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修真 > 六道修真聊天群最新章節列表 > 099 玄妙的須彌心法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099 玄妙的須彌心法

秦書書沒想到靈吉菩薩忽然間會提出傳授他心法的事情,腦袋在微微發懵之後,很快便想通了其中關節。

他這是在赤果果地進行示好啊!

現在的靈吉菩薩眼見著沒能幫助到取經團隊,所以現在直接急眼了,迫切地想要混個臉熟,所以跑來主動示好。

可是孫悟空用不上他,他就只能把目光投到唐三藏身上。

這樣一來,他幫了唐三藏,那也就是變相地示好了孫悟空。

畢竟唐三藏怎麼說也是孫悟空名義上的師傅不是?

秦書書心中一喜,同時又有些尷尬。

搞了半天,自己果然是與和尚有緣分。

之前法空就總說自己與和尚有緣,現在看起來還真是躲都躲不開的緣分啊!

“我教授你一套須彌心法,雖然不是什麼高深的東西,但是對你凝神修煉,早日變回金蟬子也有一些用處的。佛門的傳藝之法同道門差不多,傳授起來也方便不少,你且放開神識即可。”

秦書書想了想,覺得風險並不是很大,但是為了穩妥起見,他還是開口說道。

“這樣吧,你先傳給悟空,等我稍後再學吧。”

靈吉菩薩一愣。

不知道唐三藏到底在搞什麼鬼。

不過他還是依照唐三藏的說法這般做了。

說著伸手在孫悟空的眉心點了一下,將須彌心法傳授給了孫悟空。

其實靈吉菩薩也是樂於如此,因為這樣可以進一步拉進他和孫悟空之間的關係,現在一部心法直接傳給了兩人,那麼就是一份好處兩人受益,得到了兩份情誼,可以說是雙重收穫啊!

一想到此處,靈吉菩薩甚至心中有些小小的感動。

或許是唐三藏這是在幫他?

靈吉菩薩心裡怎麼想的秦書書自然是完全不知道的,不過他知道只有這種方式對於自己來說才是最為安全的。

傳給孫悟空,孫悟空在將這心法給他的靈魂烙印,這樣就能夠完全守住自己的秘密。

畢竟孫悟空才是自己人。

嗯......

或者說孫悟空現在至少是和自己是統一戰線上的,和如來佛祖已經完全不是一個陣地的戰友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靈吉菩薩在傳功過後,很快便飛走了。

孫悟空則是滿臉疑惑地望向秦書書。

“師傅,你為什麼讓他把這功法傳給我?”

秦書書借花獻佛地說道。

“我知道你的本領多多,但是前途未卜,所以多一分手段自然就多一分保命的能力。”

“對於這須彌心法,我雖然不知道它到底是做什麼的,但是也能透過自己的分析判斷來進行揣測。”

“華嚴宗廣狹自在無礙門的境界。廣,即大,至大無外。狹,即小,至小無內。大小無礙,互融互攝。”

“大小只是相對而言,沒有絕對。現代科技證實了這一點,莫說是芥子,就是小至一個細胞一個粒子,裡頭也大有乾坤,不可窮盡。大到太陽系、銀河系,相對於渺渺浩瀚之宇宙,也不過是滄海之一粟。”

“小乘說一切有部立有極略色,有質礙的色法分割到極微、極迥色,無質礙的明暗等色分割到極微等五種色法,以之為有實體的色法。而大乘唯識宗認為這些是無實體的假色,本質是心法。”

“論到極處,肯定少不了心參與,當然是心法,至少也是心色不可分割的模湖地帶。事實上,法界一切法都是心色複合體,絕無極致的心法和色法兩個極端點,只有心色成分的連續性強弱變化而已。”

“若以大乘強調心主動性的角度來說,色法只是心活動時投射出去的影像而已,本質還是心法。”

“在色心一元的架構中,心迷時則誤認為大就是大小就是小,無法撼動也無力撼動,心為色縛,心被色轉。心悟時則完全通達色法只是心法影子的真理,恢復心本具的自在能動性,心能轉色。這時,什麼芥子,什麼須彌山,什麼人天鬼畜,什麼聲聞菩薩,都只是心的影子而已,系出同源,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影影互攝,事事無礙,如同天地攝於一眼珠子,天地本身就是個大眼珠子。”

“那麼這須彌心法自然就是相當了不得的一門心法了。如果你要是將它融會貫通於己身,恐怕能夠為自己平添一份實力猶未可知。”

“因為按佛法唯識論所說,物質色法和意識心法都是第八識變現的,行者在四禪中因為暫時結束了貪嗔等五蓋的干擾,可以解開下地中潛意識對事物的固有執行方式,獲得管理員許可權讓事物按自己的心意轉變,比如變地成水。”

“但是否能讓別人也看到並受用,需要看對方的業力情況,如果與自己的業力相同相符,比如他也是修得水遍處三昧的人,或者業力中不缺水的話,才能看到並受用,如果是餓鬼道眾生,因其自業限制則看不到水。也就是說每個眾生都活在自己的八識呈現的世界中,和其他人只有業力相符時才會有接觸。”

“芥子納須彌是華嚴三昧境界,這和水遍處等專一作意型的禪定不一樣,這是靠般若波羅蜜同運一心三觀,齊修舍摩他、三摩、禪那,不會落足於假、中、空三處的大菩薩境界,一切法無非假中空王相,此地菩薩皆已超越,故名圓融無礙,無礙故能超越二元尋思境界,以不可思議力隨心轉物。”

“另外如果你因此就認為佛法是唯心主義的話,就不必費力了,因為佛法不認為事物有源體有第一因,心能轉物只是經驗主義的說法,並不同於將心列為第一性。”

孫悟空儘管天資聰慧異常,但是聽秦書書在講述的時候依舊有很多聽不懂的地方。

不過他聽得出來,這須彌心法應該是相當了不起的一種心法,不然秦書書是不會這麼進行大力推崇的。

隨著孫悟空將須彌心法打在秦書書靈魂烙印時,秦書書心中閃過無數的感受與佛音。

唯心所現故,如影像現故,

法無定性故,因無限量故,

緣起相由故,佛果證窮故,

法性融通故,深定大用故,

如幻夢事故,神通解脫故。

唐僧本就是金蟬子,又經歷十世,在感受到秦書書默唸須彌心法時,身體隨之季動起來。

無數的感受從心中生出!

“一者同時具足相應門!雖成等正覺不捨初發心。又如大品經雲。非初不離初。非後不離後。而明菩提也。”

“二者廣狹自在無礙門!能以小世界作大世界,大世界作小世界。”

“三者一多相容不同門!一切諸世界令入一塵中。世界不積聚。亦復不雜亂。”

“四者諸法相即自在門!取其三種世間圓融無礙自在。故一即攝一切。成其無盡復無盡。以其無盡故相即復相入。”

“五者秘密隱顯俱成門!此方見半。而彼月性實無虧盈。隨緣所見故有增減。常半常滿隱顯無別時。如彼月性常滿而常半。半滿無異時。是故如來於一念中同時俱成故。”

“六者微細相容安立門!一切諸世界入於一微塵中。世界不積聚。亦復不離散。故知。若與普相應能於一微塵中見不可說國土。”

“七者因陀羅網境界門!一切眾生盡成佛。佛界亦不增。眾生界亦不減。若無一眾生成佛眾生界亦不增。佛界亦不減也!”

“八者託事顯法生解門!謂寄託一事,即顯無盡法門,知一切法緣起重重無盡。塵塵法法。盡為事事無礙法界。然則得就一事一塵。顯無礙法界之法門矣。”

“九者十世隔法異成門!十世者過去說過去。過去說未來。過去說現在。現在說現在。現在說未來。現在說過去。未來說未來。未來說過去。未來說現在。三世為一念。”

“十者主伴圓明俱德門!心造諸如來。若逆轉即是生死。故云三界虛妄唯一心作。生死涅槃皆不出心。是故不得定說性是淨及與不淨。故涅槃雲!”

在這一刻。

秦書書一心變現十識,多方全然立體的升起和顯現的諸佛華藏世界的密義。

藉著佛眼的十玄視角,離開個體執著的視角侷限,離開生滅門,展現真如門的功德生機。

不過這種玄妙至極的感悟僅維持了短短一瞬,便隨後悄然消失。

以秦書書剛才諸多感悟,其實法身向上,也是方便就是徹底離開對一心的法性所相的執著,而進入離言詮不可思議的如來大圓覺性海的本來面目。

“悟空,你感受到了什麼嗎?”

在剎那後,秦書書完全恢復了正常,但是那種玄之又玄的體悟卻是縈繞心頭。

孫悟空撓了撓猴頭。

“俺老孫之感,永珍自虛,非人虛之!”

秦書書不由得心中大悟。

看來這孫悟空的悟性可謂是天分極高啊!

按照他這般說,秦書書倒是更加清晰瞭然起來。

實觀諸法緣起時,會察覺永珍空華如水月鏡影。

水月鏡影是不真實的幻影,本來就沒有內外、來去、生滅等等現象,造出這些二元對立的“現象”是我們自心的誤認。

比如,我們見水月有圓缺之流變,但水月自虛,實無圓缺,故而圓缺之變是我們自心的誤認,本非因緣、非自然性。

因此我們當離一切相,因為一切自心所造相都是虛妄的。

在離一切相,不住一切相時,我們自心便處於自在境地,覺察一切法本無差別,理體圓融無礙,芥子無量可納須彌,靈山正在可往參佛。

正當兩人探討須彌心法之時,豬八戒已經煞氣騰騰地返了回來,九齒釘耙上流淌著血液尚有溫度,其勢甚是駭人。

“師傅!俺老豬回來了!”

感受到了豬八戒渾身上下的殺氣,秦書書不由得感覺到汗毛倒豎。

孫悟空卻是不為所動地嬉笑著。

“你這呆子,倒是賣了不少力氣,可把那道路打通了?”

豬八戒將九齒釘耙一震,地面彭地一想。

“那黃風怪本事倒是不小,不過俺老豬使出了法天象地,又動用了諸多手段,那黃風怪吹不動我,反倒被我一耙子打死,此山可安然透過,再無異樣!”

見豬八戒說得篤定,秦書書也是被嚇了一跳。

雖然黃風怪的技藝僅能與孫悟空略戰平手,然而他的術數“佛教用語真風”卻極為兇惡,出口便將孫悟空吹患上被擊敗目炫、無力再戰,後加藍護法、太白星等神的半途相助與鼓舞勉勵,與靈吉菩薩親自出手降敵的話,最後三人渡過此難的。

豬八戒竟然一個人就把黃風怪料理了,他的能力果然不是蓋的!

所以之前孫悟空將他困住痛毆他,想來也是這豬八戒裝的。

他的城府顯然極深,讓秦書書的眼睛不由得眯了起來。

面對著這種城府極深且又實力高絕的傢伙,秦書書還真的有些拿捏不住他了。

若是他有一天將豬八戒逼得緊了,兇性大發再把他給吃了,那可就不美妙了。

豬八戒哪知道這一次秦書書其實是為了測試他的真實手段?

如果他要是知道的話,斷然也不會那般積極地彰顯自己的武力,從而低調進行發展。

秦書書對於豬八戒打通了前路,非常信守承諾地扔給他了一錠銀子。

“八戒,你開路有功,這一錠銀子你便拿去讓主家為你購置餐食吧,至於如何去花,你自行斟酌便好。”

秦書書可不是什麼對於孩子精心管理的家大人,而且豬八戒明顯也不需要他進行操心算術問題,只要是錢到了,他保證能夠花得一分不剩。

豬八戒當下歡喜地接過銀子,然後去找老兒去了。

在看影視劇時候,經常會看到一些人買東西或者餐館用餐時,爽快的甩出一錠銀兩並開口:“不用找了,再給我上兩碟菜和一壺酒。”

想必很多朋友對於一錠銀兩的觀念並不是那麼的清晰,覺得這應該和現在的一百塊錢差不多,真有如此想法那就錯得離譜了。

那麼一錠銀子等於多少兩呢?唐

宋以後的計量單位基本偏差不大,一錠銀子最大的有二十兩,按現在白銀價格來算起碼4000元錢,有些人直接就是甩幾錠銀子,算起來都一萬多塊人民幣之外了,試想這些都是最平常看到那些路邊攤或者小餐館。

古代一些店小二一個月正常的收入才一兩銀子,電視劇裡那些出手闊綽的“高手”一次消費用掉正常人少則一年多則好幾年的收入,這還是最普通的路邊攤。

一錠銀子在古時能買些什麼呢?

在唐朝時期的購買力很穩定,一兩銀子等於現在的3000元左右的購買力,當時能買一千多斤的米,一錠銀子可以足夠買頭牛,還能顧個人來幫忙放牛。

瓜果蔬菜類的話,白菜每斤二文錢,這一錠銀子可以買是個卡車了,李子每斤五文能買八千斤,食鹽每斤五十文可以買四千斤。

而一般影視劇和小說中,的情節設定往往是為了更讓人看上去覺得大氣,不符合實際情況,買點東西就要一堆銀子。

一兩銀子能買十匹一般的布,一錠可以買滿幾個馬車,且能請縫紉師傅製作幾百件衣服。

古代一錠銀子能買一個終身丫鬟,按當時唐朝的京都放假可在長安購買一座院子,多加點銀子再僱寫傭人,假如秦書書不是現在還要繼續去取經,絕對能當一把員外癮。

更何況他現在手上的資產可是正經不少的。

第一桶金是擊殺斑斕勐虎從獵戶那裡拿到的。

第二桶金是從山賊手中拿到的。

第三桶金則是從高老莊高員外手上拿到的。

現在他手上的金銀,那可是相當不菲的。

別說是當個員外了,就是買個官員噹噹,那都是完全沒得任何問題的。

所以區區一錠銀子,扔給豬八戒就扔出去了,絲毫沒有心疼之意。

不過這一錠銀子放到豬八戒這裡可就美壞了!

“老兒!看好了,這是一錠銀子!我讓你現在給我去買肉食,雞鴨魚豬,什麼肉有就給我買什麼,然後都給我料理好!”

那老兒拿著銀子手直打哆嗦。

這麼多錢,他確實很少見過。

但是他最想問的還是豬八戒剛才說雞鴨魚豬,難道他在說這種話的時候就不需要考慮一下自身形象嗎?

你就是豬好不好?

你這是要吃同類啊!

不過老兒終究是一句話都沒敢說,生怕這兇惡至極渾身染血的豬妖把他撕吧撕吧給吃了。

當下拿著銀子吩咐上家中的孩兒一同拉車去買。

這麼大的一筆錢,如果不用車往回拉,肯定是拉不回來的。

秦書書則是懷揣著心事躺了下來。

豬八戒的戰鬥力實在是太恐怖了,必須得儘快找到沙和尚,然後讓沙和尚與豬八戒進行制衡。

不過好在剛剛豬八戒搞掉了黃風怪,那麼接下來就要遇到沙和尚了。

想著想著,秦書書計從心來。

一頭羊怎麼領導一群獅子?

那就需要進一步耍弄他的手段和心機了。

要不然想要做到這一點簡直是痴人說夢。

現在孫悟空和自己的關係不用說了。

小白龍現在完全指不上,就是一匹玩不壞的馬。

所以。

必須得在沙和尚與豬八戒間的關係入手啊!