跟唐僧,都是十世弟子!

他們根本就是一個人善惡的兩面。

那個人,就是金蟬子!

因為唐僧跟悟空根本就是一體,所以,在取經的十四年裡,悟空日漸一日的熟悉唐僧等於熟悉自己,雖然是桀驁不遜,也終於在不知哪個深夜中豁然夢醒。

知道了那個令他痛心的事實,我,不是我!

從此以後他已經明晰了千年以來的前因後果,即使是在貶謫時期,他也從來沒有忘記過跟他一體的師父。

他深深的知道唐僧不會死,因為他自己沒有死!

以後的過程都只是遊戲而已,一種將善惡兩極漸漸回爐重鑄歸為一體的遊戲。

還記得嗎?

當靈山大典,悟空跟唐僧並肩站在一起,悟空對唐僧說。

“師父,現在我已成佛,跟你一樣了……”

前一世,金蟬子在如來的陰影下形成了本不該有的善惡兩面。

後千年,解鈴還需系鈴人。

金蟬子善的一面自己掙扎著重新皈依佛門,而金蟬子惡的一面,就自然需要一個助力來幫助他完成重新由惡向善的大舉。

而這過程的頭一步就是要教會悟空本領,如此一來,就有了菩提這個人。

悟空叱吒神界沒有問題,在天界鬧騰的功力應該還差的遠。

而他居然一無阻擋的就吃到了老君五壺金丹!

還被老君在八卦爐裡鑄煉的金剛不壞。

五行八卦迴圈不息。如果老君存心要殺悟空,只消小做手腳,移動巽宮的位置,風移火生,悟空必然化成焦碳。

而實際上,倒象是老君成全了他!

老君實際上是不喜歡悟空的,這從他以後的話語中可以看的出來,那麼又是什麼人能夠強使他做他自己本不喜歡做的事?

是誰不是仙人卻能教出悟空這樣的徒弟?

是誰能強使老君不得不成就悟空?

是誰能夠做金蟬子的師父?

難道......孫悟空的師傅真的是釋迦摩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